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修行入门的基本戒行
阿难随又起立请问说:“ 我常听佛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意思是说自己并未度脱苦海。要发心先度他人的人,这就是菩萨心肠的发心。如果自己已经证得本性,圆满解脱以后,再依照自己所证的,使别人亦得证自性正觉,那就是等于佛来应化世间。我现在虽然还没有得度,但是要发愿去度末劫时期的众生。将来的人们,距离佛在世的时期渐远,必定会有很多的邪师外道说法。如何才可以使他们摄伏妄心,证得真实佛境界的三昧?怎样才可以建立一个安心修道的场所,远离一切的魔事。使他们对于要求悟得正觉的真心,永远不会退转呢?”
佛说:“ 你不是经常听我讲 说修行所依持的戒律吗?我常说修行的入门基本要点,有三个决定不易的程序:首先要守戒。因戒可以生定。因定可以发慧。这是达成无漏果位的三无漏学。”
何以称摄伏妄心为戒呢?如果这个世界上的六道众生(天、人、魔.畜生、饿鬼、地狱)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YIN根,自然就不跟着生死之流去连续不断地轮转。你要修习定慧等持的正三昧,本来是要求出离尘劳烦恼。如果YIN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离尘劳之累。即使有很渊博的世间知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YIN根,必定堕落在魔道之中,与群魔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将有很多魔民,盛行在世间,广作贪YIN的行为。并且还自任善知识去教化他人,使一切众生,堕落在爱欲第一的主观深坑里,丧失正觉的道路。你将来教导世人,修学定慧等持的正三昧。必须要先断心里的YIN根。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的决定性清净教化。如果不除YIN欲,修习禅定,犹如蒸煮沙石,要想它变成了香饭,即使经过百千劫的时间,也只能成为热沙。因为沙子根本永远做不成米饭。如果以YIN欲之身来求证佛果,即使稍有所悟,也都是YIN根。根本基于YIN欲所发出,始终还在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中轮转不休,必定不能超越。要求圆满达成佛果的寂灭境界,必定要使身心YIN机之根完全断除 ,最后连压制断除的心念也化为乌有。然后对于佛的正觉大道,才有有希望证得。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说。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一)杀戒:“再者,一切世界上的六道众生,他的心里没有杀机,就可以了生脱死。修行的最高三昧,本来要求超越尘劳烦恼。如果杀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离尘劳之累。即便有很多的世间智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杀机,必定堕落在神道之中,与鬼神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有很多的鬼神之徒,盛行在世间,自称必须肉食,才能证得正觉大道。须知我许可有些出家的比丘们,可以吃食五净肉(l. 不见杀 2. 不闻杀 3. 不疑杀 4. 自死 5. 鸟残)是因为在有些偏僻的地方,地质不佳,不能生长草木菜蔬。所以在没有办法中,才方便许可他们食肉,用来疗饥延命。但是吃它们的肉,应该看做是它们的慈悲布施,应当具有感恩的观念。岂可在我灭度以后,贪求口腹之欲,食众生的肉体,还自称为释迦的法子呢?你们应当知道,这种肉食的人,即使心开悟解,有点相类似的三昧境界,其实还是大罗刹(恶鬼之流)。等到福报完了,必定沉沦在苦海之中,不算是佛弟子。这一类的人,互相杀戮吞吃,没有了期。不能跳出三界。你将来教导世人,修习三昧,其次就要断除杀生。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二个具有决定性的清净教化。如果不断除杀机,修习禅定,犹如掩耳盗铃,欲盖弥彰。所以出家比丘,不但不食肉,乃至护惜草木的生机,犹如自家生命一样。更不能穿着服用血肉之躯的众生们的皮革丝毛之属。