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五课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五课

 

  “寿命无常”正在讲第五个问题,即思维各种比喻和意义而修无常。

  这个道理很重要,但许多人不知道,虽然自己的身体、寿命本质上是无常的,可因为愚昧无知,始终被常有的执著所障蔽,如此就不能见到万法真相。所以学习佛法的时候,观修无常非常重要,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一生中尽心尽力地修无常,若对此能有所认识、有所体悟,修其他法门会非常容易成就。

  当然,修无常不能只是口头禅,应在实际行动中去了解、去观修。它的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稍有文化的人,都可以领会其中含义,然而如果要付诸于实践,确实不是那么容易。不修的话,觉得这没什么,但若修到一定时候,因为自相续的常执太深厚,故很难一下子断掉。

  昨天讲了堆际必倒之理,尤其是噶当四依,我们应当诚心诚意思索、观想。下面继续学习:

  高际必堕:高高在上的地位、英勇无比的军队也都不会长存。举个例子来说,《父子贤慧经》等佛经中[10]讲的我乳转轮王,是统治四大部洲的金轮王,其福报之大,举世无双。麦彭仁波切在《白莲花论·布施品》中记载:久远之前,人寿无量岁时,有一国王名为长净,统治八万四千小国,拥有八万王妃。后来他头顶生出一肉蛋,从中现出一相好庄严的小孩。此儿初生之时,国内出现种种瑞相,众王妃乳房自然流出乳汁,她们都说:“让孩子吸我的乳汁。”于是,人们称之为“我乳王”,或者叫“顶生王”。

  相师为他看相后,授记其将来定能成为统治四大部洲之金轮王。他长大之后,果真依靠轮宝统治了南赡部洲、北俱卢洲等四大部洲,使众生尽享欢乐,并于数万年中为众人宣说利乐之道。

  后来他觉得仅统治人间还不够,便又向天人城市进发。到了天界之后,天人宫殿六十二扇大门自动打开。天人们为他摆设宝座,比帝释天稍低一点,他便发愿:“以我的福德力,愿与帝释天平起平坐。”随其心愿,帝释天立刻分一半座位与他。此时,众人看到他与帝释天无论相貌美丑、功德大小、说话方式均无有差别,只不过帝释天眼不眨、行走稍快一点而已,其余皆无任何差异。

  我乳轮王如是与帝释天同等享用天人五种妙欲,时间为三十六个帝释天全部寿命的总和。

  当三十六位帝释天中最后一位执政时,非天向天人发起攻击。帝释天无法打赢非天,只得仓皇跑回宫殿,紧闭天宫大门。我乳王自告奋勇去迎战,腾身虚空,立于非天之上。对于他的威望与福德,非天胆战心惊、害怕异常,于是纷纷逃窜而去。

  眼见非天已遭受失败,我乳王沾沾自喜,心生一念:“我的威力已超胜一切,不应再与帝释天同坐,应赶走帝释天,成为人天唯一怙主。”当时的帝释天为迦叶佛前世,是极具功德的严厉对境,故他刚生此恶念,福报就全部失毁,顷刻间一落千丈,堕落到南赡部洲以前他所住的旧王宫门口。此时他才明白,众生的欲望不可满足,遂于临死前讲了一些偈颂,其中一偈是:“虽降银币雨,贪者无满足,智者于妙欲,知苦多无益。”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人对权力、地位的欲望,永远无有餍足之时。现在很多人不安于现状,想自己的地位越来越提升,其实就算你圆满拥有人间一切,内心仍然不会知足,这种贪得无厌终将毁了自己。正如有些上师在教言中所说:“欲望毁希望。”

  很多人没有学佛时,永无止境地往前奔,一旦学了佛以后,回头一看,人生已走了一半,但一直迷迷糊糊、没有目标,对于以前的所作所为,自己会感到无知、惭愧。这样的感悟,尤其学佛比较深、对佛法产生定解的人都会有。

  实际上,高际必堕的道理,在现实中也可以发现:古往今来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一国之君的皇帝、总统、国家主席,还是基督教、道教、佛教等各大宗教的教主,凡是有权有势、拥有高官厚禄的人,没有一个能始终如一地稳坐其位。包括一些地方官员、学校校长、部门负责人,也在不断地替换,不断地示现无常。

