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念佛镜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念佛镜

念佛镜序

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则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转矣。其净秽寿量苦乐生死如是差别。而众生冥然不知。可不哀哉

阿弥陀佛净土摄受之主也。释迦如来指导净土之师也。观音势至助佛扬化者也。是以如来一代教典处处丁宁劝往生也。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不着此岸。不留彼岸。不止中流。唯以济度为佛事。是故阿弥陀经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极乐国土。又经云。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忆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所以只洹精舍无常院令病者面西作往生净土想。盖弥陀光明遍照法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圣凡一体机感相应。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净土念念弥陀。吾以是观之。智慧者易生。能断疑故。禅定者易生。不散乱故。持戒者易生。远诸染故。布施者易生。不我有故。忍辱者易生。不嗔恚故。精进者易生。不退转故。不造善不作恶者易生。念纯一故。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实惭惧故。虽有众善。若无诚信心。无深心。无回向发愿心者。则不得上上品生矣。噫弥陀甚易持。净土甚易往。众生不能持不能往。佛如众生何。夫造恶业入苦趣。念弥陀生极乐。二者皆佛言也。世人忧堕地狱而疑往生者。不亦惑哉。晋慧远法师与当时高士刘遗民等。结白莲社于庐山。盖致精诚于此。尔其后七百年。僧俗修持获感者非一。咸见于净土传记。岂诬也哉。然赞辅弥陀教观者。其书山积。唯善道大师念佛镜十一门最为首冠。援引圣言开决群惑。万年闇室日至而顿有余光。千里水程舟具而不劳自力。非法藏后身。不能至于是也。杰顷于都下尝获斯文。读示所知。无不生信。自遭酷罚。感[穴/(爿*吾)]益深。将广其传。因为叙引

熙宁九年(丙辰)仲秋述

大明朝云栖寺莲池大师竹窗二笔曰。道镜善道二师作念佛镜。以念佛与种种法门对举。皆断之曰。欲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可谓笃信明辨。大有功于净土矣。独其对禅宗一章谓。观心者观无生者亦比念佛功德。百千万亿分不能及一。学人疑焉。予以为正。四料简所谓有禅无净土者是也。但执观心不信有极乐净土。但执无生不信有净土往生。则未达即心即土。不知生即无生。偏空之见非圆顿之禅也。反不如理性虽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若夫观心而妙悟自心。观无生而得无生忍。此正与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谁轩轾之有矣

古本曰(五代十国之契丹道宗年号当于大宋四主仁宗嘉佑第四)

清宁五稔岁次己亥孟秋月蓂生一叶记

奉圣州彰义寺前东五台临坛大德弘律沙门法广详勘

崇摄大夫捡挍太保圆教大师赐紫沙门知昭详勘

夫念佛三昧如明镜照万象。八万四千其犹影像。三乘五乘从是得入。谅是海藏之至要。趣道之妙门。如守母以识子。得本而知末。提纲而孔孔皆动。牵衣而缕缕俱来矣。所以华严譬如以狮子筋为琴弦。音声一奏。一切余弦悉皆断坏矣。世有一般师。轻蔑弥陀偏劝菩萨。令持陀罗尼修禅定。是错之甚者乎。西方之外别无观音之土。九品来应悉擎莲台。形像妙观说是心是佛。是故百丈智觉等皆开张净土。均劝念佛。言积于万卷。书满于海内。特可备于轻蔑者之金錍者。其惟二师之念佛镜乎。门分十一导于万机。疑立二三荡于群惑。可谓浇世念佛之宝镜四辈安神之华屋者也。繇兹云栖大师深服膺斯书。叹笃信明解。大有功于净土。尝无驳言而还彰偏见过失矣。古梓[言*肴]讹是多。今获国欢寺本。专随之正之。但疑杨杰序转用之。冀祈同志之仁讲再挍本。传之无穷之里。俱入萨云之海而已

时延宝元龙集癸丑腊月上浣

江东住侣大谷门人某志焉

念佛镜本(国欢寺僧如贤刻奉戒弟子林士瑜书)

沙门道镜善道共集

详夫圆成至觉尽智海以无方。普应群机破迷山而有路。慈音遍演。亲闻者道证三空。妙义齐分。入信者心明八谛。施顿渐之五乘。接圣凡之二类。识其道者便登常乐之乡。迷其旨者永溺轮回之域。是以如来随机授道。直指西方。开极乐之法门。显慈尊之名号。故乃人天共仰。凡圣同归。入华藏之要津。证泥洹之疾径。行门省略功德甚深。自古名贤尽依念佛。慧持慧远寿终宝盖迎将。道绰道珍命尽仙云引去。或男或女现祥瑞者一一难陈。若僧若尼感慈光者重重无尽。传记具明。不劳广录。今念佛镜者照明念佛之人。永断疑惑者也。依之奉行。必出苦轮。较量辨疑者义在下文。总有一十一门。览者详焉

一劝进念佛门二自力他力门

三念佛得益门四已得往生门

五挍量功德门六挍量斋福门

七疑谤得罪门八誓愿证教门

九广摄诸教门十释众疑惑门(复分六门)

十一念佛出三界门

第一劝进念佛门

夫佛者三界大师。四生慈父。归信者灭罪恒沙。称念者得福无量。凡欲念佛要起信心。若当无信。空无所获。是故经言如是者信相也。夫信为入道之初宗。智为究竟之玄术。初称如是信也。后曰奉行智也。故阿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此是本师释迦牟尼劝信之处。彼经又言。汝等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此是六方诸佛劝信处。又经言。随顺此经以信得入。此是法华经劝信处。又云。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即见佛。此是十住论劝信处。又人无信而不立。车无輗軏不行。此是外书劝信处。又信则所言之理顺。顺则师资之道成。经无丰约。非信不传。此是肇法师劝信处。大行和上曰。念佛法门不问道俗男女贵贱贫富。唯要具信。此是大行和上劝信处。

