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一)

 

  好,我们看第二段的  破计身外

  那么“身外”当中有两段:第一个 转计, 第二个  破斥

  那么阿难尊者就辗转计度啦。他说心在身体之内被破了,那只好说那就应该在外面了,不在里,就在外嘛,这个是一般人的常情嘛。转计在外。先看阿难尊者的转计,看经文:

  【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

  【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 ,是灯必能先照室内, 从其室门,后及庭际。】

  【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好,我们先看阿难尊者的转计。

  阿难尊者,他被佛陀破斥以后,他感到很惭愧,他就起立向佛陀顶礼,而白告佛陀,他说:我现在听闻如来以上的开示,我现在终于觉悟了。觉悟什么呢?我的心其实不是在身体之内,而是在身外。那么他也讲出个道理说:所以者何?

  他也讲出一个譬喻说:譬如说一个灯光,灯光呢在黑暗当中,燃一个灯光在屋子当中啊,这个灯光当然先照室内,然后从门户当中,再看到室外嘛,一定先看到近才看到远。那么这个道理是说什么呢?

  我们一切众生啊,之所以见不到身内之物,而只看到身外之物,就好像灯光啊,它是放在室外,所以它只照了室外的东西,不能照了室内;那么这个道理应该是没有疑惑,正如佛陀所开示的圆满了义的教法一样,是不虚妄的吧。

  那么这一段阿难尊者的回答,跟第一段有点不同。前面阿难回答得很肯定:如是识心实居身内,很肯定。那么这个地方被佛陀破了以后,他是说:“同佛了义,得无妄耶”?应该是真实不虚的吧,这当中有点不确定。没有像之前口气那么肯定。看佛陀的破斥,破斥当中有两段:

  第一个 立例   第二个 正破

  佛陀先安立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看经文:

  【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那么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说:在我们的僧团当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常随比丘。刚刚都随从我啊,在室罗筏城当中呢来乞食用餐,你现在都回到祇陀树林。那么佛陀说:我已经吃饱了,这个地方要把佛陀拣别出去。因为佛陀是法王。於法自在,佛陀是不需要饮食的。但是阿罗汉是心自在,但他色身不自在。阿罗汉的心当然证得无生啊,他没有所谓的烦恼障、业障。但是他的色身有这个报障。他还是要吃饭的。

  佛陀教阿难尊者说:你现在观察这么多比丘,假设只有一个人吃饭,其他人会饱吗?阿难回答说: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说呢?说:这些比丘虽然是阿罗汉,同证无生,但是他的色身都不同啊,依止的色身不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饱,怎么可能说一个人可以使令大家都饱呢?这是不合理的。我们看 正破: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好,佛陀告诉阿难说:假设我们明了的心是在身外,那这个有个问题,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心是有明了性的,它在身体之外,那这样子你的心跟色身就互不相干啊。那么怎么说呢?

  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你心有所感受,你的心的感受不能传递给你的色身;你色身有所苦乐的感受,也不能传递给你的内心。为什么呢?因为“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就这个问题。但事实上不然,怎么说呢?举个例说啊:

  我现在给你看我的兜罗绵手。“兜罗绵”是印度的一种绵花,又细又白的绵花,比喻佛陀的手是又细又白。祂说:你眼睛看到我的手的时候,你心会产生分别吗?阿难尊者说:的确,我眼睛看到你的手,我心会产生很多苦乐的感受分别。

  佛陀告诉阿难说:那表示你身心相知嘛。你色身的感受会传递给你的内心嘛,你内心的感受也会传递给你的色身。那怎么可以说是心在身外呢?所以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住在身外,那身心就不相干,这个跟事实不符。

  看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在饥荒的时代,有一个母亲,她要去外面找饮食,临走之前,用这个沙,用这个布袋绑了沙挂在梁上,告诉这个女儿说:你来看看哦,这个是稻米哦,你不要哭,我去去回来以后,我拿那个米,煮粥给你吃。这个小女孩心中有个愿望、有一个愿景:这个米很快就可以煮粥。

