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禅宗 禅宗典藏 禅宗公案 禅宗思想 佛理禅机护持
 
 

虚空打破心地明(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宣化上人讲述

  代序──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宣化上人简传

  第一单元──为什么要参禅

  第二单元──什么是禅

  第三单元──禅的十种利益

  第四单元──如何参禅

  第五单元──禅的境界

  第六单元──禅的公案

  第七单元──禅的问答

  第八单元──禅偈与禅机

  代序──万缘放下,一念不生

  摘自《虚云老和尚开示》

  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著,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若离了妄想执著,就证得自己的如来智慧德相,就是佛,否则就是众生。只为你我从无量劫来,迷沦生死,染污久了,不能当下顿脱妄想,实见本性,所以要参禅。因此,参禅的先决条件就是除妄想。妄想如何除法?释迦牟尼佛说的很多,最简单的莫如‘歇即菩提’一个‘歇’字。

  禅宗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到六祖后,禅风广播,震铄古今,但达摩祖师和六祖开示学人最紧要的话,莫若‘屏息诸缘,一念不生’。屏息诸缘,就是万缘放下,所以‘万缘放下,一念不生’这两句话,实在是参禅的先决条件。这两句话如果不做到,参禅不但是说没有成功,就是入门都不可能。盖万缘缠绕,念念生灭,你还谈得上参禅吗?

  ‘万缘放下,一念不生’是参禅的先决条件。我们既然知道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上焉者,一念永歇,直至无生,顿证菩提,毫无啰嗦;其次,则以理除事,了知自性本来清净,烦恼菩提生死涅槃,皆是假名,原不与我自性相干。事事物物皆是梦幻泡影,我此四大色身与山河大地,在自性中如海中浮沤一样,随起随灭,无碍本体,不应随一切幻事的生住异灭,而起欣厌、取舍;通身放下如死人一样,自然根尘识心消落,贪嗔痴爱泯灭。所有这身子的痛痒苦乐、饥寒饱暖、荣辱生死、祸福吉凶、毁誉得丧、安危险夷,一概置之度外,这样才算放下。一放下;一切放下,永久放下,叫做万缘放下;万缘放下了妄想自消,分别不起执著远离,至此一念不生,自性光明全体显露,自是参禅的条件具备了,再用功真参实究,明心见性才有分。

  日来常有禅人来问话,夫法本无法,一落言诠即非实义。怀此一心本来是佛,直下无事各各现成,说修说证都是魔话。达摩东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明明白白指示,大地一切众生都是佛。直下认得此清净自性,随顺无染,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都无异,就是现成的佛;不须用心用力,更不要有作有为,不劳纤毫言说思惟,所以说成佛是最容易的事,最自在的事,而操之在我,不假外求。大地一切众生,如果不甘长劫轮转于四生六道,永沉苦海,而愿成佛常乐我净,谛信佛祖诚言放下一切,善恶都莫思量,个个可以立地成佛。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发愿度尽一切众生,不是无凭无据,空发大愿,空讲大话的。

  宣化上人简传

  上人,名安慈,字度轮,接虚云老和尚法;嗣沩仰,法号宣化,籍东北,诞于清末民初。年十九出家,庐墓守孝三年;修禅定,习教观,日一食,夜不卧,修种种梵行;行脚参方,亲近虚云老和尚及当代耆德。一九四八年抵香港,成立佛教讲堂等道场。一九六二年携正法西来,在美开演大乘经典数十部,升座说法万余次,乃在美建立三宝之第一人。

  历年来,上人创办法界佛教总会,及其所属道场机构多处。他教导东西善信,实践佛法于日常生活,又训练弟子翻译经典、兴办教育,并督导法总所属各道场之僧众,成为真正行持佛法之僧团。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上人圆寂于美国洛杉矶。慧日遽殒,世人同悲。高僧示寂,风范犹存。上人一生大公无私,其慈悲智慧之教化,令无数人改过自新,走向清净高尚之菩提大道。

  长白乞士性憨直,助人利他唯恐迟;

  为法忘躯捐生命,应病与药舍髓皮。

  愿同十万成一体,行尽虚空摄万机;

  无去无来无现在,亦无南北与东西。

  第一单元──为什么要参禅

  意不颠倒不再糊涂

  我们人生来糊涂,死去糊涂;睡也糊涂,醒了也糊涂。这样活著有何价值?那么是不是不要做人呢?不是,但你要明白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有人说:‘我知道怎样死去;或服药、或上吊、或投河,不就知道吗?’这叫自杀,不但不能解脱,反而增罪业。因此,打坐要想办法,将来临终时如何身无病苦,心不贪恋(不贪财色名食睡﹚,意不颠倒,如入禅定。或含笑而逝,或悠然而逝,或见弥陀佛手执金台来相迎,人对生死有把握,预知时至,知道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乃至哪一时辰圆寂,知道这一生的事情办好了。修行就是为这个!若不知道这最后一关,则糊涂一辈子。也不是说死了就完了,要是这样,下一辈子仍然糊涂,再下一辈子仍是糊涂,如是者永远糊涂,多可怜啊!

