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三讲 业的运作(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三讲 业的运作(二)

 

  三、依成熟的时间

  业依成熟的时间顺序来分也有四种,分别是:

  1. 现 法 受 业 (diññhadhammavedanãya kamma) : 巴 利 语diññhadhamma,直译为“现法”,意为现世、今生;vedanãya是 vedeti 的未来式,意为将要感受的、将会体验到的。今生造作,就在今生即能成熟而体验到的业,称为“现法受业”,也作现世受业、今生受业。

  2.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ãya kamma):巴利语 upapajja是再生、下一生。今生造作,在下一生成熟而体验到的业。

  3. 后 后 受 业 (aparà pariyavedanãya kamma) : 巴 利 语aparà pariya (apara(后来的,其他的)+ apariya),直译为“后后”,意为始终跟随的、连续的。除了今生和下一生之外,在以后的轮回当中都有可能成熟而体验的业。

  4.无效业(ahosi kamma):巴利语 ahosi 是 hoti(有,存在)的过去式。对于现法受业来说,若在今生没有机会获得因缘成熟,就成为无效业;对于次生受业来说,在下一生没有机会获得因缘成熟,就成为无效业;一位阿拉汉般涅槃后,所有以前造作的业都成为无效业。

  速行与业果成熟时间的关系

  为什么有些业会在今生成熟?有些业要在下一生才能成熟?而有些业却要在久远以后的生命中才能成熟呢?

  让我们来复习上一期讲到的六种心路:眼门心路、耳门心路、鼻门心路、舌门心路、身门心路和意门心路。其中的眼、耳、鼻、舌、身五门的心路合称为“五门心路”,现在则以意门心路为例子来讨论如何造业。

  当所缘呈现时,生起一个意门转向心,使心流从有分转向于所缘。意门转向心灭去后,即生起七个速行心(javana),执行认知对象的作用。意门速行能完成很多工作,包括认知对象、识别对象、赋予概念、给它名称,还有思考、判断、推理、分析、归纳、联想、想象、创造等。同时,布施、持戒、恭敬、禅修,贪婪、邪见、自私、傲慢、瞋怒、焦虑、妒嫉、悔恨、猜疑等善或不善业,也全都是由意门速行完成的。当七个速行心灭去后,如果对象是清晰所缘且是究竟法,将有两个彼所缘生灭,彼所缘灭去后又落入有分流。

  业即是由七个速行心当中的思心所造下的。因为有分心是果报心,意门转向心是唯作心,两个彼所缘也是果报心,它们都不会造业,唯有速行心才会造业。在七个速行心里都有思心所,思心所负责造业。认知对象是心路的作用,而实际执行这些作用的是心路中的速行心,在速行心里的思心所能够根据意门转向或五门转向里的作意心所,造下善或不善的业。如果是不如理作意,速行心造的是不善业;如果是如理作意,速行心造的则是善业。

  佛陀等漏尽者的世间速行心只是唯作心,不会造任何或善或不善的业。

  第一,现法受业(diññhadhammavedanãya kamma)

  在七个速行心当中,第一个速行心所造的业是最弱的。

  因为它是一个心路里的第一个速行心,前面没有与它相同性质的心。由于没有获得重复缘(à sevanapaccaya)的支助,它所造的业也是最弱,所以它只能在今生带来果报,假如因缘不具足则成为无效业。

  今生造业今生结果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很常见。一般来说,一个人前半生所承受的多数是前世之业的结果。比如有些人从小家里很穷,自小要出外做苦工,或者小时候常遭家人打骂、受别人白眼等,这些多是由于他们前世带来的。一个人的童年一般很难改变,但是否日后就不可以改变呢?可以!很多人因为家境贫困或先天不如人,通过发奋学习、工作、创业等,中年或晚年则可能出人头地。又比如一个人小时候长得丑,为什么长得丑?因为过去生瞋怒的不善业所致,但如果他今生经常培育慈爱、散播慈爱,则可能在中年或晚年变得慈颜善脸。

  所以说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往往受他前世的影响较大,而在中年与晚年受前世的影响还有,毕竟很多东西并不是今生就能改变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变的馀地,他可以通过今生的努力,促使某些现法受业在因缘具足的情况下成熟。经常行善积德,能给中年和晚年带来很多福报。古语有训“多行不义必自毙”,若经常为非作歹,做不仁不义的事情,甚至还没有到中年或晚年的时候就产生不好的果报。这些是现法受业。

  但是,在现法受业、次生受业、后后受业三种业中,现法受业是受报最轻的业。我们现在经常造作善业,虽然可能会在中年或者晚年,甚至青年时代就可以受到果报,但是,善业在今生成熟所带来的果报,往往和到下一生才成熟的果报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本那长者的故事

  这里讲一个现法受业的故事。佛陀在世时,王舍城有个穷人叫做本那(Puõ õ a),他依靠给王舍城长者苏马那(Sumana)做雇工维持生活。他的妻子叫做伍答拉(Uttarà ),他的女儿也叫做伍答拉。

  有一天,王舍城市民准备举行一个为期七天的节日庆典,长者在早上对前来的本那说:“我们的佣人都放假想欢度庆典,你为什么不放假呢?还是想继续赚钱?”

