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妙境法师:净土念佛四问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学问答四篇-净土念佛篇

  玅境长老答/编辑室整理

  问:有人说:「念阿弥陀佛就是止、就是观!」这种说法对吗?

  答:鸠摩罗什法师所译的《阿弥陀经》:「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意思就是教人持念佛的名号。如果专精持念,一日乃至七日,达到一心不乱的程度,这可能是得欲界定或未到地定的境界。这样说,念佛名号也可能通于初步的止,但是止的范围还是很广的。

  如果要从未到地定进步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无色界四空定,那还要有一大套的方法的,《瑜伽师地论》说得颇详。不经过学习是不晓得的。至于修观,那就更要对于佛法的胜义深入的学习,达到纯熟的程度以后,你才可能观得上来。只念佛名号不学习经论,恐怕观不上来。

  南北朝时代的庐山慧远大师,被尊为净土宗初祖,他也提倡念佛。但是他与我们念阿弥陀佛名号一样吗?他的念佛法门中,应有念诸法如的深义,和单纯的持佛名号是不一样的。据《高僧传》的记载:慧远大师未出家前是「博综六经、尤善庄老」的学者,后来听弥天释道安法师讲《道行般若经》(即《小品般若经》之同本异译),说了一句话:「儒道九流,皆糠秕耳!」就是感觉到佛法中的胜义远非孔孟、老庄所能及,就发心出家了。所以慧远大师的出家因缘,是因为听了《道行般若经》的。这样的人,只是念佛名号能满足他的意乐吗?

  而南北朝时代中国大乱,连出家人也受到影响。当时依止道安法师学习圣道的人颇多,但因战乱、生活困难,没办法在一起住,慧远法师就到庐山去了。后来他又学习《般舟三昧经》;般舟三昧行法只是一味念佛名号乎?如果只是持念名号而不学习经教,只能有多少止而已,会修观吗?

  问:曾听师父说:「四念处的修习,并不违背念佛!」您的想法是这样吗?

  答:是的!我是有此想法。依《阿弥陀经》的启示,能一心不乱地念佛、愿生净土,临命终时心不颠倒,阿弥陀佛放光接引,则能往生阿弥陀佛国,非常殊胜。而修四念处能增长智慧(般若),能对治一切烦恼(爱见)、令心清净;此清净心无烦恼扰乱,顺于一心不乱、顺于心不颠倒。乱与颠倒皆因烦恼扰乱之故,而修习四念处除灭烦恼扰乱,则有堪能成就念佛三昧;故言「学习四念处不违背念佛」。

  你可以排个功课表:什么时候修四念处、什么时候念阿弥陀佛、拜佛。如此,平时就心不颠倒,临命终时,决定心不颠倒!如果生存时不修四念处,常常地颠倒──「这个是可爱的、那个是可恨的!」临命终时恐怕还是这样子爱恨交织,对于往生阿弥陀佛国则有大障碍!

  复次,凡夫多求,心常散乱难以专一。听人说念药师佛功德殊胜,消灾延寿诸事吉祥,于是乎又发心念药师佛;但心里又想:「我念药师佛,阿弥陀佛会不会不高兴呢?」我们以凡夫的心情忖度圣人,这完全是不对的!我们读《药师经》得知,你念药师佛时,若求生阿弥陀佛国而未定者,临命终时,药师佛会派八大菩萨送你到阿弥陀佛国去。所以,念药师佛和念阿弥陀佛也是不冲突的。只要你愿生阿弥陀佛国,诚心作如是回向,一切的法门都可以帮助你一心不乱往生净土的。

  问:您认为修习四念处对于持名念佛、意欲求生极乐的人有增上力。但有的法师主张持名念佛应「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持名念佛的人兼修四念处,会不会间断夹杂?

  答:专心念佛、求生净土,我是赞叹的!然而,修四念处亦有益于净土法门,我认为不是间断夹杂。修四念处能成就两种功德:一、心不散乱,二、心不颠倒。念佛法门亦应具足此二种功德。然四念处令心不散乱、不颠倒,其力甚大,故念佛之人应借助于四念处。

  信心是由智慧建立的!若能不断学习佛法、得到四念处的智慧,进而达到深信不疑的程度,因而厌离娑婆、欣生净土的心愿非常坚强;此人求生净土,决定会成功的。由此观之,还可以说修四念处有间断夹杂了念佛的过失吗?

  问: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但另有说法,认为往生西方谈何容易!?还是继续在人间积聚福智资粮,等资粮够了再发菩提心求成佛道比较稳当。那一种说法您比较认同?