  我们打坐、学佛,就是想不糊涂,想真正明白本身的化学工厂,如何把这化学工厂建立起来,研究真科学之所以然。你到外面去找科学,是舍本逐末。 你把本身明白了,才得大智慧,学佛即是学大智慧。

  生死自由来去自由

  参禅的人,对于生死自己能做主宰,来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所谓‘性命由我不由天’,就是阎罗老子也管不了,对你无可奈何!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出离三界的缘故。

  何谓来去自由?也就是生死自由,爱活就活,爱死就死,随心所欲,可是要注意,这种死并不是自杀,也不是服毒。

  我们的身体,好像房子,愿意外出旅行,到什么地方去,都是自由。愿意化 身千百亿,尽虚空遍法界去教化众生,任运自如;不愿意旅行,就在房子住, 没有人来干涉。要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在法身中,没有跑到法身之外边。

  大家辛辛苦苦来参禅,昼夜不停来用功,就希望生死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命,对生死有把握,能做得主,那才是得到生死自由的境界。参禅的人,参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有人,与虚空合而为一,到了这种境界便有开悟的曙光了。行行坐坐,坐坐行行,便是开智慧的钥匙。

  全体大用了然明白

  如果不参禅,不打坐,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不知道。不知道就糊糊涂涂生来,又糊糊涂涂死去,这样一辈子,多么可怜!用功参禅的人,开了悟,认识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豁然贯通,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得到大造大化的境界,将来能成就佛果,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地位。

  参禅打坐才能开悟

  人怎样才能开悟呢?开悟好像开锁一样。锁能把门锁上,禁止你出入,你一定要有一把钥匙,才能把门锁打开,否则,将永远被禁在屋中。那么这把钥匙放在哪里?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很容易找到。怎样去找呢?你现在参禅打坐,念佛持咒,就是在找钥匙。什么时候能找到呢?就要看你自己的修行程度而定。如果精进,很快就找到;如果懈怠,就永远找不到,不但今生,即使来生也找不到。这种道理非常简单。

  从此不落人我相

  大地春回百物生粉碎虚空自在翁

  从此不落人我相法界虽大尽包容

  我们参禅就有机会开悟,自性光明现前,犹如春回大地百物滋生。虚空本来是无形的,无形的虚空也被粉碎,你就得自在了。从此不再执著人相,做到 人相空,我相也空。法界虽然大,我也能包容,岂不是成大丈夫吗?

  打坐入定法身复活

  坐禅修定,是给我们法身之食粮。肉身天天要吃饭、穿衣、睡觉,忙忙碌碌,为衣食睡奔波。一天不吃饭也不行,一天不穿衣也不行,一天不睡觉也不行。这三件事皆不可少缺,每人都这样,缺一不可。可是,法身也要吃、穿、睡。打坐就是给法身天然的饮食,吸收虚空里的真营养品,令法身增长健康。打坐若入定了,就是法身在睡觉、休息;若不入定,法身仍然没有睡觉、休息。法身的衣服是忍辱,能入定,法身就复活。静坐久了,法身就能得到法味,能吸收虚空所含之真营养品。人肉身需要这三种东西,法身亦需要。我们修行,天天要著忍辱衣、入如来室(入定﹚、升如来座,这个法身不能一天不滋养他的。

  久坐有禅清净其心

  坐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智慧,所谓开悟也即是开智慧。有了智慧,就不会像从前那么颠倒,你若坐在此处身不动、心不动,便能入定;有了定,自然开智慧,而一切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佛没有什么地方与旁人不同之处,只是他有大智慧。大智慧,也即是神通,精神通达一切。智慧与神通二而不二,但这不是鬼通。鬼通是用自己的识心揣测,自命聪明,其实不是聪明。真正的智慧不用想,是自然知道,任运自在的。你有智慧,一切通达;若无智慧,则事事颠倒。明明是颠倒,自己还不知;若知道做错了,尚有得救;若做错了而又不知,就是很苦啦!

  我们若想‘离苦得乐’,我们就要有智慧,有了智慧便不再苦了。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不会生烦恼。其实这道理很简单,但坐禅必要拿出时间来,所谓‘久坐有禅,久住有缘’。参禅,即是清净其心;静虑,是要把思虑平静,把思虑收拾干净。这就是神秀大师所谓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把这道理懂了,便能立志修禅。

  各位要努力,要拿出忍耐心。腿痛腰酸也要忍。所谓‘不受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第二单元──什么是禅

  制之一处无事不办

  坐禅此一法,乃修行必经之路。何为禅?‘禅’不是中文,是梵文Dhyana之简称,此云‘思惟修’,亦云‘静虑’。由于中国人喜欢省略,而谓之‘禅’,故有‘坐禅’或‘打坐’等名词。顾名思义,‘打坐’是要坐,坐著为什么?为摄心。一般人虽然坐在那里,但心不在焉。心到何处去了?打妄想去了,忽然而东,忽然而西,忽然而南,忽然而北。不用花钱便坐上火箭各处跑,妄想纷飞,不容易控制。