  “主人,节日庆典是对有钱人来说的,我们家明天连饭都没法开,还想度什么假呢?我想赶牛下田继续干活。”

  “这样,你就把牛牵去吧!”

  他牵了一头强牛和好犁,对妻子说:“贤妻,市民们都在欢度节庆,我因为贫穷要去干活赚钱,今天你就煮双份的饭送过去吧!”说完就下田干活去了。

  此时,沙利子长老进入灭定(nirodhasamà panna)七天,出定后观察:“我今天要摄受谁呢?”于是本那的影像进入长老的智网中。他是否有信心?是否能够接受我的摄受?”“观察结果显示他不但拥有信心,而且还能通过摄受他的因缘而使他获得大成就。于是长老取了衣钵,来到他耕作的地方,在井边一个树丛旁站着。本那看见长老,放下手头活,向长老行五体投地礼,把随身带来的牙枝7作净后供养。长老又牙枝(dantakaññha):又作齿木。过去没有牙刷,用一根小木棍的一端处理成纤维来刷牙清洁牙齿。

  拿出钵和滤水器,本那又把水过滤后供养给沙利子长老。长老想:“他住在其他人家的后面,假如我去到其家门口,他的妻子将无法看见我。我就在这里等着,直到他的妻子送饭走在路上吧!”于是长老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当他知道她已走在路上时,才朝着城内的方向走去。

  她在半路上看见长老后,心想:“有时我有供养的东西却不见圣尊,有时我见到圣尊却没有可供养的东西。今天我正好见到圣尊,又有供养的东西,他是否将摄受我?”她放下饭盒,向长老行五体投地礼后说:“尊者,请不要介意这是好是坏,请您摄受奴婢吧!”

  于是长老取出钵,她一手拿着饭盒,一手掐饭供养。当饭供到一半时,长老用手挡住钵示意够了。她说:“尊者,才这么一点点,还不够两份。即使您不摄受奴婢今世的福乐,也请摄受我们来生的福乐,我想毫无残馀地全部供养。”说完把所有的饭都全倒进钵中并发愿道:“愿我也能拥有您所证悟之法!”长老站在那里说“但愿如此”并作随喜后,找了水边一处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用餐,而本那的妻子也回头再找米做饭。

  本那把田耕到一半,因为肚子实在太饿了而无法继续干活,只得把牛放了,自己走到树阴下望着马路坐着。此时他的妻子正送饭过来,看到他正坐着等她,心想:“他现在饿成这样坐着盼望我,假如他要责骂我太迟并拿刺棒来打我,那我今天所作的善业将变得无意义,就让我事先告诉他吧!”

  于是说:“夫君啊,请你今天一天都生净信心吧!不要让我所作的善业变得无意义。早上为你送饭时,半路上看见法将,把饭供养他后又回家重新煮饭后才送过来。夫君啊,请你也生净信心吧!”

  本那回答说:“贤妻,你在说什么呀!贤妻,你把给我的饭供养给圣尊,你实在做得很好!我今天早上也把牙枝和水供养给他了。”他们以净信心谈论此事并感到很高兴。吃过午饭后,他感到身体疲倦,把头枕在妻子的膝盖上睡着了。

  此时奇迹出现了,就在他早上耕作过的地方,那些泥团全部变成了黄金,就像翅子树花堆似的闪耀着。他一觉醒来,看到这情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对妻子说:“贤妻,我看见在我早上耕作过的那些地方全变成黄金,是不是我太迟吃饭,饿得头昏眼花了?”

  “夫君,我看到的也是这么样啊!”

  他站起来走到田里,捡起一块金块用锄头敲打,知道这是真金,惊叹说:“啊!供养了圣尊法将(Dhammasenà pati),今天当即就能看到果报,但我们不可能接受这么多钱财享用啊!”于是把妻子带来的饭盒装满了黄金后,前往王宫晋见国王。获准进入后,礼敬国王并报告说:“大王,今天我耕作的田地全部变成黄金,请把黄金运回来吧!”

  “你是谁?”

  “我叫本那。”

  “你今天做过什么事情?”

  “我早上把牙枝和洗脸水供养给法将,我妻子也把给我送的饭供养给他。”

  国王听他这么说,也惊叹道:“朋友,即在今天供养法将就真的能看到果报!那你说我要做什么?”

  “请派许多辆车去把黄金运回来!”

  可是,当国王所派的车辆来到后,只要国王的部下以国王的名义拿取黄金时,所拿的黄金全都变回泥土。他们回去报告国王,国王问:“你们拿时说了些什么?”他们报告说为国王拿取。国王说:“这样吧,你们再回去,就说‘属于本那所有’而拿吧!”他们照着办,结果所拿的全都仍然是黄金。他们把全部黄金运回来,堆在国王的院子里,竟然有八十肘那么高。

  国王召集所有的市民,当众问:“在这座城中有谁有这么多黄金?”

  “没有!大王。”

  “那封给他什么适合呢?”

