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往生居士第七(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明 程见山

  程见山。只知其字不知其名。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年少时从商,后来舍弃之,闲居在家。平日专精地研究佛法妙理,礼诵皆有一定的课程,虽然繁多但却不曾荒废。到了晚年更加寂静沉默,每日以禅观为功课。后来病危,家人正在慌张忙乱之时,程见山便说:‘你们不要出声,我才可使心念清净澄澈,以往生西方为依归。我平时所祈愿的,今天终于能满我所愿了!’说完后就往生,年七十六岁。(刘子威禅悦小草)

  明 张守约

  张守约。浙江秀水县人。家境虽然贫苦但是喜好布施,倡导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广行利益众生之事,多得以百千种来计算。一直到晚年,才全部谢绝世俗之事,过著一蔬一食简朴的生活,每日诵念西方佛名。曾著作摹拟寒山诗三百首,激励劝发僧俗二众,皆以净土为依归。其诗云:

  ‘净土这个伟大的法门,是阿弥陀佛弘深的愿力所成。千生万劫以来已经错过,今朝才识得它的殊胜。应当生起难遭难遇之想,慎勿又再一次的错失因缘。因为念佛求往生,只贵在于心念的专一。’

  ‘心超物外,任意寄情这闲散虚妄的幻身;承受诸缘,随时歇息生平际遇中的是非顺逆。心中不染半点微尘,唯有忆念著这一声的佛号。性情要温文儒雅使之柔软如绵,心志要坚定不移令它正直如铁。如果还要坚持去作一些无益生死的事,终究不免如水底捞月一般毫无所得。’

  ‘昨日入了莲社去,口里是佛心亦佛,今在俗世火宅中,事情也杂念更杂。若非宿世根器深,不免尘劳妄想扰,是以古往贤哲人,幽居山中修净业。’

  ‘上品见佛速,下品见佛迟。虽有速迟异,终无退转时。参禅病者相,念佛贵断疑。实实有净土,实实有莲池。’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今眼前无多日,急办往生之盘缠,只怕犹恐来不及。横也任他横,直也任他直。安得闲工夫,与之分皂白。’

  张守约的妻子陶氏,自从嫁给张守约之后,即课诵不断。有一天,张守约前往普陀山,礼拜观世音菩萨,而陶氏在家中告诉二位儿子说:‘我平日参悟“是心作佛”,至今才悟到。娑婆之缘已尽,我要走了。’时间一到便端坐往生。隔天,张守约从普陀山回来,将她的遗体入殓,突然棺木上生出五朵青色的莲华。(拟寒山诗并序。往生集)

  明 庄广还

  庄广还。字复真,嘉兴(浙江)桐乡人。年少的时候学习儒家之学,后来改学医术。四十多岁时,颇为厌恶世俗尘事,于是从事养生之术。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得疾病,因而感叹地说:‘我难道不能为天地间的一闲人吗?’于是建筑一个小庭园,在小园中叠土石,种植华草树木,并且在其中高声歌咏。有一天,看著花的绽开与凋落,因而悟到色身无常,于是摧毁小园,开始闭关坐禅,取《金刚经》等诸经来诵念之。

  某天,出游至杭州,遇见一老翁,庄广还和他谈论学佛之事。老翁说:‘你学佛,你奉事的师父是谁呢?’答曰:‘还没有师承的人。’老翁又说:‘你没有读过柳宗元的《服气书》吗?云栖山有一位莲池大师,就在此附近,何不前往师事之呢?’答曰:‘好!’庄广还于是徒步前往云栖山拜谒莲池大师。莲池大师教授他念佛的方法,庄广还也因此依止大师受五戒。从云栖山回到家后,每日诵念阿弥陀佛五万声。不到半年,心中寂静澄澈毫无动乱。

  年八十岁时,再度前往云栖山,受菩萨戒,回来后就一直居住在家中养老。庄广还平时忧虑其乡里的人不知正法,大多奉事邪教。于是阅读净土诸经论,择其精要之语,编为《净土资粮集》,用来引导众人使他们信服,乡里的人因此受到感化而信奉佛法。(净土资粮集)

  明 鲍宗肇

  鲍宗肇。字性泉,绍兴(浙江)山阴人。家族世世代代信奉佛教。满二十岁以后,即断荤酒,能够背诵《法华经》、《楞严经》二经,每日一遍。他的父亲命他在嘉兴(浙江)卖纸,由于生气鲍宗肇降价卖出,因此处罚他跪在地上。经过一段时间才让他起来,此时鲍宗肇已默默地背诵完《楞严经》了。

  曾经跟随紫柏、散木等诸位老师一起学习佛法,到了晚年至诚归依莲池大师,一心一意修行净业。并且致力研究《方山合论》、永明大师的《宗镜录》等诸书,因而信解通达智慧明利,鲍宗肇自号为“大鼓居士”,著有一书名为《天乐鸣空》。临命终时,嘱咐其子设斋,邀请法侣王季常等人及出家众数人前来,大家同声诵念西方阿弥陀佛圣号。到了午后太阳西下时,忽然合掌感谢大众说:‘与诸君永别了!’于是坐化往生。(天乐鸣空集)

  明 庄严

  庄严。字平叔,松江华亭(今江苏松江县)人。深入通达佛法大要,并引导诸同事们学佛。除了自己衣履穿著所需之外,有多余的钱财就将它们布施给他人。家中有一子一婿,平日看他总是淡泊安适的样子。庄严空闲的时候喜欢作诗及小词,所作的诗词都是清雅幽远而有韵味。曾经作一曲(满庭芳)云:

  ‘六十余年,如片时春梦,醒来之时黄梁才刚熟而已!世间的浮华幻影,有甚么好风光?冷眼轻轻地看破,急忙翻身踏断情爱的纠缠束缚。儿孙的戏任他搬来演去,又何必要看到终场。到头来终究归于青山黄土,孤坟上只得茅草几把!残存不久的尘世俗务,根本不必再作什么计划商量。但随缘消遣,洗钵焚香,先把心思归于极乐,任意逍遥,享受于七宝行树的清凉。实在是令人感慨啊!当我从极乐净土回头望著娑婆之时,众生的业海正茫茫无际呢!’