  人为什么没有智慧?就因为心到处跑。人为什么一天比一天老?因为心各处驰逐。比如一部新车子,你乱去驾驶,必定用很多汽油,且又浪费很多汽油,结果车身及件都产生很多毛病,把车子弄坏。人的身体亦同此理,你若不懂好好管它,让它任意到各处跑,也必定浪费很多汽油。什么是汽油?就是你宝贵的精神。不管你添多少汽油,也把它耗费了。像人天天吃补品,说有营养能补助身体,可是你若不懂珍惜自己的精神,到处外驰,则吃多少补品也补不了所丢掉的精神。所以谚云‘制之一处,无事不办’,必要把心收摄回来,使他定在一处,才不致浪费精神、透支精神。比如你懂得开车,不使它横冲直撞,则不会遇到意外,而车子也能用很久。同理,人的身体若懂得修养,则身不会老,且不会死。

  拈花示众以心印心

  参禅,乃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传之微妙心印法门。迦叶祖师当时明白佛的意旨,遂破颜微笑,自此佛祖心印法门便有得传承。本来迦叶祖师已一百多岁,且他修头陀行,常抖擞精神用功,不会随便笑,这次微笑,是因为他得到佛陀‘以心印心’之表示。

  静虑才能够有禅

  禅,翻译为静虑,因为你静虑才能够有禅,你若不静虑就没有禅。定,就是不动的意思,不动就是定,你若动了就不定。

  ‘禅悦为食’,‘禅定现前’。你修道打坐,坐禅,坐禅,禅要坐;你坐,才能功夫现前。不是一打坐就睡觉,这不是坐禅,是睡禅。睡不是禅,睡也不是定,禅不可睡。禅定乐,在一入定的时候就和睡觉不同。睡觉时,已经失去你的灵知灵觉,没有知觉性,糊糊涂涂睡著了,什么事情也不知道了。入定就是端然正坐,他坐得腰非常的直,头也是直的,不会低头,不会歪歪脖子。

  怎么叫定力呢?定有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支持你的身体不歪不斜,不前俯,不后仰,这是得到禅定了。定里边就有一种快乐,这一种快乐是说不出来,没有法子形容,就是超过思虑,超过你心所思虑的,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得到这一种禅定的乐。这种乐,也是继续继续不断的快乐。

  你有了禅定的乐,就生出了一种勇猛精进心。这不是普通的勇猛精进心,是一种大的勇猛精进心,当中有大的禅定快乐。这一种勇猛精进是很坚固,很有力量。这一种力量是没有任何的力量可以挡得住它。

  思惟修减少妄想

  坐禅又叫‘思惟修’。从此三个字观之,坐禅不可能没妄想,一定会有妄想,如水波浪。为什么水里有波浪?因为有风之缘故。我们坐禅,为什么打妄想?因为自性里犹存虚妄,虚妄如风,妄想就如水中波浪。

  现在打坐要‘静虑’,就是要停止妄风。‘思惟修’,即是要减少妄想,停止心里之波浪。‘静’,即是令它不动,‘虑’,即念虑;念虑不起,能生定力。定力生出,久而智慧现前;有了智慧,能照了诸法实相,即‘一念不生全体现’。静虑到极点,一丝妄想也无,便能入定,而本有智慧现前,才真能明白做人之根本道理,不被外物所动摇,外面的万事万物不能动摇你的心,才算‘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此时,称讥苦乐利衰毁誉,这八风皆不能动摇你的心。

  人称赞你、讥讽你;你若遇著苦(逆﹚或乐(顺﹚境,仍然保存著「顺逆皆精进,苦乐不动心。’的态度。利,是利益自己的事;衰,令你损减之事;毁,是毁谤;誉,是赞誉。能够‘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不被八风吹动,就是‘思惟修’、‘静虑’的表现。不为外物所摇,才能明白怎样打坐。

  顿悟无生知见力

  参禅即是心念不动,是为之‘静’。禅门是向上一法,单刀直入,离开心意识参,因此说‘了却心’。这个‘心’也包括‘意识’活动,要把这种种的妄心活动停止,方为之静虑。如此,则‘顿悟无生知见力’,获无生法忍,证得‘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

  1. 暖:是坐到有点暖气。

  2. 顶:功夫已达到顶点。

  3. 忍:这时很难忍,但仍然要忍可于心。

  4. 世第一:成为世出世之大丈夫。

  欲证得此四位,先要懂得如何静虑,即是不动心意识。我们的思虑如水波浪,不能静止。坐禅是要心意识之念虑不动摇,使它自然停止。止了,就是静虑;静到极点,便生出智慧;生出智慧,便会发光。所谓‘静极光通达’,也即是‘顿悟无生知见力’。能够了却心意识,得到无生知见力,才能开大智慧。

