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5阿奴卢塔与女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5阿奴卢塔与女人

 

  在阿奴卢塔出现的经典中,和女人有关的部分多到不寻常。看来虽然他内心纯净,切欲完全远离爱欲,但天生该贵的武士气质所散发出的个人魅力,使他很受女人的欢迎,不只在人间,即是在天界也是如此,其中有些遭遇无疑是源于前世的业缘,虽然他欲超越它们,但女人们仍深受影响。

  女天神阇利仁劝诱复合

  例如有一次,阿奴卢塔在森林中独居,女天神阇利刃(Jalini)从三十三天①下来,出现在他的面前(SN9:6),她是阿奴卢塔在前世,身为统理三十三天的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时妻子与皇后。出于贪著,他渴望和他复合,恢复天界国王与皇后的关系,她因这个动机而劝他发愿转到三十三天:

  引导汝心至彼界,

  以往居住之所处,

  置身三十三天中,

  具足感官诸欲乐。

  汝将受礼遇尊崇,

  身边环绕天女众。

  但阿奴卢塔回答:

  天女实痛苦,

  执著于自我。

  犹爱天女者,

  彼等也痛苦。

  阇利刃不了解这些话,他接着向他描述天界的辉煌,试图以此诱惑他:

  未见欢喜园(Nandana)②,

  三十三天王的

  诸天住处者,

  彼不识快乐。

  然而阿奴卢塔依然保持坚定的决心,那是源自于他对诸行无常的深刻洞见:

  愚者汝不知,

  阿拉汉箴言?

  一切行无常,

  终归于生灭,

  有生即有灭,

  寂灭斯为乐。

  阇利偌谛听!

  我已不在住

  诸天界之中,

  轮回已止息,

  不在受后有。

  可意众天的感官欢娱

  还有一次,许多名为“可意众天”(manapakayika devata)的天女出现在阿奴卢塔面前,述说她们能做的一切非凡之事。例如,能瞬间变换想要的颜色,随意发出个种声音和音响,并立即的到任何欢乐。

  为了测试她们,阿奴卢塔心中希望她们变成蓝色,果然她们能读到他的心思,全都变成蓝色,穿著蓝衣,佩带蓝饰。无论他希望她们变成何种颜色,她们都能照做--黄色、红色、白色,配合衣服与饰品。

  天女们以为阿奴卢塔喜欢她们的表现,于是开始表演非常曼妙的歌舞,但阿奴卢塔却关起感官之门,不理睬她们,当她们注意到阿奴卢塔并未从表演中得到任何快乐时,就立即离开了(AN8:46)。

  女人转生成可意天女的特质

  阿奴卢塔一定认为这经验值得一谈,因此当晚上遇见佛陀时,便想佛陀转述此事,然后他问:“一个女人要转生到那些可意天女的天界必须具备什么条件?”求知欲使他很想知道这些天女的道德层次。

  佛陀很乐意地回答,要转生到那种天界必须具备八种特质:

  (一)妻子必须亲切与同情地对待丈夫;

  (二)她应谦虚有礼对待丈夫所敬爱的人,例如其父母与某些沙门、婆罗门;

  (三)她应仔细、勤奋地做家务;

  (四)她应以果断的态度照顾、指导仆人与家里的工人;

  (五)她应妥善保管丈夫的财产,不应浪费;

  (六)身问在家信徒,她应皈依三宝;

  (七)她应持守五戒;

  (八)她应乐于与有需要的人分享,布施他们,并表示关心。(AN8:46)

  另一次,阿奴卢塔对佛陀说,他经常看见女人如何在死后转生恶道,甚至堕入地狱。佛陀回答,有三种恶法会导致女人堕入地狱:如果她在早上充满贪欲,在中午充满嫉妒,在晚上充满性欲(AN3:127)。

  本生故事中与女人的关系

  阿奴卢塔过去世的记载,也指出他与女人的关系,其中只有一次提到转生为畜生。有一次,他转生为野鸽,牠的配偶被捕老鹰捉住。受到情欲与悲伤的折磨,牠决定禁食,直到克服对她的爱欲与分离的悲伤为止:

  往昔我曾爱母鸽,

  于此翱翔与嬉戏,

  之后她被鹰捉走,

  应被拆散两分离。

  自从分开离散后,

  心中常感觉痛苦,

  因此我守戒持斋,

  从此远离爱欲道。(Jat.490)

  其他转世故事则述说如下:有次阿奴卢塔出生为国王,在森林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女并爱上她,为了占有她而射杀其夫。她充满悲伤,哭喊并指责国王的残酷,听到他的指控,国王醒悟并离开。阿奴卢塔就是当时那嫉妒的国王,亚寿塔拉(Yasodhara)是仙女,他的丈夫则是菩萨,如今他是阿奴卢塔的导师,在那个过去世,几乎因国王的爱欲而被杀死(Jar.243)。

  帮助姐妹进入佛法之门

  在最后一世中,他帮助姐妹卢希妮进入佛法之门。有一次,他和五百位弟子回到故乡咖毕喇瓦土城。当亲属们听到他抵达时,除了卢希妮之外的所有人,都前往寺院向他敬礼。长老询问为何卢希妮没来,他们说她因为皮肤发疹,羞于见人。长老要求将她立即送来。