  潜下心来想想,在我们眼前,无常的现象一直在不停上演,可因为以前从未受过这方面教育,心总被常有的执著遮盖着,自然见不到万法的真相。

  无常分为细微的无常和粗大的无常,且不说刹那变化的细微无常,单论粗大的无常,如世间的兴衰得失,有智慧的人应该很容易发现。可大多数人就算见到了,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每天漫无边际地奔波忙碌,到头来得不到便伤心欲绝。原因是什么?就是对万法的真相不了解。

  举目四周,无常的现象可谓屡见不鲜,去年为他人判刑的法官、领导,今年就可能因贪污腐败,而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

  如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2008年4月因受贿、滥用职权等罪,判处18年有期徒刑。《世界经理人文摘》报道,据中纪委驻上海工作组向中南海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披露:上海市、区、局、县级高干,用匿名、假名、化名在银行开设了1322个账户,共有金额986亿余元。其中,陈良宇匿名账户就53个,有金额近3亿元。

  本月23号,韩国前总统卢武铉跳崖自杀,据说他自杀是迫于道德拷问和法律追究的双重压力。他长期追求的是清廉,但其多位下属和家人都涉嫌腐败,这对其是莫大的讽刺,他实在无法承受,就留下遗嘱自杀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们也说不清楚。

  还有台湾的陈水扁,当了八年国民总统,如今也因涉嫌贪污、洗黑钱等重罪,而被法院羁押受审。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成克杰、成都宣传部部长高勇等等,从刚开始的一手遮天、风光无限,到最后的东窗事发、一败涂地,他们身上都在诠释着无常。包括一些寺院住持地位的改变、一些居士心态的改变,从中也很容易明白此理。

  既然一切皆为无常,那无论在自己身上发生什么,都不必觉得很倒霉、很痛苦,同时,在别人身上发生时也能理解。因此,修行对我们来讲很有必要,若把这些道理学得相当好,在现实生活中,就会清楚一切都是如梦如幻,没有恒常稳固性。

  所以对修行人而言,要追求的是无衰无退、人天应供、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标,而有衰损的地位、财富、权势,这些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虽然是竞争社会,在两三个人的小团体中,为了争夺负责人的位子,也会闹得不可开交。可如果去详细观察,纵然是世界各国首脑,最后也会沦为普通平民,自己所希求的这点蝇头小利,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我们应唯一希求永无变化的佛果,除此之外,对任何事物也没必要感兴趣。现在很多佛教徒,学了无常法之后,不去跟别人争地位,其原因也在于此。

  对于以上道理,必须认真观想、深入思维,如果觉得真是这样,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行持,这一点很重要。这个无常的道理,很多人字面上都理解,但从内心中真正生起定解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以上讲了地位再高也不可靠,下面讲亲人和怨敌的关系也同样无常: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去化缘,看到一位施主怀里抱着儿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鱼肉,(我在家时从来不敢吃鱼。学校食堂一吃鱼,我就很苦恼,因为当天只能吃米饭,其他什么也吃不了。可你们很多人一提起鱼肉,包括有些出家人,也开始垂涎三尺,以前的习气复苏了。你们大口大口吃过是吧?这也许是你父母亲友的肉,所以现在要擦净嘴巴,好好地忏悔。)并用石头击打在啃骨头的母狗。尊者以神通观察,发现:那条鱼原本是他父亲的转世;母狗正是他母亲的转世;前世杀害自己的仇人,则转生为他的儿子来偿还宿债。如此洞晓之后,尊者说了这样一个偈颂:“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可见,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众生,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别执著的,却往往是前世的怨敌来讨债。所以,依靠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特别耽著、从心底特别喜欢,说明这个人曾是你的怨敌。常有年轻人问我:“我跟某某的感情特别特别好,我不能没有他,天天都想着他。您说说,我们前世是不是夫妻?”我总回答:“你们前世肯定是怨敌!”这不是没有教证的,你今生中没他就活不下去,没他就要跳楼自杀,这种感情执著必定来自于前世怨仇的债;而你即生中特别看不惯的人,很可能才是前世最执著的亲人。

  且不说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数。

  所以,不要认为上述公案只是个传说,了知也可以、不了知也可以,千万不能这么想。一定要深深地知道,人与人之间亲怨是无常的,明白这一点后,执著就会逐渐淡薄,这对修行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始终陷在庸俗的情感泥坑中拔不出来,修什么也修不好。

  为了加深对此的理解,我再引用几则公案:

