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达摩难陀法师: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第二十四品 爱欲品 |
 
达摩难陀法师:南传法句经故事集 第二十四品 爱欲品 口臭的金鱼 放逸人的贪爱,如同蔓草到处增长(攀缘),他们不停地生死轮回,一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寻找水果。(偈334) 在此世间,如果为恶欲所缠缚,苦痛增长如同雨后的毘罗草(注)。 (偈335) 但,在这世间,如果能够降伏难以克服的贪欲,则苦痛远离,如同水滴滑落莲花叶。 (偈336) 所以,恭贺所有聚集在此的人,深入掘除爱欲的根,如同想得到甜根的人,努力挖掘毘罗草; 不要让魔波旬像洪水伤害芦苇草般,一再伤害你们。 (偈337) 沙瓦提城的一群渔夫捕到一只非常漂亮的金色鱼。这鱼实在太漂亮了,他们就把它献给国王,国王也带着鱼去见世尊。但当鱼张开嘴巴时,一股恶臭剎那间瀰漫整个精舍,国王问佛陀,为什么如此漂亮的鱼,却口臭难耐。 佛陀说,咖沙巴佛时,这鱼原是一名叫迦毗罗的比库,由于非常娴熟佛法,所以有相当好的名声和荣耀,但也因此贡高,瞧不起其他比库。若有比库向他指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时,他总是讥讽地说:「你又懂得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他比其他比库懂得太多了。许多比库渐渐回避他。有一次,他正在诵比库的别解脱律仪戒 (Patimokkha Sila) 时,没有任何比库加入他的行列,当他察觉其他比库都默默不语时,他说:「没有所谓的经、律与论。我不在乎你们听不听别解脱律仪戒。」说完话后,就离开了。迦毗罗比库的言行障碍了佛教的开展和传播。基于这份恶业,他生生世世受到很多的苦。 佛陀接着说,迦毗罗曾经向大众教导奥妙的佛法,所以仍具有美丽的金色鱼身,但他诽谤、辱骂其他比库和法,所以今生才会恶臭难闻。 佛陀最后告诫大众,解行并重的重要。 (注) 「毘罗草」:草名。 业报 耽于爱欲的人时时惊骇,如同陷阱内的野兔。因此,志求涅槃的比库应该弃除贪欲。------343偈 佛陀有一次在王舍城化缘时,瞥见一只母猪,佛陀微微一哂,阿难达问佛陀何以一笑,佛陀说:“阿难达!这只猪在上一佛时,是住在一处精舍附近的母鸡,所以有机会听闻经文的唱诵,因此死后往生成一位公主,有一天,她在厕所中看见咀虫,而正念现前,明白色身不净等法义;死后,往生至梵天,为婆罗门。今生,由于以前的一些恶业,却又投胎为猪。阿难达!请留意观察善恶业,如何使人生死轮回永不间断!” (注)以譬喻贪欲如同蔓草,经由六根,染着六尘。 勇敢面对死亡的男人 离开欲望的丛林(世间的生活),加入修行的丛林(出家为比库); 一旦脱离世间的生活,却又返回欲望的丛林(出家后又还俗),看啊!这位脱离系缚,却又回头再受系缚的人。(偈344) 马哈咖沙巴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经证得四禅,有一天,他在金匠叔叔的家中看见一些非常美丽的东西,而生起非常的爱恋,就还俗离开僧团。但他十分懒惰,不努力工作,终于被叔叔赶出去,于是沦落为小偷(注)。后来,他被政府逮捕,准备送往墓园去处决。这时候,马哈咖沙巴尊者看见这位以前的弟子,就告诫他:「收摄你的心念,坚定地观想某一目标。」他遵照马哈咖沙巴尊者的教诲,系念在前。 到达墓园时,行刑官员告诉他:「我们要处决你了。」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尽管马上就要被处决了,他丝毫不恐惧或焦虑,只是静静坐下来,进入禅定,忘掉即将来临的危难。 执行的人对他沉着的态度和勇气,十分钦佩,就说:「看看这小偷,虽然马上就要被处决了,仍然不恐惧颤栗。从来没遇见这样的人,他实在非常勇敢。」 执行的人觉得最好向国王报告这小偷异乎寻常的举止,他们就向国王报告,国王也因此下令释放他。