  明熹宗天启四年(西元一六二四年),往生于朋友胡子灏的庭园内。昆山王弱生曾收录庄严所作的诗词,认为他数年间所见过的学道人之中,以庄严的诗词最为第一。(王弱生河渚集)

  明 黄承惠

  黄承惠。字元孚,杭州钱塘人。为人正直不阿、有操守气节,不与世俗合流,不会农产耕作之事。事奉大母(父亲的正室妻子)及自己的母亲,极为孝顺。平日乐善好施,邻居如果有人寒冷而无衣服穿,便脱下自己的衣服为他穿上;若是有没饭吃的人,便将自己口袋里的钱全部给他。妻子的弟弟闻启初,对黄承惠清苦的生活感到很讶异,便引导他前往云栖宏公居住的地方,以弟子礼拜见,宏公为他取法名为净明。黄承惠后来得吐血病,历经三年,不但没有痊愈,反而更加严重。闻启初教他念佛,但黄承惠正陷于疾病的痛苦之中,而昏迷不醒。因此闻启初高声对他说:‘等你双眼一闭命终之时,现今那个知道痛苦的,究竟落在何处呢?’黄承惠惊惧害怕地说:‘那要怎么办?’闻启初说:‘没有比念佛更好的。’黄承惠又说:‘你教我念自性弥陀呢?抑是极乐弥陀呢?’闻启初说:‘你认为有什么分别吗?’黄承惠由此突然有所省悟。

  于是请慧文法师前来,设立佛像,并为他讲说净土因缘。黄承惠心中非常欢喜,于是请法师为他剃发,授沙弥戒。后来,将家属摒除在外,自己唱念佛号,且默默地转诵《妙法莲华经》七日,家人都闻到莲华的香味。黄承惠突然微笑说偈曰:

  ‘一物不将来,一物不将去。高山顶上一轮秋,此是本来真实意。’

  于是命令家人设斋供佛,然后请僧人唱念佛号。当读诵《云栖发愿文》,到文中的“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垂手提携。”突然很欢喜地起坐,仔细地观看佛像,然后往生。(憨山梦游集)

  明 闻启初

  闻启初。字子与,法名大晟。与黄承惠是同乡里的人,从小就时常生病,后来立志要出离生死的轮回。于是前往云栖山学习念佛法门。当莲池大师圆寂时,憨山清公前来吊祭,闻启初对清公作礼禀白说:‘愿剃发出家为师父的弟子。’清公说:‘佛性是不受四大的限制,毛发哪里能成为修行的执碍呢?更何况你双亲还在,所以尚不可以出家。’闻启初听完之后才不再要求剃度出家。

  不久之后疾病发作,自己说:‘我应当直往西方啊!疾病对我来说是无关紧要的。’等到病重之时,神志不清,不能自己提起正念,心中起大恐惧,于是急忙命家人请僧人来唱念佛号。如此过了一天,神志依然昏乱,闻启初再次惊觉说:‘各人生死不同,不是他人所能救拔的。’于是站起来盥沐穿衣,对著佛像焚香、燃臂供佛,并且至诚恳切哀苦忏悔,彻夜礼忏毫无懈怠。忏悔后回到座位时,神志转为安定,净土终于现前。于是剃发披上袈裟,向大众辞别而往生,憨山清公听到这件事,因而赞叹地说:‘勇哉!闻生,可说是志气刚烈的大丈夫啊!’(憨山梦游集)

  明 沈咸、沉宏

  沈咸。字稚咸,吴江(江苏)人。年少时聪颖杰出,二十岁考取秀才。生性极为孝顺,后来父母相继辞世,沈咸因悲伤至极而形销骨立。有一天,偶然间看到《阿弥陀经》、《楞严经》等诸大乘经典,心中有所领悟。沈咸参访拜谒云栖大师回来后,就断除荤腥血肉之食,并退隐居住县城的水西庵,专修净土法门,每日诵念佛号五万声,不论寒暑不曾中断。沈咸后来又恭敬书写《楞严经》,以此功德用来拔度其母亲。

  沈咸曾经与僧渊鉴,组成净土会,县城中的人大多遵从而受化度。有一天,忽然告诉他的媳妇说:‘我世俗的尘缘已尽,承蒙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来接引,我要随佛往生去了!’不久之后,面向西方端坐而往生。时为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西元一六一一年)。其儿子沉宏,也修行净业,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章梦易撰沈居士传)

 
 
 
前五篇文章

往生居士第七(三)

往生居士第七(二)

往生居士第七(一)

往生王臣第六(五)

往生王臣第六(四)

 

后五篇文章

往生居士第七(五)

往生居士第七(六)

往生杂流第八

往生女人第九(一)

往生女人第九(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