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 静心以养志 |
 
静定功夫是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中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太极拳练习者必经训练出来的一种素质。 静,从字面来看,就是静止不动的意思;定在太极拳中,则是比静高一点的生命体验。如笔者所传承的内功太极拳,从起式开始,一招一术(术为内功心法)的转换过程,往往伴随着“心中一静”、“十字中心一静”、“心神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初学者很难理解。 为什么难以理解?因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拘谨、紧张、忙碌似乎成了生命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须臾离也。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练最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品质的太极拳,反而会不适应,不习惯;因为,心神已经静不下来、定不下来了。 太极拳虽然始终是在运动状态下演练的;然而,阴阳互孕、阴阳既济、动静一如才是太极拳的运动本质,没有了这些,太极拳的内涵和魅力就会丧失殆尽。 传统太极拳的价值,体现在拳法招式中,必然是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静、定,所谓的“意断形不停”、“移位不移点”——这里的本意就是形体虽然在运动中,则心神必须处于静定中。基于这样的认识,外国人才把太极拳称为“运动冥想”。 我们所倡导的太极拳(太极文化),静定法是必须进行的专项训练。这个训练过程,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至少要持续1年以上。 第一阶段——金刚坐 金刚坐本来是中国古人日常读书、交谈时所形成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威仪姿势,是儒家特别推崇的生活习惯;只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坐姿,当代的中国人已经很少用了,也特别的不习惯了。 金刚坐很简单,共有两种坐法。 其一,先两腿并拢,小腿平铺在坐垫上,大腿和身体保持直立,随之,臀部坐在两小腿上。 其二,两小腿平行放着,一个脚背压另一个脚的脚心上,重叠在一起,进而坐在小腿及脚后跟处;坐下之后,身体往前趴一下,把臀泛开再坐下去,身体直起来后,腰往前送,然后涵胸(有一点意思就可以了,不要动形体,要收下颏,把精神领起来。中国道家虽然讲“根本大道不在坐”,但也认为“要从坐的形式来入道。” 金刚坐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腿的“通透度”(通过武学训练,气血在身体里实现畅通无碍的一种境界,传统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强调实现这个功夫。)不够,采取这种坐姿不久,因身体压瘪小腿内血管的原因,腿会麻、会疼,这时,心里会很烦躁、安静不下来,甚至会产生不想坐下去的念头。如何应对?再继续坚持一下(注意:一定要循序渐进)。 金刚坐是通过静的坐姿让气血更好流通的方法——压瘪血管,让血先缓慢地流过,相当于堵住大坝;等站起来的时候,瘪住的地方一开,就好像大坝决口,气血会更好地冲过去,直达脚趾。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金刚坐的姿势看书、看电视、聊天;此外,在所有特殊的坐姿中,金刚坐是唯一可以饭后就坐的姿势,因为这个坐姿可帮助消化。 第二阶段——马步庄 过去讲,要“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这其中,马步庄是传统武学最受推崇的方略,为什么,因为这个庄法启动真气快捷,可促进气血的流通,强身健骨作用明显。 马步庄最基本的要求是两脚平行分开站立,脚尖向前,小腿直立,大腿基本上平行或略高一点。亦有两种站法。 其一,小马步庄。这个庄的开始,是两脚脚尖分开呈外八字;随之,两脚脚跟分开,呈两脚平行状,与肩等宽。身体从高位开始往下蹲,逐渐使大腿趋于平行。这个庄的难点是腰如果不松开,两大腿不容易蹲平。 其二,大马步庄。这个庄的开始,是两脚脚尖分开呈外八字;然后,脚跟分开呈倒八字;进而,脚尖再呈外八字;随之,两脚跟和脚尖呈前后平行状,比肩宽一些,最多宽一倍。太宽了小腿就垂直不下来了。在此基础上,身体慢慢往下蹲,逐渐地使得两大腿趋于平行(一定要略高一点)。 马步庄手式往往取环抱式,手心向内,对着身体,仿佛两臂抱着一个大大的气球似的。这个手式,武学老前辈称之谓为“含机手” 。 马步庄对于练太极拳者的特殊意义是锤炼静定的功夫。因为,初站庄时,由于腿部的“通透度”不好,腿部因肌肉紧张,会发生抖动、疼痛等现象;有的人,腰胯还会疼痛、不受力,大腿会自己往下落(低于水平线);此外,还会出现心跳加剧、大汗淋漓、极度疲劳等现象。这些现象,是抽掉“拙劲”换“灵动之劲”的正常现象,不过,这些现象往往令人难以忍受;然而,这恰恰是练心神能否静下来,能否定下来的最佳契机。千万不可错过。 第三阶段——无相掌 无相掌是最吃苦的功夫,正由于最吃苦,亦是对静定功夫的锤炼帮助最大的训练方法。由于这个方法须有人指点方能练下去,因此,这里略去不谈。 静定训练:让太极拳进入 高境界的必由之路 儒家的《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里的定和静,是儒家做学问做事情的“七证”功夫的组成部分。太极拳的静定功夫亦如是,不仅仅是为了融通太极拳这门学问,更重要是把静定功夫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老子在《道德经》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里说的“守静笃”的守,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定住,方能把持、拿住、不放过、定住那个静的状态。“归根曰静”,就是说根本大道,必须归到静上,归到静,灵明之本性就会呈现,这是最根本的境界。练太极拳的终极目标,亦是锤炼人的灵明之本性的,非如此,不足以称“太极拳之道”也。 太极拳为什么要锤炼静定功夫。原因就是——静定是太极拳的基础,没有静定作基础,太极拳演练起来,就“浮”,就“噪”,就落入了“空描”的窠臼了——内在里没有境界。静定功夫有了,演练起太极拳来,就会自然实现“松、稳、慢、匀”,就会宁静而自然,澄明而灵动,内在里就有了功夫(前辈们称之为“内里有了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