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法莲华经玄义 作者: 沙门灌顶述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

  明圆门入实观者。先简圆门。次明圆观。上三藏门。灭实色通真。不得意多诤。体门即幻色通真。示人无诤法。别门体灭生死色。次第灭法性色。通中不得意多诤。圆门即生死色是法性色。即法性色而通中。示人无诤法故。文云无上道。又云而行深妙道。即此义也。上两门不通中。不俟分别。别圆两种俱通中。论其同异略为十。一融不融。二即法不即法。三明佛智非佛智。四明次行不次行。五明断断惑不断断惑。六明实位不实位。七果纵果不纵。八圆诠不圆诠。九约难问。十约譬喻。寻此十意明识八门同异也。一明融不融者。别教四门。所据决定妙有善色。不关于空据毕竟空。不关于有。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四门历别当分各通。不得意者。作定相取似同性实。殆滥冥初生觉(云云)。

  前三藏有门。已破外道邪计先尽。次空等三门破邪则少。又通巧四门破三藏之拙。又别教之门破通门之近。已不与二乘共。何况外道冥觉。而滥妙有。妙有依如来藏分判四门。何得同彼尼犍性实。如周璞郑璞名同质异。贵贱天悬。今时学地论人反道还俗。窃以此义偷安庄老。金石相糅。遂令邪正混淆。盲暝之徒不别泾渭。若得诸四门意。精简真伪偷盗不生。然别门虽作定说。如是诤论。诸佛境界二乘不知。岂同外道耶。圆门虚融微妙不可定执。说有不隔无约有而论无。说无不隔有约无而论有。有无不二无决定相。假寄于有以为言端。而此有门亦即三门。一门无量门无量门一门。非一非四。四一一四此即圆门相也。复次更约破会。明融不融相。若破外道邪见不破二乘邪曲。亦不破大乘方便。又会不圆者。如净名中。会凡夫反复声闻无也。会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无为入正位。不能反复。生死恶人烦恼恶法而皆被会。二乘善法四果圣人。而不被会。又般若中。明二乘所行念处道品。皆摩诃衍。贪欲无明见爱等。皆摩诃衍。善恶之法。悉皆被会。亦不会恶人及二乘人等。不辨其作佛。此即别门摄也。若圆破者。从别教已去皆是方便。

  故迦叶自破云。自此之前我等皆名邪见人也。既言邪见之人。即无圆正道法。则人法俱被破也。别教人法尚尔。何况草庵人法。二乘尚尔。何况凡夫人法。是则圆破无所固留。圆会者。会诸凡夫着法之众。汝等皆当作佛。我不敢轻于汝等。五逆调达亦与受记。龙畜等亦与受记。况二乘菩萨等。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会一切恶法也。汝等所行是菩萨道。析法二乘尚被会。况通况别。汝是我子我则是父。无有人法而不被会。俱皆融妙。此即圆门摄也。复次更约经文前后。明圆不圆相。若先明不融门。此说地前。后明不融门而言证融。此说向后。或先明证融门。此说向后。后明不融门。此说地前者。此皆别门摄。若先明融门证亦融。此说信后后明证不融。此说住前。或先明证不融。此说住前后明证融。此说信后者。此皆属圆门摄(云云)。

  二即法不即法者。若说有为门。此有非生死有。出生死外。别论真善妙有。空门者出二乘真外。别论毕竟空。乃至非有非无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即生死之有。是实相之有。一切法趣有。有即法界。出法界外更无法可论。生死即涅盘涅盘即生死。无二无别。举有为门端耳。实具一切法圆通无碍。是名有门。三门亦如是。此即生死之法。是圆四门相也。复次即法有遍不遍。判圆别相例前分别(云云)。约五住遍不遍。复次即法不即法或前或后。判别圆相如前分别(云云)。

  三约佛智非佛智者。若有为门。分别一切智了达空法。分别道种智。照恒沙佛法差别不同者。是菩萨智即别四门相也。若有为门。分别一切种智。五眼具足圆照法界正遍知者。即诸佛之智是圆四门相也。复次别门说圆智。圆门说别智。或前或后。分别别圆相例如前(云云)。复次别门证圆智。圆门证别智。或前或后分别别圆。如前分别(云云)。四约次第不次第者。若以有为门依门修行。渐次阶差从微至着。不能一行中即无量行。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是别四门相。若以有为门一切法趣有门依门修行。亦一切行趣有行。一行无量行名为遍行。乃至非空非有门亦如是。是圆四门相。复次别门圆行圆门别行。或前或后分别别圆。例如前(云云)。