  “长者的封号,大王。”

  于是,国王把这大量的财富和长者的封号一起赐给本那,从此,本那被称为“多财长者”(Bahudhanaseññhi)。本那对国王说:“大王,我一直以来都寄人篱下,请给我一处居住的地方吧!”

  “这样吧,你看,这里有树丛,你把它们处理了建造房子吧!那里相传为以前长者的住宅。”

  本那就在那里建造房子。房子落成后,乔迁新居的庆典和接受封号的庆典一起进行,本那于是接连七天邀请以佛陀为首的比库僧团前来应供。导师在作布施随喜时为他次第说法,就在说法结束时,本那长者及其妻女三人一起证得入流道果。(Vmv.A.124-136)

  这个故事讲的就是现法受业的例子。为什么现法受业能这么快成熟?因为本那和他的妻子都对沙利子尊者拥有净信心,他们布施时是怀着欢喜心供养的。同时,当时沙利子尊者刚从灭定中出定,供养刚从灭定出定者,其果报往往在今生就能成熟。

  马哈咖沙巴尊者也有这样的习惯,他为了悲悯那些贫困人家,经常从灭定出定后,到他们家去托钵,因为这样能使那些布施的穷人在今生就改变命运。

  第二,次生受业(upapajjavedanãya kamma)

  在七个速行心中,第七个速行心中的思心所造的业是第二弱的,因为它即将要落入有分流。它能够在下一生带来果报,因缘不具足则成为无效业。

  不过,也有些大长老认为,第七个速行心所造的业是七个速行心中最强的。因为第七个速行心得到了前面六个速行心的重复缘的支助,所以造的业也最强。他们认为,在临终时成熟并造成下一世结生的业就是次生受业,只有比较强的业,才有可能在临终时成熟并成为令生业。的确,临终时有许多业会争着成熟,只有强力的业才能成为“胜者”而带来结生。然而,能够成为令生业的毕竟只有一种业,而在一生当中有数不清的心路,每个心路几乎都有第七个速行心,这些数不清的第七速行心所造的业都无机会成为令生业,只能在第二生(下一世)的生命期间成熟。

  如果它们在下一生没有获得因缘成熟,则都将成为无效业,没有力量延续到未来第三生。所以有大长老譬喻说:犹如抛上空中的石块,虽然到了最顶端,但由于即将落下,所以力量不能算是最强的。同样地,第七速行心虽然获得前面六个速行的重复缘的支助,但由于处在心路之末,其所造的业力也不能算最强。

  那么,第七个速行所造的业如何成为下一生的令生业和支持业呢?例如,一个人在今生经常做布施,这些布施善业在他临终时成熟的话,可能使他投生为天人。由于作为令生业使他投生为天人的只是一种业而已,但是他在今生所做的那么多布施善业并不会消失,还会在他的下一生中不断成熟,从而使他在十个方面的福报要比其他没经常做布施的天人更加殊胜。哪十种呢?天寿命、天容颜、天快乐、天名闻、天权威、天色、天声、天香、天味、天触。今生经常造作的、没有机会成为令生业的布施善业,将能成为下一生乃至以后无数生中的善的支持业。

  如果布施善业中的一种成为令生业而使有情投生为人,其馀的布施善业可支助他下一辈子衣食无忧、资财丰盈、生活富足,这是布施所带来的果报。当然,持戒的善业会比布施更殊胜,禅修的善业又比持戒更殊胜。

  第三,后后受业(aparà pariyavedanãya kamma)

  这种业称为后后受业,意即从造业的第二世以后(未来第二世开始)都能产生效用。在七个速行心中,中间五个速行心的思心所造下的业是最强的,只要因缘具足,能够在它被造下的第二世以后的任何一世中成熟。只要还在生死轮回中,这种业永远不会成为无效,没有任何有情能逃脱这种业的果报,即使连佛陀也不例外!

  第四,无效业(ahosi kamma)

  无效业是没有获得足够因缘成熟的现法受业和次生受业。心路中的第一个速行所造下的业是最弱的,这种业能在今生就带来果报,故称“现法受业”。虽然人的生命很有限,但是每一个心路都有第一个速行,因此所造下的这种业也不计其数。这些业若在这一期生命中没有足够的因缘成熟,那么在这期生命结束后皆成为无效业。因为它的业力相对来说是最弱,所以无力延续到下一生。

  同样,几乎每一个心路都有第七个速行,第七个速行所造下的业能够在下一生成熟,故称“次生受业”。若这种业在下一生没有获得因缘成熟,随着第二世生命的结束,所有这些业也成为无效业。

  还有一类无效业是佛陀等诸阿拉汉般涅槃后,过去所造作的所有善或不善的业都成为无效,因为已不再有承受果报的五蕴(身心)。

  根据业果法则,有情只要还没有断除邪见,他就有可能堕落到恶趣。已入圣流的圣者不会再堕落到四恶道,正是因为他们在证悟初道时即断除了邪见。入流圣者虽然还有贪瞋痴,但是由于已断尽了邪见,以前所造的不善业得不到邪见的支助,所以不能带来恶趣的投生。他们只会因为善业而投生到人天善趣。业力只有获得无明的支助,才能成熟而带来结生的果报。阿拉汉圣者已经断尽无明,所以不再有未来的结生。