问云。既言道信。未知信何等法。

答曰。信意者。信依经中说念佛定生净土。信念佛定灭诸罪。信念佛定得佛证。信念佛定得佛护。信念佛临命终时佛自来迎。信念佛不问众生同信之人皆得往生。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三十二相。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住不退地。信念佛生净土定得自在快乐庄严。信念佛生净土定得不死之地。信念佛生净土与诸菩萨一向为伴侣。信生净土更不离佛。信生净土华台化生。信弥陀佛现在说法。信生净土不堕三涂地狱。所以遣念佛。念佛一口。准观经说。定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所以劝信。是故大行和上遣念佛人。心唯信佛。佛则知之。佛得他心通故。口唯称佛。佛则闻之。佛得天耳通故。身唯敬佛。佛则见之。佛得天眼通故。此是大行和上劝信念佛处。又喻信心。犹如深栽果树。树根深故风吹不动。后着果实济人饥渴。念佛之人亦复如是。要由深信得到西方。成等正觉广济危难。若当无信。空无所获。是故经言。十住菩萨一起信心念佛。已后纵逢恶缘丧身断命。宁当即死不退信。故维摩经云。深信坚固犹如金刚。法珍普照如雨甘露。念佛之人要须深信。又无量寿经论云。念佛有五种门。何者为五。一者礼拜门。身业专礼阿弥陀佛。二者赞叹门。口业专称阿弥陀佛名号。三者作愿门。所有礼念功德唯愿求生极乐世界。四者观察门。行住坐卧唯遣观察阿弥陀佛速生净土。五者回向门。但念佛礼佛功德唯愿往生净土速成无上菩提。此是无量寿经论中念佛法门。又彼经云。有四种修行。何等为四。一者长时修。自一发念佛心以来。直至得生净土成佛。终不退转。二者敬处修。正向西方专想不移。三者无间修。唯专念佛。无别杂善而来间隔。亦无贪嗔烦恼杂恶来间。四者无余修。无余杂善而来间。何以故。杂善修道多劫乃成。由自力故。唯专念佛一日七日。即生净土位居不退。速成无上菩提。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得成就。故名无余修。又准观经中勤念佛人。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何者至诚心。身业专礼阿弥陀佛。口业专称阿弥陀佛。意业专信阿弥陀佛。乃至往生净土。成佛已来不生退转。故名至诚心。深心者。即是真实起信。专念佛名。誓生净土。成佛为期。终不再疑。故名深心。回向发愿心者。所有礼念功德。唯愿往生净土速成无上菩提。故名回向发愿心。此是观经中上品上生法。又文殊般若经。不观相貌。专称名号。作一行三昧。欲得速成佛。亦作此一行三昧。欲具一切智。亦作一行三昧。欲得见佛。亦作一行三昧。欲得速生净土。亦作一行三昧。此是文殊般若经中念佛往生法。又阿弥陀经云。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问曰。若念佛一日往生净土。何须七日。

答曰。一日七日。皆是临命终时往生净土。疾则一日。迟则七日。此是阿弥陀经中上品往生法。又准观经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教。念阿弥陀佛十口。除罪往生。此是观经中下品下生法。又准无量寿经云。乃至一念即生净土。并是下品往生法。

问曰。一种念佛。一念十念即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何故得上品上生。

答曰。一念十念为念数少功德亦少。所以下品下生。一日七日为念数多功德亦多。所以上品上生。又一念十念喻晚发心人。一日七日喻早发心人。所以一念十念一日七日即生净土位居不退。直至无上菩提。又念佛喻如孩子哭声。父母闻之急来相救。饥即与食。寒即与衣。热即与凉。是父母力。非是子能。念佛之人亦复如是。唯知念佛。佛大慈悲寻声即救。所有罪业佛与灭却。所有病患佛与差却。所有诸障佛与拂却。犹如父母养子相似。故法华经云。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我即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修道之人要勤念佛。维摩经云。欲除烦恼。当修正念

第二自力他力门

问云。论诸法门。其数无量。何法自力。何法他力。

答云。如来虽说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为他力。余门修道总为自力。又问。自力修道。准佛经教。何时得成。他力修道何时得熟。

答。自力准佛经教。从初发心经一大阿僧只劫。始到初地。又经一大阿僧只劫修道。乃至八地菩萨。皆是自力。他力者。准念佛法门。阿弥陀经。疾则一日。迟则七日。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即是八地菩萨。何以故。为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阿弥陀经中。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既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萨。

又问。自力他力如何。

答喻自力者。犹如小儿年始三岁。宅去京地向经千里。遂遣小儿自行向京。以求官职。无由得到何以故。为幼小故。余门修道亦复如是。要须多劫修道乃成。犹如小儿自力向京不可得到。由自力故。言他力者。犹如小儿虽小。依父母及象马车乘力故。不久到京。遂得官职。何以故。由他力故。念佛修道亦复如是。临命将时乘阿弥陀佛愿力。如一念顷往生西方。得不退地。犹如父母将象马车乘载小儿。不久到京觅得官职。又自力者。犹如贫人还与贫人家客作。用力虽多。得钱极少。余门修道亦复如是。用力极多。功德极少。如似贫家客作相似。又他力者。如向王家客作。用力极少。得钱无量。何以故。为乘王力故。念佛亦复尔。为乘佛愿力故。用功极少。功德无边。一日七日专心念佛。速生净土。早证无上菩提。犹如王家客作相似。又自力他力者。犹如蚁子寄在翅鸟之上。遂将蚁子在须弥山。蚁子升高受诸快乐。凡夫念佛亦复如是。乘佛愿力速生西方受诸快乐。犹如蚁子乘翅鸟力上山相似。此之他力。余门修道犹如蚁子自力行上山。不可得到。此乃自力。自力者犹如虾蟆。他力者犹如大龙。有诸虾蟆衔着龙鳞。龙带虾蟆速入大海。由念佛故将于众生速到西方。又自力者犹如凡夫脚足损坏不能速行。他力者如转轮王飞腾虚空往四天下。为乘轮宝力故。乘佛愿力亦复如是。一念之顷即得往生西方住不退地。余门修道犹如陆地步行。念佛修道犹如水路乘船。里数极多而复不固。念佛往生亦复如是。用功极少早证菩提。念佛法门由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速疾成佛。超过余门百千万倍