能够守住这样清净戒律的出家比丘,对于现实世界,才得真正的解脱,只是“随缘消旧业,不更造新殃”而偿还宿世业债,更不浮游于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间。为什么不去服用血肉众生的毛革呢?因为服用它的身体某一部分,仍然有残害它生命的因缘作用。等于人要吃地上生长的百谷,同时足也不能离地。如果对一切众生身心的部分,都不用不食。我说这个人,才是真正的解脱。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便是真正的佛说。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二)盗戒:“ 再者,一切世界的大道众生,灭除心里的盗机与偷心。就可以了生脱死,修习正三昧,本来要求超越尘劳烦恼,如果偷心不除,根本就不能出尘劳之累。即使有很多的世间知识,或者得到少许的禅定境界,如果不断偷心,必定堕落在邪道之间,与精怪妖魅为伍。他们也有很多信徒,也都自称已经成就了无上大道。我去世以后,末法时期之中,有很多的妖孽之流,盛行在世间,居心奸险,自称为善知识。都宣说已经得到无上大道,欺骗无知无识之流,恐吓他们使之丧失真心自性。所过之处,令人家财耗尽。我教导出家比丘们,随时随地乞食延命。是要他们舍弃贪求的心,成功无上正觉之道。甚之,要比丘们不自做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表示今生必须了道,只在人间尽此一度的往来,从此去而不返。有些具有盗贼其心的人,都假借我的衣服,稗贩如来,自造种种罪业。虽然口里都在说着佛法,却非真正出家。即使受过全部的具足戒律,也是只行小乘的道路。由此而使很多的众生怀疑误会,实在是罪过无边。如果在我灭度以后,有的出家比丘,决定发心修学正三昧。能够在佛像之前,为法忘身。我说这个人,无始以来的宿债,都在那一刹那间偿还了。必定可以‘长揖世间,永脱诸漏’。(此处可参看本经第六卷原文。因为所说的,为现实世间一般人们难以置信,故部分保留不译。)你将来教导世人,修学三昧,须要断除偷心,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三个具有决定性的清净教化。如果不断除偷心,修习禅定,犹如水灌漏厄,永远不会装满。若是出家比丘,对于自己基本必需的衣食之外,分毫没有私蓄。乞食所得,若有剩余,也要布施与其他的众生。假如有人无理来打我骂我,也要以礼相待,必须做到身心两舍,使这个身体骨肉,亦与众生共之。决不把佛的不了义说,作为自己究竟的见解,以贻误初学。能够做到这样的 人,我认为他已得真正的三昧。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说。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三)大妄语戒:“ 再者,一切世界的六道众生,虽然身心已经没有杀盗YIN的三业。如果犯大妄语,他在正三昧的境界中,也不能得到清净,而成为贪爱主观之魔 ,失却佛果的种性。所谓大妄语,就是‘末得言得,未证言证。’或者为了求得世间人的尊敬,争取唯我至上第一的地位。向别人说:我已得到须陀洹的果位。或大阿罗汉的果位,或独觉辟支佛的果位。甚之是菩萨的果位。只为了贪求别人的敬礼和供养;不知已得无边罪过,消灭佛性种子。等于用刀断木。自甘断除佛种。我可预记这一种人,会永断善根,再没有进益的知见,永远沉沦苦海,不能成就正三昧。我去世以后,常教一般菩萨和罗汉们,化身应现世间。在末法时期中,做种种形态的人,去救度在生死海中轮转的众生。他们或者做沙门(出家者)、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乃至做YIN女、小寡妇、奸偷屠贩,与一般众共同生活。而在这种种的人生之中,称赞佛法,使他们的心进入佛法正三昧的境地。但是他们决不自说我是真菩萨,或是真罗汉,故意泄漏密行,轻示于末学后进,借以自相夸耀。除非世寿命终,方才暗中有所遗嘱。只有那一般妄人,才妖言惑众,甘犯大妄语戒。你特来教导世人,修学三昧,还须要他们断除大妄语。这就是过去一切佛教所建立的第四个具有决定性的教化。如果不断除大妄语,犹如要雕刻人粪作檀香木状,想在其中求得香气,那是决定不可能的。我教诲一切比丘,直心是道场。在日常生活时四威仪中(行、居、坐、卧)中,一切行为,都不能虚假。怎么可以自己谬称已得至高无上的道法呢》这譬如乞丐称王, 终会自取杀戮的。更何况自己谬称为人天三界之师的法王呢!须知‘因地不真,果遭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如果一般出家比丘,调正此心,犹如直弦。一切言行,都绝对的真实,便可进入正三昧的境界,永远不会遭遇魔事。我将印许这种修行的人,决定可以成就菩萨的果地,得到无上正觉。和我这样说法相同的,才是真正的佛说。不是这样说的,就是魔的说法。”
