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用量 |
 
黄芩属于半野生半家种品种,该品种年销量近万吨,为四十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黄芩临床应用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如今仍然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要药。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内服常用量为5——10克。而且黄芩苦寒,用之不当易伤体气,故脾胃虚寒,少食,便溏者忌用。 黄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而且明代李时珍还在《本草纲目》中自述说:他20岁那年,因患感冒,咳嗽,遇时又犯了房事,出现骨蒸发热,肌肤如火燎一样热烫,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热烦渴,觉睡不好,饭吃不下。尽管用柴胡、麦冬、荆芥、竹沥等药,治疗了一个多月,病势反而加剧,旁边的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了。这时,李时珍的父亲偶然想起金元名医李东垣说过的一段话:“治肺热如火燎,烦躁引饮而昼盛者,宜一味黄芩汤”,于是单用黄芩一两煎汤,让李时珍服下,很快,病势便得以逆转,身热尽通,痰嗽皆愈。辨证用药贴切,黄芩的效力非凡,由此可见一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