  轻安滋味妙无穷

  什么是禅味?就是得到禅定的快乐,得到轻安的滋味。这种滋味奥妙无穷,不可以心思,不可言议,身历其境的人才能体会,才能领受。好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各位想要知道这种禅味是甜是苦,要努力参禅,到了相当境界时,自然晓得其中滋味,所以要参,参到水落石出时,就得到禅味。禅不是说的,而是参的,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

  参禅的人,参到火候到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争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为花间露水,看功名为瓦上霜片,顷刻就消逝无踪。

  第三单元──禅的十种利益

  这十种的利益,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来!’就是跑;在里边跑得甚至于身上都出汗了,跑得天昏地暗,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中不知道有人,就是不知道有我了,根本就没有一个我了。一跑到这个无我无人的时候,就观自在了;没有我,也没有人。既然没有我,也没有我的妄想了;没有人,也不打人的妄想了,这个时候就是观自在了。‘非空非色见如来’,那个佛也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既非空又非有,所以如来的法身是非空非有的,你就见到如来的法身了。这是安住仪式。

  第二种利益叫‘行慈境界’。这种行慈境界,不一定要说是对人好。遇著应该慈的,就用慈悲来教化他,这叫摄受门;遇著某一种的众生,你应该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顿,他才能觉悟,那么你就要用你这个慈悲心来打他、骂他,骂得他开悟了,或者打他几香板,把他打开悟了。在禅堂里头常常有打人的,这个打人和一般打人不同,是想开悟,想他好,想他守规矩,想他不打妄想,所以这叫行慈境界。

  第三叫‘无悔热’。悔热就是烦恼。悔就是后悔,后悔就心里生出烦恼,这叫热。没有烦恼,这是第三。

  第四‘守护诸根’。守护这六根。六根怎么要守护?你不守著它,它就跑了,眼睛,就跟著色尘跑;耳朵,就跟著声尘跑了;鼻子,就跟著香尘跑了;舌,跟著味尘跑了;身,就跟著触尘跑了;意,就跟著法尘跑了,所以就要守护六根,就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怎么放光呢?放光就是都不打妄想,都生出本有的智慧来;智慧光普照三千大千世界,所以这叫六根门头放光动地。

  第五,参禅的人就会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这叫‘得无食喜’,不吃东西也欢喜。你谁要能参禅参得不吃东西也不觉得饿了,还生出一种欢喜心,这就得到第五种的利益。这叫‘得无食喜’,没吃饭也欢喜,只要有参禅就可以了。

  第六种的利益是‘离爱欲’。离开爱欲心,这就是清净心。爱欲就是染污,染污也就是生死。我们一般人为什么有生死?就因为爱欲不断。一般人为什么在这个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这个生死不了,也就因为有这个爱欲心,也就因为这种爱欲总也断不了。你断不了爱欲,生死就不能了;生死不能了,那就是在六道轮回里头转来转去的。你参禅的人能离开爱欲心,没有爱欲心了,这个地狱门就关了,不会堕地狱了。这第六种利益。

  第七种利益是‘修禅不空’。什么叫修禅不空?就是只怕你不修,你修就不会空过的。你坐禅坐一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一个钟头;你坐两个钟头,你的慧命就增长了两个钟头;你时时刻刻来参禅,日日月月来参禅,年年参禅,这你一定会开大智慧的。所以这个修禅不空,只要你修,它就不会空过的。

  第八叫‘解脱魔业’。这个魔的业力都可以得到一种解脱。魔的业障可以解脱,那个魔他没有法子来障碍你。

  第九,是‘安住佛境’。你能常常参,就是得到第九种的利益,就是安住在这个佛的境界上。

  第十种‘解脱成熟’,是人人都希望得到的一种好处。解脱成熟就是没有障碍了,没有障碍就是清净法身,这是第十种的参禅的利益。

  第四单元──如何参禅

  一、关于打坐

  金刚坐降天魔

  坐禅的姿势要正确,对身心皆有益处,否则失掉坐禅的意义。坐禅时,先将身心放松,不可紧张,最好结双跏趺坐,这是基本的坐法。何谓双跏趺坐呢?就是先把左腿放在右腿的上边,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边,这又叫金刚坐是坚固不动的意思。过去诸佛皆以金刚坐而成佛。这种坐法,可以降伏天魔,可以制止外道,他们见到这种坐法,知难而退,不敢前来找麻烦。

  结双跏趺坐之后,眼睛观鼻端,不可东张西望。所谓‘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这样才能摄持身心,将心猿意马拴住,不令它们向外奔驰。所谓‘专一则灵,分歧则弊’,要端然正坐,就是腰要直,头要正,不可前俯,不可后仰;不要向左歪,不要向右斜,好像大钟一样,四平八稳,不动不摇。不可像钟摆那样,东摇西晃。双跏趺坐才合乎坐禅的姿势。初学禅的人觉得不习惯,腿也痛,腰也酸;不要紧,咬紧牙关忍耐一时,久了自然没有这种现象,所谓‘久坐有禅’,自然得到禅味。

