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五十课 |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五十课
今天继续讲三根本苦中的行苦。 这里讲了,我们所吃的食物、所喝的茶,背后都隐藏着各种罪过。但这样说,并不是让你不能喝茶、不能吃糌粑、不能吃米饭,真正的修行人必须饿死。藏地的措智让珠等大德,也讲过清净食物的诸多功德,因此享用饮食并不过分,关键是要明白:这些饮食的背后,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恶业。 自古以来,大德们对清净食物有很多赞叹。就拿茶叶来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时对它赞不绝口,说喝茶可强身健体、神智清醒、遣除疲劳和睡眠、生起善心,尤其是来自汉地的茶,跟天人的甘露没什么差别,是供养三宝的极好供物。据历史记载,尊者还将茶叶当成最好的礼物,寄给印度的高僧和友人。同样,在汉传佛教中,许多大德也极为推崇茶文化,并将其与禅宗结合起来。由此,茶叶的殊胜可见一斑。 尽管茶叶背后有一些过患,正如前文所说,种植时会杀害虫类、销售时会说妄语等,但我们作为享用者,相续中若没有这种发心,过失应该不会太大。比如,一个人在喝茶时,并没有杀虫的意乐,也没有杀虫的行为,最终没有亲自去断绝虫的命根,那么按照佛经的观点,他不会有杀生的罪业。 任何经典中都没有说,你做一件事情时,如果间接导致了众生被杀,就要承担杀生的所有罪过。虽然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不知不觉会牵涉许多恶业,但只要你来到这个世界,就难免如此,想完全清净也是不现实的。以前宣化上人说过,凡夫人走路会踩死虫蚁,而只有阿罗汉等圣者,行走时脚不沾地,离地总有三公分那么高,这样才不会把虫踩死。 因此,在这个世间上,不掺杂一点罪业的饮食,哪里都找不到。然尽管如此,大家也不要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所有事物,而应关心它背后的一切,为那些相关的众生多作回向。比如,你每天早上起来应该想:“我今天所享用的饮食、衣服,或者所接触的任何事物,如果与哪一个众生有缘,但愿他的相续获得利益。”这样以菩提心摄持,自己的一切行住坐卧,全都成了功德,于菩提道有利,这对修行人而言至关重要。 下面就藏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糌粑,华智仁波切再作一番剖析,以阐明行苦的道理: 糌粑,是青稞炒熟之后再磨成的粉,为藏族人数千年来的主食,就像汉地的面食、米饭一样。青稞一般生长在海拔3200米至3800米之间,3200米以下或3800米以上,都不会生长——我们学院就是3800米以上,坛城刚好是4000米,所以这里基本不长青稞,即使有人种一点,也长得不饱满。 历代许多高僧大德,对糌粑的赞叹非常多。譬如,金厄瓦格西说过:“修行人唯一不可缺少的殊胜食物,就是糌粑。”有人曾问一位著名的医生:“世上能治疗百病的灵丹妙药是什么?”他回答:“是糌粑。”有些大德也赞叹道:“食用糌粑,可祛除身体里的风寒,增长智慧。”而且历史中记载,糌粑是观音菩萨特意加持并赐给藏地的食物,谁若食用,相续中就能生起大悲心。 在藏地,从没有听说谁因吃糌粑中毒了,或者医生不让病人吃糌粑。一个人即使病得再厉害,其他食物都无法下咽(如患了食道癌),糌粑还是可以食用。甚至有些专家发现,糌粑对人体健康、寿命延长,有不共的功效。最近有学者研究后宣称:“在一百万人当中,能活到一百岁的,只占百分之六点几。但是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百岁老人却非常之多,他们延年益寿的主要原因,与常吃青稞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与肉类、鱼类相比,糌粑绝对称得上是“清净食物”。但此处为了阐明行苦的道理,华智仁波切告诉我们:糌粑的背后也有很多罪业。 他是怎么讲的呢?糌粑的来源是青稞,青稞在最初耕耘时,地上所有的虫被活活埋到地下,地下所有的虫又被翻至地面上,耕牛不论走到哪里,随之而来的乌鸦、鸟雀,都会跟在后面不停啄食着小虫。当灌溉田地时,水里的含生会干涸而死,旱地上的含生则溺水而亡。到播种、收割、舂磨等时,所杀的含生也不可胜数。想到这些,我们吃糌粑就如同在吃虫蝇粉末一样。 