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探微-第三章(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探微 作者:弘学

  第三章阿弥陀佛与西方极乐世界

  第一节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梵名为Amita—buddha),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梵语amita,意译无量。另有梵名Amitāyus,音译阿弥多廋,意译为无量寿;梵名Amitābha,音译阿弥多婆、阿弥亸皤,意译无量光。

  关于阿弥陀佛名号之由来,据《阿弥陀佛经》上说:“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说:“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这就是说,阿弥陀身上的光明,无有限量,能照耀至无边的世界。不论任何事物,如山崖峭壁,均不能遮障阻碍其光明;阿弥陀的寿命及极乐世界人民的寿命,皆无量无边,极其长久而无法计算。历代的佛教大师及学术界学者根据《阿弥陀佛经》所述阿弥陀的涵义,而将阿弥陀佛解说为“无量光”、“无量寿”。一佛而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他诸佛所未见。又于《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佛经》、《维摩诘经》等早期经典中,亦仅有阿弥陀之称号,故推知无量寿、无量光之称号,系后代依其名之原义所立。另据《平等觉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称赞净土佛摄授经》等载,阿弥陀佛又号称无量清净佛,所在之世界称为清净世界、极乐世界。

  我国译经史上,向来对梵文有五不翻译,阿弥陀佛便属五不翻译之列。因为阿弥陀有多种意义,亦可翻译为无量甘露、无量智慧、无量德行……因此,将阿弥陀译为无量寿、无量光,意义仍不完整,故保留阿弥陀之梵音。那为何将阿弥陀又译为无量光呢?据《大乘无量寿经》说:“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阿弥陀佛之光明,极其明亮、净美,若照到众生身上,令其身心柔软、舒适,并能出三恶道之苦。阿弥陀佛的光明非常之特殊,无有限度,任何菩萨光明,均不能与阿弥陀佛光明相比。所以,“佛告阿难:阿弥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句,或百千亿万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因此,阿弥陀佛“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

  《观无量寿经》更详细地解说阿弥陀佛为无量光的意义说:“无量寿身佛,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佛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白毫,右旋宛转,如五须弥山。佛眼如四大海水,青白分明,身诸毛孔,演出光明,如须弥山。彼佛圆光,如百亿三千大千世界。于圆光中,有百亿那由他恒河沙化佛,一一化佛,亦有众多无数化菩萨,以为侍者。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光明相。一一相中,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其光相好,及与化佛,不可具说。”

  这是净土经典说明阿弥陀佛修成无量光明的成果,用此修行成果所产生的身相光明,放射至虚空宇宙,接引其有缘众生,故“无量光”便成为阿弥陀的重要意义之一。阿弥陀佛身相光明含摄深广修证真理,可以从佛典上对诸佛身相光明的解说中得到了知。《大智度论》中提到,诸佛身上光明分为数种。有平常众生能看到的光明,如释迦牟尼佛平常身体四周便会显现八尺圆光,即所谓“常光一丈相”。《杂阿含经》卷四十二说有一对夫妇,见佛身纯金色,圆光一寻。《增一阿含经》说:“世尊净如天金,如金聚放大光明……自归十力尊,圆光金色体。”阿罗汉在定中亦有显发圆光的记载,《增一阿含经》卷十九说:“漏尽阿罗汉,更不复受有,净如天金……。”原始佛教圣典中记载佛身上四周确实能放出一圈圆形光芒。大乘经典中更处处可见佛说法之前,放光动地。在讲经说法的过程中,又陆续从佛周身上下大放光明,以度众生。《八十华严》说:“一切诸佛,皆悉能放无数光明,其光平等。一一光明,有不可说光明网,以为眷属、普照一切诸佛国土……。一切诸佛,皆有无量常妙光明,不可说种种色相,以为严好,为光明藏,出生无量圆满光明,普照十方无有障碍。”

