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语与默:说不可说之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禅宗不仅给我们提出了语默之间这样一个语言学的问题,同时它的历史展开过程为解决这一悖谬也创造了语势兼用、语默无二这样丰富多彩的说不可说的方式,这就是:寓言、卮言、重言、无言、玄言、机锋、棒喝。寓言、卮言、重言(含颂古、评唱、看话)“三言”,意在以语言建构意义;玄言(如三玄三要等)、机锋(有意误读、自相矛盾、答非所问、预设前提),意在以语言瓦解语言;这四言又归属于不离文字、语中无语。无言(问而不答的默照,以及努眼瞠目、棒喝交驰、刀劈断指的以势示禅),则属于不立文字、无语中语。语中无语、无语中语两个层面逻辑地建构了一个语默不二、不即不离的禅宗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与智慧,对今天的宗教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以至日常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尤其是对教育学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作用。

  1.语中无语,藉指见月,说即默

  (1)以寓言、重言、卮言说不可说

  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揭示了语言与实在的隔膜。他为释解说不可说的内在紧张和逻辑悖论,创造了一套说的方法,这就是寓言、重言与卮言。所谓寓言就是假借形象思维寓理于事,表达己意;所谓重言,就是借重古人之言以申明作者自己的观点;所谓卮言就是依文随势而出现的一些零星之言。禅宗对这种方法圆融灵动的运用,使其禅说具有了洒脱、活泼,自然、无碍的魅力。

  首先,寓言的运用。巧用譬喻,始于释尊说法,大小乘诸经论中也多处举示譬喻以说明教旨。一般而言,譬喻大多举示现今之事实,然亦间有举示假设之例证。有些譬喻或寓言,并不直接揭明喻体的内容,而与禅佛之理相融无间。如喻指诸法皆空的空无性:如阳焰喻、镜照面喻、虚空喻、逐响喻;盘中散珠喻、黄叶为金喻、大日轮喻、火烛喻、痴狗喻;喻本心即佛,善自作主:如大力士喻,鹅王择乳喻;启发学人参禅悟道,不凭借语言文字、知识见解,如猎犬与羚羊喻,小儿吃乳喻:“今时人只欲得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知多与儿酥乳吃,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是此样,尽名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中取,真如之中都无此事。”【刘泽亮:《传心法要校释》,《黄檗禅哲学思想研究》,291页。】如果说《庄子》“寓言十九”,十分之九都是寓言的话,那么禅宗典籍简直就是寓言大结集了。

  其次,重言的运用。重言具有从正面厘定宗旨的功用,这种传释方法对扩大禅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禅宗注重对重言即假借他人之言行方法的运用。有举“二祖请师安心”的公案;五祖付法六祖的公案;迦叶倒却刹竿的公案,等等。后世“看话禅”以参“公案”为唯一、全部的方法,与此相类。对禅宗来说,整个生命就是一个大公案。在人一开始真实生活时,便应该参破这个公案。只要我们真实的活着,一切平凡的事都会变得非常的奇妙。宋时兴起的颂古、评唱、看话禅,亦可归属此类。五代以来,禅宗祖师的语录越积越多,标榜“不立文字”的禅宗已经文字山积,而禅门中更兴起注解阐释古人禅语的风气,真实参禅者渐少。大慧宗杲有鉴于此,认为不能直接从公案的文字上,而应该提出公案中某些语句作为“话头”(即题目)作参究,对公案中的话题起大疑情而获得开悟。其目的在于“杜塞思量分别之用”、“扫荡知解,参究无意味语”。在大慧宗杲之前,唐代僧黄檗希运即教人看赵州从谂的“无”字公案。北宋法演也用这种方法教人参禅。而经宗杲大力提倡后,看话头渐渐成为临济宗参禅的通用方式,影响至为深远。宋代以后,禅净双修思想兴起,除以麻三斤、柏树子、须弥山、平常心是道、云门顾、赵州无等古公案外,还以“阿弥陀佛”四字为公案。《西方直指》卷上云:“直将阿弥陀佛四字做个话题,二六时中,自晨朝十念之顷直下提撕。”【《?续藏》第108册,625a。】明、清以至于今,此禅风犹未绝。所谓“参禅”二字,即从看话头、参公案的方法而来。

  其三,卮言的运用。寓言重诠解,重言重立旨,而卮言则以概念流动性和灵活性随文依缘、娓娓道来,于自然之中揭露逻辑思维的矛盾,时时给人以启悟。禅宗借用庄子的卮言方式,给参禅者以电光石火般的启悟。如禅师开示学人的大眼目:“汝等诸人,尽是噇酒酒糟汉,与么行脚,笑杀他人。总似何处有今日,还知大唐国里无禅师么?”【《传心法要校释》,《黄檗禅哲学思想研究》,319页。】给人以强烈的思想震撼;“不见四祖下有牛头融大师,横说竖说,未知有向上一个关捩子。若有此眼脑,不妨辨得邪正宗傥(党)”【《祖堂集》卷十六《黄檗希运》,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高丽覆刻本,1994年,310b。】,给人以点化迷津茅塞顿开的启悟;“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黄檗:《传心法要》,《大正藏》卷四八,380a。】,是对学道“无心”秘诀的直接揭明。这类卮言又往往成为后人经常拈提的公案【参刘泽亮:《黄檗禅哲学思想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137页。】。