  脸上蒙著一块布的卢希妮来了之后,长老指导她赞助兴建一间会堂。于是卢希妮变卖珠宝,以筹措所需的经费。阿奴卢塔监督各项工作,并由释迦族年轻人负责工程。当会堂完工时,她皮肤的疹子也消退了。于四她邀请佛陀与比库来参加会堂的启用典礼。在开示中,佛陀解释她皮肤疾病的业因。在某次的前世,卢希妮是波罗奈(Benares)国王的妻子,因为嫉妒国王的一位舞女,为了折磨她,便将乾痂皮撒在她身上与床上。她此世罹患的皮肤病,就是那次恶行的果报。佛陀开示结束后,卢希妮便证得入流果。他死后,转生三十三天,成为沙咖天帝(Sakka-devanam-inda)钟爱的配偶。(2)

  与女人同宿的过失

  在阿奴卢塔的比库生活中,曾有一件事导致佛陀制定戒律。有一次,阿奴卢塔从高沙喇(Kosala)国游行至沙瓦提(Savatthi)国,晚上抵达某村,但找不到收容游方沙门与比库的特别住处。他去村庄旅店求宿,旅店接受了他,此时更多旅客陆续抵达旅店过夜,阿奴卢塔住宿的房间变得很拥挤。

  旅店主人瞧见这情形,便告诉阿奴卢塔可为他准备内房的床位,他就可以在那里平静的过夜,阿奴卢塔默然同意。然而,女主人是因为爱上他,才如此提议。她身洒香水,佩戴珠宝,去找阿奴卢塔,说:“尊者!您容貌俊秀、高贵优雅,而我也是如此。如果尊者肯取我为妻,岂不甚好?”

  但阿奴卢塔沉默不语,旅店主人将所到之处有的财富都献给他,他仍保持沉默。然后她脱下上衣,在阿奴卢塔面前跳舞,但他收摄六根,相应不理。她知道无法诱惑他,不禁大叫:“真令人惊讶,尊者,真不寻常!多少男人千方百计地要讨好我,而我亲自开口追求的这沙门,竟对我与我的财富毫不动心。”然后这女人穿回上衣,葡匐在阿奴卢塔脚下,请求他原谅自己的无礼,这时他才开口,原谅并告诫她未来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之后她就离开了。隔天早上她为他送来早餐,好象什么事都从未发生。于是阿奴卢塔为之开示佛法,她深收感动,后来成为佛陀的虔诚信徒。

  接着阿奴卢塔继续旅程,当抵达位于沙瓦提城的寺院时,他告诉比库这段经历。佛陀召唤他,并责备他待在女人住处过夜,于是制戒禁止这样的行为(pacittiya 6)。③

  这故事充分显示阿奴卢塔尊者的自制,如何让他免于成为爱欲的奴隶。他刚毅的性格让那女人印象深刻,使她后悔,听他的开示,并皈依佛陀。因此阿奴卢塔的自制,不只对自己有益,同时也为那女人带来利益。但佛陀后来斥责他,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心智怯弱者可能早就屈服于诱惑之下了。

  因此,佛陀才会出于对他们的慈悲而制定戒律,规范比库不应将自己暴露于这种危险的情况。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陀想要防止心智怯弱者高估自己的力量,去模仿超出能力之外的理想。

  这个故事和克莱弗的圣伯纳德(St.bernard of Clairvaux)④的经历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的意志力类似于阿奴卢塔。有一天,当年轻的修道士圣伯纳德投宿旅店时,因为其他房间都已客满,所以他被分配到大众房的床位。旅店主人的女儿爱上了这位英俊的年轻西笃会(Csitercian)⑤修道士,入夜之后便来找他。然而,他却转身面壁。披上斗蓬,对她说“如果你要找地方睡觉,还有足够的空间!”这种对她全然不感兴趣的态度,令她顿时清醒,赶紧羞愧地离开。圣伯纳德和阿奴卢塔一样,克服了那个难关,并非透过争吵,而是单纯透过自己的清静力量。

  原注

  (1)五戒是在家佛教徒的戒律基础: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与不饮酒。

  (2)出处:Dhp.Comy.(针对第221颂):见BL。3:95-97

  译注

  ①三十三天:传说古时有三十三位为他人福祉而奉献生命的善男子,死后投生于天界,成为该界的大王(沙咖天帝 Sakka-devanam-inda)与三十二小王,所以称该界为“三十三天”。

  ②欢喜园为三十三天的园林。

  ③巴吉帝亚(pacittiya)第六条规定:“若有比库(bhikkhu),与女人同宿,巴吉帝亚(pacittiya)。”“巴吉帝亚(pacittiya)”意指忏悔,犯此戒的比库须向一位比库报告,并对所做进行忏悔,才能除罪。

  ④克莱弗的圣伯伯纳德(Bernard of Clairvaux,1090-1153):中世纪神秘主义者,也是当时基督教精神的象征。二十二岁加入西笃隐修院修道,受委创立克莱弗(Clstercian)隐修院,并担任院长,致力于内省及宗教真理的体验,律己甚严,品行崇高,熟悉圣经,爱心热切,并指责罪恶,被视为“欧洲的良心”。

  ⑤西笃会(Clstercian):是中世纪最出名的苦修团体,其着重先知精神多于权力,强调劳力多于学术,认为工作就是祷告,故成为农业发展的先驱者。在十二世纪末,即有530所西笃会修道院,之后一百多年内又有150所成立。最有名的修道士即克莱弗的圣伯纳德,他是中世纪神秘主义的代表者。

--------------------------------------------------------------------------------------------------------

更多向智长老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再生缘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五节课

向智长老:佛陀的圣弟子传 五 天眼第一 阿奴卢塔 06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看轻病痛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六节课

 

后五篇文章

日月洲:佛国行-从尼伯尔到印度 第三章 入大涅槃 拘尸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手术枱上的诵经声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四节课

证严法师:慈济心灯 秋之卷之六尺巷

索达吉堪布: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三节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