(以上《楞严经》第六卷竟)
佛又说:“阿难,你问如何摄伏妄心,我现在已先说佛法入门的正三昧,与佛学菩萨道的微妙法门。要先能行持这四种戒律仪范,‘皎如冰雪,’自然就不会另生过犯的枝节。所谓一切过犯,不外心三(贫、嗔、痴)口四(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如果严谨敬持戒行来自修,这些过犯,就不会有发生的可能了。若能永不遗失这四种戒心,心里根本不染著外界的色香昧触等境,一切魔事,哪里再会发生。若是还有宿世的罪过不能除灭,你可以教他们,一心念诵我佛顶光明‘摩诃萨怛多般怛罗’无上神咒。(本文已经说得很明白,如有其心修学的人可自研读本经上的记述)。
(大乘道的四十位的心行,和四种加行的功用境界,是一切众生从凡夫地直达菩萨境界的十地,至于成佛的共通途径。所以仍从众生颠倒和世界颠倒说起。)
修学佛法进度程序的指示
阿难又问:“这样修证佛地正三昧境界的人,如果还未达到涅槃(圆寂),何以只能称他是乾慧地?由乾慧地再求进步,身心善行渐次增益所发现的四十四位心境现象,与它的界说和目的,以及菩萨的十地境界。乃至等觉(相等于佛地的正觉)菩萨的果地,究竟是如何情形?希望佛再加说明。”
佛说:“自性本来是灵妙圆明的。既非任何一个名望可以形容,更非任何一种现象可以比拟。就其形而上的本位而言:本体自性中,本来没有物理世界与众生世界的存在。因为妄动,然后才有物理世界的众生的生起。既然有生,一定就有相对待的作用,跟着就会灭了。有了生灭,就称为妄心。如果生灭不停的妄心消灭了,就名真如,或称为真心,或叫做真性。悟得其理,证到其事的,便称作无上菩提,已得无上正等正觉。以其现象而言,就称之为大涅槃(圆寂)。其实,这两个名词,只是互相说明表示的名号。你现在要修佛的真正三昧,直入佛的大涅槃境界,首先应当认识这众生界和物理世界两种颠倒的原因。如果再不生起颠倒,就可以达到佛的真正三昧的境地。”
“如何叫做人生颠倒呢?由于真心自性是本来灵明圆满的。灵明至极,于是发起自性功能的妄动。自性妄动不息,就有了生灭不停的作用。于是从自性本体的毕竟虚无空寂的本位中,生起胜妙实有的有为作用。这个有所为的有为作用,原来并不因为有个什么原因才发生。只是当自性功能妄动的时候,突然发生,暂时存在,偶然停留而形成一种现象,其实并无固定的根本。从这个无所住但有现象的有为作用,而形成了物理世界和一切众生界。无奈一切众生反而迷失了自性本来的圆满光明,便发生虚妄的知见,误以为那些有为现象为真实的存在。其实,不知道这个虚妄的作用和现象,并无一个固定的自体,更没有实在存在的东西可以依持。可是如果要想返复归还到真如的本性,有这个要想求得真如的心,就不是真的真如自性了。如用这个并非真心自体来求得返本还元之道,显然又成为一种错误的现象。‘非生非住,非心非心非法’,无生之中求生。不可住之中求住。依妄心而求真如,用谬误的理则而求真理,辗转发生心理连属不休的力量,形成业力的作用。因此,业力相同的就互相感应,产生交感的作用,彼此相生相灭,所以才有众生的种种颠倒的存在。
“如何叫做世界颠倒呢?这些有为的万有现象,既已形成有所为以后,便自然的成为分段的妄有妄生,因此成立空间的界限与方位。其实,那都不是万有自作或是人为的造成,也不由于先天有个决定性的原因,更没有一个必然性的果然存在。因此时间的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作用。)和空间的四个方位。互相和合干涉,互相分化又互相统一。(宇宙犹如一个大而无比的自然物理化学的洪炉。)变化生出一切众生的种类。(参看本书第四章)因此世界上因有动力的妄能而有声音,因有声音而有物理的色相。因物理的色相而有香臭。因有香臭而有感触。因感触而有味性。因味性而有思惟意识。(这六种作用,如连环联圈不断,互为因果,互为起灭)由此六种现象,构成杂乱的妄想,形成业力性能。(有正反和排吸,统一和分化的相对作用。)成立内外正反的十二种区分。由此台轮圈一样地旋转不停,所以世间上有声音香臭味性感触等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都由六位的能所互变,自始至终,终复为始。充其量的反复变化,都穷极于十二变之中,形成一个轮周似的旋复作用。依据这种轮转似的颠倒变化作用,构成众生界的现象,所以世界上有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有色相和情想的)、无色(没有色相和情想的)、有想(有精神存在而无形相可见,如鬼神精灵之类)、无想(没有精神作用而有形相可见,如精神化做土木金石矿物等的物质之类)、非有色(无坚固的色情而有形象的存在,如水母浮石等)、非无色(偶然暂有色情作用,而没有长存的形象可得),非有想(好像似有知觉,而其实没有情想的作用,如蒲卢、向日葵、含羞草等)、非无想(好像没有情想,而其实也有情想,如土枭、破镜鸟等恶毒禽兽之类。),如此等等,共有十二种类的众生。”(此处原文是解释十二种类众生的生命本元,依原文研读即知。)