第三念佛得益门

问曰。念阿弥陀佛往生殊胜净土。总得几计利益。

答曰。准善道阇梨集。念佛法总有二十三种利益。何者是。一灭重罪障益。二光明摄受益。三大师护念益。四菩萨冥加益。五诸佛保护益。六八部防卫益。七功德宝聚益。八多闻智慧益。九不退菩提益。十奉觐大雄益。十一感圣来迎益。十二慈光照触益。十三圣友同赞益。十四圣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驾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寿命长劫益。十八得生胜处益。十九面睹圣众益。二十常闻妙法益。二十一证无生法忍益。二十二历事他方受记益。二十三还归本国得陀罗尼益。此是西京善道阇梨念佛集中利益。又准大行和上念佛。总有十种利益。何等为十。一则佛力。二则易作。三则功德最多。四则自他极喜。五则速得见佛。六则定得不退。七则定生极乐。八则更不离佛。九则寿命长远。十则与圣无异。又准诸经念佛往生。总有三十种利益。何等是。一灭除诸罪。二功德无边。三诸佛法中胜。四诸佛同证。五诸佛同护。六十方诸佛同劝信念。七所有疾患念佛总除。八临命终时心不颠倒。九念佛一法摄多法。十命终之时佛自来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净土。十二华台中化生。十三身黄金色。十四寿命长远。十五长生不死。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三十二相。十八获六神通。十九得无生法忍。二十常见诸佛。二十一与诸菩萨共为伴侣。二十二香华音乐六时供养。二十三衣食自然长劫无尽。二十四任运进道直至菩提。二十五常得少年无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强健无有病时。二十七更不重堕三涂地狱。二十八受生自在。二十九昼夜六时常闻妙法。三十住不退地。此依诸经。念佛生净土。总有三十种利益。又准涅盘经文。有五百群贼。为旷野劫盗。波斯匿王捉得。已后排其两目断其手足。弃在坑中。时贼众中一人曾向佛边。闻说念佛救人苦难。遂转相教。齐心念佛。尔时诸贼同发愿言。三称佛名。眼目平复。手足如故。所以知念佛利益不可思议。又彼经中说。天竺国中有一优婆夷。信敬三宝。常好供养一切众僧。中有一比丘。身患重病。良医诊瞻。须用人肉作[榷-木+月]。服之其病乃差。时优婆夷为敬三宝故。遂割身肉供养比丘。比丘食已病即得差。其优婆夷身疮苦痛不能忍受。即便念佛。苦痛总除。身疮平复如故。所以知念佛利益不可思议。又准月灯三昧经云。非但身疮平复。一切病苦痛患。专心念佛病苦总除。故彼经云。若遇垂死重病苦痛逼迫无可疗治。念佛三昧不舍。一切病苦悉除。所以善导阇梨大行和上在日。有数个疾病人。念佛总差。自余诸病念佛差者无量无边。不可具说。非但念佛病得除差。近来此处有人念佛。前后感舍利数粒。每常供养。故知念佛利益难思议

第四已得往生门

问。准阿弥陀经云。若已生今生当生。上来虽劝念阿弥陀佛。未知现今往生许说多少数。自得生已不。

答。准净土经云。娑婆世界已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念阿弥陀佛往生。他方国土亦复如是。往生者无量无边。又准华严经云。德云比丘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又准阿弥陀经。阿难舍利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即得往生。又准观经。韦提希与五百侍女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俱非菩萨声闻往生。又近来北都有绰禅师人。又有律师西京善道阇梨。怀感法师。大行和上。并僧法会等数百余僧人。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非但僧等往生。西京东京及余诸处有数个尼师。得往生净土。非但尼得往生。西京东都及余诸处亦有数个白衣贤者并优婆夷等。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得好境界。往生净土。如是品类不可具说。如往生传。此即是已往生者有。念佛法门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同行之教

第五挍量功德门

问曰。准阿弥陀经中。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未知何者是少善根。何者是多善根。

答曰。如来八万四千法门若望念佛法门。自余杂善总是少善根。唯有念佛一门是多善根多福德。何以得知。准观经中下品下生人。十念成就即生净土。一声念佛定得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一念既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明知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又自余杂善是自力。修行之者多劫乃成。念佛修道乘阿弥陀佛本愿力故。疾则一日。迟则七日。便生净土住不退地。故阿弥陀经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故知念佛一法即是多善根多福德。

问曰。念佛一口能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不知几许是劫。

答。一劫者不可数得之为劫。准教。取四十里石厚薄纵广各四十里。忉利天上有诸天衣。轻重三铢为一分。取三铢天衣。三年一回。拂尽无石总作微尘。乃为一大劫。有一个人广造罪业。或杀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贪嗔邪见。五逆不孝诽谤大乘。一切恶业堕地狱中。经八十亿劫。若念佛。生死之罪总皆消灭。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故知念佛一法是多善根多福德。又算劫数。十千劫乃成一万劫。十万劫乃成一亿劫。从十亿劫至八十亿劫功德。有人一日念十万口阿弥陀佛者。或有人一日念得二十万口。准阿弥陀经。一日七日念佛功德无量无边。由多功德往生净土。往生净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萨。所以弥陀经中。十方诸佛同皆赞叹不可思议。自余杂善思得畔际。算得头数。故名少善根。是可思议。念佛功德广大无边。非心所思。非口所议。是故经云不可思议。故知念佛一法是多善根。非余善根所能及也。又挍量念佛功德。分为三等。一挍量一念。二挍量十念。三挍量念一日七日。准观经中。念佛一口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唯一劫功德尚不可思议。何况百劫。百劫功德尚不可思议。何况千劫。千劫功德尚不可思议。何况万劫。万劫功德尚不可思议。何况一亿劫。乃至八十亿劫功德。不可知数。故言不可思议功德。所以观无量寿经中。广造五逆谤方等经罪。临命终时念阿弥陀佛十口。即生净土。此是下品下生法。一念功德尚自无量。何况二念乃至十念。准观经中。其人谤方等经。用常住僧物。广破诸戒。世间恶业尽造。临命终时。称念一口阿弥陀佛功德。所造罪业总皆消灭尽。往生净土。所以经言于一念中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此是下品中生法

