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玛欣德尊者译:大护卫经 护卫经序论 六、内容提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玛欣德尊者译:大护卫经 护卫经序论 六、内容提要

 

  由于本书着重在介绍属于斯里兰卡传统的《大护卫经》,故此本书所编译的念诵仪规和经文内容都依照斯里兰卡的传诵本。斯里兰卡传诵本与缅甸和泰国的传诵本在个别巴利语用词上会有一些不同,而有些则属于词语组合上和语法上的差异。然而,这种差异是无关要紧的,它们几乎不会影响到经文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当然也不会影响到中文的翻译。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最为常见的、一般作为祝福之用的护卫经念诵程序。

  这一部分以最常用的三篇护卫经——《大吉祥经》《宝经》和《应作慈爱经》为中心,同时也把经常结合此三经一起念诵的《礼敬三宝》《大胜利吉祥偈》《无畏偈》和《随喜功德》等一并编排进去,从而组成一套完整的念诵仪规。

  第二部分是《大护卫经》 《大护卫经》分为四个诵分,主要内容是二十二篇长短不一的经典。不过,传统上通常又附加了七篇经文,从而成为二十九篇经。值得注意的是,这七篇经文并不是附加在所有经文之末,而是在第二诵分之后,称为“附加七经”(Atirekàni Sattasuttàni)。

  因此,这四种诵分的第一诵分包含十六篇篇幅较短的经文;第二诵分包含五篇篇幅中等的经文,另再附加七篇篇幅中等的经文;第三和第四诵分合为一篇篇幅很长的经文。它们分别是:

  第一诵分(Pañhamakabhàõavàro)

  1. 行皈依(Saraõagamanaü)

  2. 十学处(Dasasikkhàpadàni)

  3. 问沙马内拉(Sàmaõerapa¤haü)

  4. 三十二行相(Dvattiüsàkàraü)

  5. 四种省思(Catupaccavekkhaõà)

  6. 十法经(Dasadhammasuttaü)

  7. 大吉祥经(Mahàmaïgalasuttaü)

  8. 宝经(Ratanasuttaü)

  9. 应作慈爱经(Karaõãyamettasuttaü)

  10. 蕴护卫经(Khandhaparittaü)

  11. 慈爱功德经(Mettànisaüsasuttaü)

  12. 朋友功德经(Mittànisaüsaü)

  13. 孔雀护卫经(Moraparittaü)

  14. 月亮护卫经(Candaparittaü)

  15. 太阳护卫经(Suriyaparittaü)

  16. 旌旗顶经(Dhajaggaparittaü)

  第二诵分(Dutiyakabhàõavàro)

  17. 巴哈咖沙巴长老觉支

  (Mahàkassapattherabojjhaïgaü)

  18. 巴哈摩嘎喇那长老觉支

  (Mahàmoggallànattherabojjhaïgaü)

  19. 大准德长老觉支(Mahàcundattherabojjhaïgaü)

  20. 吉利马难德经(Girimànandasuttaü)

  21. 吞仙经(Isigilisuttaü)

  附加七经(Atirekàni Sattasuttàni)

  22. 转法轮经(Dhammacakkappavattanasuttaü)

  23. 大集会经(Mahàsamayasuttaü)

  24. 阿喇瓦咖经(âlavakasuttaü)

  25. 耕者跋拉德瓦迦经(Kasãbhàradvàjasuttaü)

  26. 衰败经(Paràbhavasuttaü)

  27. 贱种经(Vasalasuttaü)

  28. 谛分别经(Saccavibhaïgasuttaü)

  第三诵分(Tatiyakabhàõavàro)

  29. 阿嗒那帝亚经之一(âñànàñiyasuttaü -1)

  第四诵分(Catutthakabhàõavàro)

  阿嗒那帝亚经之二(âñànàñiyasuttaü -2)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经典的内容提要:

  1.行皈依:即前往皈依佛陀、佛陀所善说之法、依法行道的佛弟子僧团,以此佛、法、僧三宝为庇护所、皈依处。通过念诵此三皈依文,他(她)便可成为一名佛弟子。佛陀的一切僧俗弟子皆以此佛法僧为皈依。

