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如何“明心见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惠能大师谓惠明曰:「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又曰:「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即于此言下大悟。

  这是说,六祖惠能传承五祖的心法之后,即离开五祖道场,去了岭南,而五祖座下有位将军出家的弟子惠明,追著惠能想把法抢到手,惠能跟他说:「你既为求法而来,那么,心中的一切念头皆应放下,不可向外攀缘,不要思量或善或恶,当这时候,看看你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惠明用了这个方法后,当下就开悟了。

  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练习,当境界在面前出现时,心中不要产生喜欢不喜欢、好或者不好、爱或是不爱等的反应,当作跟你毫不相干看待。事实上,未悟的人,当你的念头认为已是如此这般地不去管它时,你已经在管它了。不过,若经常用这样的方法练习,即使未必能够开悟,你的烦恼总会减少很多的。

  如何能明心?

  《忏悔品》中告诉我们有两种方法,能够达到明心的目的:

  1.修五分法身:

  修戒: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妒、无贪瞋、无劫害。

  修定:覩诸善恶境相,自心不乱。

  修慧:常以智慧观照自性,不造诸恶,修众善法,自心无碍,心不执著。

  修解脱:自心无所攀缘,不思善不思恶。

  修解脱知见:自心亦不沉空守寂,并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2.修无相忏悔:

  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愚迷染,从前所有愚迷等罪,悉皆忏悔。

  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从前所有骄诳等罪,悉皆忏悔。

  从前念、今念、后念,念念不被嫉妒染,从前所有嫉妒等罪,悉皆忏悔。

  如果修了五分法身的法门,还是不能明心,便是因为罪障太重,所以要修无相忏悔法门。《六祖坛经》告诉我们,要不断地使自己的心,对于善恶的境界,尽量不以自我的观点或自私自利的立场,产生反应。当你生起愚迷心、憍诳心、嫉妒心时,要不断地忏悔,愿这种种的念头不再生起,不再用自我中心、自私自利的心,去判断它、执著它。

  如何能见性?

  《坐品》云:「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又云:「对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又云:「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般若品》云:「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令得见性。」「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又云:「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

  又云:「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以上都是教我们如何能见性的办法。

 
 
 
前五篇文章

学禅最基本的要求

站立参禅法(等车,等人时)

起坐前的全身按摩

十恶的果报

打坐注意事项

 

后五篇文章

参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太虚合一豁然贯通

为什么戴佛珠

随相而离相

“开经偈”是什么意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