  五约断断不断断者。夫至理虚无。无明体性本自不有。何须智能解惑。既无安用圆别。涅盘云。谁有智能谁有烦恼。净名曰。淫怒痴性即是解脱。又不断痴爱起于明脱。此则不论断不断。大经云。闇时无明明时无闇。有智能时则无烦恼。此用智能断烦恼也。若别有门。多就定分割截。渐次断除五住。即是思议智断也。乃至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圆有门解惑不二。多明不断断。五住皆不思议。即是不思议断。乃至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圆门说断。别门说不断断。或前或后判别圆相者。例如前说(云云)。

  六约实位非实位者。若有门明断界内见思。判三十心位。断界外见思无明。判十地位。等觉后心断无明尽。妙觉常果累外无事。此乃他家之因将为己家之果。皆方便非实位也。后三门大同小异。皆是别四门相。若有门从初发意。三观一心断界内惑。圆伏界外无明。判十信位进发真智。圆断界外见思无明判四十心位等觉后心。无明永尽妙觉累外。此是究竟真实之位。乃至三门亦如是。是名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说实位。圆门说不实位。别门证实位。圆门证不实位。或前或后皆如前分别(云云)。

  七约果纵果不纵者。若有为门。从门证果三德纵横。言法身本有。般若修成解脱始满。不但果德纵成因亦局限。如地人云。初地具足檀波罗蜜。于余非为不修。随力随分檀满初地不通上地。余法分有而不具足者。是义有余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从门证果。三德具足不纵不横。亦因如是一法门。具足一切法门。通至佛地。华严云。从初一地具足诸地功德。大品云。初阿字具足四十一字功德。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说果不纵。圆门说果纵。或前或后判圆别相。例前(云云)。八约圆诠不圆诠者。若有为门门不圆融。或融一或融二门。前章偏弄引。门中章诠述不融不即菩萨智。乃至偏譬喻等。门后还结不融不即等三门亦如是。是为别四门相。若有为门一门即三门。门前圆弄引。门中诠述融即佛智。乃至圆譬喻等。门后结成融即等。三门亦如是。是为圆四门相。复次别门诠圆圆门诠别。或前或后。分别别圆之相。例前(云云)。九约问答者。若有门明义未辨圆别须寻问答核征。自见圆别指趣。三门亦如是(云云)。

  十约譬喻者。诸门前后。或举金银宝物为譬或举如意日月为譬。或用别合或用圆合。圆别之相自显(云云)。今以十意玄览众经。圆别两门朗然明矣。复约五味分别少多。乳教两种四门。酪教一种四门。生苏四种四门。熟苏三种四门。此经一种四门(云云)。今经十义者。观一切法空如实相。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开方便门。此是融凡小大之人法也。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即客作者是长者子。此是即法之义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今所应作唯佛智能。即佛慧也。着如来衣座室等。即不次第行也。不断五欲而净诸根。又过五百由旬。即不断断义也。五品六根净乘宝乘游四方。即实位也。佛自住大乘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即果不纵也。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即今佛文前圆诠也。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即古佛文后圆诠也。智积龙女问答显圆也。轮王顶珠其车高广。皆圆喻也。十意既足圆门明矣。融门四相今当说。若言佛之智能微妙第一。又云。我以如来智能观彼久远。犹若今也智知妙法有门也。一切法空常寂灭相。终归于空空门也。诸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即亦空亦有门也。非如非异非虚非实。双非两舍即非空非有门也。四相标门十意简别。故知此经明圆四门也(云云)。二明入实观者。上已知四圆门。今依有门修观。观则为十(云云)。

  对前十二思议之门。名不思议境。不思议境即是一实四谛。谓生死苦谛不可思议。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方便净。即假故圆净。即中故性净。三净一心中得名大涅盘。净名曰。一切众生即大涅盘。故名不可思议四谛也。不可复灭。此即生死之苦谛。是无作之灭。亦是集道也。烦恼集谛不可思议。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名一切智。即假故名道种智。即中故一切种智。三智一心中得名大般若。净名曰。一切众生即菩提相。不可复得。此即烦恼之集而是无作道谛。亦是苦灭。故名不思议一实四谛也。亦是真善妙色。

