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 感应故事 宗门故事 名人学佛 成败故事 哲理故事 智慧故事 身边故事 生活故事 短故事护持
 
 

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

  1、太子降生

  释迦牟尼佛,又称释迦世尊。释迦是种族名,义译为强勇;牟尼义译为寂默,是称赞之号,称释迦牟尼者,意思为释迦族之圣者,称释迦世尊者,是为其觉圆德备,出世三乘,世间六凡,无不共尊,故号世尊。

  两千数百年前,印度社会阶级分为四种。一为婆罗门,主持宗教;二为刹帝利,系王族,掌理政治;三者吠舍,为商贾,四者首陀弥,为农人奴隶。释迦世尊是刹帝利族,父为中印度迦毗罗国国主净饭大王,母为摩耶夫人。他于两千五百多年前降生于世,但在其降世之前,即有种种殊胜因缘,如《因果经》中所载,在过去无量劫前,燃灯佛住世时,有一位善慧仙人,皈依于佛。并买得五茎莲华,以供养佛。当时燃灯佛为善慧仙人授记,将来成佛,号释迦牟尼。有一天,善慧仙人看见燃灯佛走来,因地面潮湿,善慧即将自穿的鹿皮衣铺在地上,又将头上的长发加铺上去,待佛走过。于是燃灯佛更授善慧记;将来在娑婆世界作佛,度诸众生。善慧便自此出家,修菩萨行。

  又经过若干劫后,到迦叶佛时,善慧菩萨功行圆满,命终生兜率天。兜率天为欲界空居天的第二层,此天有内外两院,外院为享福报的天人所居,内院为位登补处,将欲继承佛位的菩萨所居。善慧菩萨已登补处,在此天中为诸天众演说妙法。嗣因观娑婆众生根性已熟,时机已至,便下生人间,成就佛道。

  上面是《因果经》所载释迦世尊宿世因缘的故事,下面再介绍世尊降世后的事迹。

  两千五百八十余年之前,在中印度恒河支流,罗泊提河岸的迦毗罗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喜事,那就是国主净饭大王,在已逾五旬之年得了太子。净饭王早年与天臂城的释种善觉长者之女摩耶结婚,摩耶夫人温和贤淑,夫妇恩爱异常,但婚后多年不曾生育,使净饭王心中留下了一团阴影。直到摩耶夫人四十五岁的时候,夜梦一人乘六牙巨象扑向怀中,自左肋进入腹内。夫人大惊而醒,乃把梦境告诉净饭王。净饭王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未久时日,夫人怀孕的喜讯就传遍了王宫。

  夫人怀孕期满,按照当时头生子要回娘家分娩的习俗,净饭王派了一千待从,护送夫人归宁。当途中经过迦毗罗城外的蓝毗尼园的时候,夫人一时兴起,便命侍从停车,她带着宫女入园赏玩。在园中她走到无忧树下,伸手想折树上的花蕊,忽然间惊动了胎气,太子由她右肋间降生下来。

  当太子降生的时候,天上乐声鸣扬,华发飘坠,宇宙光明,万物欣豫。太子落地后,不扶而行,向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自己说道:“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时地下随太子足迹所至涌出莲花,天空有二龙踊出,在虚空中口喷清泉,为太子沐浴。

  这消息传报到迦毗罗城的王宫中,净饭王闻知,立刻赶到蓝毗尼园,看见太子身现黄金色,三十二相,瑞应殊异。自然欢喜万分。回宫后就召请有名的婆罗门,为太子议立名字,众婆罗门共议结果,对净饭王说:“由太子降生时的种种祥瑞看来,太子应名为悉达多才好!”

