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关闭六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智谕法师

  念佛人一定要关闭六窗。六窗闭塞才能净念相继;净念相继才能得念佛三昧。

  所谓六窗,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不但是净土法门须闭这六窗,其它法门也一样要这六窗。不过其他法门是以自力闭六窗,而净土法门是以念佛心闭六窗。

  眼耳鼻舌身意六窗,可分成两部分来说。眼耳鼻舌身五根为一部分,意根单独为一部分。

  所谓闭六窗,不是要你眼不看,耳不听,鼻不嗅,舌不尝,身不触;而是要你,虽然看听嗅尝触,但是意根却不失正念。所以诃梨跋摩尊者说,非是不看,而是正念现前。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佛念,眼看色要佛佛念现前,耳听声乃至意念法都要佛念现前,那便是闭六窗了。所以念佛心一起,便可摄住六窗。

  假使只是闭眼塞耳,而不起正念,势必心更乱,妄想更多。所以瞎子聋子的念头,比一般人动的更厉害。

  起正念-----眼看色要佛念现前……意念法要佛念现前,这须要从意根下手,凡夫作起来不很容易。所以我们念的时候,眼不可邪观,要看就看佛像;否则便应垂帘低目。耳不可乱听,只听佛号。鼻舌身意也都这样。大家不相信可以试一试。真能这样做到,心不久便可定下来了。所以目不邪观,耳不邪听,鼻不邪嗅,口不杂话,身不邪触,意不邪念,便可正念现前了。

  摄六根的方法,最好是用念佛心。一声佛号,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入之于耳,还之于心。这样念念相续,自然不起僧爱二心。于是眼于色不起僧爱,耳于声不起僧爱,乃至于鼻于香,舌于味,身于触,意于法,都不起僧爱,于是六窗便闭往了。

  假使眼见于色,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都不起僧爱二心,这便叫作“成所作智”;反之眼耳鼻舌身都起僧爱,那便是五要落入五欲了。所以佛在经上说:“汝等比丘,当好护根,莫令五根,入于五欲。”

  所谓五欲,就是眼贪色,耳贪声,鼻贪香,舌贪味,身念触。由于贪,便起僧爱二心。当时比丘保护六根的方法,多用自力,我们现在以念佛心护根,用的是自他二力。

  五欲是属于现前的,对境马上就起,它是属于五利使所摄。这五种使,对境就起,所以称之为利。五种利使便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时间不够,不能和大家细讲。

  五欲对境就起,但是起过了就灭。例如,眼对色便起僧爱。但是色没有了,僧爱也就随着灭了。耳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都是这样。所以五欲属于“作法”,遇境便起作用。

  既然五欲属于作法,而作法不能常作,若是常作,便是不起作了。譬如遇到红色,眼便起作用见红色;红色没有了,红色的见也就随着灭了。如果红色的见,不管对境不对境,永久常存,势必不能起作用而再见别的颜色了。所以作法是有起有灭的;而五欲有起有灭,所以称之为成所作智。

  但是五欲既是有起有灭,那末,法灭了,怎么能再起做呢。所以这样说是不合理的。但是五欲灭了,明明能够再起作用嘛。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五欲入于第六意识叫作五盖,五盖是隐藏在钝使里头。所谓钝使,就是贪慎痴慢疑。五盖是五欲的根,它是属于“无作法”,所以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是说,它是隐藏在第八识里。等到五根对外境,它便支使五根起作用了。所以说五欲虽灭,它却不灭。因为五盖的原因,所以五欲灭了,还能再起作用。

  五盖在第八识中盖盖住真如法性,所以称之为盖。五种盖是什么呢?是贪欲盖,慎恚盖、掉悔盖、疑盖和睡眠盖。

  第一贪欲盖。五根贪五尘,时过境迁,贪欲便灭了。贪欲虽灭,但是贪欲盖没有灭,于是再遇新的因缘,五根还可再贪五尘,一贪再贪,不休不止。

  第二慎恚盖。五根对五尘起慎恚,时过境迁,慎恚欲便灭了。但是因为慎欲盖的力量,惧恚欲灭了以后,还可再起慎恚。

  第三掉悔盖。掉是掉散,悔是因为掉散而生热恼。五根对五尘,容易掉散。但是时过境迁,掉散便灭了。旧的掉散灭了,新的掉散又起。但是旧的掉散灭了,灭法不能再生。所以新的掉散,绝不是从旧的掉散来的。那么它是从何处来的呢?是从掉悔中来的。