又问。罪障既多。何故念佛十口乃能除灭多劫等罪。

答。十口佛名定能除灭多劫等罪。何以得知。举喻释者。譬如有人积薪千日。起火焚之。不经半日烧薪总尽。罪业烦恼犹如柴薪。念佛功德犹如猛火。无量劫来罪障由念十口阿弥陀佛功德。一切罪障总皆消灭。又罪障犹如闇室。念佛犹如明灯。千年闇室明灯才照。其闇悉除。念佛功德亦复如是。无量劫来罪障由念阿弥陀佛功德。一切罪障悉消灭。故知念佛定能灭除多劫等罪。故观经云。汝称佛名故。诸罪消灭。我来迎汝。又念佛十口功德尚自无边。何况有人一日念得十万口阿弥陀佛。一日念得二十万口阿弥陀佛者。一日念佛功德尚自无边。何况二日乃至七日念佛功德。准阿弥陀经。临命终时。疾则一日。迟则七日。念佛即往生净土。又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即是八地菩萨。此是上品上生法。何以得知。喻如世间户次相似。财宝多者作上上户。财宝少者作下下户。念佛功德最多者生净土作上上品。念佛最少者作下下品。如来虽说诸善功德八万四千法门。唯有念佛一门是最上法。如来虽说诸善功德。唯有念佛一法是多善根是多福德。自余杂善若望念佛。总是少善根少福德。念佛法门实非余门所及也。故知念佛一门是多善根多福德。又念佛法准诸经说。极甚难值。何以得知。大阿弥陀经云。过去有一国王。能起信心。拟作念佛要法。遂至善知识所。志求念佛要法。尔时善友报大王言。此念佛要法极理难闻。大王贵圣。岂能学。王报大师。苦能为我说念佛要法者。吾当终身供给走使。尔时善友报大王云。王拟修念佛要法者。宜舍国位此处供给。多时不退。即为王说念佛要法。尔时大王遂舍国位。即随善友供给所须。时世人民寿命无量。经八千岁。苦处先登。不避劳倦。不生退转。于其中间。两度闻说念佛三昧。于后世后时得值二万八千诸佛。并为王说念佛三昧。其王闻念佛法故遂得成佛。何况今时得闻。至诚信念。岂不往生极乐世界。亿亿众生沉沦恶道不得成佛。只为不逢念佛法门。故知念佛极难逢

第六挍量斋福门

问念佛法门亦复持斋已不。

答。念佛之法亦须持斋。大行和上一食持斋长时无阙。

问。持斋得几功德。

答。大云密藏经。斋法清净经。挍量斋福利经中所说。斋有五时。寅时斋者。得八万四千亿岁余粮。卯时斋者。得八万亿岁余粮。辰时斋者。得六万亿岁余粮。巳时斋者。得四万亿岁余粮。午时斋者。得五百日余粮。午时后不得成斋。得罪无一分功德。言余粮者。余则不尽。故言余粮。今生多足衣食。皆是过去持斋所获。所以大行和上说。念佛之人要须持斋。又譬如一日得粮食。尚不可思议。何况十年粮食。十年粮食尚不可思议。何况百年粮食。乃至百亿千亿万亿八万亿粮食。既准经说。故知持斋功德不可思议。念佛人要须持斋

第七疑谤得罪门

问。赞叹念佛得何功德。诽谤念佛得何罪。

答。准杂集经说。一度谤念佛人。千劫堕泥梨地狱。一度赞念佛人。灭却身中百劫极重恶业。大行和上说。人不志心念佛。亦谤佛故遂即谤法。直入阿鼻狱中。受诸苦痛。无有出期

又问。阿鼻地狱如何庄严。

答。阿鼻地狱者。观佛三昧经说。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重铁网。有七铁幢。八万四千剑林。八万四千热汤。铜狗铁蛇铁乌满此狱中。一人入狱。亦皆遍满。多人入中。亦复不牢。一堕此狱。长时受苦。无有出期。无有间隔。经八万大劫。然后得出。复堕畜生。由谤念佛法故。堕地狱中受无间苦。若不回心念佛。无间等罪无由得出。若能志诚念佛。无间等罪并皆消灭。又准法华经中。见有读诵书持经者。轻贱憎嫉而怀结恨。即堕无间地狱。何况谤念佛之人。其人罪重。于谤诵经读经书经人。百千万倍。所以大行和上。违情能忍。打骂莫报。恐招罪。故遗教经云。劫功德贼。无过嗔恚。甚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猛火能烧世闻诸珍宝。嗔心猛火能烧七圣财。是故念佛之人亦须忍辱。又华严经云。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生。又准观经。赞叹他好。自得功德。以骂他恶。自得罪报。何以得知。报恩经云。均提沙弥为骂上座。音声如狗吠。均提沙弥由一恶言。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骂他还自得罪。又杂阿含经中说。有一人赞叹修道人善事胜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气常香。遍体香洁。如优钵罗华香气逆风四十里闻香。故知赞他并得善报。念佛人兼须赞善。准法华经云。不说他人好恶长短。唯专念佛速生净土。不果沉沦