或许有人认为:“既然吃糌粑如同吃虫,那吃素和吃荤就没什么分别了。”这种想法不合理。此处所说的“一样”,是让我们认识到糌粑的背后有许多罪业,并不是说吃一碗糌粑和吃一碗虫真的完全相同。措智仁波切也讲过:“吃虫跟吃糌粑有很大区别。吃了糌粑以后,可令修行人身体健康、长久住世,行持许多善法。而他身体好的话,体内两万一千条虫也会健康,不会死去。虽说种植青稞时难免会杀生,但这些众生即使没有被杀,到了秋冬季也会冻死。所以,只要不是故意杀虫,过失不会有那么大。”当然小的过失还是会有,所以,大家平时享用食物时,应回向与之相关的所有众生离苦得乐,这样的话,功德会远远胜于过失。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看看功大还是过大。倘若盲目地认为不能吃糌粑、不能喝茶、不能吃酥油,一直等着饿死,那过失会更大。佛陀在任何经中都没有说,所有修行人一定要等死。华智仁波切之所以讲食物的过失,也主要是为了提醒我们:修行要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否则,到时候会偿还很多债务。 我曾看过汉地寺院的一个偈颂:“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不勤办道,披毛戴角还。”这跟藏地有些大德的说法不谋而合。施主所供养的任何财物,我们在修道过程中,都应随时念经回向,不要认为可有可无,对施主的供养一点也不珍惜。在过去,藏汉两地的高僧大德特别惜福,注意珍惜粮食,对供养随时作回向,否则,今生肆无忌惮地享用施主的财物,来世很可能要当牛做马,用自己的身体去偿还。 所以,这些因果观念,大家一定要学习。通过学习,对不同的观点认识之后,再去分析各个教言的究竟密意在哪里,这样一来,你的行持就不会偏堕。否则,一听到糌粑、茶叶的过失,就从此不吃不喝,什么都不敢做,这也没有必要。因此,行持善法的时候,大家先要了解大德们的不同意趣,只有这样,才能懂得诸佛菩萨的密意何在。 又有人想:“既然糌粑、茶叶都有过失,那被称为三白三甜[50]的酥油、牛奶等,应该是无罪清净的食物吧?”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为了获得这些东西,大多数小羊羔和牛犊都会被杀,即使是未被杀的,也很难吃到一口甘甜的母乳。主人用绳子将它们拴在桩子上,行走时两个牛犊互相连在一起,吃一口奶的权利也被剥夺了,而主人则从牛奶中提炼出酥油。(藏地大德对酥油的功德也讲得特别多,但今天不讲了。因为最近酥油卖得比较贵,若讲得太多了,你们想买又没钱,可能会有点伤心!) 本来,母亲身体的精华,是孩子生命的源泉,但牛奶被夺走以后,牛犊会处于不死不活的地步——这些道理,当过牧民的人完全明白,而生长在汉地的道友,不一定特别清楚。其实在藏地有些地方,人们的行为极其恶劣,小牛刚生下来就被杀掉,如此主人在整个夏天中,就可以不断地取用牛奶。有些牛犊即使没被杀,也喝不到一口母亲的乳汁,这种遭遇,与人类的境况对比,真的相当可怜。而只有极少数信仰因果的牧民,在得到牛奶的同时不会伤害小牛,做任何事都能掌握分寸,这样他们生活上也没有太大罪过。就像汉地的一些农民,从来不去偷盗,也不故意杀生,完全靠自己的勤劳种庄稼,那他所享用的粮食,可以说是无罪的。就算有一些罪业,只要念些心咒作回向,即可得以清净。 下面讲母牛:虽是体魄健壮的母牛,但因主人日日抽取其精华,到了春季时,因绿草还没有长出,冬天的干草也吃完了,身体得不到食物的补充,此时它们从卧处爬也爬不起来,已是精疲力尽、奄奄一息。所以,牦牛的“金融危机”是在春天,这时候牛都比较瘦,尤其是一旦下大雪,地上的草全被覆盖住了,很多母牛和小牛会因此而饿死。即便侥幸活了下来,也是干瘪羸弱、四肢萎缩、步履艰难、濒临死亡,成了拔炒棍头一样。 “拔炒棍头”,是炒青稞时在锅内翻拨的木棍,棍头上还捆了一点东西。春天的小牛特别瘦,似乎轻飘飘的,牧民们一看就会说:“它像拔炒棍头一样,可能熬不过今年春天。”这是藏地对牲口瘦弱的一种比喻,你们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以前我在读中学时,课本里有好多汉地的比喻。当时汉语老师是汉族人,他上课时一个人讲得很起劲,可是我们怎么也听不懂,虽见他在那儿拼命地表演,但心里一点影象都显不出来,这就是传统习惯不同所致吧。听说过去格鲁派一些格西讲《前行》时,也觉得有些比喻比较难懂,怎么样都想不出来。像这个“拨炒棍头”,我以前就做过,因为是牧民家的孩子,从小就会打酥油、炒青稞,家里的活儿都会干,现在若给我一块布和一个木棍,我也能马上做得出来。 