  诸佛所有身相所出一切佛智光明,均佛菩萨的无尽行愿而产生,皆由佛菩萨往昔无尽三昧善根力而产生。佛平时身上的圆光,乃至从法性觉体中所产生之智慧光明,皆是在因地修持大悲行愿、六度万行圆满之后而产生的,从而说明了佛的身光与智光原是一体的。不仅佛的智光圆满、平等,就是佛的身相光亦是圆满、平等,故而《大智度论》说:“诸佛光明,由佛心力而发,遍照十方,没有灭亡之时。”并且说,诸佛周身均有一圈圆光显现,当佛不特别入无量三昧时,恒由心力放射常光(身光)。一切诸佛常光无量,常照十方世界,释迦牟尼佛神通、身光无量,亦应十方世界有缘众生之机所感,或现常光一丈相,或现常光百丈、千丈、万丈、亿丈,乃至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方佛国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身光之所以在五浊恶世,显现一丈光明,那是因为娑婆世界众生少德少智,薄福钝根所致。若众生利根福重,佛必应机所感,显现无量身光,适时度化有缘。事实上,诸佛初生时、成佛时、初转法轮时,皆放光明,遍满十方世界,只是众生福慧浅簿,双目之业不堪受光盛之明,故不见佛光。由此可知,诸佛度化众生的无量身光、智光,势心随着与有缘众生适时需求而应机示导,随缘显化。因此而有诸应化身佛应机化众,其迹影现佛国世界,产生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远或近的智光、身光度化差别。

  阿弥陀佛同诸佛一样经历菩萨七地而完成佛智光成果,可以说是代表诸佛成为无量智光明的圆满成就者,由此便可了知《无量寿经)》所说阿弥陀光明为十方诸佛中最第一者,乃是一种方便说。《华严经》说,唯有宿世随佛共同止、住,共同成就佛道因缘,具有深厚善根、培植深厚清净业行的利根众生,才能在某种修行因缘成熟下,与佛清净光明的大定慧力相应,见到佛的自在光能力用。平时的凡夫众生,其业行与佛菩萨从无数劫以来,在修证佛法的历程中,所凝聚成的无穷的慧炬光芒而释放出来的不可思议的接引道力,相差太远了。当然就不能感受到佛的自在光能力用。此即说明了佛菩萨早已转换其在最初仍是凡夫身时,所拥有的自身四周所投射出复杂、黑暗、自私、凶暴贪嫉之光波,成为高尚、清净而具有高度精神频率,高度超越三界众生磁能不可思议的另一层的磁性光芒。

  阿弥陀佛便是以此修行而达成纯一、净洁的紫色光芒,而产生无尽的导射作用,穿越层层宇宙时空,导射到无际的虚空世界,与有缘众生心念所投射往生的磁光相感应。据朱文光编译的《生命的神光》所说,紫色的频率最高,所以一切圣贤乃至佛菩萨和神仙,他们身上的光芒是紫色,而且光芒的厚度很长。紫色的光芒是正极。用人体磁场学的观点讲,经过禅定的修持,可以转换成具有高度精神修养的紫色磁光,是绝对可能的。故尔阿弥陀佛无量光明不是一种神话,从其身相放射无量光明遍照宇宙中其有缘的念佛众生,加持他,接引往生极乐世界,此即是阿弥陀直译为“无量光”重大意义之源由。

  何以又将阿弥陀直译为“无量寿”呢?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寿命之长久,实无法称说,无法计算。在《大乘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说:“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寿万亿数。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无量寿经》记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其十三愿说:“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十五愿又说:“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便是以本愿思想来解释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的原因。