第八誓愿证教门

问。既专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定得无量功德。未审有何保证令不遣信耶。

答。大有保证。准阿弥陀经中。六方诸佛恒河沙数。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不诳众生。当信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定得无量功德。一日七日称念阿弥陀佛。定得往生净土。一依此教不生净土诳汝。口中出舌已便当坏烂。不还入口。此是六方诸佛以愿证处。又准大宝积经。阿弥陀佛作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弘誓愿中说。若我得成佛时。十方天人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法总持者。不取正觉。生我国土不得三十二相者。不取正觉。十念成就不生我国者。不取正觉。若生我国中。更重堕地狱及三涂恶道者。不取正觉。生我国土。形貌不平。一有好丑者。亦不取正觉。生我国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觉。十方众生称我名字。不得十方诸佛咨嗟赞叹我名者。不取正觉。若女人厌恶女身。求生我国。临命终时。不转女身成男子复受女身者。不取正觉。言正觉者亦明菩提。若一切众生乘我愿力。不得如上果报。我即不证无上菩提。即是诳诸众生。我誓当在恶道中不得无上菩提。此是阿弥陀二立誓愿处。又阿弥陀经云。说经之日。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既得成佛。念佛定得往生。又本师释迦说。专念佛名亦为难事。我行此念佛得无上菩提。说阿弥陀经意者。为本师释迦因中发愿。是故法华经中说。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此是释迦佛立誓愿处。又观音经云。弘誓深如海。历劫不可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此是观世音菩萨发愿处。又善导阇梨在西京寺内。与金刚法师挍量念佛胜劣。升高座遂发愿言。准诸经中世尊说。念佛一法得生净土。一日七日一念十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此是真实不诳众生者。即遣此堂中二像总皆放光。若此念佛法虚不生净土。诳惑众生。即遣善导于此高座上即堕大地狱。长时受苦永不出期。遂将如意杖指一堂中像。又皆放光。此是善导阇梨立誓愿处。又大行和尚言。若有人。能依阿弥陀经念佛。不取相貌。心唯信佛。口唯称佛。身唯敬佛。违情能忍。恶衣先着。粗食先吃。孝义并仁慈。专心念佛。逢缘不退至死不移。杂善及恶亦皆不作。唯专念佛。能如是者。大行皮中剥与作衣服着。肉中截割与作饭食吃。若依经念佛不生净土。念一口佛。不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不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不剥皮与着。不割肉与吃。诳惑众生。使大行立请交报。六根坏烂遍体生疮。使人眼见苦痛难忍。当来直入地狱更不再出。此是大行和上立誓愿处。又喻誓愿犹如宝车。有诸宝车多载珍宝。拟上国王求官职。车载宝物。要须绳索缚束牢固。然始到京。不被倾侧。珍宝不失。王得宝物。遂与官职。念佛亦然。要须誓愿。行始得成。不失念佛功德珍宝。乃至净土早证菩提。若当无愿所修行。行无由得成。故阿弥陀经。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九广摄诸教门

念佛总持辩才无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愿力智无不具足。由念佛故。犹如如意宝殊所求皆得。若自能念佛布施他人。教他念佛。此即当布施。由念佛故灭除诸罪。即是持戒。恶法不生即是忍辱。行住座卧念佛名字不离心口。即是精进。深信不疑。志诚念佛所生净土不生退转。即是禅定。由久用功念佛名号。一切经教披文即解。此即智慧。是故念佛总持辩才无碍。又准念佛。摄六度果报。何以。由念佛故往生净土。衣食自然财宝总足。即摄布施。由念佛故往生净土。得男子身具六神通。即摄持戒。由念佛故往生净土。得端正可喜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即摄忍辱。由念佛故当生净土。水鸟树林佛及菩萨总皆说法。闻是音已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即是精进。由念佛故生彼国已。更无异缘。常住三昧故。即是禅定也。生彼国已。自然解了一切诸法。即是智慧。故念佛一法摄六度果报。过于财施百千万倍。所以涅盘经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众生经三月。只将念佛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复胜彼。故知念佛过于财施百千万倍

念佛镜本

念佛镜末

第十释众疑惑门

问。诸有疑惑请乞除断。故般若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者。何以故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得见如来。

答。般若遮不见如来者。为所一相貌及以音声皆求人我不求往生及无上菩提故。只行邪道不见如来。观经阿弥陀经等。应当起想念。及专称名号。不求人我。唯求拟生净土速证无上菩提。名正道。得见如来。若望法身。无相为正。色相音声以得为邪。此对十地已上菩萨。观经及阿弥陀经。观一相好。及以闻名见报身如来。此对凡夫二乘诸小菩萨。若望报身。观佛称名以将为正。无相为邪。若对法身。所有即论无相。又复说般若经时。世尊先向忉利诸天。为母说法。当时世尊初从天来至阎浮提。须菩提忆念世尊。入定观佛。遂在先来。于时有一天女。不知所以。先见世尊。既见佛已。女即问佛言。我最在先见佛不。世尊言。汝在后见。天女曰云。我初来到。无一人来见佛者。何故在后。世尊语言。有须菩提。在先入定。除去人我。观见法身在天女前。故在先见。女为起人我心观我色身故。在后见世尊。为对彼天女故。说颂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此颂即对外道益当时。不忤未来世事。不同观经。又复般若为遮外道计四大五蕴是常。计色为我。计声为我。所以般若经遮彼外道。不见如来。今依观经等。说厌患门。愿离生死速生净土早证菩提。不观我相。遂见如来不同般若。

问。往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观经何故说韦提希并五百侍女同得往生。中品三人二乘往生。

答。准往生论说。女人二乘不往生者。为无决定往生者性。女人唯爱女身。不求净土。不肯念佛。论遮不生。二乘根缺亦复如是。唯住小果。不生净土。不解念佛。所以不生。观经及阿弥陀经等说往生者。二乘根缺及女人回心念佛厌恶女身。自此已下名对法论。更分为六

一念佛对三阶门二念佛对弥勒门

三念佛对坐禅门四念佛对讲说门

五念佛对戒律门六念佛对六度门

一念佛对三阶门

问。三阶法中。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念佛法中。未知许吃僧食坐僧床及过斋已不。

答。念佛法中。通许僧食及坐僧床并过斋何以故。为念佛犹如国王。亦如王子堪受国王禄[打-丁+升]。堪受如来作荫。又佛犹如父母。念佛人犹如男女合得父母饭食衣服床榻卧具。所以通坐僧床。及吃僧食。并复过斋。难云。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即是修道者。边地下贱可应是修道人。何以故。边地下贱不坐僧床不吃僧食。彼边地下贱既是非曰道。故此三阶亦非修道。

问。三阶称恶众生。念佛是好众生。为当亦是恶众生彼。

答。不是恶众生。何以得知。准一经云。若念佛者是人中芬陀利华。此华者诸华中极好。若念佛者一切人中最好。故以为喻。灭除诸罪故是好众生。三阶为罪不灭。所以是恶众生。难云。罪恶众生即是修道者。疾患之人应是修道。何以故。是恶众生故。彼等患人非是修道。此等三阶亦非修道