  2.十学处:远离杀生、不与取(偷盗)、非梵行学习的戒(淫欲)等十条学处是沙马内拉 36应持守、律。同时,它们也是一切佛教出家众皆应遵行的基本学处。

  3.问沙马内拉:缅文版作《问童子》。内容按照数目的顺序设置了十个重要的基础佛学问题,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帮助沙马内拉学习和记忆。

  4.三十二行相:又作三十二身分、身至念,即佛陀教导弟子们应观察思维的三十二个身体组成部分。当然,佛陀教导这些并非为了生理学或解剖学的目的,而是为了揭示色身的厌恶、不净。

  5.四种省思:出家众在受用衣、食物、坐卧处(住所)和药品这四种生活资具时须进行如理省思,即思维使用这四种资具的正确用途和目的,这称为“资具依止戒”(paccayasannissita-sãla)。假如不经省思而受用的话,则属于“欠债受用”。

  6.十法经:这是佛陀教导的另外一种作为出家人应当经常省察的十件事情:⑴已舍离美好;⑵生活依赖他人;⑶行仪举止应有不同;⑷是否会谴责自己的戒行;⑸戒行是否会遭到有智的同梵行者们谴责;⑹将会与一切喜爱的事物分离;⑺思维业果法则;⑻如何度过日日夜夜;⑼是否乐于空闲处;⑽临终时是否能通过同梵行者关于上人法 37的检问。

  7.大吉祥经:根据该经的义注说,古印度发生了关于“什么是吉祥”的争论,结果分成三派,三派各持己见,相持不下。争论传到了天界,但也无有定论。沙咖天帝派一天子到佛陀处请示此事,于是佛陀用偈颂的方式教导了三十八种最吉祥事。这三十八种吉祥事是在家众和出家众的行为准则与身心指南。直至今日,这些教导仍然对提升现代人(无论他是否佛教徒)的道德质量、心灵素养和生活品味都有很大的帮助。传统上,念诵该经作为祈愿吉祥、祝福之用。

  8.宝经:有一年韦沙离城发生了饥荒、非人和疾疫三种灾祸,当地居民邀请佛陀前往,佛陀教导阿难尊者通过念诵此经平息了灾祸。该经共有十七首偈颂,前面两首是佛陀吩咐诸鬼神应认真聆听此经并保护人类。中间十二首偈颂为称颂佛、法、僧三宝的功德,透过称颂三宝功德的真实语来祝愿一切有情安乐。最后的三首偈颂为沙咖天帝所说。念诵该经一般上作为驱除疾疫、灾难和非人之用。

  9.应作慈爱经:缅文版作《慈爱经》。有一群住在森林禅修的比库受到树神的干扰,佛陀教导念诵此经并依经散播慈爱。本经共由十首偈颂组成。开头两首半偈颂教导一位通过听闻等而以世间智领悟到涅槃境界的寂静之后,为了善巧于自己利益的禅修者应当修行三学,应当具足有能力、正直等十五种素质。接着的三首半偈把一切有情分为七种不同的组合来散播慈爱。不但通过祝愿众生快乐安稳来散播慈爱,而且也通过不欺骗、不轻视,不互相以忿怒、瞋恚想而希望对方受苦来修习。就如母亲会用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独生子一般,把慈心无限量地散播到一切世界,并且在行立坐卧等姿势中安住于慈爱。最后一首偈教导以慈心禅那为基础修观断除邪见、具足出世间戒和入流道 38正见,再以第三不来道舍断欲贪,最后证悟阿拉汉,不会再投胎轮回。 39

  10.蕴护卫经:在沙瓦提(Sàvathã)有位比库被蛇咬死了,佛陀说那是因为该比库没有向四类蛇王族散播慈爱的缘故。若比库向维卢巴卡等四类蛇王族散播慈爱,就不会被蛇咬死。于是佛陀教导此经:向各类众生散播慈爱,要求有伤害性的生类离开,最后以礼敬七位正自觉者作结。

  11.慈爱功德经:佛陀提到经常修习慈心禅那者可获得十一种功德:⑴睡眠安乐;⑵醒来快乐;⑶不做恶梦;⑷为人们喜爱;⑸为非人喜爱;⑹受诸天守护;⑺不为火、毒、刀所伤;⑻心能够迅速得定;⑼容貌光洁;⑽临终时不昏迷;⑾若还没有证得阿拉汉果,来世则可往生到梵天界。