  佛身有三种:化身、应身、报身。而佛的化身寿命有量有尽,法身寿命无量无尽。若菩萨过去修行时,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便会应其本愿,在五浊恶世成佛;若菩萨在过去修行时,发愿要在净土成佛,便会应其本愿在净土成佛。释迦牟尼佛就是在过去修行时,曾经发愿要在五浊恶世成佛,广度浊世中罪业深重的众生,故释迦牟尼佛应其本愿,在娑婆世界成佛,在短短的八十年后随着众生共业因缘入灭了。而阿弥陀佛便是在宿世修行时,发誓要在净土世界成佛,寿命无量。故阿弥陀佛随其宿愿所感,在极乐世界成佛,获得不可思议的殊胜佛身,寿命无量。当知这亦是方便说法。

  《涅盘经》说释迦牟尼亦有他成佛的净土世界,被称之为“无胜世界”。由此可知,不仅阿弥陀佛有其度化之清净世界,寿命无量,乃至每一尊佛均有其清净世界本愿度生因缘,寿命无量,及秽土世界的本愿度生因缘。《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释迦牟尼如来、应供等正觉,能为难事,舍净妙国,以本愿力,兴大悲心,于簿德少福,增贪恚痴,浊恶世中,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为说法。”《首楞严三昧经》卷下,解释释迦牟尼佛在净土的无量寿命说:释迦牟尼佛八十涅盘,是方便示现,其实释迦牟尼佛的寿命,与东方庄严世界的照明庄严自在王如来同寿。《金光明经》也说,释迦佛陀寿命不能计算,百千亿劫无有穷尽。这些均说明不仅阿弥陀佛在净土的寿命无量,释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诸佛在其净土度生之寿命,同样无量无尽。

  为何每一尊佛在净土中之寿命皆是无量无尽呢?《大智度论》卷九十说:“随意寿命者,菩萨得无生法忍,入如幻菩萨道,能一时变化作千亿万身,周遍十方,具足行一切菩萨道;处处国土中,随众生寿命长命短而受其形。如释迦牟尼佛,于此国土寿命百年,于庄严佛国寿七百阿僧祇劫。”倘若修行者在无量劫中,深修定慧,实践救生,济生的菩萨悲愿,而仍感得短命报,不能获得天寿无量,或不能应其善业所感,生在众生长寿的共业世界,则不符合业力与因果的原则,种善因不得善果,种恶因反而得到善果,那应因果与业力的理论则不能成立。由此可知,阿弥陀佛之所以寿命无量,必有他宿世修行的因缘,就是从无量修行,引渡宿世有缘众生,于久远劫以来,共同交织、融摄成不可思议的业网,从而形成无量寿命的度生佛寿。阿弥陀佛在净土寿命的变化,亦是决定于净土众生应到达某一阶段的度脱因缘而转变的。故尔《无量寿经》中说:“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假使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声闻、缘觉,都共集会,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万劫悉共推算,计其寿命,长远之数,不能穷尽,知其限极。”阿弥陀佛的寿命浩浩渺渺,无穷无极,谁能信知?唯佛知耳!因此而将阿弥陀直译为“无量寿”。

  阿弥陀佛一佛二名号,而在藏传佛教中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若祈求延寿乐福,则皈依无量寿佛。密教中,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智慧身阿弥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其身黄金色,结三摩地印,种子为□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莲花。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其身为白黄色或真金色,闭目,身着轻衣,跏趺坐于宝莲上,法入定印。其种子为□,密号清净金刚,三昧耶形为初开之莲花。在汉传佛教中,阿弥陀佛为净土门之教主,迄今仍然有极乐世界说法,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被称为接引佛。阿弥陀佛以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共称为“西方三圣”。