  按悉达多,汉语是吉祥的意思。这就是悉达多太子——释迦世尊降生人间的经过。

  2、出家学道

  太子降生后不久,一位当时负有盛名的预言家阿私陀仙人,来谒见净饭王,说要为太子占相,净饭王命人抱出太子,请阿私陀仙人观看。最后阿私陀仙人叹息着说:“大王啊!照太子这种相貌看来,在人间找不出第二个来。将来长大成人,他若在家,一定为转轮圣王;他若出家,可成就一切智慧,利益人天,但据我的观察,太子将来必定出家学道,转大法轮。可惜我老了,恐怕将来看不到这些情形。”说完叹息着告辞而去。

  净饭王听了阿私陀仙的话,使他又喜又忧,喜的是太子相貌殊好,可为转轮圣王,统一天下;忧的是怕太子长大了当真要出家修道。

  太子生后第七天,生母摩耶夫人命终,净饭王命夫人的妹妹“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扶养太子,她待太子如自己的亲子无异。

  太子年龄渐长,净饭王请了名师令太子习文学和武艺。先请文事最优的毗奢密多罗教太子声明(文典),工巧明(技艺),因明(伦理学),内明(宗教学)及医方明(医药学)等诸种学问,又请武术最精的羼提婆教太子兵戎法式及各种武器。太子天资聪颖,对文学武技,皆自然通达,加以击技精擅,神力过人,可以说文武兼全,智勇悉备。

  太子虽然勇武聪敏,但性情却喜沉思瞑想。有一次同父王郊游,看见田中的农人,赤体裸背,在烈日之下工作;老牛拖着犁不得休息,还被鞭打的皮破血流。又见田中被犁翻出的小虫蚯蚓,被鸟雀竟相啄食,惨痛万分。太子看到这一幅活生生的生存斗争图,心中感到无限的哀痛。就在阎浮树下,端坐沉思。

  净饭王找到他,问他为何如此,他说:“看见世间的众生,互相吞食,心中感到万分难过,所以坐在这里沉思。”

  净饭王劝慰了半天,才带他一同回去,净饭王想到了阿私陀仙人的预言,深怕太子厌世出家,便为他纳释种婆罗门摩诃那摩之女耶输陀罗为妃。并为他建筑了冬天用的暖殿。夏天用的凉殿,春秋用的中殿,殿中都用七宝装饰,究极奢华。复在圆里广造池台,栽时花果。并以五百采女,歌舞随侍。人间的娱乐,可以说应有尽有。但这些声色之娱并不能使太子感到欢乐,相反的他更为“人命苦短,忧思无量”的问题苦恼。

  一天,太子禀明父王,要到城外出游。净饭王便敕令官属前后导从,陪同太子出城。这时途中观者如云,都想看看太子的风采。太子乘车到了东门,于人丛中看见一个老人,发白面皱,骨瘦如柴。手持拐杖,行动极其困难。车经南门,又看见一个病者,身瘦腹大,喘息呻吟。痛苦万状的在道旁挣扎。后来到了西门,遇到一族人抬着一具尸体。那尸体脓血流溢,恶臭难闻。随行的亲属,痛哭流涕,使睹者心酸。太子看到此等情状,真是感慨万分。想到世人不拘富贵贫贱,都逃不过老病死的大关,乃叹道:

  “日月易过,少年不常,老至如电,身形不支,气力衰虚,坐起苦极,我虽富贵,岂能独免,念及将来,甚可畏惊。”

  最后经过北门,看见一个梵行沙门,圆顶法服,威仪有度。一手持钵,一手持杖,严肃安详的走过来。太子肃然起敬的赞叹说:

  “善哉善哉!这才是使人向往的生活啊!”

  此后太子就常为如何安身立命,求得解脱的问题沉闷苦恼。到了他十九岁的时候,他下了出家学道的决心,就在二月初八日的夜里,中夜起身,到耶输陀罗的寝宫,对熟睡中的爱妃和娇儿——耶输陀罗所生的罗喉罗——看了最后一眼,断然潜出宫门,唤醒他的仆人车匿,骑上骏马健陟,策马出城。出了北门,回顾巍峨的宫城,他发誓言道:“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脱众生于生死海中,誓不再回迦毗罗城。”

  说毕他策马疾走,天亮到了拘利国外的阿拿摩河畔停了下来,命车匿带马还宫。车匿哭诉着要求太子一同回去,太子说:“你代我奏知大王,世人的生死离别,无有定期,我的出家,正是为求这些解脱之道!”