  《毗奈耶经》中记载,有个人特别疼爱儿子,为儿子造了很多很多业。他临死的时候,由于放不下儿子,转生成了自家一头牛。儿子把它杀了,吃了牛肉。他死后,又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又把它杀了。他第三次仍转生为自家的牛,儿子准备杀它时,舍利子出现在他家门口,通过神通观察,发现牛一直在自言自语:“我已经来两次了,但都被你杀了。我最爱的儿子啊,现在你又要杀我,我非常难受,实在是忍不了,但也没办法抵抗。”尊者将此告诉了他儿子,后来就把牛放生了。所以,我们平时所吃的肉,很可能是前世的亲人。

  《中阿含经》中也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方便时你们应该看一下。看书要看有意义的,以懂得因果取舍之理,不要像现在人一样,不喜欢看经典和论典,只爱看打仗、色情的小说,对自相续不但无利,反而有极大的损害。记得《中阿含经》中有一个人叫都提,他父亲死后,转生为家里的狗,偷吃盘中食物;还有个人叫旃檀,他父亲转生为乞丐,来他家乞讨时,被打断了手臂。

  这方面的故事数不胜数。所以,平时与自己有缘的众生,仇敌也好、乞丐也好,都要尽量做布施,对他好好地照顾,同时心里要念一些观音心咒。我们藏地有个传统:一个人如果被蜜蜂、蚊子转绕,就表示是他中阴身的亲人未得解脱,中阴法王开许其以此身来寻求善法。因此,你们听到耳边有“嗡嗡”的声音,一定要念些观音心咒等进行回向,或者布施一些食物,不要“啪”一声就把它打死了。

  一般来讲,按照《楞伽经》的观点,我们现在所享用的肉,全部与往昔亲人有密切关系,如经云:“我观众生,更相噉肉,无非亲者。”你吃牛肉的话,这头牛是你前世的亲人;你吃猪肉的话,这头猪也是你前世的亲人。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如此功德也不可思议,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若能深深了知六道轮回中众生辗转投生,彼此互为父母亲友,对各种悲欢离合就会产生厌离心,不会特别去执著。以前讲《亲友书》中的“父转成子母成妻”时,我提到过汉地志公禅师的一个故事:志公禅师是梁武帝的国师,被公认为观音菩萨的化身。有一次,禅师应邀参加一个婚礼。他去那里一看,脱口唱了首道歌:“古古怪!怪怪古!孙儿娶祖母;女食母之骨;子打父皮鼓;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

  意思是什么呢?

  原来,新郎娶的妻子,是祖母的转世。因为祖母特别疼爱这个孙子,临终时还挂念他,一直拉着他的手,恋恋不舍地死了。(我们藏地有种习惯:人死的时候,不能被他拉着手,不然,他死后灵魂会一直缠着你。所以有人临终时,如果对你伸手,你千万不要靠近,否则,过段时间他就会在你梦里或以其他方式出现。原来有个人的妹妹要死了,一直喊她哥哥过来,她哥哥特别害怕,马上给我打电话:“我妹妹快不行了,但我不敢接近,她会不会抓着我?如果抓着我,以后她的灵魂缠着我怎么办?”)死后就投胎做个女孩子,长大后给孙子做媳妇。所以志公禅师说:“孙儿娶祖母。”

  禅师到屋子里,见一个小女孩正在啃猪蹄。这女孩的母亲造了很重的罪业,死后投生为猪,现在办喜事被人宰杀了,故小女孩在吃她母亲的肉。所以禅师说:“女食母之肉。”

  又看见院子里一个小伙子,正高兴地打驴皮鼓。他父亲也是因为造罪,转生为驴,死后被人剥了皮做鼓,正是这个小伙子在打的鼓。所以说:“子打父皮鼓。”

  禅师往炕上一望,全都是往昔被吃的猪羊,如今投生为人,互为亲戚,欢天喜地聚在一起。而在锅里炖的肉,却是前世的六亲眷属。所以禅师说:“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众人来贺喜,我说:苦!苦!苦!”