  第二节阿弥陀佛因位修行四十八愿

  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说,久远之昔,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了无量的众生得道之后,才进入涅盘。接着有光远、月光、栴檀香等五十二位如来相继出世,于济度众生之后灭度。其后,世自在王佛出世(梵文楼夷亘罗Loke

  svara,或楼枳嗢啰罗罗惹Lokesvārajā的意译,亦称世饶王佛)。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位国王听闻佛法,非常欢喜,随即发大菩提心,舍弃国王之位而出家,名法藏(昙摩迦留Dharmākara之意译。dhar-ma,法的意思;ākara有含摄、蕴积、出生、无尽等意思。“魏译”为法藏,“唐译”为法处,“宋译”为作法,“汉译”为昙摩迦留、法宝藏,“吴译”为昙摩迦。解释为一切法皆蕴蓄不故。是阿弥陀佛因位时出家修菩萨道时,世自在王佛为他取的名字)。他才智超世,在世自在王所,顶礼世自在王佛,右绕三匝,长跪,合掌,而以偈颂叹赞佛德。偈曰:

  光颜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炎明,无与等者。

  日月摩尼,珠光焰耀。皆悉隐蔽,犹如聚墨。

  如来容颜,超世无伦。正觉大音,晌流十方。

  戒闻精进,三昧智慧,威德无侣,殊胜希有。

  深谛善念,诸佛法海,穷深尽奥,究其涯底。

  无明欲怒,世尊永无。人雄师子,神德无量。

  功德广大,智慧深妙,光明威相,震动大千。

  愿我作佛,齐圣法王。过度生死,靡不解脱。

  布施调意,戒忍精进,如是三昧,智慧无上。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假令有佛,百千亿万,无量大圣,数如恒沙。

  供养一切,斯等诸佛,不如求道,坚正不却。

  譬如恒沙,诸佛世界,复不可计,无数刹士,

  光明悉照,遍此诸国。如是精进,威神难量。

  令我作佛,国土第一。其众奇妙,道场超绝。

  国如泥洹,而无等双。我当哀愍,度脱一切。

  十方来生,心悦清净,已至我国,快乐安稳。

  幸佛明信,是我真证,发愿于彼,力精所欲。

  十方世尊,智慧无碍,常令此尊,知我心行。

  假使身止,诸苦毒中,我行精进,忍终不悔。

  法藏比丘说完偈颂,对世自在王佛说:“世尊!我发无上大菩提心,希望世尊教我,为我说明诸佛净土功德庄严。我将修行,选取最殊胜清净的佛国,广大无边之清净妙土。并让我于世很快开悟正觉,能拔出诸众生生死苦难的根源。”

  世自在王佛因为听了法藏比丘的偈颂,推知法藏比丘提出自己早已知道的问题来发问,因此说:“法藏比丘,您所欲修的行以及佛国土之庄严,您应该都已知道,何以再来问我呢?”

  法藏比丘向佛说:“这个道理又深又广,以我的程度是无法知道的。希望世尊,为我广说诸佛如来建设净土本因的修行。我将依照所教努力修行,圆满现实愿望。”

  世自在王佛了解法藏比丘的志趣高远,不可动摇,即为他说法:“比如一个人,用斗来量海水,经历了很久的时间,如果他不厌倦,继续下去,最后海水也会被汲干,而取得海底之妙宝。人如果立志,力行求道,遇到任何困难,皆不退缩,则必能够实现愿望。您应该如此努力。”于是,世自在王佛,述说了二百一十亿佛国的优劣,与住众人天的善恶,又随应法藏比丘的希望,显现出清净佛国,在其眼前,令他得见。

  那时,法藏比丘闻世自在王佛所说清净佛土、又在眼前拜见,于是发起超越三世诸佛无上殊胜之大愿,他心中平静,对建立净土的志愿,亦无所著,完全自然的志愿,世间无物能及。如此经过五劫的长时间,亦无欠缺地圆满思维,选取了能建立庄严净土之因的清净行。

  法藏比丘经过五劫思惟,选取了诸佛国中最殊胜者,与建立所需修行中最优秀的修行方法。五劫中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已完毕,又参诣世自在王佛,顶礼佛足,绕佛三匝,合掌而坐,向佛说道:“世尊,我已经将诸佛国土及庄严佛国之行,选择出来了。”