(以上《楞严经》第七卷竟)
佛告阿难:“这些每一种类的众生之中, 也同时各自具有十二种生命轮转颠倒的因缘。(换言之,人亦具有兽欲,兽也具有人心。民胞物与,心物是没有绝对可分的界限的。)犹如一个人自捏其目,就会本能地眼前看到许多乱起的光华。须知灵妙圆明的真心自性,本自具足所有的虚妄乱想的功能。你现在要修证佛的正法三昧,对于发生虚妄乱想的根本原因,设立三个渐修的次第步骤,才能灭除其根。好像一个洁净的宝瓶,久装毒药。现在要想除去毒汁,恢复原有的洁净。必须先用汤水香灰洗涤,还它本来的洁净,然后才可以储藏甘露。如何各为三种渐修的次序呢?第一,是修习助因。修习一切善业,薰习一切善心,以消除它的助因。第二,是真修正性。培养善根,从事真正的修行,以剖出圆明灵妙的正性。第三,是增进善业。在行为上,为善无止境。在治心性的功用上,百尺竿头,更求进步。如此幸修持,使与现行业力相反而行。所谓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了。”
“(一) 如何是修习助因?这个世界上十二种类的众生,都依赖饮食而生存,所谓抟食,又名段食。就是众生们依时间的分段,用肢体帮忙来吃食。触食,领先感觉而食,如日光空气等。思食,精神上的食粮。识食,心理上的享受。因此众生们,食甘甜的食物而能生存,食毒素食物便会死亡。所以一切众生,要求得佛正法的三昧,应当断除世间的五种辛菜(葱、蒜、葳、韭、薤、兴渠,兴渠-此物中土所无)。这五种辛菜,熟食使人容易发生YIN欲,生吃使人容易发生嗔恨。如不戒除,即使善能讲说一切经典,一切天仙圣贤,也都嫌其臭秽,和他远离。鬼魅却喜与其为伍,不知不觉间,就堕落在魔道之中。所以一般修习菩提,而求无上正觉者,必要永断五辛,这就是第一项的修行次序。”
“(二) 如何是真修正性?一般众生要求证入佛正法的三昧,必须先要严持清净的戒律,永断YIN欲的习气。不饮酒、不食肉,以火净食,不吃生物。如果修行的人,不断YIN欲和杀生的心,想超出三界外,是不可能的。所以众应当看破YIN欲的事,犹如毒蛇,视同冤家盗贼一样。道德要守持声闻乘的执身不动的戒律。以后再行持菩萨乘的清净戒律和仪轨,再使执心不起。若得禁戒成就,在此世间,便永远没有相生相杀的恶业。 又能永不再起偷盗的心理和行为,就没有互相负累的果报。在此世间,就不须偿还宿债。能够做到这样清净的修行人,如果修习佛正法的三昧,不须要另得天眼通,就以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也自然可以看见十方世界,亲见诸佛而听法。能够得大神通,游于十方世界。可使宿命清净,再无艰难险阻,这是第二项的修行次序。”
“(三) 如何是增进善业,转变现在所行的业力?能够这样严肃持守戒律,没有贪YIN的心。对于外界六尘物欲的现象,渐渐不会奔放流逸。因此必摄放心,回复归还到自性的本元。对于外界物欲现象的诱惑,既然不去追逐它、攀缘它,那么,六根的生理本能,自然就没有对象。这样便会使奔流放逸的狂心休息了,返还到一灵不昧,纯真无漏的境地。六根六尘的作用,既然能够不再生起行动的业力。十方国土的物质障碍,就一齐消除,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佛圆明清净微妙的密意,都会在这种境界中明白显现,如此就可以获得无生法忍。由此再加渐修,随他所发现的行持境界的过程,安立各种次序的圣位名称和含义,这是第三项的修行次序。”
五十五位修行的圣位和境界的含义
(一)乾慧地:欲爱这念已经干枯了,六根与外界物欲就不互相偶合。目前的有限残生,气质已经变化, 不再继续发生业习。执心虚明不昧,完全是清明在躬的智慧。修持渐久,智慧的性能,光明圆满,照耀十方世界。因为只是乾有其慧而已,未能发生自性大定的功德,所以名为乾慧地。
(二)十信
(1)信心住:乾慧地中,只是欲习初乾,还未与真如自性的法流相接,就以这初得乾有智慧的心,心心念念之中,如箭箭中的,中入法性之流,渐渐使真心开展圆妙。从此在真心妙圆的境界里,重新发生至真绝妙的知见,证得真心元是常住不变,深具真实的信心。一切妄想,自然灭尽无余,完全在中道纯真中行,名为信心住。
(2)念心住: 证得真实的信心,明了一切都能圆通自在。身心内外和中间三外,再不会受到障碍。乃至对于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的一切习气,都在一念之间,现在目前,自然记忆不失,名为念心住。