  12.朋友功德经:本经记载于《本生》,是菩萨在过去世投生为德密亚(Temiya)王子时所说的偈颂。讲述了他由于不欺骗朋友,得到了许多的利益。

  13.孔雀护卫经:菩萨在过去世投生为一只金孔雀,它每天早上登上山顶,望着太阳升起作礼拜,祈愿得到守护而安度白天,又礼敬诸婆罗门、诸佛、诸解脱者及他们所具足的菩提解脱。在作过护卫后才前往觅食。傍晚它也同样登上山顶,望着太阳下山作礼拜后才准备居住。由于金孔雀每天都作这样的护卫,竟避免了七代国王所派遣的猎人的追捕。

  14.月亮护卫经:月亮天子被拉胡阿苏罗王(Ràhuasurinda)抓住,他忆念世尊并请求庇护。世尊对拉胡说月亮天子已皈依了他,要求释放月亮。拉胡释放了月亮天子后惊恐地跑到其主韦巴吉帝阿苏罗王(Vepacitti asurinda)处。韦巴吉帝问明其故,拉胡阿苏罗王回答说如果不放开月亮,他的头将会裂为七份。

  15.太阳护卫经:内容基本同于上经。太阳天子被拉胡阿苏罗王抓住,他忆念世尊并请求庇护。在世尊的要求下拉胡释放了太阳天子。

  16.旌旗顶经:世尊对诸比库讲述过去诸天和阿苏罗发生战争时,沙咖天帝叮嘱三十三天众望着他的旌旗顶,或望着巴迦巴帝天王、瓦卢纳天王、伊萨那天王的旌旗顶,则能去除怖畏和惧怕。世尊藉此对诸比库说,假如比库们在山林郊野感到怖畏、惧怕时,应忆念佛、法、僧的功德,能去除怖畏和惧怕。

  17.马哈咖沙巴长老觉支:有一次具寿马哈咖沙巴(Mahàkassapa)患了重病,世尊前往探望他。在问明病情后,世尊提到修习、多作七觉支,能导向证智、正觉、涅槃。它们分别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和舍觉支。具寿马哈咖沙巴听了之后,疾病因此痊愈。

  18.马哈摩嘎喇那长老觉支:除了患病的是具寿马哈摩嘎喇那(Mahàmoggallàna)之外,经文同前。

  19.大准德长老觉支:有一次世尊患了重病,具世尊吩咐大准德诵出寿大准德(Mahàcunda)前来探望。七觉支,听了之后疾病因此痊愈。40

  20.吉利马难德经:有一次具寿吉利马难德患了重病,具寿阿难把此事禀告世尊。世尊教导具寿阿难前往具寿吉利马难德处宣说十想(即十种禅修业处):⑴无常想;⑵无我想;⑶不净想;⑷过患想;⑸舍断想;⑹离想;⑺灭想;⑻一切世间不可乐想;⑼对一切诸行无欲求想;⑽入出息念。具寿吉利马难德听闻和思维这十种想后,疾病得以痊愈。

  以上四经都谈到了通过听闻和思维七觉支或十想治愈了佛陀以及某些弟子的重病,因此在传统上相信读诵和听闻这些经文具有疗病的作用。

  21.吞仙经:有一次,世尊指着环绕在王舍城周围的五座山对比库们说:这些韦跋拉山、般哒瓦山、方广山、鹫峰山、吞仙山还有其他的称呼和名字。过去曾有五百位独觉佛常住在这座吞仙山中。人们只看见他们进入此山,但进入后即不见,于是认为这座山吞掉了这些仙人,因此把它叫做“吞仙山”。随后世尊说出了许多独觉佛的名号,并说应礼敬这些超越执著、已般涅槃的独觉佛们。

  22.转法轮经: 此经乃世尊证悟无上正自觉后在巴拉纳西仙人落处的鹿野苑对五众比库——衮丹雅(Koõóa¤¤a)、跋地亚(Bhaddiya)、瓦巴(Vappa)、马哈那马(Mahànàma)、阿沙基(Assaji)所开示的第一篇经。

