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三十六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三十六课

 

  下面继续讲《般若摄颂》,今天开始讲第五品。

  子二(广说)分二:一、不退转之清净地;二、被魔欺惑之差别。

  丑一、不退转之清净地:

  罗汉地及缘觉智,三界梦中亦不希,

  见佛亦为众说法,知彼得不退转记。

  这里讲了获得智慧方便双运定解的不退转菩萨的一些不共相:对获得自私自利的解脱境界和智慧不感兴趣,对整个三界的荣华富贵、幸福快乐不希求,经常见到诸佛在众多眷属中宣演佛法的场面或情景。所以,谁有这三种相:不求自利的解脱、不贪世间、在梦中乃至真实的境界里经常见到诸佛说法(大资粮道以上的菩萨能经常前往清净刹土,在诸佛前听受大乘妙法),那就说明他是不退转菩萨。

  作为修学大乘的菩萨来讲,最大的歧途就是自利的希求心。当然,凡夫人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而奔波,以及小乘行人一味追求获得圣者罗汉缘觉的寂灭涅槃果位都包括在自利当中。对菩萨来讲,这些都不愿意得到。所以要真正寻求正路,就不要有希求获得自我解脱的自私自利心,更不要对三界当中人间天上的幸福快乐有兴趣。《顺治皇帝出家偈》中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江山一局棋。”正因为一切人间事跟三更梦没有差别,万里江山也只不过是一盘棋,所以他根本不会去贪求,因为为生计奔走、飞翔的兔子和鸟最终都逃不出网罟的束缚和猎枪的袭击。《佛本行集经》里面也讲:“以得境界,恐不知足;不求自利,厌离欲事。我知是已,寻求正路,处处游行。”这是说,贵为王子的佛陀在出家前,因为害怕自己对所获得的境界不知足,所以不再追求自利而厌离一切世间五欲之事,并为寻求真正的解脱之路四处游行。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大菩萨、成就者、瑜伽士,那就应该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些相。如果真的有这些相,那就说明自己是不退转菩萨。当然,在因地或者凡夫位时,获得不退转相的相似境界也应该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经常可以发利益众生的心,也不贪求自乐,还经常观修空性等。《华严经》中有一个偈颂,我觉得讲得非常好,它是这样说的:“常观第一义,不求自利乐,但愿益众生,以此庄严心。”希望在座的道友都能背诵此颂,还经常用它来庄严自己的心。其意是说:经常观修第一义——空性,所作所为都不要想到自己的利乐(作为凡夫人这很难做到,但大乘菩萨却不可缺少),一切行为皆愿众生得到利益,以这三种方式来庄严自心,也就是说充实自己。

  现在世间很多人都认为社会发展了,但内在的苍白与空虚却难以想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们所认为的发展只是在物质上追求,精神上根本不提。不说大乘显宗、密宗所讲的境界,就是世间的正见很多人的心里都很难生起来。如果最起码的见解都没有,每天只是漫无目的地希求财富,那就很可怜!不要说真正获得出世间的解脱,连古代的文人等所获得的自在常乐的境界也没有。

  我前两天遇到一位来自英国的佛教徒,在聊天的过程中他说:“现在中国很多人都在拼命地赚钱,认为钱是最好的东西,而英国为主的西方国家都觉得钱已经没有什么可赚的了,很多人都拼命去酒吧等场合享受,其实他们都得不到真实的快乐。”确实,不要说获得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佛陀的无漏快乐,就是古代世间智者所获得的安闲与自在,他们也很难得到。可见,通过拼命刺激感官,比如喝咖啡、喝美酒等来得到快乐并不科学。

  世间人很可怜,不要说获得不退转菩萨果位,很多人死后都会堕落入三恶趣,因为在他们身上只看得到堕落相,根本看不到不退转相。不信你看:他每天都杀害很多众生,她相续当中从来不生善念,她天天都生嗔恨心而且邪见接连不断……总之,种种罪业自然而然积累,善法却少之又少。所以,当我们仔细观察周围的人时,对轮回盛事的羡慕与希求之心自然而然就能灭除。虽然人们都害怕成为乞丐、精神癫狂之类的人,而对地位、钱财、相貌很好的人充满羡慕之心,但他们内心也没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唯一获得出世间境界的人,或佛法甘露灌入心田生起正念者,才能获得真正的享受。我所遇到的很多佛教徒都认为:没有学佛之前每天都漫无目的地拼命追求,但也一无所获、苦不堪言;而得到佛法甘露之后,相续中就有了非常幸福的归宿感。