  说罢他摘除发中明殊以奉还父王;脱了身上的璎珞以奉还姨母;又脱了身上华美的服饰以与耶输陀罗,然后拔剑断了头发,改扮成沙门模样。车匿看见太子道心坚切,不肯回宫,无奈牵着骏马健陟,怀抱着太子的服饰,大哭而返。

  3、六年苦行

  太子看车匿走远,便步入河畔的苦行林中,往访在林中修习苦行的跋伽仙人,跋伽仙人接见了他,他看见和跋伽仙人在一处修苦行的外道,有的披着草衣,有的身着树皮;或躺在泥土里,或卧在荆棘上,他就问道:

  “你们修学这此苦行,倒底能获得什么果报呢?”

  跋伽仙人答他说:“欲求升天。”

  太子说“升天虽然快乐,但福报总有受完的一天,福报享尽,仍要堕落的呀!”

  他和众仙人反复问答了很久,发觉他们所修的苦行,不是根本解脱的办法,于是他停了一宿之后,即便辞去。

  这时净饭王已知道太子出家的事情,他无限悲哀,便派了王师大臣二人,带着侍从,去追劝太子回国。他们追到了太子,但太子立志修行,不为所动,王师大臣无奈,乃留下了憍陈如等五个人侍从太子,他二人带着其余的人回报净饭王。

  太子带着五个从者,渡过恒河,途经王舍城。城主频婆娑罗王闻知,便把太子迎往宫中。他觉得太子绝世英材而遁世出家,感到深为惋惜,力劝太子还俗,并愿以王位相让。太子婉和的谢绝了他的好意,频婆娑罗王,深为感动,便向太子说:“你如得道,愿先来度我。”太子便告辞而去。

  他们一行六人,往尼连禅河附近,沿途访问了事火外道的优楼频罗迦叶等许多人,见他们修习的仍不过是生灭法,即便告别而去。再继续前进,赴弥楼山麓,访问当时的大学者阿罗逻迦阑,郁陀罗,摩子等,修习禅定,但后来觉悟到,修禅定纵修到非想非非想境界,仍在三界以内,终不能超过生灭无常的法则,因此又告别他往。

  太子像这样参访了数年,毫无成就。乃想到真正悟道,还是在自己精进,于是就到尼连禅河西岸,优楼频罗村外的苦行树中,静坐思惟。他每天或仅食一米,或仅食一麻,废寝忘食苦修了六年之久,最后身形消瘦的不像样子,但对解脱之道仍无所得,他自想,“这样饥饿苦修与外道有何分别?还是应该接受饮食,别求修持的方法吧!”于是便到尼连禅河洗净了身躯,并接受了林中牧女供养的乳糜。这时随太子苦修的五个从者,看到这种情形,以为太子已退堕了修道的初心。便心生诽谤,一同离开太子自行到波罗奈国麂野苑中修苦行去了。

  太子见五从者离去,他便独自到尼连禅河外十里之遥的一棵毕波罗树——即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上敷上了吉祥草,结跏趺坐,并发誓说:“不成正觉,誓不起座。”于是就以金刚不坏的勇气追求大道。如此经过了四十八天,于十二月七日夜里,诸恶魔——也就是内心妄念的化身横来侵扰,太子现大威力,降伏魔军,然后即便入定,思惟真谛,得大解脱。于初夜时,观见三世实相,洞见三世因果,获得无漏的正智。于第四十九日——十二月八日的早晨,明星出时,豁然大悟,证得一切种智,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时太子已三十岁。

  据经上记载,太子悟道的时候,大地震动,诸天云集,天华飘坠,天乐鸣空,赞颂释迦牟尼成就佛道。

  4、初转法轮

  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睹星悟道后,又在树下静坐了七天,观察思惟,探索弘传教理度化众生的方法。之后就由菩提树下动身,打算到麂野苑先生去度化离去的侍者憍陈如等五人。世尊在途中接受了谛婆沙和跋利迦等诸商人的供养,并接受诸人所请,为其授皈依。这是世尊度化众生的开始,这些商人也就成了佛门最早的在家信众——优婆塞。

  世尊到鹿野苑的时候,先前侍从太子的憍陈如、摩诃那摩、跋波、阿舍婆、跋陀罗五个人,以为世尊是退转净行的沙门,初相约世尊到时不起立问讯。及至世尊到时,五人都不觉起立敬礼,或为敷坐,或执衣钵。世尊就问道:“你们已共约见我时不起立,现在又为何供我使役呢?”