  所谓的因果业报,依究竟谛来说都只是五蕴,只是名色法。造业为因,造业的只是一堆五蕴、名色法,这堆名色法造业之后即刻灭去了,留下的只是业力。所造的业成熟时,体验苦乐果报的也只是一堆五蕴、名色法而已。换言之,体验果报的是果报心,而由业力所产生的色法则是业生色,果报心和业生色都是过去所造之业的果报。业生色是色法,果报心(异熟心)是名法,如果五蕴离散了,名色灭尽了,所谓的果报也就无从安立。佛陀等一切漏尽圣者已经断尽了作为再有(未来轮回)之因的烦恼,在他们般涅槃后,由于五蕴的完全灭尽(蕴般涅槃),所有还未来得及产生果报的业也随之皆成无效。

  “蕴般涅槃”(khandha parinibbà na)是指此身体死后,命根断绝、五蕴灭尽后,不会再有未来的结生。佛陀等诸阿拉汉在证悟阿拉汉道果时所描述的:“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再无后有。 (Khãõ à jà ti, vusitaü brahmacariyaü ,”kataükaraõ ãyaü , nà paraüitthattà ya.)意思是由于断尽了烦恼,即使存在有业也不会在未来导致结生,圆满的梵行已经确立,应该完成的任务皆已圆满完成了,后世再也没有像现在这种继续流转的诸蕴相续了,就像被挖了根的树一样,它们在最后之心灭去后,犹如油尽火灭一样达到涅槃。佛陀在他般涅槃时五蕴即灭尽无馀,勿需再继续轮回。

  没有生死轮回,也就没有了种种苦。那么,佛陀等阿拉汉圣者还会不会遭受由过去所造之业带来的果报呢?只要在他们的生命期间,只要还有身心,就还要承受由过去造下之业所带来的果报。佛陀还会不会受苦?佛陀也还会遭受身体之苦。例如迭瓦达答多次想谋杀佛陀,有一次,佛陀的脚就被迭瓦达答推下来的石块划破并流血。佛陀也经常遭人毁谤,例如遭金佳马那维咖(Ci¤ camà õ avikà )、马甘迪亚(Mà gandiyà )等人的毁谤。佛陀也还是要遭受这些由过去造下的不善业所带来的苦报。

  佛陀临近般涅槃那年,他在韦鲁瓦村(Veëuvagà maka)度过了其最后一个雨安居。在雨安居期间,佛陀得了一场很严重的疾病,这场疾病所带来的剧烈苦受一直要延续到死亡才能停止,称为“至死方终的苦受”(mà raõ antika vedanà )。佛陀必须通过建立念与正知忍受着,并通过修行七色法观(rå pasattaka vipassanà )和七非色法观(arå pasattaka vipassanà )进入阿拉汉果定来镇伏苦受,从果定出定之后,决意此后直到般涅槃的十个月期间不再产生。

  为什么佛陀也会遭受这样的果报呢?据说很久以前,我们的菩萨是一个摔跤手,他遭到对手的欺骗,对手让菩萨假装输给他,然后给菩萨钱,但是对手总是赖帐,赖了一次、两次,到了第三次,菩萨不再相信他,把对手的脊椎骨像折甘蔗一样折断了。由于这种后后受业,哪怕是到了最后一生,佛陀也还是要承受其果报。不过佛陀般涅槃后,以前所有的业都成为无效业。

  依西达西长老尼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以记载于《长老尼偈》(Therãgà thà pà ëi)中依西达西(Isidà sã)长老尼的故事为例子,来说明后后受业和无效业。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也许是在佛陀般涅槃之后的阿首咖王(Asoka)时代。当时,在有“花城”(Kusumapura)之称的巴嗒厘子城(Pà ñaliputta)中,居住着依西达西和菩提(Bodhittherã)两位长老尼。她们两位长老尼都是具足戒行、喜乐禅那、博学多闻且断尽了一切烦恼的阿拉汉。

  有一天,她们进入巴嗒厘子城托钵,用完餐后一起走到恒河边散步,在一处无人的沙滩上快乐地坐着。菩提长老尼比较年长,她好奇地问依西达西长老尼:

  “圣尼依西达西,你长得端庄可爱,又青春年少,你见到了居家的什么过患,导致你出家过出离的生活?”

  于是,依西达西讲述了她那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她出生在中印度西南方阿槃提国(Avanti)的伍揭尼城(Ujjeni)一个富翁的家庭,她的父亲不仅有钱而且品德很好,非常疼爱自己的独生女依西达西,她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使她变得既贤淑又可爱。等她到婚龄时,父亲把她嫁给萨给德城(Sà keta)的一个门当户对的富贵人家子弟。依西达西成为人妻后,她恪守妇道。她未嫁时就很孝顺自己的父母,为人妻后也很孝顺公婆。每天起早贪黑,凡事都恭亲力行,照顾家人无微不至。依西达西是古印度妇女中贤妻良母的典范。

  可是好景不长,她在夫家只做了一个月时间的新娘。有一天,她丈夫对其父母说:“我再也不想和依西达西一起生活了,我要离家出走!”

