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良善:素食餐厅门口的公开信 |
 
周智妙和厨师在一起开发创新菜
服务员每天会把告偷车者的公开信放到店外 认识周智妙是从她的一封公开信开始的。前不久,网上疯传一封饭店经理写给 “偷车者”的信,信上说:“偷车者们,这里打工的孩子们个个都是离乡背井、辛辛苦苦地用血汗挣来的钱才能得到一辆可以代步的小车,却让你们不费吹灰之力取走了,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苍天在为你们痛心和流泪。你们偷走的是灾难,得到的是凶财……人善人欺天不欺,人恶人怕天不怕。若还有点良知者,请原地退还”。落款:香港不肯走素斋。这则公开信引起了笔者的好奇,经过多方打听,在曹安公路江桥新世界生活广场边的 “不肯走素斋”找到了公开信的作者周智妙。 管闲事的女老板 周智妙,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女子,是这家素斋的老板。 前一段时间,她店门口停放的电瓶车、助动车经常失窃,前后发生十多起,失窃者大多是在附近打工的年轻人,看到那些孩子辛辛苦苦赚钱所买的车子被窃后伤心不已的模样,周智妙很难过、很同情。那天晚上,她刚从香港回到店里,又目睹了一起电瓶车失窃,于是她当夜奋笔疾书,写下了这封“致偷车者的公开信”,然后叫员工打印后贴在大门口的广告牌上,一时竟引来围观,有人还将公开信拍照上网。 “你是在这里开店的,贴公开信就不怕小偷报复? ”笔者问道。 “邪不压正,贴出信后,许多人都支持我,有些人还特地来吃饭,和我聊天。这些日子,偷车现象明显减少。我的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我已经在公开信上覆盖了一张饭店优惠促销的广告。 ”周智妙有点得意地回答。 果然,看到了一张“天天有优惠,一元钱点一道菜”的饭店广告,掀开广告,才看到了下面的公开信。 两张纸,折射出一个女人的胆略和智慧,这个香港老板娘真不简单! 她顶替兄长去农场 其实,这个香港老板娘曾在上海生活了20多年。 周智妙7岁时,才从宁波乡下外婆家来到上海和父母团聚,开始在上海读书。 当时周智妙住在闸北区老房子里,一个十几平方米的阁楼呈三角形状,上海人俗称“枪柄状”,一只“枪柄”还搭成三层,周智妙一家六口挤在“枪柄”的最高一层,局促、尴尬,现在想想不可思议。 哥哥比周智妙大两岁,毕业分配时,老大应该去农村,父母看着唯一的儿子体弱多病于心不忍,母亲时常偷偷流泪。懂事的智妙偷偷地找到校长,提出让哥哥留在上海,两年后自己毕业后愿意到农村去,并写下保证书。 哥哥终于留在了上海工作,两年后,智妙则兑现了承诺,去了长兴岛农场,两年后,周智妙遇上了落实政策可以顶替母亲回城,在一家水泥厂工作。 为百种素斋起善名 1986年,周智妙投靠叔叔来到香港谋生,起初生活并不如人们传说的那样美好,她一个人地生疏、不会说广东话和英语的外来妹举步维艰。但她凭着毅力和勤奋逐渐改变了生活状况。后来她在香港成家立业,生育了5个儿女,在香港20多年,周智妙相夫教子,子女都非常优秀。她丈夫做的是翡翠生意,经营有方,家底逐渐殷实起来。这两年,子女渐渐长大,周智妙想利用这些年来攒下的积蓄做点事。 去年,周智妙利用部分贷款买下了江桥曹安公路一套店面房,决定开饭店。当时许多人劝她开海鲜,因为香港海鲜出名,且做海鲜利润高,但她却开了一家素食馆。她说,现在人大都营养过剩,她要做健康美食。她给饭店取名“不肯走素斋”,其中包含多重意思,一是她回报家乡的意愿,二是待客之道,等等。 不肯走素斋的店堂设计来自中国台湾的大师杰作,店内桌椅的设计元素主要是荷花,荷花瓣的餐桌、沙发,莲花纹的大理石,墙上画的也是荷叶、荷花。 周智妙喜欢积善缘,人们常说秀色可餐,但她认为仅秀色可餐是不够的,还要健康可餐,如果还能够将善意注入其中就更美好了,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都要以善为本,于是她别出心裁,给每道菜都起了一个善名。 比如一道什锦珊瑚草取名为“广积善缘”,特制腐皮唤作“百忍成金”,芋丝鹅片叫“智慧不烦恼”,香酥排叫“有志者事竟成”,乳猪挂件叫“修成正果”,水煮鱼命名为“雪中送炭”,水煮牛肉称为“历练人生”……近百种素斋每种都有善名。 吃素是潮流也是智慧,吃素是慈悲也是功德,吃素更让人健康、长寿。说起素食的好处,周智妙滔滔不绝。 当然,在上海做素食还有点超前,更何况又在城郊结合部。周智妙的助手私下里说,饭店开了半年,亏掉一辆原装进口的奔驰车,但周智妙还是不肯走。她说,无论推介素食还是推介善意,都要有个过程,好在这房子是她买下的,虽然还有还贷压力,但她还可以用翡翠生意来填补。 “最重要的是,我要自己的人生不白来,干一件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理念的事,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