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放光劝诫他:「你以前离开欲望的丛林(世间的生活),加入修行的丛林(出家为比库),但去除丛林的欲望后,却又惹上所有的束缚。」 佛陀又说:「清净你的内心,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烦恼,连根拔起欲望的根,清净自在吧!」 这小偷于是坚定地察觉因缘和合事物的生灭和无常、苦、空的性质,不久之后就证得初果。 后来,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顶礼问讯,也在佛陀的允许下,重新加入僧团,并且在佛陀更进一步的教导下,很快就证得阿拉汉果。 备注:证禅定的人仍可能有贪欲,而利用他们的能力去造做恶业。 贪欲的束缚 智者明白,铁、木、或麻所作的束缚不够坚固,对珠宝、装饰、儿女或妻子的贪爱才是真正的束缚。 (偈 345 ) 智者明白这些贪欲(注1)是坚牢的束缚,它们虽然外表看似松弛,但实际上却难以解困。 智者断除这些贪欲,不再贪爱,而出离世间 (出家修行)。 (偈 346 ) 一群比库到沙瓦提城化缘时看见几位手脚带着镣铐的囚犯。回到精舍后,他们向佛陀报告在沙瓦提城中的见闻,他们问佛陀有没有比镣铐更束缚的东西。佛陀说:「比库们!和对食物、衣服、财富和家庭的欲望比较,镣铐真是微不足道的束缚。这些欲望比脚镣手铐和囚笼更坚固,这就是为什么有智慧的人断除欲望,弃绝世间,加入僧团为比库的原因。」 (注1) 指对珠宝、装饰、儿女、妻子的贪爱。(注2) 请参考「勇敢面对死亡的男人」的故事。 美色是肤浅的(注) 耽溺爱欲的人,无法自拔,如同结网自陷的蜘蛛;智者断除贪欲,坚定出离,解脱一切苦。------347偈 柯玛皇后是宾比萨拉王的皇后,人长得非常美貌,但也十分骄傲。国王希望她去精舍向佛陀顶礼问讯,但她听闻佛陀经常说美貌不足取,所以尽量避着佛陀。国王明白她的心念,也知道她对自己的美貌十分骄傲,就命令宫廷乐师唱歌赞诵竹林精舍的一切,,包括它愉快祥和的气氛等,听完之后,她深感兴趣,决定一探究竟。 她抵达精舍的听众厅时,正在讲经说法的佛陀运用神通,变现一位极端美丽的年轻女子在身边,为佛陀扇风。这女子天仙般的容颜让皇后觉得自己实在无法相比。但是当她再度注视时,发现那女子的美貌渐渐衰老,最后,竟变成老太婆,然后逝世,尸首长出咀虫来,刹那间,她明白了美貌的无常。 佛陀明白柯玛的心态,就告诫她:“柯玛!仔细观察这会腐坏的肉身不过是架构在一堆骨头上,它会生病、衰老。正念现身吧!愚痴的人过度高估肉体了。请察觉年轻貌美是没有什么价值的。”柯玛精进奉行佛陀的教诲之后,就证得阿拉汉果。她也出家为比库尼,佛陀更称赞她是第一比库尼。 (注)请参考六——五类似的故事。 特技演员变成圣者 断除对过去、未来和现在五蕴的贪着,不再受后有(不再轮回),心中解脱所有缘起法,就可以不再生灭了。 (偈348) 有一次,一团拥有很多舞者和特技演员的戏团到王舍城来,并且在频婆裟罗王的王宫表演。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女舞者在竹竿顶端上唱歌舞蹈,这时候有一位名字叫做优迦绅那的年轻富家子在观赏她的表演后,疯狂的爱上她,就与她结婚。婚后,由于她不愿意留在王舍城,他只好跟着这戏团到处去,但他既不会跳舞也不会特技表演,对戏团毫无贡献,所以当戏团到各地去表演时,他就是帮忙搬箱子或开车的司役。 后来,他们生了一个男孩,他太太经常对着孩子唱着:「你的父亲是照顾车骑的人,是个搬箱子和行李的人,他一无是处!」 优迦绅那听出讽刺的含意,就问她:「你是不是在说我?」 「没错,我正是说你。」 「既然如此,我要离开你们。」 「你在不在这里有什么差别吗?」他的太太这样回答他,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唱这首歌。 优迦绅那知道太太之所以傲慢,是因为拥有特技演员的身手,他就情商也是特技演员的丈人教他特技。经过一年的训练,他也成为一位杰出的特技演员。 