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旸法师:流浪者群歌 第三篇 五大菩萨 第五章 地藏菩萨 4.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
 
明旸法师:流浪者群歌 第三篇 五大菩萨 第五章 地藏菩萨 4.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西元六三0——七三九年),生于新罗国王族,俗姓‘金’,号‘乔觉’。生而相貌奇特,顶骨耸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敌十人。为人心地慈善,颖悟异常,尝自诲曰:‘六籍寰中,三清术内,唯第一义,与方寸合。’ 唐高宗永徽四年(西元六五三年),乔觉时牢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唐代的中国佛教,如日丽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地藏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阳县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此土白而腻细,俗称观音士)。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 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著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 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素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每斋僧百名,必虚一位,请洞僧地藏比丘,以足其数。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地藏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须。’地藏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地藏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予地藏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现今所见地藏菩萨像,左道明,右闵公。 寺院建成后,各方学者云集此山,特别是新罗国的僧人,来此日多。因国内外,僧众咸集于此,生活即发生困难。地藏于山中,掘石得土,其包青白,细如面粉,供众食用。手中僧人为求法而来。虽然一些人饿得皮骨相连,被人称为‘枯槁众’。但是他们在地藏的领导下,团结、精进,一心向道,以苦为荣。后来新罗国王得知地藏在九华山开办道场,即派人运粮供养。 地藏于开元十六年(西元七二八年)七月三十日夜成道,时年九十九岁。旋即召众告别罔知攸往。但问山鸣石陨,扣钟嘶哑,跏趺而灭。其尸坐于函中三年,开将入塔,颜貌如生,举畀之动骨节,若撼金锁。乃立小浮图于南台,此即地藏生前宴坐之地。此即九华山达寺之因缘。 由斯九华山与普陀山、五台山、峨嵋山齐名,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由全国佛教徒朝拜的圣地。地藏比丘被人们认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每年七月三十日。九华山香火鼎盛,深为民众所信仰。
---------------------------------------------------------------------------------------------------------------- 更多明旸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