  世自在王佛告法藏比丘说:“把您所选择之愿说出来,现在正是个好机会,让一切大众得闻,使他们发起大菩提心,给与法悦,并能令在座之菩萨众,因闻汝之修行与发愿,以之为缘,而成就无上大愿。”

  法藏比丘说:“愿大众,仔细听取我所发起之愿,将一一详细说明。”于是,法藏比丘在世自王佛面前,发下了四十八本愿:

  1.无三恶趣愿,又作自国无苦愿、永绝三涂愿、令国无恶趣愿、无苦苦愿、国土严净无诸恶趣愿。即愿佛国中无有三恶道之重苦。

  2.不更恶趣愿,又作命终不向他国受苦愿、命终复不更恶趣愿、无坏苦愿、无恶趣愿、有情命终辗转增上愿。即愿生佛国中之人天,于寿终后得往生他方,而不复没入三涂恶道。

  3.悉皆金色愿,又作真金色身愿、色齐等愿、得身乐愿、身皆金色愿、所化成就真金色身愿、所化成就紫磨金色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身皆金色。

  4.无有好丑愿,又作形无好丑愿、色齐等愿、得身乐愿、有情容颜均等无差别愿、无好丑别愿。即愿佛国中人民之形色均为一类,而无人天、美丑等差别。

  5.宿命智通愿,又作令远识宿命愿、得宿命乐愿、宿命通愿、宿命证明照了往事愿、宿住能忆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宿命通,了知过去因缘。

  6.天眼智通愿,又作令天眼彻视愿、得天眼乐愿、天眼证明遍见诸方愿、令得天眼通愿、必得天眼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天眼通,能见十方佛国而无有障碍。

  7.天耳智通愿,又作令天耳洞听愿、得天耳乐愿、令得天耳愿、天耳远闻愿、天耳通愿、天耳远闻诸佛法音愿、自得天耳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天耳通,能闻十方诸佛之法音而受持。

  8.他心智通愿,又作明鉴他心愿、得他心乐愿、他心悉知愿、他心通愿、得见他心愿、他心智证遍知众心愿、见他心智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他心通,能遍知众生心念。

  9.神境智通愿,又作令神足迅速愿、令得神足愿、神足通愿、神足智通愿、得神足乐愿、神足随意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得神足通,于一念即可至十方佛国。

  lO.无有我想愿,又作漏尽通愿、令不起漏染愿、无贪着愿、得漏尽乐愿、得漏尽通愿、离诸妄想我我所等愿、离诸妄想愿、不起想念贪爱身愿、无贪着身愿、离诸妄想萨迦耶等愿、不贪计身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皆不起贪爱其身之想念。

  11.住正定聚愿,又作令住正定聚愿、住正定必至菩提愿、漏尽位愿、必至灭度愿、证大涅盘愿、无上涅盘愿、往相证果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悉住于正定聚,以至灭度。

  12.光明无量愿,又作胜光明愿、光明遍照无数佛国愿、自身光明无限愿、光色愿、佛光无限愿。即愿佛(指阿弥陀佛)之光明无量,普照十方佛国而无有障碍。

  13.寿命无量愿,又作得寿久住愿、寿命无穷难可测量愿、自身寿无限愿、长寿愿、佛寿无量愿。即愿佛之寿命无量,而利益众生亦无尽。

  14.声闻无数愿,又作摄多眷属愿、摄眷属愿、声闻无量愿、众无限愿、眷属圣者无数众多愿。即愿生佛国中之声闻无量无数。

  15.人天长寿愿,又作寿命长远愿、寿无限愿、眷属长寿随愿自在愿、人天长寿愿、得长寿愿、人寿无量愿、眷属长寿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寿,其寿命除由本身愿力外,皆无限量。

  16.无诸不善愿,又作眷属善愿、众无恶愿、离诸非爱不善音声愿、离诸不善愿、远离不善愿、离讥嫌愿、天人远离非爱音声愿、不闻恶名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不闻一切不善之名。