  他的父母大惑不解:“儿啊!不要这样说。依西达西聪慧贤淑,伶俐勤勉,你为什么不喜欢她呢?”

  “依西达西从来都没有伤害过我,但我就是不想和她生活在一起,我只感到嫌恶和觉得受够了,我想离家出走!”他的父母感到很难过,不知他们小两口是否有难言之隐,于是找依西达西,“是不是你有什么过失呢?请照实对我们说吧!”

  “我不曾犯过任何的过错,也不曾伤害过他,甚至不曾恶言相向。我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丈夫那么厌烦我。”

  他的父母确实很无奈,如果媳妇不离开的话,他们将会失去自己的儿子。为了挽留住儿子,他们对依西达西说:“为了保住儿子,我们没有福份留住你这个漂亮的天女。”并不得不把她送回其父亲的家。

  作为弃妇,依西达西悲痛欲绝,让她的父亲领回了家。

  她想不明白,自己根本没有得罪过丈夫,为何这样无缘无故地被丈夫抛弃。无论如何,毕竟还是要承认现实。

  不久,她父亲又给她找了一个夫家,也是一个有钱的富家子。这一次再嫁,嫁妆只有初嫁时的一半。就这样,依西达西第二次嫁人了。这一次,她又犹如奴婢一般服侍和体贴第二任丈夫,做个柔顺贤惠的妻子。不过,命运偏偏要和她开玩笑。一个月后,第二任丈夫也以嫌恶为由把她休了。依西达西只能再次回到娘家。

  一天,有个乞丐到她家要饭,她父亲发现这个乞丐是个克制、平静的人,于是对他说:“把你的破衣和乞碗扔掉,你入赘做我的女婿吧!”这乞丐做梦都没有想到,一下子可以娶到貌如天仙的富家女,还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于是立刻答应这场婚事。但是命运再次跟依西达西过不去,新婚之后才半个月,那个乞丐就来找依西达西的父亲说:“请把我的破衣、破碗还给我,我还是想继续做乞丐。”她的父亲、母亲和所有的亲戚都先后找他谈话,尽力挽留道:“只要你愿意留在这里不离开,你有什么要求快点说,我们都可以答应你。”但乞丐坚决地回答:“我是个独立自由的人,我已经受够了依西达西,我宁愿当乞丐,也不想再和她一起生活!”说完后头也不回就走了。

  依西达西此时万念俱灰,她再也不想嫁人了,只想独身,并希望她父亲允许她离开,不是自杀就是出家。

  就在依西达西感到万分绝望时,持戒、多闻的基那达答(Jinadattà )长老尼正好来到她父亲家托钵。依西达西看到这位长老尼,满心欢喜地请她进入自己的家中,供养饮食后,热切地请求出家。

  她把出家的想法向父亲表白,父亲对她说:“女儿啊!

  你可以继续留在家中修行像出家一样的梵行等法,还可以用饮食来满足沙门和婆罗门。”

  她已立定决心想要出家,痛哭流涕着合掌礼敬父亲,说:

  “我过去一定是做过什么恶业,我要让它消失!”

  父亲见她去意已决,勉励道:“证得两足之尊的正自觉者所证悟的圆满菩提、至上之法和涅槃吧!”

  于是,依西达西拜别父母和所有的亲戚出家了。出家后依西达西为了寻求生命不解之迷的答案,解开一直以来困扰着自己的命运诅咒,她很精进地修行,结果在第七天就证得圣果,成为三明阿拉汉。

  哪三明?宿住随念明、有情死生明和漏尽明。宿住随念明是有能力看到自己的过去世,清楚过去世的许多细节。有情死生明指可以看到自己和他人的死亡与投生是依照业果法则运作的。漏尽明是断尽一切烦恼。由于她已经证得宿住随念明,能够看清自己的过去世,当她一直追溯到前七世时,终于真相大白了!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依西达西的过去第七世。她那时是香蒲泽城(Erakaccha)的一个金匠,由于家中有钱,他趁着青春年少,放荡YIN乱,经常勾引他人的妻子,和她们通奸。这个风流倜傥的金匠死后,堕落到地狱。

  他在地狱里被折磨煎熬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后,往生为一只猴子。就在它出生后的第七天,它的生殖器就被猴群中的大猴咬掉了。这是由于他过去生和他人妻子通奸的恶业招致的果报。

  这只猴子死后,往生到信塔瓦国森林(Sindhavà ra¤ ¤ a)中一只瞎眼又跛脚的母羊胎里。在那一生中,它痛苦地活了十二年,除了被阉割之外,生殖器官饱受寄生虫的折磨,而且还要经常运载小孩。这都是过去生通奸恶业招致的果报。

  这头羊死后,往生到一个牛贩子的母牛胎中。在它出生后的第十二个月,还是一头长着铜色毛的小牛犊时,即被牛主人给阉了。这一世这头牛也很痛苦,除了要拉犁耕地以外,还要拉车,后来又瞎了眼,饱受痛苦的折磨。这都是过去生通奸恶业招来的果报。