  五人深感惭愧,就问世尊说:“瞿昙,修道有进步吧!”

  世尊告诉五人说:“你们怎能对无上之尊而称姓呢?虽然我心如空,无所分别,但你们这等骄慢,将招不善之报啊!”接着又告诉他们说:“你们莫以小智轻量我道成与不成,我已舍弃苦乐,行于中道,内心寂定,远离生老病死苦患,得成了正觉。”

  五人闻知,欢喜踊跃。世尊知道五个人皆已悔过就初转法轮,为他们说苦集灭道四圣谛的修行法门,令五人离垢证果,为佛弟子。后人称此五人为五比丘,这是世间有比丘的开始。

  到这个时候,世间三宝,悉已具足。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佛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宝即四谛圣法,僧宝就是最初被度的五比丘。

  插问:“转法轮”是什么意思??

  答:法轮是印度古代战争中用的一种武器 ,它的形状象个轮子。印度古代有一种传说,征服四方的大王叫做转轮王,他出生的时候,空中自然出现此轮,预示他的前途无敌。这里以轮来比喻佛所说的法。佛的法轮出现于世,一切不正确的见解、不善的法都破碎无余,所以把说法叫做转法轮。后人将释迦成道后初次宣传他的学说为初转法轮。

  5、弘法度众

  世尊度化五比丘后,就暂时安居在麂野苑中。不久波罗奈国长者耶舍,和他的亲友五十人都来向世尊皈依。世尊又遣弟子赴四方弘化,他自己并亲到摩迦陀苦行林中,度化事火外道优楼频罗迦叶,那提迦叶,及伽耶迦叶三弟兄。他们三弟兄尚有弟子千人,同时皈依世尊,于是世尊的声教四被,远近尊扬。

  世尊想到未成道时,频婆娑罗王有:“若成道时,愿先见度。”的约言,于是带领千余弟子,走向王舍城。频婆娑罗王闻说世尊来到,欣喜万分,亲自迎接世尊到迦兰陀竹园中,听受经法,受持五戒。他并在竹园中建造寺宇供世尊居住。这就是僧伽最初有寺宇之始的竹林精舍。

  这时婆罗门中有舍利弗及大目犍连二人,都聪明智慧,名望素著,各有一百弟子修习道行,一天,舍利弗途中遇到世尊弟子马胜比丘,见他威仪殊胜,举止安详,心中颇为敬羡,便问马胜比丘道:“请问令师是谁,他平常说些什么教法呢?”

  马胜比丘说:“我师释迦世尊,他的智慧神通,无人可比。我年纪幼稚,受学日浅,尚领会不了我师的妙法。”

  舍利弗一再要求说:“请慈悲方便,略说一点概要。”

  马胜遂说偈道:“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舍利弗听了,大有感悟,回去告知目犍连,带着弟子一同皈依世尊。

  这二人皈依后,世尊因他二人学识优越,对他二人特别重视,这就引起旧日弟子中有以为不平的,世尊因说四句偈道: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自此,僧团中渐渐有了戒律的制定。戒、梵文叫波罗提木叉。

  侨萨罗国的须达多长者,受世尊教化,与太子祇陀共建祇园精舍——这就是有名的祇树给孤独园。此后世尊就常往来于竹林精舍与祇园精舍之间,以这两个地方作为说法的重要地点。

  这时净饭王听说太子成道,并在邻国王舍城说法。就遣使者请世尊回国一行,世尊就回到迦毗罗城为亲族说法。阿难陀,阿加律诸王子都随世尊出了家。

  后来世尊之子罗喉罗也剃度出家,世尊因他年岁过小,就为他制定了沙弥十戒,这是僧团中有沙弥的开始。

  6、涅槃

  世尊如是前后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度人无算,到了世寿八十岁的时候,这时三藏教典已经尽备,四众弟子普沐教泽,度生之事渐毕,就在拘尸那伽罗城外希连若跋提河畔示疾,择在娑罗双树间,命阿难敷高床座,示以即将涅槃。