(3)精进心:真心灵妙圆满,真精发生变化。无始以来的习气,都融化成为一体的精明妙用。只用这种精明再求进步,入于真净之境,名为精进心。
(4)慧心住:真心的精明现前,一切作为,纯为智慧,名慧心住。
(5)定心住:执持智慧光明之境,身心内外,周遍寂湛。在寂静灵妙之中,有如止水澄波,经常凝住不动,名为定心住。
(6)不退心:在定境中,发现清净光明。由定境的光明中,深入自性,有进而无退,名为不退心。
(7)护法心:此心进入轻安泰然之境,始终保持不失,和十方诸佛的气分相交接,名为护法心。
(8)回向心:保持真心寂照的觉明境,能够生起妙有的力量,回光反照到佛力的慈光。转向佛的境界中安然而住犹如一对明镜,光明互相映照。其中的妙影,互相重重映入,名为回向心。
(9)戒心住:心光绵密返还,获得佛的常凝无上妙净之力。安住在无为之境中,永远不会遗失,名为戒心住。
(10)愿心住:住于自在无碍的戒心境中,能够游于十方世界,所去都可随愿,名为愿心住。
(三)十住
(1)发心住:若有人用此真实的法门,发起以上的十心。心精发生光辉,所举的十心功用,都互相涉入,圆成为唯一真心,名为发心住。
(2)治地住:心中所发的明净境界,犹如在清净的琉璃之中,现出内在的精金,前面所发的妙心,随时随地都在妙明的心地中行履,名为治地住。
(3)修行住:发心与治地所涉及的一切知见,都得明明了了。遍游十方世界,都无留碍,名为修行住。
(4)生贵住:所行与佛相同,感受佛的气分。犹如中阴身一样,能够自由求得转生的父母,互相感应,入于佛的种性,名为生贵住。
(5)方便具足住:既能随时游心于道,犹如初得人身而入胎,已经亲承佛的法统。由此再加修行,如胎儿的完成人形,名为方便足住。
(6)正心住:再进而形容如佛,道心也和佛相同,名正心住。
(7)不退住:身心圆明,打成一片,日日增长,名为不退住。
(8)童真住:再此增进,佛所具有的十身灵相,一时都得具足,名童真住。
(9)法王子住:逐渐人形完全长成,出胎在世,亲为佛的得法之子,名为法王子住。
(10)灌顶住:已经长养成人,犹如国之太子,成年以后,行将继承王位,得到灌顶,名为灌顶住。
(以上由生贵住至灌顶住,以入胎成人为譬喻。在功用上,确很实在。不过有些人,却把它当成实相来做,坚执为实有的境界,实在贻误不浅。此中妙用,唯证方知,要到空有双融,智悲双运的实际理地,才解此语。)
(四)十行
(1)欢喜行:既已成为佛的法子,就具足有无量如来的妙德。在十方世界中,一切随顺众生,随缘而度,名为欢喜行。
(2)饶益行:善于为一切众生造福利,名为饶益行。
(3)无嗔恨行:不但自觉,且能觉他。对于所遭遇的一切烦恼,皆无违拒,名为无嗔恨行。
(4)无尽行:于未来无穷的时际里,出生于任何种类的众生之中,不受时间空间的影响,名为无尽行。
(5)离痴乱行:或演绎、或综合一切各种法门,始终没有差误,名离痴乱行。
(6)善现行:在一切根本的法性中,显示各种不同的差异作用不同。在每一差异的现象上,又能见到它根本的同处,名为善现行。
(7)无著行:进而至于十方虚空界的所有微尘里,在任何一粒尘中,又可以现出另一个十方世界。如此互相变现,无论现尘或现出世界,都能彼此不相留碍,名为无著行。
(8)尊重行:种种现前的作为,都是为了救度众生,使其解脱到达彼岸的第一义,名为尊重行。
(9)善法行:如此圆融通达,能够完成十方诸佛的仪轨和法则,名为善法行。
(10)真实行:如上所说的各种次序和境界,一一都是清净无漏中的行业。也都是一真无为自性中本然的流露,名为真实行。
(五)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离回向:此人如果已经满足得到神通妙用,成就佛事,绝对的纯洁精真,远离了一切残留的过患,当然就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自己又须灭除心中表示足以度他,或我已度他的观念和现象。回此无为之心,都归向于涅磐之路,名为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
(2)不坏回向:空坏了一切可以空坏的,远离了一切可以远离的,连能坏能离之相都不存在,名为不坏回向。
(3)等一切佛回向:自性本觉之体,湛然现前。觉性已并齐于佛的正觉,名为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处回向:真心至精发出光明,心地等于佛的心地,名为至一切处回向。
(5)无尽功德藏回向:万有世界,与真如自性,可以互相涉入,一点没有挂碍,名尽功德藏回向。