  梦见有情三恶趣,刹那发愿断恶趣,

  谛实加持熄烈火,知彼得不退转记。

  具有大慈大悲心的大乘菩萨,在梦境中见到三恶趣:地狱、饿鬼、旁生中的众生极其悲伤、非常痛苦时,马上就能发起非常殊胜的愿——断除它们的一切恶业和恶果,并目睹它们消除痛苦。还有,这样的菩萨在看见或了知村落、山丘等处发生火灾时,通过谛实力的语言马上就能熄灭熊熊燃烧的烈火。若任何一位菩萨拥有这些境界,那就说明他已获得不退转授记。

  对大多数人来讲,都看不见地狱、饿鬼道的众生,但当我们见到旁生或其他可怜众生时,自然而然就能马上默默地发心或发愿——如果我有能力断除他们的痛苦,让他们获得快乐该有多好!(对真正具有大乘菩提心的人来讲,这很容易发起来。)那也算是一种不退转相。当然,凡夫人不可能有真正的不退转相,但我们有了这样的心念,将来就可以获得真正的不退转。

  《释尊广传》中讲:有一次佛陀在因地时变成一条大鱼,因为它的福德力感召,暂时整个湖泊乃至周围的环境全都风调雨顺,环境也非常优美。后来因为众生业力所感出现干旱,基本上湖泊里面的水全部都要枯干了。在这个时候,菩萨的化身——我等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变成的大鱼,发了这样一个愿:我从小到现在,何时何地都没有害过任何众生,以没有害过众生的谛实力愿天王降下大雨。以谛实语的加持,话刚说完,天上就开始降下倾盆大雨。

  跟佛陀因地的行持比较起来,我们就很惭愧。因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讲,从小到现在没有害过任何众生,这基本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应想一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身口意三门是否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众生?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做到。但我们要发愿从此以后不害任何众生。如果真有这样的善根力,在出现外在的各种灾难时,通过谛实力就可以遣除。

  记得以前法王如意宝去美国,到夏威夷时在那里呆了好几天。有一天附近的山上发生了特别大的火灾,有些佛教徒请法王加持。当时法王说:一千多年前,通过莲花生大士的大弟子——降魔金刚多吉登炯的加持,桑耶黑波山发生的火灾马上就熄灭了;如今我也拥有降魔金刚的假名,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今天我要试一试看能否灭除这场火灾。后来上师手握金刚橛念了很长时间的经,念经停止后奇迹就出现了——火灾自然熄灭了。当然这并不是传说,因为当时我们都在场。第二天,一群有关气象方面的美国人前来感谢法王,因为他们听说西藏来了一位法王,让他加持后火灾马上就熄灭了。虽然他们大多不信佛教,但觉得特别稀有,所以很感激地说:您的力量和功德真不可思议!

  可见,依靠大菩萨或大圣者们修法的能力或他们的加持力,息灭一切痛苦是自然的规律。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们能息灭或遣除众生的痛苦呢?其实这就是法的力量不可思议所致。记得《杂宝藏经》里有一句话:“行法力故断恶趣,如春盛热得荫凉。”这个教证非常好,大家都要记住。其意是说,行持法力的缘故能断除恶趣,即三恶趣乃至一切遭受痛苦的众生,通过不可思议法的力量,能非常稀有地断除他们的痛苦,就像在春天特别酷热时获得荫凉一样。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通过上师的加持、作佛事的威力和念咒语的力量,让自相续的种种苦恼和病痛轻而易举遣除。其实这就像病人在特别痛时,吃一个止痛药马上就起作用一样。对不懂医药的人来讲,他们会觉得很稀有:为什么这么小小的一片药吃了以后马上就能起作用?甚至有的还认为不可能。对不懂佛教真理的人来讲,他们会觉得念咒语或作佛事怎么能遣除违缘,甚至认为根本不可能。对这种人只能逐渐以他们可以理解的道理来说服,其实这就像世间任何一种真理的作用和力量,只有在逐渐理解后才被人们认可一样。