  经文一开始谈到出家人应有的修行态度:应当避开纵欲与自我折磨这两种极端,行于中道。中道即是八支圣道。然后世尊以三转十二行相的方式教导了四圣谛: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导至苦灭之道圣谛。衮丹雅在听开示时证得了入流果,并成为世尊教法中的第一位比库。当世尊在转法轮时,从地居诸天开始乃至色究竟天 41的诸天与梵天声称:世尊所转的无上法轮,不能被沙门、婆罗门、天、魔、梵或任何人所逆转。欢呼声响彻整个梵界。

  由于这篇经文是世尊成就佛果之后所宣说的第一部经,也因为此次初转法轮使佛陀的教法圆满具足了佛、法、僧三宝,所以此经在上座部佛教传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佛弟子们都喜欢在节日或特殊的日子里读诵此经。

  23. 大 集 会 经 : 世 尊 住 在 释 迦 国 咖 毕 喇 瓦 土(Kapilavatthu)的大林,与五百位阿拉汉比库一起。当时,来自十个世界的诸天为了谒见世尊和比库僧团而云集。有四位净居天人也前往,并且每位还说了一首偈颂。世尊对比库们说:就如现在一样,过去诸佛和未来诸佛也都有像这样的诸天集会。世尊吩咐那些比库依各自拥有的天眼去了知非人,并宣说了前来集会的诸非人、天众的名号:有来自各地的亚卡、四大天王及其眷属、诸龙、妙翅鸟、阿苏罗、各类诸天及梵天人等。此时,魔罗带着魔军也前来,企图用贪爱困缚大众,但因无机可乘而撤退。

  24. 阿 喇 瓦 咖 经 : 世 尊 来 到 亚 卡 阿 喇 瓦 咖(âëavaka)的居处。阿喇瓦咖亚卡叫世尊出去又进来,如是三次世尊都照办了,到第四次时世尊没照着做。阿喇瓦咖亚卡说他想问些问题,如果佛陀回答不了则将搅乱其心,撕裂心脏,抓住腿扔到恒河对岸去。世尊说没有任何人能够这样做,同时也回答了阿喇瓦咖的一连串问题。阿喇瓦咖亚卡听了之后生起信心,皈依三宝成为近事男 42。

  25.耕者跋拉德瓦迦经:有一次,世尊来到耕者跋拉德瓦迦(Kasãbhàradvàja)婆罗门的工作之处托钵。婆罗门对世尊说他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也劝世尊应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世尊回答说他也食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婆罗门说他从未曾见过世尊的劳动工具。于是世尊以农耕来比喻他所具有的种种功德。婆罗门听后以大铜碗盛满乳粥想供养世尊,但世尊说他不吃由吟诵偈颂得来的食物,并说没有任何人能够消化此乳粥。婆罗门依世尊的指示把乳粥倒在无生物的水中,乳粥即唧唧作响、冒出浓烟。于是婆罗门皈依佛、法、僧,并请求出家、达上 43,最后通过精进努力证悟了阿拉汉果。

  26.衰败经:这篇经与《大吉祥经》很相似,都是在讨论有关家庭、社会的伦理道德。经文提到有位天人在深夜前来谒见世尊,请问什么是衰败之人和导致衰败的原因。世尊以偈颂回答了十二种导致衰败的原因,并且说如果智者清楚种种衰败之因,他将能快乐地生活。透过该经,我们将发现佛陀在两千多年前所谴责的堕落生活与今天的几乎没什么两样。

  27.贱种经:又作《拜火者跋拉德瓦迦经》。有一 天 , 世 尊 托 钵 来 到 拜 火 者 跋 拉 德 瓦 迦 (Aggika-bhàradvàja)婆罗门的居处。当时,正在祭火的婆罗门喝住世尊并骂他为秃头、贱种。世尊问他是否知道什么叫贱种以及作为贱种之因,婆罗门回答说不知道,并向世尊请教。于是世尊说那些为非作歹、道德败坏、奸诈邪恶之徒才是贱种,并且得出结论:并非因为出身而为贱种,也非因为出身而为婆罗门;由于所造之业而为贱种,也由所造之业而为婆罗门。世尊举例说出身为贱民的马当嘎(Màtaïga)照样能达到最高的荣誉,连刹帝利和婆罗门等都来侍奉他,而且也能往生梵天界。反而作恶的婆罗门照样会受到斥责和堕落到恶趣。拜火者跋拉德瓦迦婆罗门听了之后生起信心,皈依三宝成为近事男。

