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心喻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心无可为喻,凡喻心者,不得已而权为仿佛,非真也。试举一二,如喻心以镜,盖谓镜能照物,而物未来时,镜无将迎;物方对时,镜无憎爱;物既去时,镜无留滞。圣人之心,常寂常照,三际空寂,故喻如镜。然取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实无知,心果若是之无知乎?则冥然不灵,何以云妙明真体。或喻宝珠,或喻虚空,种种之喻亦复如是。

  [译文]

  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便,譬如以镜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的时候,镜不会把物的影像映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的时候,镜不会因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的时候,镜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下来。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那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前五篇文章

莲池大师略传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五卷-圆瑛大师(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四卷-圆瑛大师(八)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四卷-圆瑛大师(七)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四卷-圆瑛大师(六)

 

后五篇文章

法句经题解

法句经解说

法句经编序

法句经附录

法句经源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