总之,现在认为幸福的所有事物,包括口中吃的、身上穿的,一切财物、食品、受用,都唯一是通过造罪业才得来的。且不说无恶不作的有些行为,就算是看似清净的生活,阿罗汉等圣者去观察时,也直接、间接与罪业有密切关系。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尊者,曾用神通看一杯水,发现水里有无数生命,因此不敢喝。后来佛陀告诉他:不应以阿罗汉的神通观察,而应以肉眼所见,抉择某些行为的取舍。汉地《毗尼日用》中也说:“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若不持此咒,如食众生肉。”并要求出家人在喝水之前,念宝髻如来心咒“嗡哇西波拉牟尼娑哈”,这样才不会有过失。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凭借科学仪器观测,发现一杯水里真的有很多细菌,但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及诸位圣者对此就已清楚照见了。那么,我们喝水会不会有过失呢?佛陀说,只要不是肉眼所见,没有故意杀生之心,则不会有过失。否则,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东西太多了,包括所谓的“暗物质”[51],占了宇宙间所有物质的90%以上,所以,取舍应建立在看得见的层面上,不然的话,我们造的业就不计其数了。 其实,业的建立跟心有关。按照大乘论典所言,业分为不动业、非福业、福业[52],这些皆依无明而起。所以,业跟分别念有很大关系,倘若没有分别念的造作,只是无意中造了非福业,则不会成为堕恶趣的根本因。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大家一定要分清楚。 当然,有时大德们为了强调某个道理,比如这里所讲的行苦,会再三告诫我们:任何一个表面的快乐,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罪业,这一切的果报终将要感受漫漫无边的恶趣之苦。从而令我们认识到“诸行无常,诸受皆苦”、“三界犹如火宅”的真谛,这也是有特殊必要的。不过,现在人一听“三界皆苦”,经常无法接受。尤其是一些成功人士,总觉得自己很风光、很快乐,没有什么痛苦,却不知现在的一切所为,都将成为未来痛苦之因,只不过眼前还没有感受到而已,一旦用微妙的智慧来观察,现在的一切皆不离行苦的本性。 以上讲了三根本苦的最后一个——行苦。 己二(八支分苦)分八: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怨憎会苦;六、爱别离苦;七、求不得苦;八、不欲临苦。 关于八种支分苦,《佛说五王经》[53]中有广泛的描述。其实汉文的《大藏经》,收录了好多殊胜经典,但可惜的是,现在全部尘封在书架上,真正通达的人屈指可数。平时我接触一些佛教徒或法师时,发现他们常提起的只有几部经,除此之外,并没有大量阅经的习惯。我们藏地也是一样,《甘珠尔》(佛经)与《丹珠尔》(印度大德的论著)大概三百多函,但这些不要说完全通达,经常翻阅的,除了极个别高僧、格西以外,也寥寥无几。虽说许多信众特别虔诚,但如果问他:“什么是八支分苦?八支分苦在哪一部经里讲得很清楚?”可能大多数人都答不出来。 实际上,《前行》的很多道理,在《大藏经》中都能找到出处。这些经典,以前的译师都翻译过,但现在真正能了解的,不知道有多少。我曾遇到一位比较出名的法师,在与他探讨《前行》的过程中,他始终认为华智仁波切所讲的这些内容,只与藏族风俗习惯有关,跟汉传佛教毫无瓜葛。当时我就以七支供为例,从各方面给他讲了很多,以说明《前行》与《大藏经》并不相违。其实他只是没看过《大藏经》而已,如果看了,就会明白华智仁波切讲的许多道理,除了少数印度、藏地的公案以外,在《大藏经》中都能一一对应。所以,《前行》并非只是藏地传统所汇集的一本书。 如果你们有时间、有精力,希望也能好好钻研一下《大藏经》。尤其是城市里的年轻人,通过网络等方便途径,很容易读到这些经典。然而,有些人可能太忙了,每天忙于各种琐事,根本没有心思读佛经。但不管怎样,希望有缘的道友还是抽空翻阅一下,对这些道理认真去思维。 这次我讲共同加行,并不是要求大家在理论上有超越的认识,而是希望你们对每节课、每个道理,能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观察、去串习。这些没什么不懂的,只要辅导员念一遍,你就可以直接观想了。