  人间鬼魅疾病多,利悲谛实加持息,

  而无执心不生慢,知彼得不退转记。

  在这个世间当中,经常会发生各种邪魔、外道、鬼魅等的阻扰、扰乱和毁坏,比如山神、龙王、厉魔等不高兴,导致出现违缘,使许多人的身心处于非常不安的状态。前一段时间,我家乡有一家人因为行为不如法(有些人通过打卦和圆光来观察,说他们家触怒了山神和龙王)致使接连不断出现违缘:首先父亲出现车祸,然后儿子发生骨折,等等。很多人都说,他们家里出现了诸多不幸。还有,在世间当中,各种瘟疫等疾病也频频发生。作为利益他众、具有菩提心的大菩萨来讲,在看见这些特别悲哀的情景后,就会以自他交换或说谛实语等方式,遣除众生的病痛和魔鬼的扰乱,以使违缘消除。此时菩萨也不会有执著心,更不会有傲慢心。以此就能了知他们是真正得不退转授记的菩萨。

  相反,如果做一点点事情就开始沾沾自喜,比如:这件事我做得特别不错,我给别人一加持马上就好了,我在某某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全部很顺利,所以我很了不起。若自相续真的有诸如此类的执著,那就说明他不但不是不退转菩萨反而着魔了。当然,极个别高僧大德为了利益众生,在有必要或需要显现功德、威力时,也会这样说,因为他们知道不这样说就不能度化众生。除此之外,一般来讲不会这样说。

  在世间当中,菩萨以自身的威力来遣除众生痛苦的现象非常多。以前我也讲过,有一次果仓巴大师面前来了一个女人,她的家属和孩子全部离开了世间,所以极其痛苦。大师看见她很痛苦后,马上运用自他交换的修法观想她所有的痛苦自己代受,结果她的痛苦立即消失,从此之后就变成了一位瑜伽母。《释尊广传》中讲: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变成福力王时,有一次看见一个受惩罚的人四肢全被砍断,非常可怜!于是他发愿:在我记忆当中,我没有做过任何恶事,以此语真实力,愿此人四肢全部恢复。以谛实语的加持,话音刚落,这个人马上就恢复如初。乔美仁波切也是这样,在看见眼睛不好的人时,只要一说“愿你眼睛的疾病消除”,患者的眼疾马上就能消除,等等。的确,真正的大菩萨或高僧大德说什么都是谛实语。他说让你发大财,你马上就能发大财;他说让你除一切病,你所有身体的病全部都能消除……但一般的凡夫人再怎么样说也不一定能实现。当然,有些也跟前世的业力有关。

  在《十住毗婆沙论》里面,讲了五种不退转相[49]:第一个相是以平等心来利益众生,但很多人都做不到,始终会偏向自己的亲朋好友。第二个相是不嫉妒他人获得利养,即他人获得什么样的利养自己根本不会心生不悦。第三个相是不说法师的过失:有些人白天听法,晚上就说过失,这很不好。真的,法师的过失千万不要说,哪怕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要说。第四个相是信乐深妙法,即对宣说甚深空性及大乘菩提心方面的法要生起极大信心。第五个相是毁坏名声与得到利养毫无差异,比如别人挖苦说如何如何不好,或者赞叹说美名远扬等,对不退转菩萨来讲这并没有差别。因为他知道别人的赞叹乃至鲜花掌声的欢迎,以及在无数人聚会的场合中诋毁等世间的一切全都如梦如幻,所以会平等对待。

  总之,获得不退转的菩萨有许许多多功德。但凡夫人并不是这样,虽然表面上说利益众生,但真的反观自心时就很惭愧。因为日日夜夜帮助众生,除了利益众生以外什么都不想,这根本做不到,甚至很多心念都在维护自己。

  丑二(被魔欺惑之差别)分二:一、魔业;二、宣说精进断魔业之方法。

  寅一(魔业)分三:一、以功德自诩之魔;二、由名而来之魔;三、以寂静自诩之魔。

  卯一、以功德自诩之魔:

  自在种种谛加持,我得授记起慢心,

  执余菩萨予授记,当知住慢智浅薄。

  有些菩萨在生活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或魔王的加持力,或者依靠上师三宝的威力,及其他因缘聚合之力,自在了种种谛实加持。比如说,让别人的疾病马上消失,遣除种种灾难等。此时如果菩萨心里想:本来这个人很可怜,但通过我的法力马上让他获得了快乐,所以我是获得授记的菩萨,或我应该具有如是功德。或者他想:我现在所作所为皆能利益众生,其他诸佛菩萨在相关经论里肯定给我作了不退转授记。总之,他认为自己是已得授记者,或者说是不退转菩萨。若有这样的执著,那就说明他安住于增上慢的状态,是智慧浅薄或智慧没有成熟的着魔者,并没有真正获得不退转的果位。

