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唯说念佛(二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唯说念佛(二十)

  深 心

  二者深心,即是真实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烦恼凡夫,善根薄少,

  流转三界,不出火宅。

  我们自身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是烦恼凡夫,无有善根,不能够出离三界火宅。

  首先要相信自己没有能力,不是相信自己有能力。“我会诵经、会持咒、会拜忏、会朝山、会打坐……”你有本事,如果是那样,你与净土法门的缘份就比较弱一些。学净土法门,首先把自己放低 ── 不是放低,你本来就是这样子,那么,知道自己没有力量,你才会去靠人家的力量,对不对?人都有点面子,学佛法也把面子带进来了,如果不到万不得已,都不愿去求人,知道的确是没办法了,才去求人。那你念佛这件事,不能抱著这样的观点,我们本来就没有办法出离三界六道。

  有人容易相信这第一点,但是他不相信第二点。第一点叫机深信:相信我是个根机差劲的人,没有办法,什么法门都学不成;第二点是什么呢?阿弥陀佛就是要救度这样什么法门都修不成的人,而为他成就六字名号,对于这样的机,要给予不可思议的救度,他才能够接受净土法门。有人讲:“我是差。”然后不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那就不是净土法门讲的事情。第二:

  今信知弥陀本弘誓愿,

  及称名号,下至十声一声等,定得往生,

  乃至一念无有疑心。故名深心。

  光信第一点还不够,第一点要和第二点结合起来,才是净土法门的信心。这第二个信 ──信弥陀誓愿──是从第一个信来的,说我这样的众生,造罪凡夫,念弥陀名号,下至十声一声,定得往生,一念不怀疑。

  很多人不这样相信,他说什么呢?“念佛达到功夫成片,达到三昧境界才能往生。”那就没有第一个信心喽;

  很多人说:“我是造罪凡夫,所以我念佛不能往生。”那就没有第二个信心喽。

  净土法门的信心是两个结合在一块,信自己是凡人,信这样的凡夫念佛一定往生,不是信人家是出家人,会诵经,会打坐,会开悟,他念佛才能往生,不是的,是信:我这样的众生,念佛一定往生。

  大家学习经文,要结合自己本身的状况。像病人看医生,他首先要相信自己是病人,如果不相信自己是病人,那何必来看医生呢?首先知道自己是病人,对不对?好,来看医生,医生跟你说这个病、那个病,你要相信,如果不相信,那就不要来看了。

  很多人学佛法,不承认自己是罪恶凡夫,“你看,我虽是凡夫,还不致于那么差劲,我会诵经,会持咒,会拜忏,什么都会。”你把你这么多拿来,就好像病人到医生那里说:“医生啊,我虽然生了一点小病,但是你看我眼睛会动,手会动,我还很健康。”现在不是来讲你健康的事啊,是讲你生病的事啊。如果你去参加武术比赛,对教练讲:“你看!我身体很棒,很会武艺,很健康。”那可以。你是来看病啊,你就是要把你的病讲出来。

  我们来学净土法门,我们就这样:我有哪些哪些不足,阿弥陀佛来救度我!阿弥陀佛说:“好,那你来吃我的六字名号阿伽陀药,一切病都会好,这药就治你这个病,你放心,吃了一定好。”那我们这样的众生,六字名号是专门给我们念的,我们念佛必定往生。

  “好,我相信,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

  回向发愿心

  三者回向发愿心,

  所作一切善根,悉皆回愿往生,

  故名回向发愿心。

  不管是世间善、出世间善,所作一切,都不是为了求人天福报,也不是为了求开悟,都是为了往生,这叫回向发愿心。

  这个回向发愿心,并不是说“光念佛不够,另外再去修其它的善根来回向”,不是的,这个是指:我们没有接触净土专修念佛法门以前,所修的善根都拿来回向。比如我们以前是求开悟的,或是求人天福报的,我都不求那些了,把那些功德都取回来,我要求生净土了,从今天开始专修念佛之后,还肯定会行善的,也一定会布施三宝的,那目的呢,也不是为了求世间福报,通通归向往生这一件事情,知道念佛往生无有不足,而尽我的力量,随份随力地去行善积德。