后来,戏团再度回到王舍城表演,并且公开宣称优迦绅那要表演特技,表演当天,戏团竖起一根长竹竿,优迦绅那就爬到竿子上面,讯号响起后,他就在竿子顶端表演。这时候佛陀透过神通,看见他,也知道他了解佛法的机缘已经成熟了。佛陀就进入戏团表演的场地,并且运用神通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他身上,而忘了鼓掌喝采优迦绅那的特技表演。优迦绅那发现无人注意他时,便坐在竹竿上,心里满不高兴,而且十分沮丧。佛陀就告诫他:「优迦绅那!有智慧的人不执着因缘和合的事物,反而精进修行,希望解脱生死轮回。」 优迦绅那就在竹竿上正念现前地思惟佛陀的教诲,立刻证得阿拉汉果。然后走下来,出家,加入僧团为比库。 有一天,佛陀停留在竹林精舍的时候,众多比库在讨论为什么优迦绅那会因为一位漂亮的女舞者而随戏团到处跑码头呢? 佛陀听到他们的话后,说优迦绅那的某一世出生在咖沙巴佛时,有一天,他和太太遇见一位比库在化缘,由于有些食物,他们就供养这比库,并且许下虔诚的愿望:「尊者,愿我们能如实知见佛法。」 当时,那位阿拉汉比库运用神通观察未来,发现他们会达成愿望,就微微一笑。前世的优迦绅那并不知道阿拉汉言行举止的涵意,反而轻蔑的说,这比库像个戏子。由于他这种轻浮的说法,今生才会与戏团到去跑码头。 年轻女孩诱惑比库 恶念不断,欲望炽然,追求欢乐的人,贪爱不断增长,烦恼(魔)因此系缚更紧。------349偈 弃除恶念,观身不净,正念现前的人,涤除所有的贪爱,不再为烦恼(魔)所系缚。------350偈 有位比库在城里专为比库兴建的休息处进食。吃完之后,他到一户人家去向一位年轻女子请水喝。这女子一眼接触这位年轻比库时,就深深爱上他,为了赢得他的欢心,她邀请比库,只要口渴,随时都可到她家要水喝。不久,她更进一步请比库到她家供养。她告诉这比库说,她想要的东西都不虞匮乏,但却总是觉得孤单寂寞。比库明白她话中的含意,也发现自己愈来愈迷恋她,于是非常厌烦出家的修行生活,而日渐憔悴。其他比库就向佛陀报告这件事。 佛陀告诫他:“比库!仔细听着,这年轻女子将是你毁灭的原因,一如在过去某一世时,她的所作所为一样。你是一位优秀的弓箭手,她是你的夫人。有一天,你们一起外出旅游时,碰见一伙抢匪。她却爱上抢匪头目,所以当你正与抢匪头目奋战时,她却把你的剑交给抢匪头目,而让他迅速杀死你。她就是你丧生的原因。现在,她仍将毁灭你的修行生活。比库!彻底拔除、消灭你心里对这女子欲望爱念吧。” 这比库从此努力精进,积极地清净心念,希望能够如实领悟佛法。 魔波旬恐吓拉胡喇 阿拉汉无所畏惧,远离爱欲、贪痴,去除生命的刺痛,不复受有,今生是他们的最后身。------351偈 脱离欲望,不染着;明白四无碍解,正确理解佛法的人,今生是他们的最后身,是大智慧的大丈夫。------352偈 有一次,众多比库来揭达林给孤独园。为了安排他们的住宿,拉胡喇被安排到佛陀房间的门外睡觉。这时候,魔波旬想透过拉胡喇来骚扰佛陀,就化身成大象,用长长的鼻子摩擦拉胡喇的头,并且制造恐慌的噪音,想要吓唬拉胡喇。但拉胡喇不为所动。室内的佛陀明白一切,就说:“邪恶的魔波旬!一千个魔波旬也无法吓唬他。他没有恐惧,不贪爱,相反地,他精进,有智慧。” 听完佛陀的话后,魔波旬知道佛陀明白他的诡计,只好立即消失。 领会佛法的奥妙并不容易 我已经克服一切,已经明白一切,一切法都不染着; 我离弃一切,去除所有烦恼,证得阿拉汉果,我亲自证得四圣谛,谁是我老师? (偈 353 ) 佛陀证悟后,前往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在路上遇见一位四处云行,名字叫做优波迦的苦行外道。当他看见佛陀容光焕发时,十分感动,就说: 「朋友 (注1) ,你如此沈着清净,谁是你的老师?你奉行什么法?」 「我没有任何老师!」佛陀说。 优波迦接着请问佛法精义,佛陀就向他开示。听闻佛陀说法后,优波迦不置可否,只点了几次头,就离开了 (注2) 。 注 1:这是自认为与佛陀平等的人们对佛陀的称呼注 2:并不是每一位有幸与佛陀相遇的人都认可佛法。但大阿拉汉如舍利弗尊者只听闻一半的偈语就确信佛法是究竟正法。