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禅的历史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佛陀谈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经典浩瀚无涯,可是,这些无数的文字般若,与禅宗的起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佛陀于是将法门付嘱大迦叶,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印度禅师代代相传,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到中国来,时值南朝梁武帝在位。梁武帝笃信佛法,曾经三次舍身同泰寺,布施天下僧众,造桥建庙,依常人眼光看,真是功德无量。当达摩祖师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他说:“我所做的这些佛教事业有无功德?”

  达摩祖师说:“并无功德。”

  梁武帝被泼了一盆冷水,心想我如此辛劳,怎么会毫无功德?所以,他对达摩祖师的回答,并不满意。

  其实,从深一层面来说,梁武帝所得的只是人天果报,应属福德,并非功德。在禅的立场看,达摩祖师所说,正是直心之言,但是却不得梁武帝的欣赏,因此,达摩乃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

  从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禅的高妙,确实不能以一般的见解去论断的。像梁武帝的这种用心,只求为善得福,并不是禅宗的究竟目标,即使有所得,也是人天福报而已,在禅师的眼里,是与开悟的道无关。

  神光慧可,河南人,少年精通世学,壮年在龙门香山出家,后入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不准许,神光遂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腰。达摩见他确实真诚求法,允许入内。并问他:『汝究竟来此所求何事?』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乞师安心。”

  达摩喝道:“将心拿来,吾为汝安!”

  神光愕然地说:“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这时居然说道:“吾与汝安心竟!”

  神光慧可豁然大悟。烦恼本空,罪业无体,识心寂灭,无妄想动念处,是即正觉,就是佛道。若能会心,佛性当下开显。

  我们一般称达摩为中国禅宗始祖,而慧可就是二祖。

  后来慧可传三祖僧璨,僧璨传四祖道信,道信传五祖弘忍。

  神秀博通三藏,为五祖弘忍座下的大弟子,讲经说法,教化四方,当时的人,莫不以其为五祖的传人。这时却从南方来了一个惠能,根性甚利,虽处南蛮犹獦獠之地,求法热忱,并不落人之后。

  当他见到五祖时,五祖曾试探他说:『南方人没有佛性。』

  当时惠能答道:『人有南北,佛性岂有南北?』

  五祖经他这一反驳,知道这人是顿根种姓,非常人所及。为了考验他的心志,就要他到柴房舂米,暂避众人耳目。

  后来,五祖令众人各举一偈,以为传法的依据,若是见性,即得衣钵,成为五祖传人。这时大众都以为衣钵非神秀莫属,所以没有人敢与他竞争。

  当时,神秀日夜思量,终于提出一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一偈子,五祖认为虽然不错,但却仍未能见性。所以衣钵没有传给他。

  惠能在柴房里得悉此事,心想我也来呈一偈如何?遂央人替他把偈语题在墙上。这偈语是这样的: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见了,知道惠能已经见性。为恐其招忌,乃着人将偈拭去。然后到柴房敲门。问道:“米熟了没有?”

  惠能答曰:“早就熟了,只等着筛耳。”

  五祖遂又在门上敲了三下,惠能会意,乃在半夜三更,到五祖座下,请他开示。

  五祖传授他《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顿然大悟。五祖遂将衣钵传他,并命他南行,以待时机。五祖送到江边说:『我操船送你。』

  惠能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遂自行到南方弘化,终成为震烁古今的六祖。

  从这些历史记载,可知禅的风格确是相当独特的,所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实是得其真机。但是由于禅门宗旨,并非人人能解,所以也常受人曲解。然而禅的机锋教化,都是明心见性之方,全是依人的本性而予以揭露。他的原则是建立在「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上。所以进一步言「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又有多少人能把握这一层的意义?梁武帝的希求人天福报,不就是典型的一例吗?至于今天谁才能直探禅门本源?这就要靠众生求法的宏愿和实践了!

 
 
 
前五篇文章

《圣严法师思想行谊》-当代台湾旅游文学中的僧侣记游(五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十卷之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十卷之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九卷之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第九卷之三

 

后五篇文章

驴的哲学

禅的内容——禅与自我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一节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二节(一)

圣严法师「建设人间净土」理念根源 第二节(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