其实生老病死的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实在观不来,可以到医院去看看,那里是生老病死最好的现场。当年,释迦牟尼佛也是通过四门出游,看到一幕幕生老病死的景象后,真正生起了出离心,知道自己身为王子也逃不出死亡,逃不出轮回之苦,因而力求出家,前往寂静处潜心修行,终证佛果。学院的很多出家人,有些也是感悟人生苦短、琐事无边,于是舍弃一切而出家修道,但有些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出离心。而作为在家人,即使你没有出家的缘分,也应该对生老病死有深刻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再三思维这些道理。其实,生老死病谁都会思维,只不过很多人不去做罢了。如果你不去做,那修行境界永远也不可能提升! 庚一、生苦: 本来,人类有胎、卵、湿、化四生,但因南赡部洲的人大多是胎生,故此处主要是讲胎生之苦。 按照佛教的观点,有情生命的延续,要经历本有、死有、中有几个阶段。“本有”是从投胎后开始,直到死亡之前,即今生的整个过程;“死有”是指从死魔缠身到断气之间(也有说是死时断气的一刹那);“中有”又称中阴身、寻香识,指此期生命结束到下期生命开始的过渡阶段。 《正法念处经》里说,中有寻香识[54]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他心通等有漏神通,就像梦中身体一样飘飘忽忽、晃晃悠悠的。一旦它为业力所牵,进入父精母血中,逐步会形成凝酪、膜疱、血肉、坚肉和肢节……从而出现身体。 所以,身体是以父母的不净种子而生。那它有没有开始呢?应该有。这个开始是什么样呢?这一世的身体,依靠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而父母的身体,又依靠他们各自父母的不净种子产生……这样一代一代往前推,最后可推至人类祖先的身上。然后,再从人类往前追溯,若依达尔文的“进化论”,最早应始于一种蛋白质,由它形成单细胞生物,慢慢演变成如今的动物及人类。所以,这是身体的起源。 那心识有没有开始呢?也有。大家都知道,“我”是在五蕴聚合上假立的,五蕴即为名与色,其中名以识蕴为主,是一种心识的状态。这种明清的心识,对每个众生而言,从无始以来就一直跟随着,纵然这个世界坏灭,也会迁移到其他世界去,故心识可以一直往前推。它的最初起现,密宗的无上瑜伽中叙述得非常细致。 人类的心识入胎之后,一般要经历五或七个阶段,这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有宣说[55],《大宝积经》[56]之《佛为阿难说处胎会》[57]中也讲得十分详细。方便时,你们应该看一下,以了解入胎、住胎的整个过程。 那么,住胎到底有什么痛苦呢?胎儿在肢节诸根齐全时,会觉得母胎非常狭窄、臭气扑鼻、漆黑一片,仿佛被关在监狱里一样。(如今我们虽然记不起来了,但实际上那时非常痛苦,又黑、又臭、又没自由,四肢蜷缩,饱受挤压之苦。)当母亲吃热的饮食时,胎儿会像置身火中烧灼一样痛苦;母亲食用凉的饮食,又会给他带来浸在冷水中一样的痛苦[58];母亲睡觉之际,他感到如同被大山压着一样痛苦;母亲饱足的时候,他又觉得像夹在山崖间一样痛苦;母亲饥饿的时候,他会有如堕入万丈深渊般的痛苦[59];母亲在行住活动时,他觉得像被狂风席卷一样痛苦。此外,佛经中还说,母亲吃酸、甜等食物时,胎儿皆会感受诸多痛苦[60]。 曾有一个博士叫钟茂森,他在《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中,专门用现代的语言,讲了胎儿住胎的种种痛苦[61],我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和光盘。不过现在的医学界,一般只研究母亲的痛苦,对胎儿之苦几乎没有描述,只有在佛经中,才对胎儿的诸多苦况讲得很详细,如《大宝积经》云:“难陀当知,处母胎中,有如是等种种诸苦。” 胎儿住胎圆满九到十个月后(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上座老生比丘住胎六十年;老子住胎八十一年,他将《道德经》写成八十一章,也是为了纪念母亲怀他八十一载),紧接着要面临出生的时刻。降生时,由于三有业风的吹动,迫使他头足倒转,大头朝下[62]。当通过产门时,好似被大力士拉着脚拽出来摔在墙壁上一样痛苦。