(请参考故事:了解正法甚难) 沙咖天帝的请求 所有的布施中,法施最殊胜,所有的味道中,法味最佳,所有的喜悦中,法喜最喜悦, 毫无贪爱的人,克服所有的苦恼。 (偈354) 有一次,三十三天的天神们聚集在一起讨论四个问题,但无法得到最佳的答案。最后,沙咖天帝和他们一齐赴揭达林给孤独园去见佛陀,他们首先向佛陀说明他们的困难,接着向佛陀提出他们的四个问题: 1. 什么是最佳的礼物? 2. 什么是味道最好的东西? 3. 什么是最喜悦的事? 4. 为什么弃绝爱欲最卓越? 佛陀回答道:「佛法是所有礼物中最高贵的,滋味最佳,最喜悦的。弃绝爱欲,可以究竟解脱所有苦,因此,是所有成就中最卓越的。」 佛陀说完后,沙咖天帝告诉佛陀:「尊者!如果佛法胜过所有的礼物,为什么我们无缘分享功德呢?尊者,我盼望从今以后,我们也可以共霑法益。」 佛陀就召集并告诫所有的比库,从此以后要与众生共享所作的一切功德。 从此以后,邀请所有众生,含括天神在内一齐共享所有功德(注)就成为僧团的习俗。 (注) 邀请天、龙前来共享功德的偈语如下:愿众生、天、龙与我们共享此功德!愿他们永远保护此世间和佛法。 富贵使人更加贪婪 财富毁灭愚痴的人,但无法摧毁追求彼岸(渴望证得涅槃)的人,愚痴的人贪爱财富,不只毁灭自己,也害了别人。------355偈 有一次,高沙喇国的国王前往精舍向佛陀问讯。他首先向佛陀解释晚到的原因,原来沙瓦提城当天有一位富翁去世了,该富翁没有任何子嗣,所有家产因此都被充公,他也因为处理这件事才迟到。国王接着向佛陀说,这富翁虽然非常富有,但也非常吝啬。活着的时候,他不布施,对自己也十分苛刻,吃得少,同时只穿便宜、粗糙的衣服。 听完国王的话,佛陀说这富翁的某一前世也是富翁,有一天,一位独觉佛到他家化缘,他请太太加以供养。他太太明白他很少同意她供养任何人,便特别在独觉佛的钵装满食物。当富翁发现太太供养的食物相当丰硕时,心里想着:“这比库吃完后,只会睡觉,与其如此,不如把这些食物给我的仆人吃,至少他们吃完后,会更卖力的为我工作。” 这么一想,他就后悔刚才答应太太供养独觉佛。这富翁有一位也是富翁的哥哥,而且只有一位儿子,这富翁由于贪恋哥哥的财产,就把哥哥唯一的儿子给杀了,然后在哥哥去世时继承所有的财产。 这富翁因为曾经供养独觉佛,所以今生才会富有。但因为心生后悔,所以今生不知道如何利用财富。而且只为了要继承哥哥的财产,就谋杀侄子,所以会在地狱长久受苦。今生之前,他已经偿还累世以来所累积的恶业报应,所以今生才得以为人,但今生也没有做任何的善业。 国王说:“尊者!虽然他有幸生活在佛陀在世的时候,却从来不供养任何人,他真正糟蹋了千载难逢的机缘了。” 在肥沃的土地上播种收获特别多 杂草使田地荒芜,欲望害了世人,因此,布施远离欲望的人,可以得到大果报。------356偈 杂草使田地荒芜,瞋恚害了世人,因此,布施没有瞋恚心的人,可以得到大果报。------357偈 杂草使田地荒芜,愚痴害了世人,因此,布施不愚痴的人,可以得到大果报。------358偈 杂草使田地荒芜,贪爱害了世人,因此,布施没有贪爱的人,可以得到大果报。------359偈 有一次,佛陀到三十三天去向删兜率说阿毗达摩(论)。他是佛陀母亲逝世后往生成的天神。这时候,在三十三天上有一位天神,名字叫做因陀伽。因陀伽的前世是人,当时他曾经供养少许的食物给阿奴卢塔尊者,因此往生到三十三天,享受大果报。另有一位名叫安苦拉的天神,他的供养比因陀伽多了很多倍,但供养的对象却不是圣者,所以尽管大量供养,但往生三十三天后所享受的果报却远不如供养较少的因陀伽。因此,当佛陀到三十三天时,安苦拉就请问佛陀,为什么果报的差别如此悬殊? 佛陀告诉他:“安苦拉,布施和供养时,应该有智慧地考虑布施和供养的对象,布施和供养就像种子。播种在肥沃土地的种子会丰收,但你却把种子播种在贫瘠的土地上,所以果报(注)就少了。” (注)请参考本书导读有关布施的说明。
----------------------------------------------------------------------------------------------------------- 更多达摩难陀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