问。三阶法不许入寺。念佛法许入寺已不。

答。念佛法中许住持寺观。何以故。现在住持好处。当来拟生好国。拟证菩提。所以令住持寺亦入伽蓝寺舍好处。难曰。伽蓝精舍好处。下恶众生不令住。无上殊胜妙果。下恶众生不可得。

问。三阶法中。见形像及以诸经。不多恭敬。为是泥龛。四生众生是真佛故。所以恭敬。念佛法中。未知敬佛像及经已不。

答。念佛法曰。见佛形像及经。并遣恭敬。何以故。准报恩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向忉利天。为母摩耶夫人说法。经九十日。优填大王忆念世尊。不能得见。遂遣巧匠造世尊形像一躯。一仿世尊。世尊从天下来至阎浮提。其优填大王与诸群臣遂去迎佛。其形像佛亦迎世尊。世尊共形像佛一处并立。两佛相似。遂将手摩形像佛顶。语形像言。我将不久入涅盘。留汝久住世间教化众生。世尊尚自敬佛形像。罪恶众生岂不敬耶。又准十轮经云。猎师被袈裟。象为起恭敬。敬袈裟功德。命终生忉利诸天。九十一劫受诸快乐。何以故。为相似故。诸佛形像亦复如是。为相似故。恭敬之者感得尊贵荣华。生天净土。所以佛名经中。有卢舍那佛敬形像佛。卢舍那佛尚自敬形像佛。何况凡夫岂不敬耶。又华严经云。念佛三昧当得见佛。命终之后生于佛前。彼人临命终时。劝令念佛。为示尊像令瞻敬故。故知华严经中有遣恭敬形像佛。云何三阶难云。一切形像是[泥/土]龛。食来不合吃。一切牛驴是真佛。食来即合吃。一切形像是[泥/土]龛。衣服供养不合着。一切众生是真佛。昆虫上得衣。云何合着。一切众生是真佛。不合损。一年之中损生无头数。杀佛之罪如何除得。一切众生是真佛。身合安置胜妙处。自身既在好房舍。佛在下恶处。岂成平等。

问曰。三阶念地藏菩萨功德多少。如念阿弥陀佛。

答曰。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地藏菩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观音经。有一人供养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乃至一时不如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十轮经云。一百劫念观世音。不如一食顷念地藏菩萨。群疑论曰。一大劫念地藏菩萨。不如一声念阿弥陀佛。何以故。佛是法王。菩萨为法臣。如王出时臣必随从。大能摄小。佛是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所以积念者功德最多。过于地藏百千万倍。菩萨未属佛地。果未圆满。故功德最少。

问曰。念佛是一乘。三阶非是一乘。何以故。若是一阶。容可是一乘。既言三阶。岂成一乘义。又准法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言无二者。若望菩萨。即无缘觉。言无三者。若望缘觉。即无声闻。又言无二者。若望佛说。即一乘无声闻缘觉。何以故。二乘极果大乘初地。所以言无二。言无三者。即无菩萨乘。为十地因果未极故。所以无三。准法华经中。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故知佛者觉满果圆超诸地位。是最上乘。称究竟位。是名一乘。实非余乘之所及也。故大行和上当在之日。亦有数个三阶。舍三阶法归依和上念佛

第二念佛对弥勒门

问。念阿弥陀佛功德多少念于弥勒。

答。念阿弥陀佛功德。多于念弥勒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中说。阿弥陀佛现是觉圆果满超诸地位。所称念者功德最多。弥勒现是菩萨位中。未超诸地果未圆。故称念之者功德狭少。

问。何故不念弥勒生兜率天。云何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答。为兜率天不出三界。天报既尽。还堕阎浮提。所以不愿生天。若往生净土。出过三界。直截五道。一生彼国。直至菩提。更不堕落。所以愿生。又兜率天少时受乐。弥陀佛国中乐最胜。故名为极乐。长时受乐无有限期。以是因缘胜于兜率百千万倍。何以得知。经中所说。一则身相胜。弥陀佛国众生生者。皆具三十二相。兜率天人则无此相。二则徒众胜。既生净土。与诸菩萨共为伴侣。受男子身。无女人相。兜率天上男女杂居。不同菩萨。三则寿命胜。兜率天上寿命四千岁。已还复却来重堕阎浮提。弥陀佛国一去直至佛果更不再来。四则神通胜。弥陀佛国菩萨总六神通。兜率天上人无神通。五则果报胜。弥陀佛国众生。衣服饮食香华璎珞一切供具。自然化成不须造作。长时受用无有穷尽。兜率天上造作方成。纵有自然衣服。不得多时。四千岁已命欲终时有五衰相。一则头上华萎。二则腋下汗出。三者起坐不定。四者气力衰微。诸天免其眷属。五者多诸桌举。不如极乐世界百千万倍。

问。当来弥勒下生之时。三会说法。度诸众生。得阿罗汉果。何以不愿求生。云何求生弥陀佛国。

答。弥勒未下生来。不可待得。何以得知。经中所说。释迦牟尼佛入涅盘后。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岁。然始下生。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弥勒乃出。准法王本记。释迦涅盘已来。始有一千七百余年。全未拟来。不可候待。众生命短。恐沈苦海多劫受殃不值弥勒。唯阿弥陀佛现在说法。住极乐世界。广度众生。归依西方早证道果。胜于弥勒百千万倍。设值弥勒三会。说法广度诸人。得阿罗汉。小乘极果。若望大乘。始到初地。亿亿众生不逢弥勒佛。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萨。疾则一念十念。迟则一日七日。称念阿弥陀佛即生净土。实过弥勒百千万倍。又复本师说弥陀经之日。弥勒菩萨亦在会中。阿逸多菩萨是也。弥勒尚念阿弥陀佛。何况未来诸众生岂不念耶。大行和上在日。数个弥勒业人回心念阿弥陀佛。又念佛法准佛经教。后末法时诸法总灭。特此念佛正法止住百年教化众生。故知念佛不可思议

