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二 、定 第八章 「法」的战争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二 、定 第八章 「法」的战争 以「法」为武器 和贪、嗔、痴战斗 和贪、嗔、痴战斗――它们都是敌人。在佛教或佛道的修行中,我们是以「法」与安忍为武器,藉由它们来战斗,此作战是为了对抗我们无数的情绪。 「法」与世间相互关联,有「法」的地方就有世间,有世间的地方就有「法」。有烦恼的地方,就有战胜烦恼的人,以及和它们战斗的人,这称为「内在的战争」。 外在的战争,人们丢炸弹与开枪,它们征服别人或被别人征服。征服别人是世间的方式,修行佛法不是和别人作战,而是要战胜自己的心,耐心地忍受与对抗情绪。 修行佛法时,我们心中并无嗔恨与敌意,而是放下行为与思想中的各种嗔恚①,让自己没有嫉妒、嗔怒与怨恨。仇恨只有藉由不记仇与不憎恨才能克服。 嗔恨与嫉妒只会带来怨恨。若我们能让造成伤害的行为终止与结束,就无须报之以仇恨与敌意,而只会将那些行为视为「业」②。 「怨恨」是指心中持续对那行为衍生进一步的想法:「你这样对我,我一定要以牙还牙!」这将会没完没了。它只会导致彼此持续照机会报复,仇恨永远无法停止。只要我们如此做,这个结就永远无法解开,世仇也将永远延伸下去。 佛陀就是如此教导世人,完全出于对一切众生的慈悲,但这世界仍是纷争与战争不断。智者应深入观察这点,选择那些有真实价值的行为模式。身为王子,佛陀曾接收各种战斗技巧的训练,但他发现那些并非真的有用,它们只局限于战争与侵略的世界。 战胜自己 而非别人 因此,在训练我们这些出离世间――出家的比丘时,我们必须学习舍弃一切不善法,放弃所有一切会造成敌意的事物。我们战胜自己,而非别人。我们只与烦恼战斗:若有贪,就和贪战斗;若有嗔,就和嗔战斗;若有痴,就努力打败它。 这就称为「法的战争」。这场「心」的战争真的很难,事实上,它是最困难的一件事。出家就是为了思惟这点,学习战胜贪、嗔、痴的技巧,这是我们主要的任务。很少人如此战斗,大多数的人都是和别的事物战斗,他们甚至很少看见它们。 佛陀教导我们断恶与养善,这才是正道。接触正道之后,我们必须学习,这意味着必须为一些困难预做准备,就如世间的学生一样。学生们会发现,要获得谋生的知识与学问颇为困难,一定要有耐心。当他们感到厌倦或疲惫时,必须强迫自己工作,唯有这样才能毕业与得到工作。 比丘的修行也是如此,若我们下定决心修行与思惟,就一定能见道。 保持谦卑 放下自己的见解 「见慢」(dittimana)是个有害的东西。ditti意指「见解」或「观念」,各式各样的见解都称为ditt,无论视善为恶,或视恶为善,这些都是「见」。有见解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执着那些见解,那就称为「慢」(mana)――抓住那些见解,认为他们就是真理。这种执着将导致生死轮回,永远无法抵达「道」的终点,因此佛陀要我们放下各种见解。 在许多人共住的地方,如比丘住在寺院里,若见解一致,他们便可能安心地修行;但见解若不一致,即使只有两、三个比丘同住,也是会有困难。当我们保持谦卑,并放下自己的见解时,即使有许多人,我们还是能和合共住与佛、法、僧中。 我们许多人共住也是可以和谐的,只要看看马陆③吧!马陆有许多只脚,不是吗?你们认为它走路会有困难吗?一点也不,它有自己的次序与节奏。修行也是如此,若我们能像佛陀时代的圣僧伽一样修行,事情就简单了。 换句话说,就是成为「善行道者」(supatipanna)――善于修行的人、「正直行道者」(ujupatipanna)――直接而正确修行的人、「真理行道者」(nayapatipanna)――为超越苦而修行的人、以及「正当行道者」(samicipatipanna)――适当地修行的人。④这四种建立在心中的特质,将让我们成为僧伽的真实成员。 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我们都走在同一条道路上,虽然来自不同的背景,但都是相同的。我们的见解可能有差别,但若正确地修行,就不会有摩擦。就如同所有河川都流向大海,一旦进入大海,都是同一色、味。当我们进入佛法之流时,就是一法,虽然来处不同,但都能和乐融融。 但若有「见慢」,就会引生争吵与冲突。