  结果这个母亲一去,去了好几天都没有回来,可能是在外面往生了。这邻居来看她,诶!你妈妈呢?说:我妈妈出去啦!那她有什么交代呢?她说:她回来的时候要煮粥给我吃啊!结果那邻居把那个布袋拿来,打开的时候是沙,这小女孩看到是沙的时候,当下死亡。

  所以你看,她在知道是米的时候,她心中有愿望,会滋生她的色身。一个人心中有愿景的人,她色身会比较健康一点,但是她的愿景失掉的时候,她的色身马上败坏。那你说我们的心跟色身是不是互相相通呢?你看现在的医学提出“身心灵”对不对?你的色身跟你的心灵是一个互动的。

  我最近看一本书:有一个居士借我一本书,叫做《零极限》,这是一个美国的作者,美国的西方医学也知道,色身跟心灵是互通;他的想法是认为:一个人要健康,你要经常做一件事:“感恩你的色身”。感恩你的心脏每天为你跳动,感恩你的肺部让你能够正常呼吸,感恩你的双脚它能够让你活动,诶!果然有效,它做得比以前更好。

  所以我们的色身是需要鼓励,你不要一天到晚骂它,你越骂它,它越糟糕!你这个肝脏这么不好,那你吃什么肝药都没有用。

  所以说这个心跟身是互通嘛!身心是互通的,怎么可以说心在身外呢?这不合道理啊。这个两个是互相了知的。所以说这个在身外是不合道理。

  我们现在最后再做一个实验:心在哪里?

  现在大家把眼睛闭起来,我给大家听一个钟声,这个钟声我们今天没有引用,但在经文是有的。把眼睛闭起来,我们请维那师敲个钟:…“锵”…

  好!你们刚刚听到几个声音?听到一个声音举手,哦!很诚实。好,放下。听到二个声音举手,哦!听到两个声音,好,请放下。其实听到二个声音是正确的,你只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表示你的心啊,是被那个钟声所,心已经住在这个钟声上了。你没有把心带回家。

  一个人把心带回家的时候,你会听到二个声音:第一个钟声,第二个无声。无声也是一个声音。没有声音 唉 是啊 “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嘛。我们现在就是怎么样?我们一看到事情就啪!跑出去!然后就是佛陀说的:譬如百千大海弃之,唯认一浮沤体。

  就是我们放弃了大海,去追求一个水泡。我们去住在一个境上的时候,其它的什么都看不到。所以你听到一个声音,这是我们的习惯。这个攀缘心。你的心已经住在这个声音,所以你已经忽略那个无声的声相。我们再听一次好不好?你把心带回家,不要动!“不迷、不取、不动”。再听听看,你应该听到两个声音才对!不要动念头,就像镜子一样,了了分明,不取一相,如如不动。好!开始

  …“锵”…

  好,两个声音对不对?那就对啦,那诸位把心带回家了!所以你一动的时候,你的心啊,你动在什么地方,心就在那里。但是你要如如不动,你的心就遍满。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但是你不能用攀缘心。用攀缘心、用那个动的心、用有所住的心,那你就糟糕了。你临命终的时候,你很难解脱生死的业力。一个人,心经常动,你要跳脱生死就很困难,即便你念佛都很难。你经常要保持如如不动,你看事情看得很清楚,就不要动:不迷、不取、不动。你平常这样训练,你临命终的时候就是这样,保持正念。

  好,我们今天就到这个地方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常钦和尚尼慈悲

  诸位法师 诸位在家菩萨

  阿弥陀佛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阿姜李尊者:解脱的技能 第十二章、放开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二)

阿姜李尊者:解脱的技能之词汇录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三)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四)

 

后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十)

阿姜李尊者:解脱的技能 第十一章、全方位明辨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九)

阿姜李尊者:解脱的技能 第十章、生老病死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