  当天整个婚礼状况,禅师通过神通观察,发现轮回的闹剧非常可笑。如果我们也能了知真相,还愿不愿做这些事呢?可能谁都不愿意。但由于我们没有宿命通,而且对因果取舍一无所知,所以做了很多难以描述的蠢事。因此,大家应想到世间许多事情无有实义,对无常观一定要了解。

  《大藏经》中有一部《法句譬喻经》,里面也讲了一个与之类似的公案:当年,舍卫国有一婆罗门很富裕,但他性格悭贪,每次吃饭时,都要关紧大门。(我们有些人是不是也这样?到了中午的时候,钢炉里明明冒出烟,但门一直推不开,我附近有这么几个道友。他们吃完饭以后,门就打开了。)有一天,他家煮鸡吃,夫妻俩关起门一起享受美味,小孩坐在二人中间,他们时不时地夹鸡肉给小孩吃。

  佛陀知道此人以宿世的福德,到了该度脱的时候,于是化现为一个沙门,直接出现在他面前。婆罗门见后非常生气,说:“你这个人真是无耻,怎么没开门就闯进来了?”

  沙门说:“是你自己愚痴,杀父、娶母、供养怨家,怎么反说我无耻呢?”

  婆罗门不明白这话的意思,便询问原因。

  沙门说:“这餐桌上的鸡,是你前世的父亲,因为他性格悭贪,所以常堕为鸡身受苦。这小孩是罗刹鬼转世,你前世常被他损害,你们之间宿业未了,所以他又来投胎当你孩子。你妻子是你前世的母亲,她对你感情深厚,所以今世又转为你的妻子。这种轮转的戏剧,愚人不知,只有我看得清楚。”

  佛陀显现神变,让婆罗门看到自己的宿命,他对轮回也生起了厌离心。佛又为他说法,他当下证得初果。

  所以,佛经中有很多业因果的丰富内容,包括过去讲的《前世今生论》中,也有不少情节与此雷同的公案。我引用的公案稍微多一点,智慧不同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利益。只要你永远记住一个公案,觉得它的内容非常精彩,以后在生活中,就会有取舍的余地。否则,若对这些道理一无所知,恐怕自己陷得越来越深。因此,我认为对佛教的了解非常重要,这种了解不可能一步登天,像一块石头突然掉到前面,你马上就变成圣者了,不会这样。但如果能日积月累,取舍因果的正见定会日趋完善。

  话说回来,刚才讲了势不两立的仇人可以变成交心挚友。反过来说,就算是亲生父母、骨肉同胞,也会为微薄财产受用而怀恨在心,进而互相残害。即使是夫妻或亲属,也有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从而反目成仇,甚至自相残杀。

  世间人的感情变化,诚如《入行论》所言[11],有时不需要多大事情。他们建立感情也容易,给一点点财富,说几句好话,或者露一丝微笑,两人就能成为无话不说的密友;而感情破裂也容易,本来是难舍难分的亲友,只因中间出点误会,如一方遇到困难时,另一方没来看望,或者一个人说话时,用词稍有不当,对方就非常生气,从此再也不理他了。所以,凡夫人是很难取悦、很难契合心意的。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人生旅程中有很多。例如,别人给你一点东西、说一句好话,你们之间就好得不得了,你对他给的东西念念不忘,永远当作无上之宝。而有一次他没给你东西,却给了别人,以此原因,你们马上变成敌人了。可见,无论亲友还是怨敌,都是无常迁变的。这是事实,很多人从自己身上也可以感受到。

  既然亲怨是无常的,我们就应怀着慈悲的心肠,爱护所有的众生。这也是大乘佛教的崇高精神。学过《入行论》的道友,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吧!有时想起上师如意宝,我们真的很惭愧。他老人家毫不顾虑自己,无私地奉献一切,以这样的利他心,在整个世界中,为弘扬佛法、救度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可我们后学者能不能做到呢?我独自一人默默沉思,越发觉得羞愧难当。尤其是自私心很重时,不管遇到什么事情,由于“我”字当头,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烦恼。

  所以,在座的僧众、居士们,一定要发愿:尽量像以前的高僧大德那样,对不管是亲生的兄弟姊妹,还是怨仇似海的敌人,都以慈悲心来一视同仁。虽然在凡夫位时,完全同等对待有一定困难,但至少应在道理上明白。只有这样发愿,其结果才是永恒稳固、不易迁变的,否则,今天跟这个私交甚笃,明天跟那个撕破脸皮,这些私人恩怨都是不可靠的。

  苦与乐也是无常的:有些人上半生富裕快乐,是有地位、有财富的大领导,下半生却穷困潦倒,沦落为无依无靠的乞丐;也有些人上半生痛苦不堪,“文革”时成为批斗对象,而得到平反以后,下半生幸福美满,短短几十年中有焕然一新的变化;还有些人上半生为乞丐,下半生却变成国王……佛经论典中这方面的公案相当多。