  对很多道友来讲,懂得这些道理很重要,否则在弘法利生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自己的行为早已变成魔业。比如别人生病时,自己一加持马上就好了,或别人有其他违缘时,自己一说谛实语或通过法力加持马上就消除了,此时产生“我很了不起”的执著的话,这就是魔业。以前有一位佛友说:“我不懂佛法的时候是那么野蛮,现在懂得佛法是那么快乐。”所以,在没有懂得佛法时,很多道理还是要尽量了解,否则很容易堕入增上慢,此时自己根本不能了知。当然,这也是相续中有增上慢的人不能获得解脱的原因。宋朝法天译师翻译的《妙法圣念处经》[50]中说:“一切诸众生,若生增上慢,如被枷锁缚,不得于解脱。”所以不管任何人,千万不要有增上慢。若有增上慢,就已经被锁住了,根本不能得到解脱。

  有些佛友因为自己没有闻思,在修行过程中稍微出现一些境界,或者说在利益众生的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共能力,就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了,最终也做了许许多多违法的事情。如果真正懂得佛教的真理,在自己心里产生这些执著时,就会认为自己差得很远。《大智度论》里说:“有念堕魔网,无念则得出;心动故非道,不动是法印。”其中,“得出”指获得解脱,“法印”指像四法印中的空性一样,乃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所以,我们有时候认为自己的修行,乃至上师所讲的全部都没有问题,但在行持的过程中却很放逸,甚至行为都不如法,那就与佛道南辕北辙,或者说已经误入歧途了。在世间当中,智慧浅薄的人经常着魔,但自己根本不能发现,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卯二、由名而来之魔:

  名因生魔至近前,说此即汝及父母,

  汝祖七代之间名,汝成佛号乃是此。

  头陀戒行如何得,汝昔功德亦如是,

  闻此骄慢之菩萨,当知着魔智浅薄。

  下面讲由名称而招来的魔。

  有时候魔王波旬变成佛陀、帝释天、婆罗门、比丘、在家男女等形象,或身著他们的装束来到菩萨面前授记说(因为突然来了一个陌生人,也讲了很多有道理的话,所以很容易生起信心):你叫什么名字,你父母叫什么名字,你父母的父母叫什么名字……整个七代之间的名称全部一个一个地说出来。然后还迎合他的意乐说:再过多少年,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况下,你将成佛,那时你的佛号叫什么,你度化众生的数量是多少;你现在的修行境界也很不错:包括具有头陀行的功德、所守持的清净戒律、思维的法义、所修的法等别人知道不知道的很多情况都一一道来,以及未来自己如何获得功德,也讲得清清楚楚;前世受了什么样的戒,造了什么样的业,有如何的智慧、法力等,也一个一个地讲出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都会产生信心,认为它说的是对的:我马上要成佛了……并生起傲慢。由此可知,这就是智慧浅薄的着魔者。

  现在世间有些着魔的人经常讲:你的前世是什么,我的前世是什么。甚至还说在五百年前、一千年前、一亿年前,你在这个地方变成什么,当时我对你如何好,你对我如何如何。在他们编造出许许多多虚幻世界后,有些智慧浅薄的人也觉得确实是这样。在历史上,这样的事非常多,现在也有。

  在《大藏经》中,有一部经叫《佛说魔逆经》,这是西晋法护翻译的。里面通过大光天子问、文殊菩萨答,讲了很多魔事。后来文殊菩萨降伏魔王波旬,并通过法力加持,让魔王显现佛陀的形象宣说了很多魔事及其他法要。

  还有,《维摩诘所说经》中讲:持世菩萨在寂静地方静坐时,有一次魔幻变成帝释天的模样,带着一万两千个天女前来顶礼。当时持世菩萨认为是真正的帝释天,于是告诉它:享受这样的五欲没有多大意义,应该观修无常等佛理。后来魔说:我带这么多的天女,不是为自己,而是想她们对你做承事。持世菩萨说:对我这个在寂静地方苦修的比丘来讲,并不需要这些女人,因为根本不适合。他话还没有说完,维摩诘就出现了,说:这不是帝释天,是魔王波旬。当时魔王波旬特别害怕,准备离开,但被维摩诘神变力锁住。维摩诘说:你刚才不是要将这些天女全部供养给菩萨吗,现在为什么不供养我?魔王全部作了供养后就离开了。然后维摩诘对一万两千天女传法,她们都获得了不同的果位。