  这样辛苦地过了一生后,终于可以投生为人,但是由于过去生通奸恶业的果报,她投生到通往城市的路边一个女奴家中,一出生即是个两性人——无因结生的不男不女。这个两性人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死后她投生为一个车夫家庭的女儿。她父亲是一个穷光蛋,欠了别人一屁股的债,债主们经常到她家里去逼债。当债务愈欠愈多,债台高筑时,她被车帮主人从家中强行抢走,做人家的奴婢。当这个小女孩长到 16 岁时,已经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结果被名叫基利达思(Giridà sa)的车帮主人的儿子看上了。但是他已经有了妻子,而且原配妻子是一个很有修养、有品德、有名声的女人,于是少主人纳她为妾。

  这个贱民女孩成为少主人的小妾后,既出于对丈夫的爱著,又出于对原配夫人的妒嫉,凡事都要和她争,搞得鸡犬不宁,家无宁日。她经常在丈夫面前挑拨离间说原配夫人的不好,只要能使丈夫憎恨原配夫人,她就无所不用其极。这个贱民女人就这样在争风吃醋、兴风作浪中度过了一生。她没有很好地珍惜她那来之不易的人生,结果今生投生为依西达西。

  由于依西达西长老尼在过去第七世中所造作的和他人妻子通奸的后后受业,使她从过去前六世开始,一直到今生都要承受由此产生的果报。堕落地狱遭受煎熬是欲邪行恶业的结果,从地狱出来后,接下来的三世都是做畜生:投生为猴子,生殖器被咬掉,投生为羊遭阉割,投生为牛也是被阉割。之后又往生到女奴之胎并出生为两性人,这些都是那一生中通奸YIN乱的果报。由于过去世YIN乱恶业的馀报,同时又由于她在前一生中敌意对待原配夫人恶业的果报,使她在今生尽管像奴婢一般服侍她的丈夫们,最终还是遭到他们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地抛弃。

  当然,由于依西达西长老尼今生已经证悟了至高的阿拉汉圣道,今生之后,所有这些恶业都将成为无效业,她再也不用遭受任何的苦了。(《长老尼偈》402-449)

  四、依成熟之地

  业依成熟之地来分也有四种:

  1.不善业(akusala kamma);

  2.欲界善业(kà mà vacarakusala kamma);

  3.色界善业(rå pà vacarakusala kamma);

  4.无色界善业(arå pà vacarakusala kamma)。

  第一,不善业

  不善业依身、语、意三门可分为十种,即:

  身不善业——通过身体行为所造作的不善业,或者通过身表表达的不善思。

  身不善业有三种:

  1.杀生(pà õ à tipà tà ):故意夺取有息者的生命。

  2.不与取(adinnà dà nà ):凡属于他人所有之物,未经物主允许而取为己有者。又作偷盗。

  3.欲邪行(kà mesu micchà cà rà ):对欲望、性欲方面的不正当行为。即不正当的性行为,或称邪YIN。

  语不善业——通过语言造作的不善业,或通过语表表达出来的不善思。

  语不善业有四种:

  1.虚妄语(musà và dà ):指心口相违,说虚妄不实的言语。

  包括不见谓见,不闻谓闻,不觉谓觉,不知谓知;见谓不见,闻谓不闻,觉谓不觉,知谓不知。又作虚诳语。

  2.离间语(pisuõ à và cà ):搬弄是非,向 A 传 B 的是非,向 B 传 A 的是非,离间亲友。

  3.粗恶语(pharusà và cà ):骂詈咒诅,使他人难堪。

  4.杂秽语(samphappalàpa):毫无意义的世俗浮辞,能增长放逸、忘失正念的话题。

  意不善业——纯粹在意门造作的不善业。

  意不善业有三种:

  1.贪婪(abhijjhà):看到别人的东西时,产生企图拥有它的心。如果自己已经拥有了,还想要得到非份的、更多的、更好的,这也是贪婪。

  2.瞋怒(vyàpàda):想毁灭他人的恶意。如果只是对他人生气、瞋怒,只要还没有产生希望对方死、被杀等的恶毒之心,就还不算是足道之业。

  3.邪见(micchàdiññhi):特指三种断灭见。

  (1)虚无见(natthikadiññhi):不相信因果,认为没有过去世、未来世,没有因、没有果,人死后什么都没有了。

  (2)无因见(ahetukadiññhi):认为人的贫富贵贱没有原因,纯粹只是偶然,不相信现在的境遇是过去所造之业的结果。

  (3)无作用见(akiriyadiññhi):认为杀生、偷抢、YIN乱等恶业不会带来恶报,也不相信布施、持戒、禅修、行善积德等善业会带来善报。

  这三类理论、见解都属于邪见。

  杀生、不与取、欲邪行、虚妄语、离间语、粗恶语、杂秽语、贪婪、瞋怒与邪见这十种合称为“十不善业道”(dasaakusala-kammapatha)。

  第二,欲界善业

  与十种不善业相对应的是十种欲界善业,它们依身、语、意三门也可分为十种,即:

  身善业——通过身体行为造作的善业,或者通过身表而表达的善思。

  有三种身善业:

  1.离杀生(pà õ à tipà tà veramaõ ã):远离杀害、伤害生命。

  2.离不与取(adinnà dà nà veramaõ ã):远离偷盗,不用非法手段占有不属于自己的物品。

  3.离欲邪行(kà mesu micchà cà rà veramaõ ã):远离一切不正当的性行为。

  语善业——透过语言说出来的善业,或通过语表表达的善思。

  有四种语善业:

  1.离虚妄语:不说虚妄不实、欺骗他人的话,只说真实、诚实的话。

  2.离离间语:不说挑拨离间的话。

  3.离粗恶语:不骂人,不说难听的话,不说使人难堪的话。

  4.离杂秽语:不说废话,不说毫无意义的话。

  意善业——纯粹在意门造作的善业。

  意善业有三种:

  1.不贪婪:知足。

  2.不瞋怒:不发怒,性格好,脾气好,心量大。

  3.正见。

  这十种善业称为“十善业道”(dasa kusala-kammapathà )。

  十福业

  欲界善业还有另外一种分法,称为“十种作福德之事”

  (dasa pu¤ ¤ akiriyavatthu)。这十种作福德事分别是:

  1.布施(dà na):特指物品的布施、施舍。布施依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很多种,例如内物施、外物施,亲手施、非亲手施,有罪施、无罪施,如法施、不如法施,欢喜施、中舍施,智相应施、智不相应施,轮转依止施、非轮转依止施,个人施、僧团施,饮食施、衣物施、住所施、医药施等。

  2.持戒(sãla):远离身语的恶行,培养善行、戒德。在家弟子最基本的是五戒,即(1)离杀生;(2)离不与取;(3)离欲邪行;(4)离虚妄语;(5)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有机会还应该持守八戒,即(1)离杀生;(2)离不与取;(3)离非梵行(一切性关系);(4)离虚妄语;(5)离放逸之因的诸酒类;(6)离非时食;(7)离观听跳舞、唱歌、音乐、表演;妆饰、装扮之因的穿戴花鬘、芳香、涂香。(8)离高、大床座。如果在八戒的基础上再培养慈心,称为慈心九戒。出家众的戒则有沙马内拉戒、比库戒、比库尼戒等。

  3.禅修(bhà vanà ):可分为修止(samatha bhà vanà )与修观(vipassanà bhà vanà )两大类。修止是致力于让内心平静的修行方法。共有四十种止业处,目的是使内心止息称为敌对法的诸盖,使心平静、专注。修观是通过观照究竟色法、究竟名法及其因的自相,以及无常、苦、无我的共相,来培育智慧的修行方法。

  4.恭敬(apacà yana):恭敬值得恭敬的对象。哪些对象值得恭敬?佛陀值得恭敬、法值得恭敬、僧值得恭敬、母亲值得恭敬、父亲值得恭敬,老师值得恭敬,说法者值得恭敬,有德行者值得恭敬,恩人值得恭敬,这些是应当恭敬的对象。

  我们不仅从身体行为上表示恭敬,例如礼拜佛、法、僧等,更重要的是应从内心培养恭敬。

  5.服务(veyyà vacca):帮忙做事,奉献劳力、体力,比如在寺院清洁卫生、煮饭做菜、搬抬东西等。对于社会公益或福利事业,出钱为捐款,出力为服务。

  6.回向功德(pattidà na):又作分享功德。做了功德善业后,指定与某些人乃至一切众生分享。

  7.随喜功德(pattà numodana):对他人所做的功德善业感到欢喜。能够亲自参与当然最好,不能参与,内心也要感到欢喜。说 ß Sà dhu! Sà dhu! Sà dhu!û 是随喜功德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培育随喜可以对治妒忌,同时也能获得他人所分享的功德。

  8.听闻佛法(dhammasavana)。有四入流支:(1)亲近善友;(2)听闻正法;(3)如理作意;(4)法随法行。听闻佛法能树立正见、增长智慧,是证悟圣道圣果的四个条件其中一个。通过听闻佛法,能够分别善恶、明辨是非;通过听闻佛法,能够培养信心,对佛、法、僧产生信心;通过听闻佛法,能够学习律、经、论,研究佛语;通过听闻佛法,能够把取业处,明白如何修持戒、定、慧。作为佛弟子,主要是通过听闻佛法来树立正见、增长智慧、修习止观、朝向解脱的。

  9.弘扬佛法(dhammadesanà )。佛陀在《法句》中说:ß Sabbadà naü dhammadà naü jinà ti.û 意思是“法施胜一切施”,法布施是最殊胜的布施。然而,并非一切人都能弘扬佛法,只有通达经论、堪为人师的比库才有资格登法座、宣说佛法。那么,其他人想做法布施应该怎么办呢?可以介绍、宣传、传播佛法。现代社会可以利用书籍、图片、视频、音频、网络等各种媒介来传播佛法。助印、促成佛法的传播,也是法布施。

  10.正直己见(diññhijjukamma):有几种正直己见。首先是皈依三宝。皈依三宝,以佛法僧为自己的庇护所,有了信仰,就会用佛陀的教导来正直自己的见地。其次,通过听闻佛法、阅读佛书、学习教理也能正直己见。再次,保持正念正知也是正直己见。另外,应通过禅修来正直己见。最崇高、最殊胜的正见是圣道心中的正见,是对出世间四圣谛的如实知见。