  比如,米拉日巴的伯父和姑母,曾霸占了米拉日巴母子的家产,逼迫他们流离失所。为了报仇,米拉日巴苦学咒术,学成之后,正赶上他伯父的儿子娶媳妇,请了很多客人到家中吃喜酒。于是他施展咒术,杀了三十五个人。短短半天的时间,一场喜宴就以悲剧告终。

  事情经过是怎样的呢?原来,当天喜宴楼下拴满了客人的马匹,其中一匹雄马想欺侮一匹雌马,其余的雄马不服气,大闹了起来。雌马想狠狠地踢雄马,可不知怎地,一脚把柱子给踢倒了,房子塌了下来,伯父的儿子、新娘等三十五人都压死了,到处是一片惨叫哭号,悲惨的情景简直令人无法想象。(他伯父家虽说非常富裕,但有时候看来,建筑也不是很结实,一匹马就能踢倒柱子,让整个房子倒塌,确实不如现在的水泥柱子牢固。)后来,米拉日巴留下伯父和姑母的命,之所以不杀他们,就是让他们活在世上作见证,看看自己的报应。

  诸如此类的苦乐无常现象,其实还有很多,如美国“9·11”事件,原本这一天是最吉祥的日子,但恐怖分子就瞄准这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爆炸事件。所以,暂时的快乐不一定永恒,痛苦很可能马上降临;暂时的痛苦也不一定长久,快乐也许会紧跟其后。世间一切苦乐都是不定的。

  然不同的是,我们为了求法、修行,尽管暂时无吃无穿、历尽苦行、饱经沧桑,但终究会苦尽甘来,获得无上安乐,就像往昔出世的诸佛及米拉日巴尊者等前辈那样。所以,为了求法而受苦,是非常值得、非常有功德的。尤其当我们年轻时,若能下很大功夫苦行,那么到自己晚年、乃至生生世世,必定会感受无上的快乐。这一点,从《米拉日巴尊者传》中也看得出来。不管藏地也好、汉地也好,全世界没有不赞叹米拉日巴尊者的,他在最初是如何苦行,每个人应该清楚,而他最终所获得的成就,让无数众生都得到了利益。

  所以,修行肯定能得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关键在你能不能下功夫。不要说米拉日巴,即便是藏汉一般的高僧大德,通过看其传记也能明白,他们在求学时下了极大决心,然后认认真真去修学,到了晚年时,不管是境界还是利他心,才会跟其他凡夫完全不同。人有了境界的时候,定会散发出慈悲和智慧的光芒,令众生获得无穷的利益,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反之,假如你在修行过程中,什么感悟和境界都没有,就算偶尔获得一些地位、学位,但这个好景不常,过一段时间也会消失的。

  因此,每个人不管是什么身份,务必要通过修行获得一些境界。这种境界不是无缘无故就产生的,必须要下一定功夫。不管你有智慧、没智慧,只要肯下功夫的话,有一分功夫就有一分收获,这是决定的!

  通过学习《前行》,我觉得意义非常大,大家对此一定要反复思维。有些人对《前行》不重视,来学院后不请《前行》,到处问可不可以请最甚深的密法?书倒是可以请,但你若连基本的无常道理都不懂,书再好也没有用。就像一个小学生,连加减乘除的口诀都不知道,还想要大学本科三年级的数学课本,书倒是可以给,可你没打好基础的话,看也看不懂,即使表面上看懂了,对自相续也不一定有利。

  因此,希望大家首先打好稳固的基础,这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强调的。你们在修行过程中必须要有次第,有了次第的话,肯定会有好的结果!

  好,今天讲到这里。(很多新来的居士鼓掌)讲得那么精彩啊?我在这个山沟里,讲经二十多年了,从来没受过这种待遇,今天是第一次。(鼓掌更起劲了)谢谢、谢谢!掌声也是无常的,看那些国家总统,他们的掌声非常多,可最后下台时,人人也开始鼓掌。所以要懂得无常啊,不能太激动了。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六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七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八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九课

广化法师:见贤思齐·弘法故事集 下篇 第三十三则:一犯

 

后五篇文章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三十四课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注释

惜福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三、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慈善是心

惜福法师:佛教的财富观 二、财富与道德、修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