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花开见禅 花不开也见禅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花开见禅 花不开也见禅

  人对事物的认知有三个境界。要想提升生活的境界,就要先提升认知的境界。

  桂琛禅师去参访玄沙禅师。

  玄沙问:“三界唯心,你是怎么体会的?”

  桂琛指着椅子,问:“你叫这个是什么?”

  玄沙回答:“椅子。”

  桂琛说:“那你还没有领会三界唯心的真义。”

  玄沙于是改口说:“我叫它作竹木,那你叫它什么?”

  桂琛说:“我也叫它竹木。”

  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最初仅止于表象或名相,譬如说那是“椅子”或“床铺”,这是第一境界。但椅子和床铺即使外观、功能有别,却都是“竹木”所造,能看出事物表象背后的共通本质,是认知的第二个境界。

  六祖慧能在抵达法印寺时,正值黄昏时刻。晚风习习,吹动着寺里的一刹幡。他听到两个和尚在争论:

  一个和尚说是“幡在动”,另一个却说是“风在动”,彼此争论不休。

  慧能说:“能不能让我这个俗人参加两位的高论?我觉得这既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风吹幡动,说“幡在动”,这是只看到表象,是认知的第一境界。但不只幡动,附近的柳枝也在动,说“风在动”,点出它们共通的原因,是认知的第二境界。但归根究底,看到幡动、柳枝动,知道风在动,都来自心的观照,也就是“心在动”,这是认知的第三境界,也是认知的最终本质,所谓“三界唯心”是也。

  不同的认知境界,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解释,更进而左右我们的应对和处理方式。当你觉得不对劲,而想要有所改变时,如果你认为那是“幡在动”,那你就会想去改变幡;如果你认为那是“风在动”,那你就会尝试去改变风向;如果你认为那是“心在动”,那你就必须去改变你的心。

<
 
 
 
前五篇文章

解说苦的成因

不以宣扬神通来宣讲佛法

善于导化众生出离苦海的——善导大师

女罗汉——婆须蜜多

观音送子

 

后五篇文章

面对死亡的修行

欲火中烧的国王

佛陀三笑释因缘

佛说淫行必令仙人丧失五神通力

佛陀与风尘女子的因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