  跏趺坐易入定

  结双跏趺坐的姿势,是将左腿放在右腿上,然后将右腿搬到左腿上,因为左腿属于阳,右腿属于阴。打坐时,左腿是阳在上边,右腿是阴在下边,好像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鱼、阳鱼﹚,也是这样的摆法。因为方便起见,左腿在下,右腿在上也可以的。法无定法,随著个人习惯而决定,不必执著一定要这种姿势。教你左腿压右腿,这只是个方法而已。并不是硬性规定,一定要这样子。总而言之,结跏趺坐,乃是教你容易入定。你能行时入定,坐不坐都可以的。入定的境界没有任何的妄想,心中一念不生,一尘不染。若能行住坐卧一念不生,一尘不染,那就是在用功,并不一定是坐在那里,才算是用功。

  脚不痛才是正式参禅

  学跏趺坐。起初假如脚很硬,痛得太厉害,可以方便坐;方便坐之后,继而学单跏趺;单跏趺之后,脚不觉那么痛了,可学习双跏趺;双跏趺可以坐得住,脚不痛了,才是正式开始参禅。本来,参禅是没有事情故意找点事情来做。譬如,修道人吃饱了肚子,睡够穿暖了,没有旁的事便参禅,‘游戏人间’。

  端然正坐不偏不倚

  打坐的基本姿势,身体要挺直,宜端然正坐,不偏不倚,不仰不合;但不要造作,要很自然,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口水到肚子里,能调和气血。

  甘露水治百病

  坐禅时舌尖顶上颚,有时会有很多口水,可以把它咽下。这叫‘甘露水’。为什么?因为坐禅坐久了,口水是甜的,虽不像糖或蜜糖那么浓,都是淡淡的一种甜味。人常饮这种甘露水,不吃饭也不饿,不喝水也不渴;乃至行不知行,住不知住,坐不知坐,卧不知卧,功夫已打成一片,时刻在定中,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

  甘露水能治百病,强身健体,能开你的智慧,但必要时刻用功,不要间断。为什么修道人不愿讲太多话?因为要用功,无论搬柴运水,迎宾送客,出入往还,都是在用功。功夫用得纯熟,绵绵密密,不想用功他也会用功,不想参‘念佛是谁’他也会参。参到风吹不动,雨打不透,功夫成片,风雨也进不来了。

  当然这种功夫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故要时时刻刻,念兹在兹。甘露水又叫‘自家水’;这三个字合起来,念作‘药’字,这是延年益寿的药,了生脱死的药,脱出六道轮回的药。人人皆有这药,但人人皆不肯服用这个药。人人只是舍本逐末,东跑西跑往外找。这个药是自性本有,人能常用功,口水很甜,甚至超过蜜糖,等到这个‘药’起了功效,身体内便产生变化。人若未得到修行之好处,则不知道;若得到了则时时不会放下功夫,不会间断。但要持之以恒,守之以素;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今天莲华,明天牡丹。要有坚诚恒,常常用功,才会上路,若忽进忽退,徒然耽误时间。

  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打坐要坐得端然正坐,不要向后仰,也不要向前俯,也不要把头低低的,把头正直起来,眼睛看鼻子,看这个鼻子是冲上冲下呢?要看清楚了。鼻就看著口,那么鼻上有眼睛吗?它看口,慢慢就会生出眼睛了。你越是叫它看,这个鼻子就会看见口了。这样子鼻观口,口就问心,自己问心,你这个心是个黑心?是个白心?是个黄心?是个红心?你这个心是青黄赤白黑,是个什么心?问一问它。如果若黑心,那黑要把它变成白的,你看你的黑心一天比一天就变色了,变了白了,变了大光明藏了,与法界合而为一了,这时就有点办法了。

  呼吸气,不要用口,鼻子可以通气的,有的人鼻子不通气,用鼻子呼吸就很困难,那么你若能用鼻子来呼吸,鼻子这个气吸进来要把它这个气停止到肚脐后边,不是肚脐下边,那个地方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一个什么东西,只是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是这个,你的呼吸气要停止到这个地方。

  一般人有这么一句话,说你会不会接气,你能不能接上气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若能接上气,外呼吸就是内呼吸,内呼吸就是外呼吸,所以那有道的人,他外边就不呼吸了,这呼吸停止了,里边的呼吸它会动。你鼻孔没有气出了,在这个口也没有气出了,可是他周身毛孔都会呼吸的。你看他像死人,但是死而不亡,此刻死了,但是他没有亡,这样不需要外边的呼吸气,内里的呼吸气活了。

  这个时候你眼观形色内无有,形形色色里边都没有了,耳听声音心不知,心也不知道了,内里头观这个心,心也没有,向外观这个形,形也没有,向远观这个物,物也空了,可是在这个时候,你不要以为自己就了不起了。这还是一个前方便,只不过是一种轻安的境界,你不要认贼作子,以为我就是了不起了。

