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丑三 推妄识无体 分二 寅初 阿难述怖求示 二 如来安慰显发 今初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佛宠弟,心爱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独供养如来,乃至遍历恒沙国土,承事诸佛,及善知识,发大勇猛,行诸一切难行法事,皆用此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发明,不是心者,我乃无心,同诸土木?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云何如来,说此非心?我实惊怖!兼此大众,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未悟。

  此因闻非心之斥,乃述怖求示也。历叙生平,皆用此心。先云我是佛之宠重爱也弟。心爱佛故者:因见佛之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心生爱乐,令我发心出家,是用此心。 我心何独供养如来:谓我何止为佛执侍巾瓶,供养于佛,若从此回小向大,乃至遍历恒沙国土,供养一切诸佛,如普贤行愿,劝请诸佛,转大法轮,久住世间,以为众生作大依怙。及诸善知识:善字双贯知识二字,善知众生根性,善识方便法门,具正知见,能为人天眼目者,亦皆一一承事之。

  发大勇猛者:竖精进幢,披忍辱铠,破魔兵众,上求佛道,下度众生,行诸一切难行法事,悍劳忍苦,不惜身命,皆用此心;上历叙作善心。纵令谤法,永退善根:此设言作恶心;谓纵令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成一阐提,永退善根,亦因此心:此心为善恶司令,一身之主。

  若此发明不是心者:若此能推之心,如佛发明,是虚妄相上,所起一种妄想,不是心者,则我便成无心,岂不同土塑木雕之偶像耶?我今离此觉知,更无所有,阿难岂知即此觉知,何尝是有,此觉知者,乃是尘影耳,尘有则有,尘无则无。

  阿难果能悟得,觉知之心,本无所有,如二祖求初祖安心,初祖伸手云:‘将心来,与汝安。’二祖即时,求觅自心,乃答曰:‘觅心了不可得。’初祖曰:‘与汝安心竟。’二祖言下大悟。阿难若能如是,即可千了百当,免得许多葛藤。云何如来,说此非心:云何怪问意,说此妄觉非心,我闻之下,实生惊疑怖畏。兼此大众:指小乘一类之机,但知六识三毒,建立染净根本,闻此非心,无不疑惑。惟垂大悲,开示我等未悟。初阿难述怖求示竟。

  寅二 如来安慰显发 分四 卯初标垂教深意 二 示常说妙心 三 况真心有体 四 显妄识无体 今初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

  此许示真心有体,以慰无心之惊疑,乃先安慰,而后开导。欲令悟见性为真心,得入无生法忍,若证此忍,于三界内六凡法界,三界外四圣法界,不见有少法生,有少法灭,于一一法,当体如如,而忍可于心,惟证相应,怀之于心,亦不能向人吐露,其谓无生法忍。

  问:‘现有十界诸法,何以不见少法生灭’?答:‘都缘眼中有翳,妄见空华之十界,若悟空华,即无少法生灭;翳眼见空华,华实不曾生,生既不生,灭何所灭?众生虽见十界,实则涅槃生死等空华,那有生灭之相可得?故不见有少法生灭,即一切事究竟坚固,首楞严大定也。’观世音菩萨,生灭既灭,寂现灭前,即入此忍。众生所以不入者,正妄识障之也。今将破生灭识心,显发无生法忍,故先标焉。初标垂教深意竟。

  卯二 示常说妙心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

  此欲示妙心,先为安慰。于者在也,师子座,并非以师子为座,亦非座有师子之像,乃是我佛说法无畏,喻如师子王,故其座称师子座。佛在座上,舒金色臂,摩阿难顶,一示安慰意,二表将授以最胜顶法。而告之言,在上语下谓之告。

  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者:如来说大乘性宗,常说一切诸法,并非别有所生,唯一真心之所现起。如《起信论》所云:‘心为一大总相法门体。’一切十界正报,凡、圣;染、净;因、果,与依报大之世界,小之微尘,一一皆是因心成体。古德云:‘天地与我同根,万物皆吾一体。’正此意也。二示常说妙心竟。

