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七讲:随师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七讲:随师行

  憨山大师的醒世歌,其中有一偈云;[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名师总是闲,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亦徒然]。说明名师(善知识)难遇,如能找到一位好的师长,终身受益,并可以了脱生死,所以要好好常随师学、尊师重道。

  一、内行与外行

  随师行可分[内行]及[外行]两方面:内行是跟随师长学法修道,外行是随师出门的礼节及奉待师长。要讲当侍者有很多规矩,是出家沙弥(尼)的时候要学习的,顺便一提沙弥(尼)共有三种:[驱乌沙弥(尼)],意思说年小能力不够,只有驱逐乌,年纪七岁以上至十三岁。[学法沙弥(尼)];十四岁至二十岁的,学习当待者、法师等法;爱持十戒,然后列入僧伦,受具足戒。(比丘师等法;受持十戒,然后列入僧伦,爱具足戒。(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条,比丘戒有三百四十八条)。还有[名字沙弥],二十岁以上那么多戒律及仪规。此两种情况,不能受具足戒,只可当[名字沙弥]。

  当前在香港本地发出家的人不多,年纪轻发心出家者更少,有些法师出门都是由居士随行,所以居士们有必要发心学习一些最基本随师行的礼节及怎样奉待师长。因为举止动静很重要,不但自己没有规矩还会影响师长的教育与名誉。随师行应当坚持做到五个原则,即是恭敬、供养、随顺、护持、请示、若能做得圆满,那就不负随师行此任务了。

  二、十个字奉行

  (1)恭敬

  跟随师父学法修行,必具有恭敬心,恭敬是从小事做起,现举例来说明:发心请师父住铺用斋,约定时间,弟子应该要比师父早到,千万还要让师父反过来等候弟子,否则便是颠倒并无恭敬心。外出行路时,弟子应在师父的后面,脚不要踏着师你的影子,亦不要离太远,以能见闻师父举动或小语方为合适;若遇上熟人时则应合掌而过,不应只顾驻足漫谈;到一处,师坐,弟子侧立,师命坐然后方坐,坐不交足,不靠椅背,不比师父高坐,不离太远坐,随时留意师父何需要,更不得到处串寮等等。可见恭敬心往往是由小事上反映出来的。

  (2)供养

  供养分内和外,外供养是指质,所谓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师父为佛法付出身心,给众生种福田。作为弟子不单供养物质,身心也要供养出来,此是外供养《法华经》说,佛陀于因地为仙人采果、挑水、煮饭等,身心奉献师长,便是一个好榜样。所谓求法妄忘躯,必命为期,只有这样的恭敬供养,才能打破我执与法执。

  (3)随顺

  学法者最好专心跟随一位师父学习,若要外出参学,要依师父指定的方向,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便是一例,都是跟着善知识的指示去参访,他首先参的是文殊菩萨,得到根本智,再由文殊菩萨指示他行足,到社会各行各业里去参学差别智,要学习无无量法门,才有能力随缘度众生。但要知道,每当去一方参学时,都要付出不定期代价,比如恭敬心、供养心、还有时间。佛陀在菩提树下发誓[我不成正觉终不起座],六年苦行,静思悟道;初祖达摩,九年面壁;唐代马祖廿二年不开口;近代虚云和尚三年洞里生活。为成道业,自古至今多少大德背后付出的时光代价,不胜枚举。

  还要有一个耐心,经得起考验,在常随师学的过程,切勿因小小的困难,或不如意事,而生退畏,而生退畏。古今中外,从此处到他方,都会遇到不合意的事,这是一种成就的考验。《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当知有师父求法,与八个同参到北方要亲近一位师父,师父用洗脚水淋身上,无论怎样责骂他,他求法之心终不退却,结果,其他人都走了,中伧 一人留下,经过长时期的考验,终被师父接纳,后成为继承者,大振宗风。由此看到,十方大德为了求法常随师学,忠贞不二,一心一意追随师父而得成就。在家信众也是这样,要有一个归宿,与某道场有缘,有师父可以教导我,选定后便要有耐心,应好好珍惜自己的选择[随师行]。

  (4)护持

  护持三宝,恭敬师长,切勿因时间长了,接触师父多了,司空见惯,又或感觉到师父的缺点,推动奠基恭敬心,就随随便便。为人弟子,须先用智慧的眼光选定师父,既已选择再不要讲师父的过失,在任何情况下,总不退道心,对自己勤修苦练,对师父要必恭必敬,要好好护持师父,以师父弘法之志为己任,以圆满师父的弘愿为已愿,这样的护持才不负师恩。

  (5)请示

  请师父开示,包括了请转法轮、请益、有不明白的事请教等等。师父教导时,弟子要合掌,洗耳谛听,这是外行的一种礼仪规矩,同时内心应具恭敬。幸遇师教,当生欢喜,精进修学,将成大器。古今十方大德虽受人供养恭敬,其背后是受过许多艰辛与磨炼的,方为人师。

  又因为佛法是人们生活的指南,请转法轮可使大家解脱烦恼,可成就菩提。所以请示功德很大。

  大家要如是学习恭敬三宝,依止师长,精神必得充实,受益无穷。

  下面讲一点外出挂单规矩:

  子孙丛林只让常住子孙僧侣居住,通常不接待外来僧众,在外云游参学的僧众可以到十方丛林住宿,叫做[挂单]或[挂搭]。为甚么僧众离开一个寺院到另一寺院居住叫挂单呢?原来从字面解释[挂]是挂搭衣钵,[单]是名单。意思是把自己的衣钵列僧堂,将名单排在东序或西序的僧众名单下,表示在这里暂时已住上。

  挂单规矩和手续

  先到客堂经知客师同意挂单,安排住在云水堂,言其如行云流水,过而不留的意思。住云水堂可以随时向客堂告假他往,又或住进禅堂或念佛堂及当职,现时的规条随便得多,但基本上亦必须在客堂办理挂单手续,和严守寺院清规。在家居士留宿寺院亦同样要遵守寺规。

  在客堂的一问一答中,知客师可得知你的身份和来寺院的目的。

  对僧侣言——

  问:大德甚么上下?-(你叫甚么名字?)

  答:草字或末学某某。一(只答自己的法名两字)

  问:哪里发脚?-(你从哪里来?)

  答:××地。

  问:哪年发心?何时受具?衣砵堂,令师上下等。一一答之(略)。以下在家信众也一样。

  问:到此有何因缘大事?一(来这里有啥事?)

  答:打扰常住。一(借一宿)。

  或者挂单经单。-(来听经)。

  以及亲近常住等等。

  总之,不论是出外求法,或是随师行,都要懂得规矩,尊师重道,才是名符其实的随师行。

-----------------------------------------------------------------------------------------------------------------

更多衍慈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八讲:袍衣意义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九讲:入众、执事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十讲:随众过堂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十一讲:居家、外出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十二讲:睡卧、法器

 

后五篇文章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六讲:亲近善知识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五讲:敬僧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四讲:敬 法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三讲:敬佛

衍慈法师:佛教仪规入门 第二讲:入寺院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