  17.诸佛称扬愿,又作诸佛同赞名字愿、十方诸佛称赞我愿愿、诸佛称叹愿、为诸佛赞愿、诸佛称名愿、摄法身愿、诸佛咨嗟愿、往相回向愿、撰择称名愿。即愿十方诸佛扬弥陀之名号。

  18.念佛往生愿,又作摄取至心欲生愿、摄上品愿、十念往生愿、诸缘信乐十念往生愿、闻名信乐十念定生愿、本愿三心愿、至心信乐愿、往相信心愿。即愿十方众生,若至心信乐欲生佛国,乃至发往生之十念,则悉得往生。此愿为四十八愿中最重要者,故有愿王、王本愿之称。

  19.来迎接愿,又作摄取修德欲生愿、摄中品愿、临终现前愿、圣众来迎愿、行者命终现前导生愿、临终迎接愿、来引接愿、现前导生愿、修诸功德愿、至心发愿愿。即愿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佛国,则临终时,佛与圣众必现前接引。

  20.系念定生愿,又作摄取闻名欲生愿、摄下品愿、闻名系念修福即生愿、闻我系念修善定生愿、三生果遂愿、欲生果遂愿、植诸德本愿。不果遂者愿、系念我国愿、至心回向愿。即愿十方众生,闻佛名号,系念佛国,将诸功德至心回向,欲生佛国,则果愿必遂。

  21.三十二相愿,又作令具诸相愿、具三十二相愿、众生满德愿、所生报愿、满大人相愿。即愿生佛国中之人天,悉具三十二相。

  22.必至补处愿,又作摄他国菩萨愿、令至补处愿、菩萨究竟一生补处愿、一生补处愿、还相回向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来生佛国,除其本愿自在所化外,余皆必至一生补处。

  23.供养诸佛愿,又作令奉遍诸佛愿、食顷遍侍恒沙诸佛愿、承力供养愿。即愿佛国中诸菩萨悉承佛力,得于一食顷即遍至十方佛国,供养诸佛。

  24.供具如意愿,又作所求供具皆顺意乐愿、所求供养具如意愿、供物如意愿、供养如意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于供养诸佛时,所欲求之一切供养具(物),皆如意现前。

  25.说一切智愿,又作说法如佛愿、说一切智如佛愿、菩萨说法顺一切智愿、说法慧胜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皆顺佛智而说一切智。

  26.那罗延身愿,又作令得坚固身愿、得那罗延力愿、具德金刚那罗延身愿、得金刚身愿、悉得金刚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皆得金刚那罗延身。

  27.所须严净愿,又作令物严净愿、殊秘珍彩严饰绝妙愿、严净无量愿、万物殊妙愿、物绝伦愿、光色特妙愿、万物严净愿、国土难量愿。即愿佛国中之一切人天、万物,皆严净微妙,形色特殊,即使得天眼者亦不能辨其名数。

  28.见道场树愿,又作道场高胜愿、知见道树愿、菩萨皆共见道树愿、令见道树愿、少功德者增上愿、知见宝树愿、懈慢净土愿。即愿生佛国中之菩萨,乃至少功德者,皆能知见道场树之无量光色及高广。

  29.得辩才智愿,又作四辩无碍愿、持经必得辩才智愿、辩才智慧愿、诵佛经法愿、受法令得辩慧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皆受持讽诵经法,而得辩才智慧。

  30.智慧无穷愿,又作慧辩无量愿、辩才无穷愿、菩萨智辩无滞无尽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智慧辩才无可限量。

  31.国土清净愿,又作形色功德愿、国土光色彻照愿、国界严净愿、净如明镜照十方愿、国土如镜彻照十方愿、土如明镜愿、得见十方愿。即愿佛国之土清净如镜,照见十方诸佛世界。