  28.谛分别经:有一次,佛陀提及他在鹿野苑所教导的四圣谛,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和导至苦灭之道圣谛。随后又称赞沙利子(Sàriputta)和摩嘎喇那两位上首弟子,鼓励诸比库应亲近他们。

  并说沙利子能详细分别、阐明四圣谛。世尊离开后,具寿沙利子向比库们详细解释四圣谛:苦圣谛为生苦,老苦,死苦,愁、悲、苦、忧、恼苦,所求不得苦,简而言之:五取蕴即苦。苦集圣谛为能导致再生的渴爱,包括欲爱、有爱、无有爱三种。苦灭圣谛即是渴爱的完全灭尽、解脱、无执著。导至苦灭之道圣谛即八支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此经对四圣谛的解释亦见于《长部22•大念处经》。

  29.阿嗒那帝亚经:此经在二十九篇大护卫经中的篇幅最长。经文讲述世尊住在王舍城的鹫峰山时,四大王带领亚卡、甘塔拔 44、瓮睾鬼 45、龙四大军团,来到世尊之处。北方的韦沙瓦纳 46天王告诉世尊:有些亚卡不信乐世尊,有些亚卡信乐世尊,但是大多数的亚卡并不信乐世尊。因为世尊教导远离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和诸酒类,但大多数亚卡经常违犯这些恶行,所以他们不喜欢世尊。有些世尊的弟子隐居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郊野、偏僻处,在那里有些不信佛的亚卡居住。为了保护世尊的弟子不受伤害,韦沙瓦纳天王请求世尊受持此《阿嗒那帝亚保护经》。

  在得知世尊默然同意后,天王宣说了此经:首先礼敬过去的六位佛陀:维巴西佛、西奇佛、韦沙菩佛、咖古三塔佛、果那嘎马那佛和咖沙巴佛,以及现在的果德玛佛陀。然后提到:守护东方的是持统领甘塔拔;守护南方的是增长国(Dhataraññha)天王,(Viråëhaka)天王,统领瓮睾鬼;守护西方的是广目(Viråpakkha)天王,统领诸龙;守护北方的是韦沙瓦纳天王,统领亚卡。这四位天王各有九十一位拥有大神力的儿子,且皆叫做“印达”,他们都见过并礼敬佛陀。

  经中特别谈到须弥山之北的古卢洲,那里的人民生活快乐,不事生产而享用着自然生长的粮食。男女两性的关系是自由的,既没有夫妻的概念,也没有自私和占有的想法。住在那里的亚卡以牲畜和人类作坐骑,跟随他们的主人游历诸方。韦沙瓦纳有许多空中城市,还有十二位亚卡神将。亚卡们的集会堂鸟语花香、风景优美。

  韦沙瓦纳天王说:佛弟子们掌握了此《阿嗒那帝亚经》,假如还有非人、亚卡、甘塔拔、瓮睾鬼或龙等胆敢以邪恶之心跟随他,这个非人将不能获得尊重和居住权,也不能嫁娶,甚至使其头裂为七块。遭到那些邪恶非人干扰的佛弟子应呼叫亚卡大将军的名字。韦沙瓦纳说完此经后,与诸非人一起离开。翌日天亮后,世尊把前夜发生的事情经过告诉比库们,叮嘱比库们为了保护、免受伤害与安乐住而受持此《阿嗒那帝亚经》。

  此经与前面的《大集会经》很相似,都是以谈论诸天、亚卡等非人为主,这在早期三藏圣典中毕竟属于少数,因此有些学者认为这两篇经很可能是后期佛教乃至秘术佛教(大乘密教)的滥觞。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白话文: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

灵悟法师:鸠摩罗什传奇 第三章:母子出家

灵悟法师:鸠摩罗什传奇 第四章:名震剡宝国

玛欣德尊者译:大护卫经 护卫经念诵

白话文: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后五篇文章

白话文: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

白话文: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九

玛欣德尊者译:大护卫经 护卫经序论 五、护卫经的念诵程

玛欣德尊者译:大护卫经 护卫经序论 四、对护卫经的几点

白话文:杂阿含经新译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