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如本法师答:欲出家修行,要如何选择道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出家(梵语pravrajya),音译作波吠俨耶。即出离家庭生活,专心修沙门之净行;亦兼指出家修道者,与沙门、比丘同义。为在家之对称。又以出家乃远离世俗(梵语samvrti)之尘,故又称出尘。出家须剃落须发,抛弃服饰,并穿著坏色之衣,故出家又称落饰、剃发、落发染衣、剃染、落染。

  比丘(梵语bhiksu)、比丘尼(梵语bhiksuni)、式叉摩那(梵语siksamana)、沙弥(梵语sramaneva)、沙弥尼(梵语sramanerika)等五众皆为出家众,称为出家五众。

  出家的动机在于了生脱死出三界,自度度人,以证悟无上菩提为志向。

  的确有无数之人,一心向道,有心出家修行,欲精进佛道,但是选择道场来出家修行的问题,让他头痛不知如何抉择才是,因为出家修行是办生死大事,轮回与不轮回之关键所在,所以应该特别关心自己以后出家了道的通路。基于这点,今将提出七点项目,作为有心出家修行选择道场的准则。

  一、佛寺应人人遵守如来(梵语tathagata)戒律:道场若无戒律,寺众必乱伦次,人我是非纷云,明争暗斗,上下不能和谐,挑拨离间,住众则不得安宁,三业无能清净。正法因此分崩离析,败坏如来家业,所以佛寺要有戒律的遵守。

  四分律云:“毗尼藏者,佛法寿命;毗尼若住,佛法亦住;毗尼若亡,佛法亦亡。”

  二、佛寺要有正法可闻:道场庄严、环境幽雅、人事适中,但若无正法可闻,智慧不能开拓,烦恼难以降伏,心则不安,妄想纷飞,得过且过,浪费青春,虚度岁月,道业焉能成就!岂不是有负当初出家道念!所以道场应有正法可闻,日日听经闻法,日日法喜充满,以滋润法身(梵语dharma-kaya)慧命故。

  三、佛寺应驻锡有善知识(明师):刚出家之人,有些人确实道心尚未坚固,佛法知见未得入道,在佛寺里没有善知识的教导与启发,往往会出了种种状况,智慧未成熟无能疏解,最后四处奔走流浪,甚至有些人走投无路因而还俗,当初有善根出家修行,因找不到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可依止与教导,又走回头路,进退两难,甚可遗憾。因为善知识深入三藏法义,犹如一盏明灯,可照亮阴暗而得光明,众生无明烦恼心重,善知识能启发智慧,破诸无明烦恼,安住道业,使令行者继续精进佛道,共登正觉彼岸,因此,选择善知识是相当重要的。

  四、佛寺应以六和敬共处:(1)身和同住,是身体的和平共处。(2)口和无静,是言语不起争论。(3)意相同悦,是心意的共同欣悦。(4)戒(梵语Sila)和同遵,是戒律的共同遵守。(5)见和同解,是见解的完全一致。(6)利和同均,是利益的一体均沾。

  若大众共同遵守六和敬,佛寺则充满一片祥和,修行进道必得可成,因此,选择道场而出家的确要慎重。

  五、佛寺环境是否能适应:道心坚固是理所当然,但遇到环境种种困扰时,往往也会心生烦恼的时候,何况学佛刚初发心者,毅力摇晃不定,容易被外境惑动或干扰,情绪亦难稳定,是故选择道场的环境亦应深入考量。

  六、佛寺法会太多影响道心:许多刚发心出家修行的行者,事先毫无留意道场的性质与状况,勇猛心一发,心存只要能出家顺利即可,果真一旦露出僧相,频频苦恼之事即接踵而来了,法会(经忏、度亡、消灾、引魂,乃至其他佛事频繁)杂务多,寺务多得让他喘不过气,进不是退不是,苦恼懊悔不知向谁细诉心中的苦衷,正所谓:出家前闲事多,出了家事转多。是最好的写照,因此选择道场有必要过滤筛检的程序。

  七、佛寺应有修行的风气:道场林立,佛寺琳琅满目,但却莫衷一是,不知如何选择有修行风气的道场,这也是伤脑筋的一面,自己修行的法门略知一、二,当然出家选择适合自己法门的道场是必要的,若道场没有修行的风气,入其道场又有何意义?唯有徒增烦恼,迟迟不得入道,生命一日复一日而消失,道业荒废,生死未了,心则有不安之时,因此,道场没有修行的宗风,去亦如同无去,枉然虚度岁月,可不慎哉!

  以上七点项目,欲出家者能牢记五内,因而以智慧观察适合自己所修行之道场,才不致于有事后遗憾而懊悔,也因为选择正确的道场而减少诸多困扰与不必要的烦恼,若正见这七点项目,则易于入道行道证道,若如然,诸佛赞叹,菩萨随喜,出家者亦能如愿以偿,究竟圆成无上菩提。

 
 
 
前五篇文章

如本法师答:修行者要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李炳南答:佛教的最高理想(对国家社会以及个人本身的)要

如本法师答:何谓出了家忘了家?出家后是否能返俗家?

李炳南答:念经的时候打钟鼓,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如本法师答:请问明心见性,性要如何见?

 

后五篇文章

李炳南答:闻一切人类皆由淫念而所生,然古之圣贤,如孔子

如本法师答:人的嫉妒心、不随喜心,时而流露,有心改过,

李炳南答:佛为何不能使魔王外道入正悟?(沙壬)

如本法师答:古德云:‘来时空空,去时也空空’,这句话正

如本法师答:地藏菩萨发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