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成佛必需资粮道 祖师亦从扫地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米拉日巴在拜见上师前,玛尔巴在定中观到一殊胜佛塔,但被垢尘所蔽,他亲自洗净这佛塔,当其洗净之后,宝塔大放光明,遍照三千。从中表现弥勒日巴尊者,内心本质修持很强,但由于身口之业障很重,故于前生未证果位,但其资粮却是积集足够,故此生则不须广闻,但经忏除罪障清净,就可以了。这也是玛尔巴上师用各种方法,房子拆而又建等等之用意所在。

  所以学法修行不能只看今生,如六祖等,亦是往昔积集广大资粮,今生才能一闻千悟。我们修行学习,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并非就此一世。特别如我们一般人生处末法时代是两个方面都要做,广大听闻要做,积聚资粮也要做。

  要开智慧,不能离开福德 格鲁派拉布楞寺的蒋阳夏巴上师(贡唐仓仁波切上一世),每天上午都供曼茶、修七支供而积累资粮,下午看一些因明辩论方面的书。有天来了一位格西问:“像您这样的修行人,干嘛还要整天供曼茶?”他回答:“我特别笨,即使今生中不能开智慧,也要为来世多做准备。”这位格西听后如梦初醒,喃喃地说:“我也很笨,看来只看书是不够的,我也应该积累资粮。” 后来他在传记中说,当时这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改变了他的一生。以前他总是耽著词句方面的辩论,除了辩论和看书以外,平时什么都不做,但看到蒋阳夏巴上师的行为,才意识到积累资粮的重要性。

  什么是集资粮?我们无始以来最习惯的是在轮回生死中做坏事,学佛这一条路都不习惯,因此势必要很努力去练习,这整个学习过程就叫做积资粮。学佛要通过外在的行为来培养内心的力量,把心磨练得越来越深细、全面和系统。这样,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有了好的落实之处,就如同滴水溶入大海之中,永远不会干涸。

  寺院是佛菩萨所住的地方,我们在寺院里扫一个地、点一盏灯、捡一个垃圾,都是供养三宝。 《撰集百缘经》讲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长者每天都要在佛陀讲法之前去打扫经堂卫生,一天长者有事没去打扫,佛陀看到没有人扫地,就亲自打扫经堂,目犍连、舍利子等比丘见后也跟着打扫。

  于是,佛陀就为大众宣讲了扫地的五种功德:一、自除心垢,即能遣除自相续的垢染;二、亦除他垢,意为能除与之结缘众生相续中所具有的垢染;三、除去骄慢,骄傲的人高高在上,他不可能扫地,只有有恭敬心的人才会去扫地;四、调伏其心,即通过扫地很容易调伏自己的心;五、增长功德,意为扫地能增长很多福慧功德。可见,洒扫讲法场地有极大的意义。

  以前,寺庙里面的老和尚要求刚出家者---扫地要学三年,学泡茶也要学三年。学诚法师出家时圆老对他的要求十分严格,给他规定的儒家经典等背诵课程,背不过就不许吃饭。有一次法师在斋堂拖地时,老和尚悄悄地走过去检查,发现不够干净,就立刻让他又重复拖了几遍。在学习之余,法师经常主动打扫殿堂卫生及做别人不愿意干的脏累粗活。有一段时间,法师每天晚上在海会塔守夜,看护龙眼树,第二天上早殿时还要打法器,早斋过堂还要做侍者出食。法师曾说:“出家后,人手少,就参与建筑、晚上巡逻,在海会塔巡逻时,很怕,尤其下雨天。那时很艰苦,建筑材料运不上来,要靠人力搬上来,毅力就培养出来了,增上我们的资粮。。”现在的学诚大和尚就这样磨练出来的,.

  想要大福须布施。欲求大贵,须忍辱持戒。如果不培福,单靠看看书,欲求开智慧,则不可能。即使满腹经纶,滔滔不绝,若去弘法,亦弘不起。很多有学问的人,打不开局面,什么原因?福报不够。反之,福报不够,法也学不好。福报没有了,甚至寿命也就完结了。

  影尘回忆录里曾讲到:金山寺有一位香灯师,名持律师,人品敦厚憨直,常被人作弄,夏日大家晒衣被,有人戏言应晒蜡烛。彼亦恐“蜡烛生霉”,结果一晒之下,化为蜡水。维那师知道后很生气,便想迁他的单,乃出一个主意,对其言:“像你如此有智慧者,在此工作实为委曲,应该去学法,将来可作大法师,到时我给你敲引磬当维那。”彼信以为真,便去宁波观宗寺谛闲法师学法。因学不懂,谛闲法师便令其多多培福,令其行堂、背经等,彼一一依之而行,后来果然开智慧了。当上了大法师,因念及此乃行堂而来,故于讲经下座后,过堂用斋时,衣服一换,又行堂依旧,不怕丢脸……

  这个公案说明一个人只要诚心诚意学,虽然笨,亦能学好,不要自暴自弃,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根,只要肯学。再则即是依上述三条件中的“依止上师”谛闲法师令其做什么,皆一一遵行,再者积集资粮—行堂等事,再者努力学法,文殊菩萨开示宗大师的三要素,其中或多或少做到了,故开智慧,当上了法师了。

  所以,来果禅师语录中说:“佛在因中,当一净头(管理厕所),历九十劫,尽为培福。佛言,我为培福历三僧祗(长远的时间),舍头目脑髓,乃至心肝五脏,悉为培福。因福深厚,得成佛果。盖福能空罪,慧能破愚也。”

  古来大德都是在艰苦的境界中磨练自己而成法门龙象。如六祖出家时先舂米舂了八个月,因为身体份量不够重,就把石头绑在腰上干活,五祖见了很赞叹,他能为佛法不惜身命才可以得到成就。 我们不应有傲慢心,有时我慢,有时自卑,有时为僧众做几天事情,就觉得上师没赞叹就罢工了。这样不太好,因为做一切善事,不要在乎别人知不知,而是要相信因果是不虚的,一切暂时的利他,都是为了究竟的自利而做的,都是自己在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

  所以,只要发愿做一切与三宝有关的事情:打扫上师的屋子、佛堂,或打扫大众的经堂,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并不是徒劳无益,相反这样的劳作具有极大的功德,它将成为解脱道的殊胜资粮。如果在上师的任何一个善根中,我们能够与之结上缘,那自己的发心水滴已经融入到上师广大无边的功德海当中,这样的话,我们的善根永远也不会穷尽。可见,这样的功德远远超过以自我为中心而造作的善根。

  勿以善小而不为”,善法是从内心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从扫地中内心的功夫得到增长,以后才能承担大事。“佛法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外在的境界是内心的显现。”如果外在的卫生不干净的话,就像镜子一样,反射出我们内心的烦恼,内心的烦恼习气突破了,外在的境界也一定会得到净化,所以说“心净则国土净”,扫地就是庄严自心的佛土,开发自心的佛性!

 
 
 
前五篇文章

苦行不是痛苦的修

修行不要企图非凡

“诸法无我”是何意?

随顺世缘看烧香

地狱真的有吗?

 

后五篇文章

真布施不怕假乞丐

佛教为什么肯定因果

修行中的六种危险

痛苦的根源

闻思修缺一不可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