  这时诸大弟子都伤感无已,就推阿难向世尊请示四事:“一、佛灭后依谁为师?二、依何安居?三、如何调伏恶性比丘?四、如何结集经典令人证信?世尊指示说:“第一依戒为师;第二依四念处为安住;第三恶性比丘默摈;第四在经典前冠以‘如是我闻’四字令人证信。”这时有外道婆罗门须跋陀罗赶来求度,为世尊最后的度化弟子。

  二月十五日中夜月圆时分,世尊右胁而卧,汩然入寂。后来诸弟子将世尊圣体于拘尸那揭罗城的天冠寺中荼毗,所遗舍利由摩揭陀等八国分别供养。这时是西历纪元前五四四年,民国纪元前二四五五年,当周景王元年的时候。

  7、三藏结集

  世尊灭度后,僧团中有不守戒律者,摩诃迦叶诸大弟子深以为忧,为防止此等垢渎佛法的事情继续发生,遂有集众编纂佛语,流传后世之议,于是在佛灭后数月,于摩揭陀国王舍城外的毕钵罗窟内,由摩诃迦叶会集上座比丘五百人,结集三藏圣教。其时由佛弟子多闻第一的阿难诵出经藏,由持律第一的优波离诵出律藏,由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诵出论藏。复经大众同意,定为佛说。前后历时七月,完成结集。由于这次结集在毕波罗窟内,后人称此为窟内结集,或上座部结集。

  窟内结集仅五百上座比丘参加,尚有未参加斯选的佛弟子众,亦别为集会,以婆师婆为上首,结集五藏。五藏者,有经藏、律藏、论藏、杂藏、咒禁藏。因其结集在毕波罗窟外,后人称此为窟外结集或大众部结集。

  佛灭之后百年,有比丘苦于戒律太严,倡议重订者,长者耶舍乃邀请大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勘律文,结果上座保守派胜利,否决从宽之议,仍恪遵释尊遗制。后人称此为七百结集,或第二次结集。

  佛灭之后二百三十余年,阿育王笃信佛法,对僧众供养极为优厚,外道徒众有穷于衣食者,乃作比丘形,混入僧团,改窜佛典,拢乱佛义,佛徒被诱入邪见者甚众,这时阿育王亲迎目犍连帝须尊者为上首,选出精通三藏之比丘千人,集于波咤利佛域整集正法,淘汰魔僧,此为第三次结集。

  佛灭后四百年,印度犍驮罗国迦腻色迦王崇信佛法,极力弘布,日请一僧入宫说法,同一经题,说者多有相异之处,王以问胁尊者,尊者说:“去佛日远,诸师渐以己见渗入教典,现当重新结集,以定其义。”王接受尊者的建议,乃招大德尊者五百人于迦湿弥罗城,从事三藏注释,历时十二年。造经律论三藏注解各十万颂。此即有名之大毗婆娑论。此为第四次结集。

  释迦世尊的遗教,经过数次结集后,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我国的经典,汉魏六朝唐宋各代均有翻译,至今日所传之藏经,或五千余卷,或八千余卷。世界上的宗教、言经典之丰富,教理之圆融,实未有超出乎佛教之右者。

   
 
前五篇文章

持大悲咒 护法神佑

被误火化的老和尚

孙绍珍念佛,愈脑血栓

大悲咒水结界感应

地藏经显神通:狂疯20多年不治而愈

 

后五篇文章

念经感应:地藏经不可思议,佛法不可思议

背金刚经—问题小孩脱胎换骨!

持诵《金刚经》的感应

念佛感应故事

传喜法师讲亲身感受六字大明咒威力的经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