  这个故事说,有时候魔王波旬会以帝释天的形象出现。就像这样,现在世间当中,有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发财、勾招他人等,也在自己根本不知道别人前世后世的情况下随便乱说:你跟我前世是夫妻关系,或者说是母子关系、父子关系……或者说你跟我有特别的因缘,等等。现在外面很多佛教徒经常这样说,甚至有些出家人也常说神通。在这个时候,没有闻思过的人就很容易上当,比如:“我的上师或某某佛友太慈悲了,我们很有缘,在我还没有说话的时候,他就说我们前世如何如何。”其实这并不是正法。

  所以希望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做这些非法的事情。即使业力深重不能修法,或因前世因缘及今生能力有限不能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也不要利用佛法、破坏佛教,作为佛教徒这太不应该。但有些人,包括在佛教界有一定名气的人,往往以说神通、打妄语等方式来欺骗他人,这是特别不好的现象。对真正的佛教徒来讲,他会严守戒律,也会用清净的佛法来饶益众生。不可能像华智仁波切所说那样:前世所有功德、境界全部忘了,只能记忆前世的关系等似是而非的问题。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行为,否则很容易着魔。特别是没有正知正念、智慧浅薄的人,经常会遇到邪师。佛经里面也说,末法时代邪师纷飞。当然,我更希望广大佛教徒今后都不要这样。

  大家也清楚,上师如意宝建立佛学院以来,根本不认定任何活佛。其实法王应该有无漏的智慧和神通,也知道很多众生的前世,但为什么不认定呢?因为这样认定对未来的佛法不利。这一点他早已用智慧眼照见,所以一生中从来没有认定哪个是活佛、哪个不是活佛。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做很多弘扬佛法的事情也非常方便。对随学法王的人来讲,大家一定要注意。特别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去谈。

  但现在有些佛教徒太可笑,本来自己任何道理都不懂,却敢在网络和其他资料上,随便用一些造业的语言说:藏传佛教如何如何不好、汉传佛教如何如何不好……可能他们只会说过失,根本不会弘扬佛法。其实,对真正皈依佛门的人来讲,不应该口头上说为主,因为说再多也不一定起什么作用,而应在实际行动中做一些事情,对当前来讲这很重要。如果每位佛教徒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每天都行持善法,对整个社会乃至人类来讲,一定会有很大的利益。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很多恶趣众生为主的有情,也会直接或者间接得到利益。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每天都在网上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就不一定得到真正的利益。现在很多佛教徒特别无聊,任何善事都不做,天天都造口业,天天都做一些非法的事情,这毫无意义。在学习这么殊胜的般若法门后,自己的相续应该有所调整,每个人都要用智慧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如果没有以佛法来调整身心,完全用外面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要获得解脱就很困难。

  我每一次到大城市都有不同感觉,即越来越觉得人们在疯狂地追求着物质享受。比如,以前一个人有一辆车,大家都觉得很了不起。但现在一辆车根本不满足,一定要两辆车、三辆车。如果一家人中每个人都有好几辆车,那整个社会的痛苦自然就越来越多。因为地盘这么小,而人的欲望却永无止境。所以,一直让欲望膨胀,根本没有实在的意义。

  一般来讲,佛教主张生活不堕两边,因为太穷了也不行、太富了也不行。所以,有吃有穿、生活够用就可以了,即一定要有满足感,这就是佛教的生活方式。如果不知分寸,一直拼命往前赶,短暂人生几十年都耗在这上面,就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希望广大佛教徒都能通过殊胜的般若法门来观察自己的相续,以及整个世界人们的行为。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成功人士,但若没有好好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贪欲,也没有实在的意义。所以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问问别人,看看自己的行为到底是什么样的,在那个时候或许能明白很多道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82.九百九十九个兄弟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83.强者之路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84.烈火斗干柴

白话文:摄大乘论 总序

白话文:摄大乘论 编序

 

后五篇文章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81.捞沉香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80.自讨苦吃

索达吉堪布:般若摄颂浅释 第三十五课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79.天狗蚀月

佛经寓言故事选集 78.星火燎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