(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在佛与众生平等的性地中,而发生各各不同的清净之因。依此因而发挥它的妙用,取涅槃(圆寂)的道果,名为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实的道根既已成就,视十方世界里的众生,都是我本体的同体。自性虽然已经圆满成就,同时亦不忘失救度任何一个众生,名为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
(8)真如相回向:“即一切法,离一切相。”于不即不离,亦离亦即之中,两者都没有执著的心,名为真如相回向。
(9)无缚解脱回向:真心得到如所如如的境界,十方世界,一切无碍,名为无缚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本来自性的妙德,圆成了,所谓法界的边际和数量的观念也灭除了,名为法界无量回向。
以上就是心性修行过程中,所立四十一位清净心地境界的含义。其次还要成功四种微妙圆满的加行。(这里所谓加行,是针对以上修治心性的心地法门而言。因为四十一位的修行次序,大部分是专指心性的境界而建立它的名称和次序。心地虽然已经得到极高明之境,而在行持的工夫上,还得注意它的功用。这种工夫的功用境界,就名为四加行。如果将四加行也作为心性的法则来看,似乎失于切实。所以下面就基于这个体验,来说四加行的妙用。)
(六)四加行
四加行
(1)暖地:既已得到如佛的觉性妙用,在自己心地上用功夫,好像欲出未出,有如钻木取火。火光虽未燃发,而暖气已经流布,就名为暖地。
(2)顶地:自己心地上,已经成就,和佛的所行所履一样。对于这个气质残留尘色的生理之身,外表像是依靠它。其实内在又并不一定依靠它。犹如人登到高山的峰顶上,身体虽然已经上接虚空,入于虚空之中,但是下面还有些障碍,不能完全离开,就名为顶地。
(3)忍地:即心即佛,心就是佛。已经证得这个真心不二的绝对真理之实境。此心已同于佛道,并且善能得到中道不二的妙用。犹如忍住某一种事的人,心中如有如无,大有忍住不动的意味,就名为忍地。
(4)世第一地:一切境界和名称数量,完全消灭。既无所谓迷,也无所谓觉。迷觉乃二边对待的名词和作用,现在都成为未悟以前的过去剩语。只有在不二的中道第一义谛中行,其余都成为无所谓的名词,就名为世第一法。
(七)十地
(1)欢喜地:在大菩提中(无上正知正觉),善得通达,觉心已通达于真如自性,尽能了解佛的境界,名为欢喜地。
(2)离垢地:一切世间出世间诸法差异的性能,都能明了它的同一根源。后来并同一之性也灭除不住,名为离垢地。
(3)发光地:内心净极,自性光明发生,名为发光地。
(4)焰慧地:自性光明已极,正觉圆满,名焰慧地。
(5)难胜地:一切诸法的同异,都不可得,名为难胜地。
(6)现前地:无为真如自性,自然发露净明妙德,名为现前地。
(7)远行地;穷尽真如自性的边际,名为远行地。
(8)不动地:一心真如,如如不动,名为不动地。
(9)善慧地:发起真如心的妙用,名为善慧地。
(10)法云地:在修习菩萨道 的过程中,从此以往,修习的功用已毕,功德已经圆满。也有认为到此才是真正修习佛法的正位,所谓慈荫妙云,覆涅槃海,名为法云地。
(以上为修习大乘菩萨道的五十五位次序竟)
等觉:由凡夫境界,要求返本还元,证得自性真如。必须要逆转生死海中的妄想之流。如有一修习行持者,依照上面所说的次序,顺行而至于正觉的性海,与诸佛法性相交,名为等觉之位,便和诸佛的菩提正觉相等了。
妙觉:到了等觉位以后,觉性才获得金刚喻心中的大定。由最初的乾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例如以每一位为单数,加积成为十位,十位即是五位的二数的复数,此为一重单复。众生世界因有时间的三位,空间的四位,三四四三,乘得十二。所以众生界得形成六根六尘,统名为十二根尘。如果修返本还元之道,也得依十二根尘而修持,此为第二重单复。从乾慧地,至暖、顶、忍、世第一法、等觉、妙觉,七个单位,加上十地等五十位的五数,七五相加得十二。此为第三重单复。天数五、地数五、天地之数五十又五,其用四十有九。五是一至十的中数,与十交叉,顺行推演至于无穷数,逆行复归于一。所以修行佛道,建立五十五位,此为第四重单复。形而下的有数,都始于一。十百千万亿而至于无量之数,还都只是一位。形而上的数,也由一而逆返。返一以还,进于形而上的不可知之数。古今中外,东西方的圣凡,对名数的道理,并无两样,实为不可思议的至理。此中妙理无穷,由此贯通,佛法名数之理,可以了然矣。)