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放下己见,别让「慢」执着不相干的见解。 若有正念 就能觉知自己生命的状况 佛陀教导正念的价值,无论行、住、坐、卧或身在何处,我们都应保持正念的力量。当保持正念时,我们就会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心,会看见「身体里的身体」与「心里面的心」。若失去正念,便会毫无所知,无法觉知正在发生的事。 因此,正念非常重要。有了持续不断的正念,我们随时都能听到佛陀的「法」。这是因为「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与「身觉触」都是「法」,当意念在心中生起时,那也是「法」。 因此,不断地保持正念的人,随时都能听到佛陀的教导,「法」一直都在那里。 正念是忆持力,正知是自我觉醒,这觉醒是真正的「觉知者」――佛陀。 当有正念、正知时,理解会随之而来,我们会觉知正在发生的事,当眼见色时,觉知它是否恰当?当耳闻声时,觉知它是否恰当?觉知它是有害的吗?它是错的吗?它是对的吗?如此类推其它的感官。若我们能真正了解,便随时都能听到「法」。 因此让我们都了解到,此刻正在「法」中学习!无论向前或后退,都会遇见「法」――若我们拥有正念,一切都是「法」。甚至看动物在森林里游荡,我们也会了解自己就和动物一样,希望能离苦得乐。它们避开不喜欢的,且和人一样怕死。 若省思到这点,我们就会了解,世上的一切众生在各种本能上都是相同的。如此的思惟就称为「修习」(bhavana)――如实地了解,了解一切众生在生、老、病、死上都是同伴。 因此,我们必须拥有正念。若拥有正念,就会了解内心的状态,无论思考或感受到什么,都必须觉知它,这种觉醒即称为「Buddho」、「佛」、「觉知者」――彻底、清楚与完全觉知的人。 当心完全觉知时,我们就找到了正确的修行。若你五分钟失去正念,你就是疯狂了五分钟,茫茫然地过了五分钟。拥有正念就是觉知自己,觉知心与生命的情况,拥有了解与洞察力,时时刻刻都在聆听法音。 每天 都一定要修行 因此,每天都一定要修行。无论是感到懒散或勤奋,只管修行。不要只在心情好时修行。若你是跟着心情修行,那就不是「法」。不论昼夜,或心是否平静,都没关系,只管修行。 这就犹如小孩子学写字,起初写得不好――又大、又歪七扭八,过了一阵后,书写就进步了。修行佛法就像这样,起初很笨拙,有时平静,有时不平静――你并不真的知道什么是什么。有些人感到很灰心,此时,千万别松懈!你必须坚持修下去,持续不断地精进,就如小学生一样,随着逐渐成长,字也会写得越来越好。他们开始时写得很差,但是不久后就愈写愈漂亮了,那都是因为童年时练习的结果。 我们的修行也是如此。尝试于行、住、坐、卧等一切时中保持正念,当顺利执行各项工作时,就会拥有心灵的平静,就比较容易拥有平静的禅修,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因此,请精进修行,这就是训练。 [注释] ①嗔恚包括各种程度的反感、恶念、生气、烦躁、愤怒、怨恨,其特相是凶恶残暴,现起的状态是毁坏身心或自己与他人的福祉。 ②业(kamma):意指「造作」,是由身、语、意所造作的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若与因果关系结合,则指由过去行为延续下来所形成的力量。 ③马陆:俗称千足虫,属于多足类动物,是一种类似软体虫的小动物,身体多节,每节有两对足。 ④《增支部》说:「若欲修习僧随念的人,当独居静处,随念如是圣僧伽当功德:世尊的声闻众是善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直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真理行道的,世尊的声闻众是正当行道的。即四双八辈的世尊的声闻众,是可供养者、可供奉者、可施者、可合掌者,为世间无上的福田。」
---------------------------------------------------------------------------------------------------------------- 更多阿姜查尊者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