第三念佛对坐禅门

问。念阿弥陀佛。何如坐禅看心作无生观。

答。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速成佛果。胜于无生观门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维摩经言。譬如虚空造立宫室。终不能成。地上造作随意无碍。无生看心亦如是。何以故。无生即是无相。无相即是虚空。所以难成。念佛之法事理双修。犹如地上造立宫室。所以易成。如贫人少乏财宝。学他王家造立舍宅。虽办得少分材木。从生至死终不能成。后时材木烂坏。虚费功程无有成就。无生亦尔。为功德法财不得成就。枉用功夫无有成益。念佛法门则不如是。由念佛一口。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还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如富儿造宅立便成就。所以观经云。然彼如来宿愿力故。有忆想者必得成就。不同无生。何以故。又法华经云。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不现前者即是无生。既是十劫不得成佛。故知成佛迟。如念佛。迟则七日。疾则一日。速生净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萨。何以故。乘佛愿力故。

问。看心功德多少于念佛功德。

答。看心功德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何以知之。准观经云。念佛一口。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得八十亿劫微妙功德。一度看心。未知灭几许罪得几许功德。不言灭几亿生死之罪地狱悉灭往生净土。故知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

问。念佛往生得何果报。无生观成得何果报。二种何者为胜。

答。念佛往生得三十二相。具六神通。长生不死。超过三界。直至成佛。更不堕落。菩萨圣众共为伴侣。阿弥陀佛亲自说法。无生观成生长寿天。经八万大劫还堕恶道。无生观万中无一得成就者。为不时宜。假令得成生长寿天。不出三界。克十而论。不如净土百千万倍。

问曰。准无生观。唯遣看心。其心为赤为白为青为黄。观者为当成不成。

答曰。无生看心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不言成不成。心不相貌。复无成就。虚费功夫徒劳何益。难云。看心之时即得成佛者。看衣即得暖。看食应得饱。看金应得宝用。看心之时亦得道者。看衣不着不废寒。看心之时亦不得果。又准像法决疑经说。坐禅不是末法时。何以故。彼经云。佛灭度后。正法五百年持戒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准法王本记。入末法来二百余年。是念佛时。不是坐禅时。所以大行和上在日。数个禅师门徒从和上教授回心念佛者多

第四念佛对讲说门

问。念阿弥陀佛功德多少于闻经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于闻经功德百千万倍。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上生人无恶不作。由造恶故。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为说十二部经。彼人闻已灭除千劫等罪。闻经力小。地狱犹未灭。得智者教。念阿弥陀佛十口。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问。读经功德多少于念佛功德。

答。读经功德亦少于念佛功德。大行和上说。不念佛修行读经。犹如读药方。念佛犹如服药。读药方病即难除。服药病则易差。读经修道功德亦少于念佛功德。正是修道。以此事故功德最多。

问。讲经功德多少于念佛功德。

答。讲经功德亦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讲经犹如数宝。念佛犹如用宝。数宝虽多。不除贫苦。不言灭罪。不言得功德。用宝虽不多。能济身命。得功德无量。明知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又讲经如磨石。虽获少分利益尽与他人。自损无量。为受礼拜供养。大损果报。所以论云。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故知讲经功德亦少于念佛功德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如唯识论。多破计我。讲论之者口虽说法。心多计我。不起我者万中无一。所以法华经云。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由是事故。讲论不如念佛百千万倍。所以上世有惠感法师智仁法师蕴法师。皆舍讲论同归念佛

第五念佛对戒律门

问。念佛功德多少于持二百五十戒五百戒等功德。

答。念佛功德多于持戒功德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经说。持戒证小果。始到初地。准弥陀经。若一日七日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即是八地已上菩萨。所以经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故知功德多于持戒功德百千万倍。又准经中说。如今不是持戒时。是念佛时。何以得知。准像法决疑经说。本师灭度。正法五百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坐禅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自从佛入涅盘已来。准释迦碑文。已有一千七百余年。入末法来二百余年。故知是念佛时。不是持戒时。纵有持戒者。准戒经文。即得名誉及利养。死得生天上。无证得阿罗汉果。纵得生天。不出三界。就持戒人中。万个无一具戒者。何以故。为戒细人粗。数多难持。若望念佛。数少易行。得多功德。

问。念佛得益多少于持戒得益。

答。念佛能益无损。持戒损多益少。何以得知。准目连问经。破初篇戒。取长寿诸天计人间九百一十五俱[月*尼]六百万岁堕地狱。准戒文中。有五篇七聚。依挍量。第一篇重挍量第二篇一倍。第二篇重挍量第三篇一倍。第三篇重挍量第四篇一倍。第四篇重挍量第五篇一倍。第五篇最轻犯突吉罗。九百万岁堕地狱中。一夜不忏者舍本利。准破戒罪。无量无边。持戒万中无一。故知损多益少。念佛一口。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所以有破戒罪。念阿弥陀佛。总得除灭。何以得知。准观经文。下品中生人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应堕地狱经历多劫。受苦无穷。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为赞彼佛光明神力。教令念佛。彼人闻已。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往生净土。故知破戒罪亦得消灭。又准群疑论中说。破戒者护。复失道者导。盲冥者眼。故知念佛纯益无损。承前北都有律师。舍戒律业回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准观经中说言。中三品人。律师念佛往生净土。故知念佛门持戒苦行不及也

第六念佛对六度门

问。念佛功德多少于六波罗蜜。

答。念佛功德多六波罗蜜百千万倍。何以得知。准维摩经说。念定总持人自求生净土。总得往生。一切不问。

问曰。有人复疑。念佛犹如口打鼓。如何解释。

答曰。亦如口打鼓。何以。因口诵心记。乃打由成。若无心口。无由得成。念佛亦尔。心信口称。乃生净土。速证无上菩提。若无心口。无由往生。所以如口打鼓。

问。何故不念本师释迦。但念阿弥陀佛。

答曰。念弥陀者。本师教念。然始解修。犹如父母生得子已。遂付师教学问乃成。皆由师立。弥陀亦尔。本师说经。殷勤劝念阿弥陀佛。令生净土。早证菩提。将念佛名称为难事。本师自说。我行此念阿弥陀佛难事。得无上菩提。本师释迦自亦念佛劝。汝等一切众生若能称念阿弥陀佛。定生净土。早证菩提。是为甚难希有之事。本师遣念阿弥陀佛。又复念佛犹如父母多诸子息。当居俭处。将去遂丰然始养得。不被饿死。本师亦尔。为娑婆浊恶不堪久住。恐畏沉沦堕于地狱。将诸众生同归净土。受诸快乐。不被沉沦。是故偏令思念阿弥陀佛。不念本师。非但释迦因念佛得成佛。十方三世诸佛皆因念佛三昧当得成佛。故月灯三昧经云。十方三世一切过去未来及现在佛。皆学念佛速证无上菩提。故知三世诸佛皆因念佛当得成佛。