  暖、顶、忍、世第一

  打坐时,舌尖顶上颚,这是任、督二脉在这儿交接,任、督二脉通了,那么气血也通了,这时候觉得很自在。在口里有口水,把它吞到肚子里边去,时时这样吞,就好像是用甘露来滋润菩提苗一样的,给他灌水,坐坐身上会有一股暖气,很热很热的。在这个阶段开始生出一种作用:第一个阶段就是热,热先从肚子里边热,热到周身上去,到周身然后再回来,这么热个几次,这叫热的阶段。

  热以后,经过一个相当的时间,也就是在这化学工厂里头来化验,化验得差不多了,以后接著就到顶位了。顶位,就觉得头上那儿好像有一点什么,又好像没有,你说有你也看不见,也摸不著,只是有这个感觉在头上,总是觉得它有一点不可思议的境界,这叫顶位。

  顶位以后就觉得很忍不住,这种的感觉忍不住,还要忍,这叫忍位了。顶的阶段过去就是忍的阶段,忍的阶段很不容易忍过去,觉得头上很不舒服的,就好像有什么东西,要把头钻出个窟窿似的,这个时候又忍,忍,久而久之,这窟窿钻透了,跑出去了,跑出到这个头上面,出这窟窿外边去了,就好像小鸟在鸟笼子出去一样,高兴得不得了。这才是世界第一个忍,所以这叫世第一,世界的第一个大丈夫,第一个大豪杰,没有人可比的,所以叫世第一位。在这个时候做世第一位,然后还要小心天天来修行。

  降伏客尘五欲沉底

  坐禅,就是要清心寡欲,这是修行第一步功夫。清心,把客尘沉静下来。犹如一碗混浊的水,你若总动荡它,水总是混浊不能看清楚。若把混水放到器皿里静深不动,沙尘便沉底,这是降伏客尘烦恼之初步功夫。我们身体能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在这静坐的一刹那之间,能降伏客尘,使五欲之沙尘沉底,即所谓‘心清水现月,意定天无云’。

  行住坐卧都在参禅

  坐禅不是很好玩的一件事,要受很多苦。从早晨两点钟开始坐香,一直到夜间十二点钟睡觉,中间只有一个钟头休息。在参禅的期间要忘身、忘心、忘世,一切皆忘掉,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也就是一切皆空,到了真空的境界,便生妙有。大家要注意!在修行的时间不可随便乱讲话,不可随便打妄想,更不可躲懒偷安,就是一分一秒的时间,也要爱惜。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因此,行也参禅、住也参禅、坐也参禅、卧也参禅;行住坐卧都在参禅,要细心来钻研,越钻越透、越研越明。

  专心一致坚忍不屈

  我们参禅不要怕腰酸腿痛,要拿出金刚的志愿来,要用坚忍与恒心来参禅;要恒常不变,坚固不屈,时时刻刻都在努力用功。古来的大德高僧坐了几十年还在坐,可见修行不是那么简单容易,以为今天是牡丹,明天就是莲花,坐一天就可以开悟,所以大家要拿出忍耐心,参加坐禅。

  要如何专一呢?譬如女孩子追男孩子,或男孩子追女孩子,要像那样专心一致。能用这种诚心、坚固心,念兹在兹地参禅,则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坐如钟,行如风

  参禅可修定,参禅这种法门是无为而无不为。表面看参禅是无所作为,实在一个人参禅,就有一个人在法界中帮助正气伸张。如果每个人都参禅,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虽然说‘久坐有禅’,但真正的参禅,不单只坐才有禅,站著也可以参禅,走路时、睡觉时,同样可以参禅,所以行、住、坐、卧也在参禅。用功的人不管闲事,时时刻刻照顾话头,念兹在兹地参‘念佛是谁?’参到山穷水尽,参到极点,行、住、坐、卧皆有威仪。

  ‘坐如钟’:坐得稳定,不可以像钟摆般摇摇幌幌。要端然正坐,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舌尖顶上颚,有涎液则吞进肚里去。

  ‘行如风’:跑香时如疾风,风刮得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因为用功时无人无相,所以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中不见人。慢行时,犹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立如松’:站立时,直著腰,轩昂地站立,好像大松树那样地直。

  ‘卧如弓’:睡觉时,要托腮搭,右胁而卧,作吉祥卧姿势。

  永嘉大师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达摩祖师曾经有六次遭外道下毒,他明知是毒药,也咽进肚里去,可见他无我相,把生死视作等闲。

  人用功时,惊天动地鬼神泣,魔王也震惊;人用功时,魔王无能施其技,所以震惊了。我们若能二十一小时脚踏实地,分秒必争地用功,必然惊天动地。

  我们修行无为法,先从有为法著手,不怕跑香坐香的辛苦。跑香是有为,坐香是无为,故说,‘无为有为,有为无为;即有为,即无为。有为就是无为,无为就是有为。’

