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待人的标准 |
 
我们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佛菩萨生活、处世待人的标准是什麽?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他一生所表演的就是。无论是私人生活或者是教学,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於教学工作,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开口是教学,不开口也是教学,一举一动都是在教学,这个我们要知道。 所以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日夜都没有间断,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叫做成佛。他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後人把它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之後就称为戒律。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希望自己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像佛菩萨一样,那就是学戒律。 学戒律要会学,不会学,学得表面上像,骨子里头不像。怎麽叫会学?怎麽叫不会学?不会学的只是学外表的样子,没有能体会到它的精神。所以单单学外面样子,这是不会学,但是也不错。果报,果报在人天,人天福报。你学到佛的外表,这是人天福报,不能解决生死问题,不能开智慧。所以我们还要懂得它精神之所在。 精神之所在,大乘教里讲得很清楚,就是你要放下分别执着,你看持戒要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怎麽持戒?难道持戒一定要分别执着吗?有分别执着在里面是凡夫,刚才讲了,只学到佛的外表;没有分别执着那就契入心性。没有分别、没有执着就得定,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这就证果了。所以这个很重要,就是学规矩。 从哪里学?从《十善业道》,《十善业道》是起步,不论是在家、是出家。我们这些年来,细心去体会、去观察,为什麽《十善业道》做不到?这使我们明白我们的根没有紮好,正是佛所说的,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後学大乘,非佛弟子」,世尊不承认。 在中国,一千多年来,至少是一千三、四百年,我们放弃了小乘,专攻大乘。是不是违背了佛陀的教诲?也没有违背,中国人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个一千三、四百年当中,无论出家在家,学佛成绩辉煌,成就的人太多了。证明儒跟道不亚於小乘,对中国人来讲,比学小乘还要殊胜。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三教圣人。 我们要真正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处世待人的标准合乎佛菩萨,那就要从《弟子规》学起。诸佛菩萨言行举止决定没有违犯《弟子规》上的一句、一个字,没有违犯过。要学《感应篇》,因果教育;要学《十善业道》。你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再学十善业道不难了,十善业会落实。落实,你在外表上就跟佛菩萨没两样了。这是佛法的初阶。向上提升一阶,那是出家人修的,要修《沙弥律仪》、要学菩萨戒,出家还要修比丘戒、比丘尼戒,就能达到了。总而言之,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戒定慧三个字,觉正净三个字,觉是慧,正是定,净是戒。要在这下功夫,要非常认真,消业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