经过盆腔的整个过程,就好像通过铁斧上的铁孔一样痛苦。如果母亲产门过于狭窄而生不出来,可能胎儿就这样惨死在母亲肚子里,或者母子二人同归于尽。 当今时代,难产的现象也比较多。2009年,亚洲也门国家一12岁的孕妇,难产三天后因大出血死亡,腹中的胎儿也难逃厄运。(可能是众生的业力吧,这个国家未成年结婚的现象比比皆是,甚至还有八九岁的小孩子结婚、离婚。) 2007年,北京一所医院里,一位22岁的孕妇因难产,急需做剖腹产手术,但她丈夫拒绝签字,致使孕妻身亡、一尸两命。此事一时被炒得沸沸扬扬,媒体评论了很长时间,有人说医院不负责任,人命关天不该只等一纸签文;有人说她丈夫太过分,到了生死关头,连这个钱也不愿出……总之,母子二人在这时是很痛苦的。 或许是为了避免痛苦吧,如今许多有钱人在生产时,不惜一掷千金。2007年某香港明星生孩子时,包了一个六星级的豪华产房,七天就花了一百多万。所以,众生的业力千差万别,但无论你条件好坏,只要来到人间,就必定要经历难忍的生苦,即使侥幸没有送命,也感受到了接近死亡的痛苦。莲花生大士曾形象地说:“母子二人中阴迈半步,母除颌骨余骨皆分裂。” 原本我不太清楚,为什么生孩子时母亲除了颌骨外,其他骨头都会分裂?但后来听说确实如此。刚生完孩子的女人,骨盆、四肢关节,包括牙齿,都全部松开了,所以坐月子时不能受风着凉,否则,身体会落下病根。有一次我在住院时,一个护士给我讲了她生孩子的经历。在我们藏地,女人说这些会不好意思,但她却把自己从到医院挂号开始,到怎么生了双胞胎,乃至出院的整个过程,都详详细细叙述了一遍,大概用了一两个小时。当时我听后深深感觉到,当母亲实在不容易,那些痛苦不只是文字上的,而是非常真实的切身体会。 刚才讲了胎儿在住胎、分娩时要遭受百般痛苦,那么,他生下来后还有痛苦吗?有。婴儿出生之后被放在垫子上,这时他觉得像落到荆棘丛中一样[63];当护士剥脱背上的胎膜时,他感到似乎被活活剥皮一般;擦拭他身上的不净物时,也感觉好像在用荆棘鞭子抽打自己[64];当母亲满怀慈爱地将他抱在怀里,他反而觉得像雏鸡被鹞鹰叼捉一样痛苦;当在他头顶涂敷酥油[65]时,犹如被捆绑起来丢进坑里;当把他放在睡床上时,他感到沉溺在粪尿里一样[66]。 当然,作为婴儿,不管是饥饿、口渴、疼痛还是苦恼,也只能是嗷嗷啼哭,无法用语言表达。有人曾说,孩子初生时大哭,是在控诉轮回的痛苦;离开人间时,闭眼会流一滴眼泪,是说明苦了一辈子,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一直在流泪。但按照医学的观点,婴儿落地时哭声洪亮,说明身体强壮、很有福气。以前他在母胎中,是由母体来供给氧气,但出生后要靠自己的肺呼吸,所以,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如果生下来没有哭,会引起多种疾病及后遗症。因此,婴儿哭声非常有力,母亲应该值得高兴;哭声又小又弱,则说明他可能有先天性的疾病——你们很多人听得特别认真啊,怎么讲中观时不是这样?(众笑) 随着岁月的流逝,昔日的婴儿在不断成长,小学、中学、大学、成家立业……韶华之年时,他表面上看来青春美满,但实际上生命却在一天天缩短,正一步步地走向死亡,最终必将空手离开人间。今生的琐事没完没了,就像水面的波纹般此起彼伏、不断涌现,而这一切,大多数与罪业紧密相联,结果也只能成为恶趣之因罢了。 我们活在这个人间,不论自己还是他人,造罪业的机会多之又多,造善业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即使有一点也非常微薄,今天想依止上师精进修行,明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这跟自己的习气、周围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但不管怎么样,对于以上的痛苦,大家应依照华智仁波切的金刚语,行住坐卧经常观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如此,这样久而久之,定会对轮回的过患有所认识,其实这就叫修行。 我看现在的很多人,不信佛的就不讲了,而信佛的人中,90%都在为了今生而奔波努力。虽说他们是在学佛,但对来世会不会堕入恶趣、轮回的生老病死是否可怕,从来都没考虑过,如此学佛则没有多大意义。其实轮回中的一切,根本没有快乐可言,若能从内心中有这样的认识,才说明你的共同加行修得比较成功!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