  卯三 况真心有体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

  承上唯心所现之世界,山河大地,万象森罗,一切所有,乃至微细之一草、一叶、一缕丝线、一结,追诘其根本元由,咸有体性,纵令至大之虚空,亦有名貌;虚空是名,通达无碍为貌。

  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何况反显意。清净者:即下文带妄所显之见精,体本无垢,由来清净故。妙净明心:妙字双贯净明,曰妙净妙明之心,指剖妄所出之真心,出障离染,曰:妙净;寂照含空,曰:妙明。

  性一切心者:性即体性,此性平等,能为一切法所依,不为一切法所变,下文四科七大,一切诸法,皆依此心为体。 而自无体句,与何况二字相照应,正是反显,真心所现之物,尚皆有体,而能现之心,岂反自无体耶?即是言真心决定有体,为汝执此妄心,所以迷彼真体,岂真离此觉知,更无所有乎?三况真心有体竟。

  卯四 显妄识无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

  此佛先为按定,故曰若汝执吝,分别觉观云云。执谓固执,妄识为心,吝为吝惜,不肯放舍。分别觉观:即心之功能,对境起念曰分别,内守幽闲曰觉观;粗缘虑名觉,细心静住名观。所了知性者:即所以能了知之性,正属妄本,不是真心,必定要认他为真心者,此心即应当离尘有体。一切色、香、味、触,六尘但举四种,声、法二尘,摄在诸尘之中。事业者:营业之初曰事,事办之后曰业,即六尘事业。如果真心,即应平声离却诸尘事业,别有完全体性,此乃就理而论,必当如是,下乃就事以验。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

  此举闻法之心,以例见色、嗅香、尝味、觉触、知法诸心,皆属对境起念,不能离尘有体。如汝现今,承听我说法,此心则因有所分别之声,才有能分别之性,离尘毕竟无体。此断执吝分别者非也,即破意识缘佛声教之胜善功能也。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

  纵灭二字,承前。纵使能把前五识,及同时意识,不缘外面五尘境界,灭其见、闻、觉、知之用。但由定中独头意识,内守幽闲,寂静之境,此境即凡外在定所守之境,取为所证法性者。不知此非法性,犹为法尘,即能守境之觉观,虽离外尘分别,亦非真心,犹属定中独头意识,微细分别耳。影事者:以法尘乃前五尘落卸影子,意识分别,亦属缘影之心,即此内守幽闲,定中独头意识,犹是微细法尘,分别缘影之事,岂可认之为真乎?此断定执吝觉观者亦非,即破意识,止散入寂之胜善功能也。

  然此中根、尘、识三,差别之处,应辨析明白,庶免疑误:一、见、闻、觉、知,有根性识性之分;二、法尘境界,有生尘,灭尘之异;三、第六意识,有明了、独头之别。 唯识云:‘愚者难分识与根。’因根识同有见、闻、觉、知之用,见单属眼,闻兼耳、鼻,觉单属身,知兼舌、意,须知六根对境,如镜照像,本无分别;六识缘境,则有分别,即此有分别无分别,为根识之分。

  古德有云:‘见、闻、觉、知,无非妄想。’此约六识言。又僧问善知识:‘如何是佛性?’答曰:‘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舌尝味,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此约六根言。识性虚妄,故名妄想;根性真常,故称佛性。 古来宗门祖师,多从六根门头,接引学人,擎拳竖指,令向眼根能见处荐取;振威一喝,令向耳根能闻处荐取;木樨香否?令向鼻根能嗅处荐取;这个滋味如何?令向舌根能尝处荐取;当头一棒,令向身根觉痛处荐取;不思善不思恶,令向意根正恁么时荐取。这等见、闻、觉、知,即本经所显的,为如来密因,亦即二根本中真本,亦即四科七大中,如来藏妙真如性,所应取为本修因者。

 
 
 
前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九)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六)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五)

 

后五篇文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二卷-圆瑛大师(十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三)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三卷-圆瑛大师(四)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