以上所说的种种地位,都是用不变如金刚的智慧去观察。认识世间事物,皆是如梦、如幻、如露、如电、如镜花、如水月、如阳焰、如空花、如海市蜃楼、如芭蕉。观察认识清楚了,在奢摩他(止定的境界)中,用诸佛所教毗婆舍那(慧观),双融双运,而清净修证之。渐次深入,从步步精进的程序上,立此位数。但都是用上述三种渐次增进的方法,修成五十位的真正菩提正觉之路。如果能够依此去修观,才名为正观。若做其他观的,就名为邪观。
地狱天堂的有无与人生精神心理的因果关系
阿难问:“如果这灵妙光明真如清净的妙心, 本来是遍满圆明的。那么,所有山河大地,与草木含灵等等,都是真如自性本元的变化作用,和佛得成正觉的自性同一体。佛的性体既然真实不变,何以其中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道,各自差别不同的存在呢?这些差别不同的种类,还是本来自然就有的呢?或是一切众生的虚妄习气所生起的呢?所谓地狱等,还是有一定的所在?或是基于各自的业力所生,又各自自然地去感受它呢?希望加以说明,使将来的众生,知道谨慎守戒,纯洁不犯。”
佛说:“一切众生,自性本体,本来实在都是清净的真如。因为妄心动生知见,才发生有虚妄习气的作用。因此就分成有内分外分的现象。所谓内分:就是众生的分内之事。由于爱染一切,发生妄有的情意。情意累积不休,能够产生内在的爱水。(犹如现代医学所说的内分泌作用)所以众生们,心里忆想珍馐妙味,就会流出口水。心里忆想某一个人, 或怜或恨, 就会眼泪盈眶。如果贪恋追求财富,心里就发生一种爱涎,久久使身体光润。心里坚想YIN欲,男女二根,自然流出液体。 爱的心理, 虽然有各种差别,却同是业力之流,连绵不断所致。心中之结,同样地无法开解。内在被爱水润湿,始终不能升华。愈陷愈深,自然从此堕落, 这就叫做内分。所谓外分:就是众生的分外之事。因为追求一切外物与外务,发生虚妄的想念。想念累积不休,就能够产生胜气(犹如现代物理学所说的原子电子的方射作用)。所以众生们,心里严守清净的戒律,全身都会轻安清快。 心里信仰坚定,专一信仰某一形而上的一尊,或咒印,就会顾盼自豪,有毅然出众的气概。心里要想生天,梦里就觉得自己在飞升远举。心里存念佛国,圣境就会突然出现。一心事奉善知识,就会自轻其身体与生命。一切想念的心理,虽然不同,但是妄想的功能,却同是轻清上升的(所以现代心理学认为思想是脑神经的波动作用)。想念继续不止,向上飞动不下沉,自然有超越的知觉发生,所以叫做外分。
“一切世间的生死相续,生从习惯性的顺路而来,死从变化之流而灭亡。当生命将要终了时, 这个人还未完全舍灭了暖气的感触,那时一生的善恶行为,在意识境象中,就会一起显现。死逆生顺, 两种习气,互相交战。如果来生纯粹落在思想中的人,神识就会上升,必定生于天上(此处所谓天, 也就是代表上升的界说。)如果只有心中的升华意境,一生兼有福德与智慧,以及具有净愿的, 自然心境开豁,可以见到十方佛的境界,便可随愿往生任何一个佛国的净土。如果是情少想多,即合轻举,也不会很高远的。就会成为鬼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刹等,仍然游行于日月所照临的天下,所去都无障碍。其中若是有人曾发善愿, 善心护持佛法戒律神咒禅定等,便能亲往如来的座下。情想平均的,不飞也不坠,就生在人间。于是思想清明的,就是聪明的人。 情意幽郁的,就是愚钝的人, 情多想少,就流入畜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分情,三分想, 就沉下到水轮,生在火边, 受猛火炙烤。或身为饿鬼,常被焚烧。同时水也能够伤害它。 而且没有饮食,如此要经历百千劫的时间。(例如深海水中的庞大生物等)九分情,一分想, 会下洞火轮,身入风火二交过地。轻的生在有间地狱,重的生在无间地狱。至于纯情无想的,便即沉入阿鼻地狱(所谓永堕泥犁,不得转生)。如果在沉心之中,有诽谤大乘,诬毁佛的禁戒,以诳妄而演说佛法,虚贪别人的信施,滥得他人的恭敬,乃至犯了五逆,十重,就会更番生于十方阿鼻地狱。这些所造恶业,虽然说都是自作自受,在共同的业力果报当中,各自兼有它的原因和境地。 也都是众生自心所造的业力,由自己感召而形成的。”(此处说明地狱、饿鬼、畜生等业力果报的各种情形,研读原经即知。)
“这些恶业所形成的果报,都是自性中所起的业力作用。既不从天而降,也不是从地而出, 亦不是他人所授予。完全是根于自己妄心所招引,也由自己去感受。假使能够证得菩提正觉,这此妄缘, 都成为一种虚浮不实的幻象,才知道都是由妄想凝结所形成。“(倘若还未澈悟证得菩提正觉,明见真心自性,尽管人们不相信地狱报应之说,果报来时,还须自受。 不妨细心观察现实世间的事, 就可以知其大半了。)
十种仙道与天人间精神心理的关系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三昧,却怀有妄念而别修一种法门。他们借着精神存想,以坚固自身的形骸,而逍遥乐于山林之中,或者人迹所不能到的地方。这样的共有十种仙道。