  自然具足三心

  具此三心,必得生也;

  若少一心,即不得生。

  具足三心就决定能往生,如果三心里面少了一个,就不能往生。

  三心也解释过了,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也有人看到这里,心里就有点担心了,“哦,少一心不能往生,我到底有没有三心具备呢?”就担心了。其实这个很简单,若心思往生一定而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则是三心具足。

  我们专称名号,而知道像这样念佛,靠佛誓愿,一定往生,有这样的心,就三心具足了。为什么呢?因为第一点至诚心,是真实心,专门仰靠弥陀誓愿,这也是至诚心在当中了,而如果杂行杂修,当然算不上至诚心了,就三心二意;对往生这件事情不怀疑,不怀疑弥陀救度,这是深心;我们念佛本来就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这叫做回向发愿心。这里是分释,一条一条的说明。知道念佛一定往生而念佛,自然三心具足。

  如果少了至诚心,你口上虽然念佛,心中以为念佛不能往生,然后就去行杂行杂修,这样当然就不能往生了;如果少了深心,就是没有深信之心,“深信”解释为二种:第一深信自己是罪恶凡夫,第二深信弥陀的誓愿,就是救度这样的凡夫,称念名号,一定往生,那如果少了这一点,比如,“念佛一定往生,但那是贤善之人才可以往生的,像我这样的罪恶凡夫,大概不行”,少了深心,当然也就不能往生;第三回向发愿心,你不愿往生极乐世界,虽然相信念佛一定往生,带罪凡夫念佛也一定往生,但是你不愿去往生,你求开悟,或求在此世证果,这样,当然也不能往生。三心若少一心,就不得生。

  那一向念佛呢,自然具足三心,所以称“念佛行者必当具足三心之文”,一向念佛,心中不疑,思往生决定,必然具足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如果心中有所疑虑,则应当听闻经教,应当发起信心。

  第十六条 “不简下智”之文

  第十六文:不简下智破戒等,依弥陀本愿,唯念名号,即得往生之文。

  从十二到十五,选用的是《观经》的四条文,第十六条是法照禅师的偈文。

  法照禅师

  法照禅师是什么样的人物呢?先介绍一下。他是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曾在五台山亲自拜见了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

  他原来在一个寺院里住著,一天过堂(吃饭)的时候,在钵里发现非常清幽、美妙的山的景象,还有寺院,不止一次,看见好几次。他就问人家:什么样什么样的景象,什么样什么样的寺院,这样的山在哪里啊?人家说:哦,这山就在山西,大圣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五台山,跟你讲的差不多。他心里就有数了,“我跟文殊菩萨有缘呢!”他就告辞了,来到五台山礼拜,走到一个地方,突然发现一座寺院,上书“大圣竹林寺”,和他钵中所见到的景象一模一样,心中非常高兴。这个时候,从寺院里走出来两位青衣童子,引导他进去了,一进寺院,里边开阔广大,金壁辉煌,就不是那个山顶了,整个显现的像净土一样,琉璃为地,文殊菩萨坐著青毛狮子,普贤菩萨坐著大白象王,两大菩萨放大光明,有一万菩萨在里面讲经说法。法照禅师被两位童子引进来,两大菩萨各伸手摸顶,为他授记,讲说佛法,法照禅师听到后非常高兴,然后就问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末法时代,众生罪障深重,以何法门可速得解脱?”两位菩萨就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说:“末法众生,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速得往生极乐世界。你应当受教,普劝大众。”法照禅师听了特别高兴,深深礼拜下去,一抬头,所有境界当下消失。这就是文殊、普贤菩萨亲自点化,他心里边就有数了。但是,他放在心里,不对人家讲。后来菩萨跟他说了:“我亲自示现圣境,为什么不讲呢?”因为祖师见到景象,都不随便讲。菩萨就安慰他说:“你讲,不要紧,这是为了利益众生的。”所以他才讲出来,讲出来,就有很多人跟他一道到那个竹林寺──那是菩萨应化的地方,大家都去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当时没有寺院,大家都在那里礼拜、磕头,虔诚地祈祷,这个时候,又显现菩萨的景象,大家都知道,法照大师所讲的决定没有虚假。