  这十种都是培植福德的善业,绝大多数是以欲界心来完成的。除了禅修证得色界或无色界禅那生起的是色界心或无色界心,以及圣道正见属于出世间心之外,其他全都是由欲界善心来完成的。所以可以把这十种作福德事归于欲界善业。

  这十种欲界善业是由八种欲界善心完成的:

  1.悦俱智相应无行心,

  2.悦俱智相应有行心;

  3.悦俱智不相应无行心,

  4.悦俱智不相应有行心。

  5.舍俱智相应无行心,

  6.舍俱智相应有行心;

  7.舍俱智不相应无行心,

  8.舍俱智不相应有行心。

  影响善业功德的三项要素

  有三项要素能影响这些善业功德的大小程度,它们是:

  一、悦俱或舍俱——欢喜地做还是中舍地做。悦俱即欢喜地做,舍俱即内心感受平平地做。

  二、智相应或智不相应——做时是否拥有智慧。对佛法僧三宝有信心、对业果法则有信心,此时的信心拥有业果智,也称“自业正见”(kammassaka sammà diññhi)。只要相信这是善业,能带来善报,这就是对业果法则的信心与智慧。如果不相信、不思考业果法则而做善事,则是智不相应。

  三、无行或有行——主动还是被动。无行是不需他人鼓励,自己主动做。有行是经过他人鼓励、催促,或者按指令、按任务完成,被动地做。

  在这八种欲界善心当中,最殊胜的是第一种心。做善业功德时欢喜地、有智慧地、主动地做是最好的,这种心最接近初禅心。虽然初禅心属于色界心,而这种心还是欲界心,但是它们的心所数目完全相同。同样是做一件善事,若通过如理作意来培养这种心,则能事半功倍,造作更殊胜的三因善业。

  我们以后还会讨论到殊胜的善业能带来殊胜的结生,低劣的善业只能带来低劣的结生,也是和现在所讨论的有密切关系。

  第三,色界善业

  色界善业分别依禅支而分为五种:

  1.寻、伺、喜、乐、一境性俱的初禅善心;

  2.伺、喜、乐、一境性俱的第二禅善心;

  3.喜、乐、一境性俱的第三禅善心;

  4.乐、一境性俱的第四禅善心;

  5.舍、一境性俱的第五禅善心。

  这里的“俱”是伴随或拥有。这五种色界禅那心是依所拥有的禅支来区别的,而且是依五分法来分的。如果培育禅那时逐个舍去禅支,舍“寻”进入第二禅,舍“伺”进入第三禅,则有五种色界禅那。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是“寻”和“伺”同时舍,于是色界禅那就有四种。

  因此,喜、乐、一境性俱的第三禅善心相当于四分法的第二禅, 一境性俱的第四禅善心相当于四分法的第三禅,乐、舍、一境性俱的第五禅善心则相当于第四禅。换言之,当禅修者进入初禅时,其安止速行即是初禅善心;进入第二禅时,其安止速行是第三禅善心,进入第三禅是第四禅善心,进入第四禅是第五禅善心。

  这五种色界善业只会发生于意门,不会出现在身门与语门。欲界善业可表现于身、语、意三门,但是色界善业纯粹只发生在意门,只是意业。

  第四,无色界善业

  无色界善业有四种,分别是:

  1.空无边处善心;

  2.识无边处善心;

  3.无所有处善心;

  4.非想非非想处善心。

  在这些善心中的思心所造下的业就是善业。禅修者证得色界禅那之后,可以进一步培育无色定,通过修习十遍中的前面九遍来成就空无边处定,即:地遍、水遍、火遍、风遍、青遍、黄遍、红遍、白遍、光明遍。他成就空无边处定之后,再专注空无边处定心而成就识无边处,再专注空无边处禅心的没有而成就无所有处定,再取无所有处定心的寂静、殊胜而成就非想非非想处定。当一个人有能力成就无色定的时候,其安止速行心就和这些心相应,所造的业即是这四种无色界善业。

  若以三门来分,欲界善业、不善业可以通过身、语、意三门来造作,意门则通于欲界、色界、无色界。或者说,色界和无色界善业唯发生于意门,不会出现于身门和语门。

  我们已经讨论了依成熟之地的四种业。不善业只属于欲界,色界和无色界没有不善业。造作不善业能导致投生到恶趣地,有四种恶趣地:地狱、畜生、鬼和阿苏罗。造作欲界善业能导致投生到欲界善趣的人或六欲天,造作色界善业可以投生到色界梵天,造作无色界善业可以投生到无色界梵天。这是依成熟之地来分的。

----------------------------------------------------------------------------------------------------------------

更多玛欣德尊者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四讲 业与果报的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五讲 离心路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六讲 缘起(一)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40.蝇子投窗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41.虱子是什么做

 

后五篇文章

玛欣德尊者:阿毗达摩讲要(下) 第二十二讲 业的运作(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39.未到曹溪亦不失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38.不能代替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37.不要拂拭

星云法师:星云禅话 236.银货两讫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