  何者。生死即空故名真。生死即假故名善。生死即中故名妙。此名有门不可思议境也。二发真正心者。一切众生即大涅盘。云何颠倒以乐为苦。即起大悲兴两誓愿。令未度者度。令未断者断。一切烦恼即是菩提。云何愚闇以道为非道。即起大慈兴两誓愿。令未知者知未得者得。无缘慈悲清净誓愿。慈善根力。任运吸取一切众生也。三安心者。既体解成就发心具足。岂可临池观鱼。不肯结网。裹粮束脚安坐不行。修行之要不出定慧。譬如阴阳调适万物秀实。雨旱不节焦烂岂生。若两轮均平是乘能运。二翼具足堪任飞升。体生死即涅盘名为定。达烦恼即菩提名为慧。于一心中巧修定慧。具足一切行也。四破法遍者。以此妙慧。如金刚斧所拟皆碎。如无翳日所临皆朗。若生死即涅盘者。分段变易若谛皆破。若烦恼即菩提者。四住五住集谛皆破。虽复能破亦不有所破。

  何者。生死即涅盘故无所破也。五识通塞者。如主兵宝取舍得宜。强者绥之弱者抚之。知生死过患名为塞。即涅盘名为通。烦恼恼乱名为塞。即是菩提名为通。始从外道四见乃至圆教。四门皆识通塞。节节执着即是塞。节节亡妙名为通。若不识诸法夷崄。非但行法不前。亦亡去重宝也。六善识道品者。观生死即涅盘。十界生死色阴。皆非净非不净。乃至识阴非常非不常。能破八颠倒。即法性四念处。念处中具道品三解脱及一切法。又知涅盘即生死。显四枯树。知生死即涅盘。显四荣树。知生死涅盘不二。即一实谛。非枯非荣住大涅盘也。七善修对治者。若正道多障应须助道。观生死即涅盘。治报障也。观烦恼即菩提。治业障烦恼障也。八善知次位者。生死之法本即涅盘。理涅盘也。解知生死即涅盘。名字涅盘也。勤观生死即涅盘。观行涅盘也。善根功德生。即相似涅盘也。真实慧起。即分真涅盘也。尽生死底。即究竟涅盘也。观烦恼即菩提亦如是。九善安忍者。能安内外强软遮障。不坏观心。若观生死即涅盘。不为阴入境病患业魔禅二乘菩萨等境所动坏也。若观烦恼即菩提。不为诸见增上慢境。所动坏也。十无法爱者。既过障难道根成立诸功德生。观生死即涅盘。故诸禅三昧功德生。观烦恼即菩提故。诸陀罗尼无畏不共诸般若生。观生死涅盘不二。

  故法身实相生。相似功德顺理而生。喜起顺道法爱生名爱法。不上不退名为顶堕。此爱若起即当疾灭。爱若灭已破无明。开佛知见证实相体。观生死即涅盘。故证得解脱。烦恼即菩提故证得般若。此二不二证得法身。一身无量身。无上宝聚如意圆珠。众法具足。是名有门入实证得经体。余三门亦如是。是十种观经文具足。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又我法妙难思。即不思议境。于一切众生中起大慈心。于非菩萨中起大悲心。我得三菩提时。以神通力智能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即正发心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即是安于二法。自成成他也。破有法王即是破法遍也。又如日月光明能除诸幽瞑。斯人行世间。能破众生闇。即破法遍也。有一导师将导众人明了心决定在崄济众难善知通塞也。净藏净眼。善修三十七品诸波罗蜜。即是两意也。增道损生游于四方。即是识次位也。安住不动如须弥顶。着如来衣。即安忍也。虽闻是诸声听之而不着。其意等六根。皆言清净若此。

  又云。真净大法即无法爱也。是十种观散在经文。而人不知。今撮聚十数入有门为观。乃至三门小异大同。十观入实亦复如是。复次此十观意非但独出今经。大小乘经论备有其意。如摩黎山纯出栴檀。固非外道四韦陀典。及此间庄老之所载也。世人咸共讲读。而对文不知。若欲学道全无方便悲夫。徒知[谷-禾+牛]捋不解钻摇。若识十意。于小乘四门俱用入真。于大乘四门俱用入实。既入实已如食乳糜。更无所须。半如意珠全如意珠。布施一切。虽有此施不见有人轻生重道。勤心修习不受不用。徒施何益。我则悔焉。虽无所益作毒鼓因。欲具知之委如止观(云云)。

 
 
 
前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下二)

 

后五篇文章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上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下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九(下二)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一)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十(上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