  功夫日增烦恼日减

  坐禅就是像驯马师、驯猴师,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容易仍然要坐,勉为其难。在这世间上,你要做哪一件事,都是不容易,很费力的,坐禅亦复如是,必要费一番功夫。你能将狂心野性、痴心妄想制之一处,功夫就会日增,而烦恼也日减。

  打坐如抽丝剥茧

  我们打坐,正在抽丝剥茧。我们如蚕作茧,被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所捆。这七情虽不能立刻断尽,也得一点一点把它减轻。

  喜:不要过份喜悦,一笑就笑到发狂。

  怒:更不能发脾气,所谓‘星星之火,能烧功德之林’,‘千日打柴一火焚’。你坐禅时心平气和,坐得很平安,一旦发脾气则百病丛生,周身骨节疼痛,因为嗔火已把菩提树烧光了。

  哀:不能过份悲哀不节。

  惧:心有恐惧,则不得其正。

  爱:见到美色生爱欲心,见到旁人有好东西便想占为己有,这都是贪爱心。

  恶:恶刚与爱相反,爱到极点便厌恶了。欲:这包括一切欲念,皆与道不相应。

  这七情要一点一点减轻,故要时时勤拂拭。七情减轻到极点便没有了,这时常在定中,行住坐卧都是参禅,都在用功。这时已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知道自己的鼻孔是朝上或朝下了。

  胜造恒沙七宝塔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一须臾,包括无量大劫。无量大劫不离开现前一念;现前一念没超出无量大劫。能够静坐一须臾,这时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没丝毫妄想,一念不生,万缘放下。这时候缩无量劫一念,放一念为无量劫。若能静坐一须臾,或半个小时,或三、五小时,甚至七昼夜,还是静坐。这时候真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这种功德,比你造恒河沙数七宝佛塔还大。

  为什么?因为建塔的功德是有形相,故终归断灭。若能达到无身心,无世界,这时自己的般若智慧现前。这种智慧,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嗅之无味,但菩提觉性宛然存在。

  若能须臾间,在很短的时间内,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与本来佛性相应。本有佛性能照了诸法实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因为被无明遮盖,本有的太阳光(智慧﹚不现前,被乌云遮盖了,而天昏地暗,于是分辨不清,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认贼作子,颠倒妄想,故流浪生死,拔不出腿来。

  二、关于参话头

  以毒攻毒,以妄制妄

  参禅要参话头。话头,即是话语刚开头,不是话尾。即是一念未生之前的一个预兆。最普的话头,是‘念佛是谁?’这个‘谁?’字,要把它拉长来参,细玩其味,就像一把金刚钻,要往心里头钻出一个窟窿来。找到是谁便开悟,但这不能靠想像揣测,或在心意识上参,而是要细细探索到你从未到过,从未知道的领域上。一旦破本参,豁然开悟,虚空粉碎,五蕴皆空。此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上所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参到了这个境界,五蕴皆空,六尘不染,才是成佛的第一步,但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又要知道,参禅不同拼命念佛,不是拼命口念‘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念佛是谁?’好像叫救命似的。参话头,是要慢条斯理,细心在自性上摸索。所谓‘参悟’,参即是悟,悟必要参。其实‘念佛佛谁?’也是一个妄想,但这是以毒攻毒,以一妄制诸妄,以一念息万念的法门。

  不可一日著魔

  参话头是一个妄想,杂念是多个妄想。用以毒攻毒的办法,所以用参话头的妄想来控制多个妄想,慢慢将妄想一个一个消灭,不再起作用。这时,无论什么境界来了,都不会迷惑,分析清楚,就不会走火入魔。古德说,‘宁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日著魔。’修禅定要谨慎小心,不可偏差,正大光明,不要给魔找机会。杂念是替魔开门,而参话头即是驱魔的法宝。

  一个话头专心参究

  参禅可以参‘念佛是谁?’或‘父母未生我前本来面目’或‘什么是不能没有?’这几个话头,你们能专心一致参究,必能得到好处。

  一念不生念兹在兹

  ‘参’好像用锥子来锥木头一样,不透不停止,不可半途而废,前功尽弃。参禅第一要忍耐,忍耐到最高峰,就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能开悟。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百尺竿头上,再向前迈进一步,这时,十方世界现全身。但是这个法门要念兹在兹才有效,不能放松,不能放逸。

  参禅如猫捕鼠、龙养珠

  参禅这个‘参’,就好像用这么一个锥子锥窟窿似的,锥不透一定要锥,锥透了这叫破本参;把这窟窿锥透了,露出光明来了。在这个黑暗的屋子里边,窗户门都没有,就用这个锥子钻窟窿,钻出来一个窟窿,就透进来光明了。这就是你在一个愚痴人的时候,什么也不明白,就等于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一样,没有窗户也没有门。你用这个参禅的功夫,参透了就透进光明来了,这是参禅。

