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蕴到底有没有? |
 
索达吉堪布讲述 节选自《般若摄颂》浅释 所以世间当中,堪忍的色法根本不存在。但人们丝毫不懂,每天都为了它们而奔波。 色无受无想行无,识处纤尘亦非有, 不住万法无住行,无取获诸佛菩提。 如果色受想行识五蕴皆不存在,那安住或行持的万法全部都没有,如此便能无住而行,这样就能无取获得诸佛所证之菩提。 那五蕴怎么不存在呢?首先观察色蕴:大家也清楚,色蕴所摄的眼耳鼻舌身五根和色声香味触五境等十种色法,大的这些全部是集聚性的,一一观察时都没有堪忍的实体;小的这些也是同样,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就是无分微尘,其实质也不成立。所以,所谓的色蕴只不过在名言中成立,而胜义中绝对没有它的本体。《中观根本慧论·观五阴品》则从色法的因、体、果等方面进行剖析,最后得知一切色法皆不存在。所以,凡是有智慧的人皆不应对色法贪执,故颂云:“是故有智者,不应分别色。” 的确,执著色法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世间人经常贪著色法,认为某种颜色很好看,其实所谓的好看只是一种假相,也即不管是认为人等有情好看,还是布匹等无情好看,其本体皆不成立。因为除了暂时的分别念之外,丝毫没有恒常的本质。如果是恒常之法,那谁看都会好看,或什么时候看都应该好看,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比如一个产品,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它很好看,但过一段时间就会认为它不好看,或者是刚拿到手里的时候很好看,过一会儿就不好看了。其实,人们喜欢的对境始终都在不停地换,比如小孩时代对玩耍品很执著,长大以后就会对另外一种对境执著,再过一段时间又会对其他一种对境执著,甚至后来还会对以前的执著感到可笑。比如说,我几岁时对某些玩具特别执著,如果其他孩童抢了我的玩具,当时我就会很伤心;但现在不但不会,可能反而会笑起来,甚至还会嘲笑小时的无知。所以世间当中,堪忍的色法根本不存在。但人们丝毫不懂,每天都为了它们而奔波。其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获得快乐。但是色法上有没有快乐呢?没有。虽然没有,但无数人并不了解这样的道理。 既然色法没有,那快乐、痛苦和等舍三种感受(受蕴)也不成立;同样的道理,想蕴、行蕴和识蕴也不可能存在。既然五蕴没有,那所取的五境与能取的五根也不成立,如此一切万法也不可能存在。故《中论》云:“受阴及想阴,行阴识阴等,其余一切法,皆同于色阴。” 但是,万法不存在的道理光是口头上会说也不行,内心中一定要生起不可动摇的定解。一旦这种定解生起,这种菩萨就能不住一切法,也即不会执著任何一个法。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此便能无住而行,即不住一切法而行持。 如果我们在学中观或般若时,对形形色色的万法皆能知道是虚幻、空性的,这就是后得位的定解。对初学者或钝根者来讲,这样的修法不可缺少,宗喀巴大师着重抉择单空的目的也在于此。很多法师在讲《金刚经》等般若法门时,经常讲一切都不存在,抉择到这样的单空时也高兴得不得了,弟子也认为这就是需要证悟的空性。当然,以前认为万法皆是实有存在的,而现在已经懂得它们皆不存在,那师徒为什么不欢喜若狂呢?肯定会高兴的。虽然从暂时来讲,这样的单空的确需要证悟,但还需不需要更上一层楼呢?需要。在《般若摄颂释》中,麦彭仁波切就引用了《罗睺罗赞般若颂》和《中观根本慧论》的教证来说明这个问题。其中《中论》的教证是:“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由此我们可以了知,从真如实相来讲单空也必须远离。若依此定解而修,远离四边八戏的境界就能在相续中现前;若入定于这样的境界,则不会有任何执取之法,如此便能无取而获证诸佛的大菩提。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先应抉择单空,在单空的基础上还应不断地闻思修行和祈祷,这样远离一切戏论的境界就可以产生,从而无余摆脱轮回。 虽然真正通达大般若对凡夫人来讲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作为修行人,在听闻、修行这样的空性后,对整个生活的执著或对世间的种种散乱就会减少。为什么呢?因为内在闻思修行空性所获得的快乐,与从对外境的满足中所获得的快乐截然不同。但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外境上追求,有人认为吃得好很快乐,有人认为有一所好房子很快乐,有人认为到处去游山玩水很快乐……可是很多人都没有快乐,所需求的因缘反而成了产生痛苦的因。米拉日巴以前也说:没有获得圣果之前,希求的快乐反而会成为痛苦的因。相反,若自己对佛法的无我或空性有所了解,那不管别人怎么样,自己内在的快乐始终都会出现。即使表面上看来穿得很差,甚至生病也很厉害,可是因为自己内心对万法的虚妄相已经通达的缘故,暂时幻化般的痛苦就会荡然无存。因此,拥有般若空性的见解或证悟才是最值得羡慕的。所以希望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长期修行都能获得这样的境界,如此便能获得内在的快乐——对外面各种各样的相不再执著。故大家一定要精进闻思修行这样的般若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