  (2)以玄言、机锋说不可说

  玄言如三玄三要等,机锋如有意误读、自相矛盾、答非所问、预设前提等。

  以玄言说不可说,以临济宗义玄接引学人之方法“三玄三要”为例。《临济录》:“一句语须具三玄门,一玄门须具三要,有权有用。”【《大正藏》卷四七,497a。】乃是教人在玄言之中领会得权实照用的功能。由于临济义玄没有明白地说明“三玄三要”的内容,后之习禅者于是各作解释。有谓三玄即体中玄、句中玄、玄中玄(用中玄);又依《人天眼目》卷一所载汾阳善昭之说,三要之中,第一要为言语中无分别造作,第二要为千圣直入玄奥,第三要为言语道断。

  以机锋说不可说,包括有意误读、自相矛盾、答非所问、预设前提等等情形。一是截断思维,自相矛盾。如云门文偃的“面南看北斗”【第一至三种情形参考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100~105页。】;二是隐语双关,有意误读。如僧问赵州:“如何是石(赵州)桥?”原想要赵州解说解脱之道,赵州曰:“度驴度马。”【《五灯会元》卷四,中华书局,1984年,203页。】一语双关;三是指东道西,答非所问。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曰:“老僧在青州作得一领布衫,重七斤”【 《五灯会元》卷四,205页。】;四是假言预设。如庞蕴参马祖,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马祖曰:“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五灯会元》卷三,186页。】。

  2.无语中语,见月藉指,默即说

  以无言说不可说,可分为壁观静坐的默照禅,以及努眼瞠目、棒喝交驰、刀劈断指的以势示禅两类。

  (1)静默无言

  其一,传说的达磨面壁之说,即是显证之一。菩提达摩以“壁观”为安心的法门,《续高僧传》卷十六说:“舍伪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不随他教,与道冥符,寂然无为。”【《大正藏》卷五十,551c。】《景德传灯录》卷三也说他“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大正藏》卷五一,219b。】。所以后世有“壁观禅”之称。其后玉泉神秀也令大众住心观静,长坐不卧。当时禅宗大德都说:“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但慧能却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坛经·宣诏品》,《大正藏》卷四八,359c。】到他的弟子南岳怀让更说:“磨砖既不能成镜,坐禅岂得成佛耶?”【转引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四,《大正藏》卷四七,870c。】一反面壁静坐之说。

  其二,两宋之际的默照禅,即是显证之二。曹洞宗人宏智正觉将达摩的壁观禅与禅家所乐道的回光返照相结合,而发展成为默照禅。在当时是为了纠正流行的狂禅或野狐禅。默,指静默坐禅;照,即以慧鉴照清净之心性。宏智正觉承其师投子义青的禅风,强调“法离文字”,倡导“默默忘言,昭昭现前”【《宏智禅师广录》卷八《默照铭》,《大正藏》卷四八,100a。】,即不用假借语言文字,端坐潜神,默游内观,久而久之,达到莲开梦觉、彻见本源的悟境。正觉《默照铭》提出默照禅能使慧的作用活泼,能自然照彻心性之源底。默照的工夫,与把头脑变成一片空白的情形,完全不同,如果是落于呆若木鸡似的静态,固然是“默”了,但却没有 “照”的作用,就很可能变成“冷湫湫地”、“寒灰枯木”,而成为“三冬无暖气”的枯木死灰禅。粗重的妄想杂念是不见了,然定境不现前,智慧的光芒也永远透不出来。后来由道元禅师传到日本的“只管打坐”的方法,即是承袭了默照禅的遗风。

  (2)以势示禅

  棒喝交驰、打地画圆、刀劈断指等方式是无语之语的另一种传释方式。

  唐代临济义玄禅师教导学人多用喝,德山宣鉴禅师则多用棒,“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奔”【《碧岩录》第87则, 《大正藏》卷四八,212a。】。临济义玄将喝问之法概括出了一套系统:“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五灯会元》卷十一,645页。】唐代德山宣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之法,形成特殊之家风,世称德山棒。“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五灯会元》卷七,373页。】“道得也三十棒”是不许学人直接说出悟境,以免触犯自性不可说之忌讳;“道不得也三十棒”,是要截断学人之心识活动,使其在急遽仓促间不假思索,于当下见性。棒喝之法往往交互在一起使用,后来,禅林逐步发展出一套相对稳定的接引学徒的手段和方式,或表达自己的见地,或唤醒他人自悟,达到舍执除偏、是非两忘的绝对圆融的境界,以至师徒互棒互喝亦蔚成风尚。

  刀劈断指。如著名的一指禅公案【参《景德传灯录》卷十一。】, 说的是唐代中期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受教于杭州天龙和尚一指禅,当下大悟之事。竖起一根手指,胜过千言万语。竖指只是一种提示,提示返见自性。指头的妙用不在指本身,而在指头所示的对象。若“寻指而亡月”,则与道相背。

  打地。如“忻州打地和尚,自江西领旨,常晦其名。凡学者致问,唯以棒打地示之。时谓之打地和尚”【 《五灯会元》卷三,181页。】。

  此外,还有打掴、画地、吹耳、竖拂、蹋等。马祖门下普遍施行这种禅机。如石巩慧藏把鼻,南源道明吐舌,百丈卷席,南泉斩猫,西堂斩蛇,怀晖覆鞋,宝彻翘足等等。

  语势兼用的传释智慧,无非是试图借助这种媒介,帮助僧众彻见本来面目,使其能够真正树立起主体精神。这就是禅宗之所以全力以赴,绝不放松的原因。

 
 
 
前五篇文章

净秽一如

个人承担

虚云老和尚畅谈佛教教理

情与无情

我有你呀

 

后五篇文章

生活的层面

禅的探微

丛林清规与僧制建设

不得见

达摩禅的内涵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