  又有一比喻,就像‘如猫捕鼠’,像猫捉老鼠似的,在那儿看著,看著,瞪著眼睛看进那个老鼠洞,这么看著,看著,老鼠一出来,上去一爪把这老鼠给叼住了,老鼠没有法子跑了。什么叫老鼠?就是你那个无明。你透出光明了,把老鼠给捉住了,这如猫捕鼠。

  又有一个比喻,好像‘龙养珠’似的。龙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一粒珠。两个龙抢那一粒珠子。这个龙珠比它生命还宝贵,所以它总要想方法保护这个珠子。参禅的人,也就这样子,好像龙保养那个珠子一样,念兹在兹,这就是观自在。你若能观自在,这就念兹在兹;你若不能观自在,那就跑了!什么叫跑了?就是打妄想。你一打妄想,就不自在了;你不打妄想,那个时候就是自在。

  我现在再给你举一个例子,像什么呢?‘如鸡孵卵’,像鸡菢小鸡子那样子的。鸡菢小鸡子就这么想:‘我在这儿啊,这小鸡子到时候一定会出来的,一定会有一个小的小鸡子现出来。’你参禅也是这样子,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似的。你看,‘喔!有一天我会开悟的。我用一天功,我自性就会现出一点光明;我天天用功,天天就会现出智慧光明来。总有一天我要和佛是一样的,无二无别的。’你这么参来参去,就像那个老母鸡菢小鸡子一样的,你有一天就会成功啦!这是参禅。

  参话头是紧箍咒

  坐禅要抓著小猴子,人心像野马,意像猿猴;若不把他抓回来,他就时时到处跑,精神分散,将能源耗费。自性的能源很宝贵,若无缘无故被小猴子浪费了,很不值得。现在要令野马不再不守规矩,令小猴子老老实实,要将心马意猿猴管著他。如何管呢?要用金箍拴著它,给它念紧箍咒,如〈西游记〉里,唐僧一给孙悟空念上紧箍咒,猴子便老实了。

  什么是我们的紧箍咒?就是参话头‘念佛是谁?’想找找‘谁’?小猴子便老实了。因为它不知道是‘谁’,故它便专心致志去找,既能心平气和注目凝神去找,它就不到处跑。你若能抓著猴子,使它老实了,你的功夫就差不多啦!

  离了这个便是错过

  参禅,不是单单坐禅时才用功,而是行住坐卧都要用功,只不过坐禅期间更要专一。行,也参‘念佛是谁’;住,也参‘念佛是谁’;坐、卧,也是参‘念佛是谁’。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呢?即是‘念佛是谁’,要参这个话头。

  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参禅这法门你若不认识,不明白,而像念佛号似的,以为念得越多越好,这是错误。不需要念得多,最好能拉长长声,念几个钟头也念不完,甚至参八万大劫也不间断,这才是真正参禅。

  为什么要参‘念佛是谁?’这‘谁’字本来也是多余,但因为我们人就像猴子,总要找事做,找东找西。若有个‘谁’字挡著,那些妄想也就没有了,这是以毒攻毒的法门,没有妄想才是‘时时勤拂拭’,参禅就是勤拂拭。为什么要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扫一切法,离一切相’的法门。

  若没有择法眼,不认识真法,就不会参,不会参就是白费功夫。若不认识正法,就会跟邪法跑,故择法眼是最重要的。

  观自在是天堂

  参禅的‘参’,就是观。观什么?观照般若。教你念兹在兹观自在,不是观他在。观观自己在不在?自己在,就能参禅打坐,用功修行;若是不在,在那儿打妄想,想入非非,那就身在禅堂,心跑到纽约去观光,或是到意大利去旅行,到处去攀缘,所以就不自在了观自在就是菩萨,观不自在就是凡夫;观自在是天堂,观不自在是地狱。如果观自在,心未跑出,才能行深般若波罗蜜。此身在参禅的时候,继续不断的参,绵绵密密的参,这才算是行深般若,找到智慧。得到大智慧,才能到达彼岸。

  参禅的密诀,就是朝也思,夕也思,思什么?思‘念佛是谁?’今天也参,明天也参,天天在禅堂里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不是在短期能尝到禅的味道。要经过长时间才可以。有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功夫,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得一万事毕

  参禅,秘诀在专一其心,所谓‘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圣。万物得一,各正性命’,故‘一’为万物之始,但还不是究竟法。虽云‘得一万事毕’,但若在这个一生出执著,便落二、落三,犹不是真空。什么是真空?就是零。这个零,像个圆圈,是无大无小、非内非外、无始无终,不落于数,但所有数目都未曾离开它。修行,要从一修回到零。从这个零,能发生无量无边的作用,虽云‘得一万事毕’;但到了这个零,连一事也无,这时,‘一法不立,万虑皆空’,是究竟解脱!

 
 
 
前五篇文章

菩提达摩大师—破相论

菩提达摩大师—悟性论

菩提达摩大师—血脉论

菩提达摩大师—四行观

见性与著相之别

 

后五篇文章

虚空打破心地明(下)

禅净何争

法供养最殊胜

觉悟的诺言 一

觉悟的诺言 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