  第四疑盖。对正法不信叫疑。对境则疑生,境过则疑灭。因为疑盖的关系,所以对新境时,可以再疑。

  第五睡眠盖。本来睡足以后,便可睡意全消。但是由于睡眠盖的关系,可以再起睡意。

  五盖是五欲的根,修行人一定要除五盖,好像剪草一定要除根。净土法门便是以念佛心除五欲和五盖的。

  念佛心清清净兆便是“定”。心清净便不起僧爱,那便是“慧”。要想念佛心清净,就须持“戒”,闭六窗便是“戒”。这样便叫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所以念佛心,可得成所作智。

  大家在社会里,学点技能,学点世间学问,那叫世智辩聪。如果了解那些出世道理,但是一点定力不修,就只顾舌根谈论,这实际上是丝毫得不到受用的,那叫狂慧。狂是狂乱的意思,不是真正的智慧。所以佛说:“有慧无定是狂慧,有定无慧是外道。”

  假使起观照,例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叫智慧。但是这种智慧,称为于慧,就是说,其中没有定水,也就是说没有定力。

  大家或许会怀疑,难道说,起这四种观照,能一点定功都没有吗?有是有,但是很少;因为太少了,所以说没有。臂如我们吃菜,炒菜的时候,放的盐太少。我们会说:“菜里没有盐嘛。”其实,不是没有盐,因为盐太少了。再譬如雨太少了。只落了几个小雨点儿,我们就说没有雨。不是没有雨,只因小雨不称之为雨罢了。所以微少的定,不能叫做“定”。

  以念佛心发的定和智慧便大了,因为它是定慧具足的,念佛心清净,称之为定。心清净了,必然没有憎爱二心,这称之为慧。定为慧的体,慧为定的用。说定时,慧全是定;说慧时,定全是慧。这叫做净念相继。慧在定时是净念,定在慧时是相继。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怎么摄六根呢?用念佛心。六根一摄,自然净念相继。

  念佛心怎样摄六根呢?现在我们来试试看,大家一起念阿弥陀佛。

  当念佛的时候,必须发自于心,出之于口,念得字字分明,同时再入之于耳,还之于心,要听得清清楚楚。现在大家一起念:

  “阿弥陀佛”。

  不是么,念得清楚,舌根就摄住了;听得清楚,耳根一定也摄住了;心里的佛号清楚明白,意根也摄住了;至于眼鼻身长三根,一定也都摄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有目如不见,有鼻如不嗅,有身若不触。这不是净念相继。因为一念摄则一念相继,这样,便可纵贯四智,横彻四土了。

  四智就是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大圆镜智。四土便是凡圣同居土、方便圣居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土。

  为什么能横彻四土呢?《阿弥陀经》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谓善人,是大菩萨;上善人,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是居住常寂光土的。与等觉菩萨“俱会一处”,就是住常寂光土了。从而可知往生彼国,便可横彻四土。

  象这种甚深微妙法门,释迦世尊从大悲心中说出来,可说是方便中的大方便,圆顿中的最圆顿。现在竟然有人不相信,不相信不要紧,还要加以毁谤,能不令人痛心流涕吗!

  所以我们应该以念佛心关闭六窗,以成所作智直指佛心。这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定能往生净土。

 
 
 
前五篇文章

万缘放下单提佛号

境由心现,心逐念成

消业灭罪的征兆和梦验

露地安然坐白牛

深邃玄妙的极乐世界

 

后五篇文章

为什么往生西方净土

修净土法门最忌夹杂

佛说获得财富的原因

一百五十赞佛颂

明因果,了因果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