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问答 社区推荐护持
 
 

玛欣德尊者答: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问:对于大部分的现代人,烦恼都太重,心不是落在过去就是妄想未来,如何才能活在当下?也就是《大念住经》所说的,修成只有了知和觉照的境界。 

 

玛欣德尊者答:要做到这么样,有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先让心平静下来。先让心平静下来就是修止,一个人的心是很难控制的,但是很难控制不等于不能够控制,我们要收摄好自己的心,心经常跳来跳去,像猴子,调伏心有很多种比喻,我们可以把调伏心比喻成驯服一头野牛、驯服一匹野马、驯服一只猴子。野牛、野马、猴子,都是比喻心。即使它再蹦蹦跳跳,再撒野,也还是可以驯服的。好像驯服一头野牛、小牛犊,当然是越小越好,越大越老几就不可能了。《清净道论》在入出息念那一章讲到,钉一个稳固的木桩,用一条坚实的缰绳或锁链锁住这头牛,刚开始的时候,牛(犊)老是想要回到母牛身边,但是当它跑来跑去都转不出木桩这个范围,它就能乖乖的停下来。训练心就是这样。心老是记着过去,计划着未来,想着这个,想着那个,那是由于心没有一个着落点、没有一个停歇的地方。如果我们把它很稳固地钉在某一个所缘上,比如:呼吸,然后再加强正念,心慢慢的就能够驯服。在清净道论》这个比喻里面,木桩等于我们的业处,锁链或缰绳等于正念,用正念规范着心,锁住心,持续地让它守护在正念上、守护在业处上,慢慢的心就能够习惯。心的习惯是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于守护住业处,慢慢的就能够调伏,这个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修观的方法,修观的方法是观妄想,它其实是很脆弱的,妄想其实都是一种心,心的躁动不安,这种心的躁动不安是由于它不断地抓取所缘,而且抓得很快,这个称为妄想。心始终都有个对象、要有一个目标,抓这一个,然后又抓那一个,就好像在经典里面比喻猴子攀住这一个树枝,然后又看到另一颗树枝,又抓那一个树枝,就是这么样,这个心的本性,心的习气是这么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佛陀教了那么多法,都是讲我们应当如何调伏心。 最后讲到我们修行的目的,还是让心从一切烦恼中解脱出来。还是从心解脱,不是我们的身体解脱,身体始终都是色法,它是不能解脱。解脱的是心解脱,解脱什么?解脱一的烦恼。 所谓的烦恼是什么?就是那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不良的心理作用、情绪等等,这些就是烦恼。所以一个圣者,他如果已经完全证得阿拉汉果,他就没有任何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心理,生起的都只是作,那种心。因此对现在人来说,(如果)想要这样,他就应该活在当下,如果修入出息念的话,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他的呼吸。要不怕困难,要习惯,心习惯于追随它自己的喜好到处跑,现在让它习惯专注在业处上,就好像一只猴子,把它锁在一条石柱上,锁在一个很坚固的木桩上,慢慢的它就能够乖下来,因为它发现到始终都逃不掉这个东西,所以它才能停止下来。要这样来训练心。  

  

所有根据录音整理的07年-09年开示文字都未经过Mahinda尊者校对,仅供大家参考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答:请玛欣德尊者答不偏离八正道的修习,不学习

玛欣德尊者答:请玛欣德尊者答在修止禅业处时,必须修四念

玛欣德尊者答:修止业处证得初禅后试着修观,可以吗?还是

玛欣德尊者答:有的时候,在某时某地总会有一种感觉,这个

玛欣德尊者答:对于汉地修行者普遍消极认可的“业障深重说

 

后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答:人临命终时,到底要发生什么事?此时是否有

玛欣德尊者答:修缘起可不可以看到别人?

玛欣德尊者答:一位阿拉汉或圣者可不可以为别人授记?

玛欣德尊者答: 男人是有男性根色,女人有女性根色,如果

玛欣德尊者答: 请玛欣德尊者答尊者,现在北传的学者研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