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二、阿毗达摩的特点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二、阿毗达摩的特点

 

  当我们了解了经教与论教的侧重点之后,接着再来学习阿毗达摩的特点。

  阿毗达摩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系统地分析诸法

  阿毗达摩将诸法进行分门别类,把经藏里佛陀所讲的错综复杂的诸法很有系统地统合起来,条理很清晰。比如将诸法分为善法、不善法、无记法;乐相应法、苦相应法、舍相应法;果报法、业法、非果报非业法;有为法、无为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等等。

  第二、把一切法分析至最基本的单位

  我们说到的这一副身体,依阿毗达摩来说只是一堆色法而已。这一副身体,从构造上可以分为头、躯干、手、脚,脚又可分为脚掌、脚趾、脚踝等。还有一种方法可以把身体分为头发、体毛、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骨、骨髓、肾,心脏、肝、膜、脾、肺,肠、肠间膜、胃中物、粪、脑,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膏、唾、鼻涕、关节滑液、尿。在阿毗达摩里面就没有这些组合的概念了,阿毗达摩把所有的色法分析至最小单位——色聚。但色聚还是概念法,还可以继续再分。色聚最少有八种最基本的色法,这些我们以后会进一步说明。

  比如我们讲到心,说“我现在很开心”,或者“我现在感觉到很伤心”,这些都属于一般的语言。如果从阿毗达摩的角度上来说,在一弹指间或一眨眼间,就已经有几万亿个心生灭过去了,而且每一个心识剎那都有心和许多心所同时执行各种作用,所以并没有所谓的一种心叫开心或伤心。平时我们感觉好像能够同时看、同时听、同时想,就像现在坐在这里听课一样,感觉是看、听、想同时在起作用,但如果依照阿毗达摩的方式来分析的话,这已经涉及到不同的心路,能看的是眼门心路,执行的是看的作用;能听的是耳门心路,执行的是听的作用;能想的是意门心路,执行的是接受、分析、理解等作用。由于这些不同的心路生灭很快,我们才感觉好像它们是在同时发生一样。所以阿毗达摩把一切法、把名法和色法分析到最小单位。这个是阿毗达摩的第二个特点。

  第三、整理诸经中的各种佛学术语

  在经典中,佛陀是因材施教、因病施药,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说法,因此佛陀会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来说同样的东西。

  比如佛陀在经教中讲到“智慧”,“智”是一个名词,“慧”是一个名词,三明的“明”也是属于智慧;在四种神足中的“观”神足也是属于智慧;慧根、慧力中的“慧”也是属于智慧;在七觉支当中的“择法”觉支也是属于智慧;八圣道里的“正见”也属于智慧。但是在阿毗达摩中,把这些相同性质的名词都统称为“慧根”(pa¤¤indriya)。

  又好像经典里用各种不同方式来描述“贪”。比如说追求欲乐的叫“欲贪”(kàmachanda);对生命的贪爱叫“有爱”(bhava taõhà);对断灭的追求叫“无有爱”(vibhava taõhà);对男女的情爱叫“爱情”(pema);一般的贪婪叫“贪爱”(abhijjhà);贪染叫“爱染”(ràga);更强的贪爱叫“执取”(upàdàna)。一般的贪爱叫“爱”(taõhà),爱又可依其所执著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爱:对于颜色的爱叫“色爱”(råpataõhà);对于声音的贪著叫“声爱”(saddataõhà);对气味的黏着叫“香爱”(gandhataõhà);对味道的黏着叫“味爱”(rasataõhà);对舒服、柔软、温暖的黏着叫“触爱”(phoññhabbataõhà);对于观念、信仰的执著叫“法爱”(dhammataõhà)。对色界生命的贪叫“色爱”(råpa-taõhà);对无色界生命的贪叫“无色爱”(aråpataõhà)等等。所有这些在经藏里用种种不同方式表达的贪,在阿毗达摩里面只是指一个心所——“贪”(lobha)。类似的例子还很多。

  因此,在《经藏》中,佛陀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样的东西,但是在阿毗达摩里把它们进行整理,并用一个精准的术语来表达。

  第四、用二十四缘统摄一切法

  《阿毗达摩》七论中的最后一部论《发趣论》列出了二十四缘:因缘、所缘缘、增上缘、无间缘、等无间缘、俱生缘、相互缘等等。用这二十四缘把所有的究竟法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阿毗达摩的第一个特点是有系统的分别诸法,把在经教里讲的诸法进行分析,而《发趣论》用的是组织法,又把这些被分解到最小单位的诸法进行组合、统摄,找出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前面几部论主要是分析,比如把人分析成最基本的单位:名法、色法,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属于分析法。但如果只是分析却没有统合的话,就会像一盘散沙,使人感觉它们之间是支离破碎的,《发趣论》就在已经被分析的诸法当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名法、色法,有为法、无为法,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共有24种,即二十四缘。缘的意思是任何事物产生与存在的必要条件。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存在不可能没有条件,它们与它们周围的任何一样东西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缘”,这二十四缘就是《发趣论》所讨论的。法与法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但是无论多么复杂,它们其实还是一个整体。这就是阿毗达摩的第四个特点。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后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二讲 阿毗达摩概说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一讲 序论(2)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第一讲 序论(1)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上) 序二

白话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机缘品第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