  答:还是念佛求生净土好。关于栽培智慧、福德资粮一事,其中福德资粮可以随缘随力地栽培,不必专心做这件事。如果你现在专志栽培福德,可能有危险。

  初开始或许没问题,但是因为你不是和佛菩萨共事,而是和凡夫在一起,时间一久就有烦恼了。本来是希望栽培圣道资粮的,结果起了烦恼、造诸恶业跑到三恶道去了,这不是很危险吗?就算不造恶,福德多了,权力也会大起来,那时候还会想求生净土吗?

  诚心念佛求生净土是对的!但是,心作不作得了主是个问题。所以《阿弥陀经》上警告我们,要「心不颠倒」。譬如平常念佛时,心里很诚恳、很用功;等到儿女有病了医生治不好,佛就念不下去了……,这就是颠倒。若是儿女家庭什么都很顺利,其颠倒的功能虽现行而或不自知;等到临命终时,这颠倒就出来了──「唉呀! 我要同我可爱的儿子、女儿分离了,心里痛啊!我有很多财富,现在要分离了,心里痛!」这样还能念佛求生净土吗?

  所以,平时就要修无常观,要读《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事如梦皆非真实,生存时如是训练自己,不要执着、要放得下,临命终时心很自在地就能往生了。你生存时不如是训练,平日还是念念执着先生、妻子、儿女,执着财富权力,虽然也念佛,却常在颠倒中,临命终时还不如一个贫苦的人。贫苦的人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临命终时容易心不颠倒,顺利地就能往生。所以,念佛求生净土之人要修四念处。

  问:「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又言:「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若持名念佛不能开悟,则《楞严经》何以作如是说呢?

  答:《摩诃般若波罗密经?等学品》云:「佛告须菩提:于汝意云何?色如,受想行识如,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佛如……。菩萨摩诃萨如是学如,为学萨婆若!」五蕴是指凡夫的异熟果而言;今与无上菩提并论皆是如,平等无二,现前的一般的境界都是佛境界。但我们是佛境界吗?我们在这儿走来走去,坐着、立着, 但我们还是凡夫;无论什么事情都是有浅有深。我们没有智慧,徘徊在肤浅的境界;若智慧高了,同样一件事,境界却不同。

  所以,你不要讲:「若持名念佛不能开悟,《楞严经》又何以如此说?」那是另一个大智慧的境界。我们一般人多数智慧肤浅,觉得学别的法门太麻烦,念阿弥陀佛很简单;这就表示我们今天佛教徒的程度都是很肤浅的。虽然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那一位念佛的人开悟了?

  问:有人说修四念处是自力的,完全要靠自己。但是念佛则有佛菩萨的加持力,所以比较殊胜。长老的看法?

  答:净土宗的大德说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法门,不只是你自己的力量,还有佛加被的力量,所以超过学习其它法门。为了勉励念佛的人,这样讲也未尝不可。但是,事实不尽然如此。我们学习了《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前面:「大智本行皆悉成就,诸佛威神之所建立。」

  何谓「诸佛威神之所建立」?就是你修四念处、修止观时,诸佛的威神会帮助你,不只是自力而已。我们读《金刚经》时,前面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善护念诸菩萨」这句话怎么讲?不就是加持吗?你在修止观时,佛菩萨也会帮助你的;你常常地精进用功,不需要别人说,自能感觉到佛菩萨对你有加持。所以,只要发菩提心真诚的在用功,佛菩萨都会照顾你的,而在你修行遇到困难时,也会拉你一把的,不只是念佛法门有佛力加持。

  问:有云「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蕴含三藏十二部经义」?

  答:这句话是有甚深义的,只有等觉菩萨才能真正明了。「等觉」就是等同正觉的佛;等觉菩萨的智慧,已达到相当于佛所觉悟的无上菩提,其道智周遍法界,所以名之为「正遍知」。而我们凡夫念佛时也只是念名号而已,能念出三藏十二部的胜义乎?

 
 
 
前五篇文章

弥陀净土与药师净土之比较

禅宗的疑和净土的信是否矛盾——妙祥法师开示

学净土可不可以看禅宗的书,禅净有何区别——妙祥法师开示

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后五篇文章

怎么以《菩提道次第广论》指导念佛的实修?

佛为何不免除一切苦难

第三只眼看净土——菩提菩萨开示

赵朴初:龙树菩萨“中观”简介

修净土法门有必要修加行吗——达真堪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