  是这样一位大师。

  第十八愿释偈

  法照大师讲了这八句话,对净土门有极大的贡献。当然,他的思想,这八句话,也是传承善导大师而来的。

  法照禅师《五会念佛法事赞》云:

  彼佛因中立弘誓,闻名念我总迎来。

  不简贫穷将富贵,不简下智与高才,

  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这八句偈子是解释阿弥陀佛的第十八“念佛往生愿”的,解释得非常好、非常妙,直探弥陀本愿的心髓,单凭这一首偈子就有资格作净土门的祖师。

  头两句是总释第十八愿:“彼佛因中立弘誓”就是“设我得佛”;“闻名念我”即是“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总”就是“十方众生”;“迎来”是解释“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可以说比对非常工整。

  下面六句是在头两句的基础上做进一步详细的解释:“不简下智”等四句是说明上面的“总迎来”的“总”,也是第十八愿中的“十方众生”;“但使回心”就是上面的“闻名”,闻信佛名号才能回心,回假心为真心,回疑心为信心,回恋世不愿生、怯退不敢生的心为勇进愿生的心,所以也是十八愿中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多念佛”,一向专念,即是愿文中的“乃至十念”,头两句中说“念我”;“能令瓦砾变成金”,所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上面“总迎来”的“迎来”;而“瓦砾”即是愿文中“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的众生,也是前面的下智、高才等等。非常工整。下面依文解释。

  “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因中”就是他在作法藏菩萨的时候,“立弘誓”就是建立了超世的悲愿。什么样的弘誓呢?若总说,四十八条,这里单独指第十八愿。“闻名念我总迎来”,“你们听到我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听到十方诸佛赞叹名号不可思议、称念佛号一定往生,而念我南无阿弥陀佛,我一个不漏地把你们迎归净土来。”“总”是通通、万不漏一,通通迎到极乐世界来。“念我”,是念我,而不是别的其他佛菩萨,只有我一人为你发愿,只有我一人能救你,只有我一人有净土迎你归来!

  十方众生

  下面四句解释迎接什么样的众生,因为众生难免怀疑说“像我这样造罪,能往生吗?像我这样没钱布施做功德,念佛也能往生吗?”所以底下举了四句。“不简贫穷将富贵”,“简”是简别、选择,说阿弥陀佛的誓愿并不区别,并不是嫌那个人穷,没有钱造功德,就不要,也不是说这个人有钱做布施功德,佛才救他,所以说“不简贫穷将富贵”,是贫穷人念佛也迎来,富贵人念佛也迎来,叫“闻名念我总迎来”。“不简下智与高才”,并不是说:这个人是下等人,没有智慧,你念佛不能往生,我就不迎接;那个人有高等智慧,有才学,他念佛我才迎接他往生。不是这样,是下智之人念佛也迎来,高智之人念佛也迎来。“不简多闻持净戒,不简破戒罪根深”,并不是说:这个人好学多闻,广读经教,他念佛我才迎接;另外一个人孤陋寡闻,大字不识一个,不懂得诵经,他念佛我就不迎。不是这样的,是多闻念佛我来迎接,你少学念佛我也迎。也不是说:这个人持戒精进,他念佛就往生,而另外一个人破戒造罪,罪根深厚,他念佛我就不迎接。不是的,佛心平等,持戒之人念佛也往生,破戒之人念佛也往生,叫一个不漏,“总迎来”。这四句再清楚不过了,这四句就是解释第十八愿里边的“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是什么样的众生?是这样的:什么人都包括在内。