(一)地行仙:修习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食物上达到目的,名为地行仙。
(二)飞行仙:修习烹炼草木药物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药物上达到目的,名为飞行仙。
(三)游行仙:修习化炼五金八石,用以服食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化验烹炼上达到目的, 名为游行仙。
(四)空行仙:修习吐纳,导引,运行气脉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锻炼本身精气达到目的,名为空行仙。
(五)天行仙:修习咽纳,吞服津液,或服用净水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水德润泽的功能而达到目的,名为天行仙。
(六)通行仙:修习日月精气, 采纳天地精华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由吸收天地间物理精华而达到目的,名为通行仙。
(七)道行仙:修习梵咒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依咒语法术上而达到目的,名为道行仙。
(八)照行仙:修习精神思念,存一注想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用精神思惟忆念而达到目的,名为照行仙。
(九)精行仙:修习交遘的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在互相交感相应而达到目的,名为精行仙。
(十)绝行仙:修习天地变化物理的玄妙法门。坚固形骸而不休息,从觉悟天地变化妙理而达到目的,名为绝行仙。
他们都 从人本位中,只求修炼此心,不修自性正觉。另外别求长生之理,可以使寿命维持千万岁。休止在深山茂林,或者大海岛之间,自与人世隔绝。其实还是没有离开妄想轮回的流转作用。如果不再进修正知正觉的如来三昧,福报完时,还会轮转堕落。”
(以上《楞严经》第八卷竟)
(经文略,此段有述说三界,天人境界的修行果报, 以四禅九定的功用境界,配合心地修养,形成三界天人的差别本位。人天之事,道理深秘,恐非一般所能信解。但择要述说,故不详译。研读原经可知。至于天堂地狱的变相, 以及其如何形成的问题,却有其扼要的结论如下。)
天堂地狱的原理
佛说:“以上所说的地狱天堂,人及神仙和魔等情形。如果精细研究他的根本,都因为众生自己昏迷沉醉于一切有为的现象当中, 因为有了妄想而感受各类不同的生命。妄想随着业力的旋转,在元来圆明无作的本觉真心中,自作自受。都像空华乱发,元本是没有所著。其实一切都是虚妄,哪里有它的根本。因为一切众生,不认识圆明灵妙的本觉真心,所以感受轮回的作用。虽然经过无量劫来,也不能够得到真净。基本原因,都因为随顺着杀盗YIN三业去造作一切。反此三者,就生出没有杀盗YIN的意境。有此三业的恶念就成为鬼类。没有此三业的善念就成为天人境界。或有或无,互相扰乱,就生起轮回旋复的性能。如果能得发生定慧妙觉的性境,就可常住在妙圆常寂的圣境。到此有与无两种都不存在,乃至不存在也归寂灭。如此,连不杀不盗不YIN的善境也没有,哪里还会随着杀盗YIN的恶念去行事呢?你要知道,如果不能断了这三业的根本,一切众生, 人人必然各自有他的自私之心存在。因为各有各的自私之心,所以又有集合大众的自私之心, 就成为一个共同的大我之私。大我的私心与个人的自私,自有人为的一定界限,形成人生各种不同的意境。因此可以了解天堂地狱,实在是有它固定的处所。但是仍然根源于自心的妄念业力所形成。至于妄念的发生,根本是无因而自起,实在无可寻究(如切妄念是空,当下可以释然冰消)。所以你努力修行,要求证得无上正觉的菩提,必须先要断除这三业之惑。如果不断尽这三惑,即使得到神通,也都是世间的有为功用。习气不能灭尽,结果落于魔道之中。虽然要想灭除妄想,反而倍加虚伪,我说为最可怜悯的了!你要知道,业力妄念,都是因为不了自心所造成。并非自性菩提有此必然的过咎。‘作是说者,名为正说, 若他说者,即魔王说。’”
-----------------------------------------------------------------------------------------------------------------
更多南怀瑾居士佛学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