  32.国土严饰愿,又作宫殿宝饰愿、庄严功德愿、众宝妙香合成宫殿愿、严净奇妙愿、香熏十方愿、妙香合成愿、杂物香熏愿。即愿佛国中之万物,皆由无量杂宝及百千种妙香合成,而闻其香皆修佛行。

  33.触光柔软愿,又作光明摄益愿、光普益愿、光明触身得胜柔软愿、光明柔软愿、蒙光获利愿、光触灭罪愿、摄取不舍愿。即愿佛之光明,照触十方世界众生,令得身心柔软。

  34.闻名得忍愿,又作音声摄益愿、得无生忍益愿、闻名必得无生法忍愿,得深法忍愿、名普益愿、法忍总持愿、听我名字证无生愿。即愿十方世界之众生,闻佛名字、证无生法忍及诸深总持。

  35.女人往生愿,又作无有实女人愿、令离秽形愿、女人闻名者得离女益愿、远离讥嫌愿、闻名发心转女成男愿、变成男子愿、女人成佛愿。即愿十方世界之女人,闻佛名字,发菩提心,则命终后不复受女身。

  36.常修梵行愿,又作闻名者修行不退益愿、闻名梵行皆证正觉愿、令梵行愿、闻名梵行愿。即十方世界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寿终后常修梵行以成佛道。

  37.人天致敬愿,又作闻明修行得他敬益愿、闻名修行众所敬重愿、令成尊德愿、作礼致敬愿、闻名爱敬愿。即愿十方世界诸菩萨,闻佛名字,则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亦皆致敬。

  38.衣服随念愿,又作天人受乐愿、衣服自然愿、应法妙服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欲得衣服则随念而至。

  39.受乐无染愿,又作唯受众乐愿、乐如漏尽愿、受乐无失愿、常爱快乐胜如漏尽愿、自然漏尽愿。即愿佛国中之人天,所受之快乐如漏尽之比丘。

  40.树中见土树愿,又作随意得见十方国土愿、照见十方益愿、随意照见愿、普见佛土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随意得于宝树中照见十方无量严净之佛土。

  41.诸根具足愿,又作诸相貌愿、闻名令得端严报愿、闻名至佛足诸根愿、具足诸相愿、闻名具根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菩萨闻佛名字,则诸根具足而无有缺陷。

  42.住定供佛愿,又作得三昧益愿、止观俱行愿、闻名令得清净解脱三昧愿、听名得净解脱静虑愿、定慧俱行愿、解脱三昧愿、闻名得定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得住于清净解脱三昧,于一念顷,可供养无量诸佛而不失其定。

  43.生尊贵家愿,又作化物高贵愿、生尊家益愿、闻名死后生尊贵家愿、必得尊贵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寿终后得生尊贵之家。

  44.具足德本愿,又作福智双修愿、闻名修习满足德本愿、闻名贵家愿、修行具足益愿、闻名具德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欢喜修菩萨行。具足诸德本。

  45.住定见佛愿,又作常见诸佛益愿,闻名令得普等三昧愿、普等静虑常见诸佛愿、常见诸佛愿、不离诸佛愿、普等三昧愿、闻名见佛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得住于普等三昧,常见一切诸佛,直至成佛。

  46.随意闻法愿,又作闻法自在愿、随意得闻所欲闻法愿。即愿佛国中之菩萨,各随志愿而闻法自在。

  47.闻名不退愿,又作听名即至得不退转愿、加力不退愿、得不退转愿。即愿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得至不退转。

  48.得三法忍愿,又作自力不退愿、闻名得忍至不退地益愿、听名得忍诸法不退愿、至三法忍愿、得诸地忍愿。即他方国土之诸菩萨,闻佛名字,则得三法忍,于诸法不退转。

 
 
 
前五篇文章

净土探微-第二章

净土探微-第一章

净土探微-前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后五篇文章

净土探微-第三章(下)

净土探微-第四章(上)

净土探微-第四章(下)

净土探微-第五章(上)

净土探微-第五章(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