  回 心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不管是贫穷的、是富贵的,下智的、高才的,多闻持戒的、破戒罪深的,只要这样的众生回心多念佛,“回心”是回心转意,“多念佛”就是专念佛,你杂修,念佛就不多,把你修其它法门的时间也拿出来念佛,把你空闲的时间也拿出来念佛,叫“多念佛”。当然,生计所迫,要去赚钱,养家糊口,那是没有办法的,只要回心多念佛,什么叫“回心”呢?有钱的人要回心,不要以为靠自己的钱所做的功德能往生;读了经典的人也要回心,不要以为靠你读经功德去往生,你要回转过来,靠念佛去往生;那贫穷的人,破戒的人,怎么叫“回心”呢?因为贫穷的人以为自己往生没有把握,破戒的、不会修行的、不会诵经的,他的心往后倒退,认为自己没有把握,不能往生,这个心要转,你造罪的人,要知道念佛也一定能往生,你不要往后缩;不会诵经的人,没有知识的人,要知道念佛也一定往生。你不能说:“哎呀,我虽然念佛,可是不会读某部经典,这样怎么能往生?”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回心转意,而来多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这样的话,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变瓦成金

  “能令瓦砾变成金”,能够令瓦块变成金,破瓦块就是指我们造罪凡夫,破瓦块是丢掉的、不能用的东西,垃圾,都没人要。我们造罪凡夫众生就是这样,被漏于十方诸佛慈悲之外,《悲华经》里面说: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众生,是被一千四佛所放舍者,被他们放弃掉了,都摇头叹气了,“这些众生太傲慢了,罪恶太深了,我们这些佛拿他们没办法,都救不了了。”这样的众生“断诸善根,离善知识,常怀嗔恚,皆悉充满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充满的就是这样的人,这是个大垃圾场,这样的人是没人要的。而阿弥陀佛一佛为这样的众生发广大的悲愿:你能念佛,我能让破瓦块变成黄金。金子就是指佛了,佛有金色之身。“能令瓦砾变成金”,就是能令凡夫变成佛。大家要相信,要好好念佛。

  第十七条 “净业时节”之文

  第十七文:修行净业时节延促之文。

  “延”就是延长,长时间。 “促”就是短时间。那么,修学净土宗在时间上有什么要求呢?

  《观经疏》第四云: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两段三句。第一句是从多说到少,“上尽一形”,就是一辈子念佛;然后“下至一日”,有的人他只有一天的寿命,那就“下至一日”;有的人连一天的寿命都没有了,他只剩下一个小时的寿命了,那就 “下至一时”;有的人连一个小时的寿命都没有,他只有临终一口气,那叫“下至一念”。这是从多到少,万不漏一。

  “或从一念十念”,从初发心专修念佛第一念到十念,十念到一时,一时到一日,一日到一辈子,从少到多。

  总之,从多到少、从少到多都是念念念佛。《无量寿经》“乃至十念”是从多到少:上尽一形,乃至一日,一时,十念、五念、三念、一念; 《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叫从少到多,对不对?然后“若八日,若九日……若一辈子”。

  大师最后总结说:大意者,大致的意思。前面是细说,这里是总结。一发心以后,总结前面第二句“或从一念……”;誓毕此生,总结第一句 “上尽一形……”;“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是双结前两句,这是目的。从一发心开始,就打定注意、瞄准西方,一辈子念佛,所以叫“上尽一形……”;一辈子的念佛还是从最初一念信顺开始,念念相续,念念不移,没有改变,所以说 “或从一念……”。

  像我们各位,听到净土念佛法门,相信了,昨天、今天来听闻,就来学这个法门了,这个心一发起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 ”,这一辈子不再退下来了,也不改转法门,专念弥陀名号,专求极乐净土,专靠彼佛誓愿。“唯以净土为期”,直到命终见佛来接引;生命不息,念佛不止,有一口气就念一句佛,这是净土门念佛。并不是说 “我就念一句十句”,那是错误的,是各随自己的时间忙闲、根机是精进还是不太精进,根据我们的状况来专修念佛,总之,以多念佛、相续念佛、一辈子专于念佛为要。

 
 
 
前五篇文章

唯说念佛(十九)

唯说念佛(十八)

唯说念佛(十七)

唯说念佛(十六)

唯说念佛(十五)

 

后五篇文章

唯说念佛(二一)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第四天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第六天

佛七讲话[第五期]一九八九年第二期-第七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