问曰。何故不念十方诸佛。偏念阿弥陀佛。

答曰。现在十方佛中。弥陀最胜最尊最慈。又十方佛中。弥陀佛与众生结缘最深。于现在十方佛中。弥陀佛愿力摄众生最多。又十方佛净土中。弥陀佛净土最好。韦提希等选得。又十方净土中。弥陀净土最近。十方诸佛名号中。念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最多。所以专念弥陀佛。不念余佛。

问曰。何故念佛是一法。乃能广摄诸门。

答曰。念佛虽是一法。定能广摄诸门。何以得知。举喻释者。念佛犹如如意宝珠。虽是一个宝珠。能摄一切宝物。故法华经中说。龙女为献宝珠。速得成佛。虽是一法。增长一切功德。感得生净土。速证无上菩提。一法包含一切法。所以维摩经云。念定即总持。包含一切法。故一法中乃含诸法

第十一念佛出三界门

问曰。净土为出三界。为在三界中。

答曰。净土定出三界。不在三界之中。既言三界。何等为三。一者欲界。从此阎浮上至六天总名欲界。二者色界。六天已上梵众天等一十八天名为色界。三者无色界。又有四天。空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等总名无色界。又复三界向上非非想处二十八天。向下即是无间地狱。人在中间住。犹如牢狱之中相似。所以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是故韦提希厌娑婆世界五浊恶处。何等为五。一者劫浊。谓疫病饥馑刀兵等劫。二者烦恼浊。一切众生多诸烦恼。三者命浊。寿命短促。四者见浊。诽谤不信。五者众生浊。无其人行。又有地狱饿鬼畜生盈满不善聚集。是故遣厌。欣乐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经云。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盲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又论云。超出三界狱。目如青莲叶。声闻众无数。是故稽首礼。又往生论云。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又准群疑论中说。净土竖超三界。横截五道。一得往生。更不堕三界牢狱。直至无上菩提。故知弥陀净土定离三界。不在三界之中。所以念佛法门顿出三界。若欲念阿弥陀佛速生净土者。要须三业成就。第一心唯有信。第二口唯有念。第三身唯有敬。不问有人无人尊卑老少。昼夜常不懈慢。名为敬成就。不议他人长短说食数宝。唯口念佛声声不绝。名为念成就。不堕贪嗔等烦恼及斗乱打骂怨恨嫉妒杀盗淫妄。是堕三涂因。与念佛法不相应故。唯有信念佛。不拣道俗。不问男女贵贱。不问罪有轻重。唯信为本。若成就者。万病皆差。不假世间医药。万善自成。不假世间教经。顿能成就。其万善成事。非是己能。亦非修行力。若据经文。从凡位至初地经一大阿僧只劫。若三宝力。不假多劫。又依经文。闻说阿弥陀佛。乃至一心一念。欢喜踊跃。志心回向即得往生。住不退地。法华经云。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世间之中唯有母力。能令其子身得安稳。出世间中唯有诸佛。能令众生出三界苦。得生净土见佛闻法。又依经文。佛有慈悲喜舍。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不问地狱饿鬼畜生及人中苦。若问即不名大慈悲。又如其母。世间之母于子有种种苦。终不辞劳。无疲倦。以乐为本。岂容诸佛大圣大悲。不问怨亲道俗男女。平等普皆救。救护何等苦。世间之苦与地狱苦百千万倍诸佛即救。况人中极轻。若不相救。即与经教相违。人中诸苦。发心悔过。作诸戒行。作诸功德。诸苦顿除。信始成就。生死退失。委知地狱不再入。人中诸苦。苦即不灭。病即不差。千无一信者。纵有信者。不过旬月寻即还退。不见经文以不知未来之苦。其心不定。现在之苦复不得灭。众生谤起。又依经文。现在之苦定灭。未来之苦必无。今现世人有诵得经者。及有异行与国王相应者。头发即落。袈裟着身。亦无戒行。在世间内。上至国王。下至父母。皆反致敬。是谁之力。尽岂不是三宝之力。世间之内亦有不问贵贱男女皆令自在衣食自然。见者恭敬不辞劳倦以是义故。当知三宝之力。唯信乃知。不信之人如盲如聋。等无有异。故知念佛之人声声不绝。无病不差。无罪不灭。定不惊怕。亦不转退。日日之中心眼自开。转加作意。并与经教相应。行住坐卧心终不散。亦不失威仪。纵闻诸经论。并与心行相应。转加欢喜。递相接引有信之人。如母救子不辞劳倦。无信之人宁当噤口。而死不得出言。令他起谤。非是谤人。直谤于佛。当说弥陀经时。释迦难解之法为一切众生说。若有信者。是六方诸佛知甚难信之法。恐后众生生疑谤。故舒舌作证。表此经文定不虚妄。又闻此近来诸行者等咸生惊疑。及有诽谤者。以是义故。诸佛再三悬知末法世不信众生。若有信者。一切诸佛共所护念。自不信佛语。自无善可得住不退转地。皆弥陀经语。若不作业。自障圣道。彼此经教皆是佛说。自修行之教善神护助之法。深生信敬。修行不舍诸佛护助。复是诸佛本愿力教。现在闻而不信。直入地狱。无有出期。岂不谬哉。若见此经文。再三思量。审有经教。方始相应念佛戒行断除法门。但能决定深信至诚不退者。念念不绝。声声唤佛。不问道俗贵贱贫富好丑男女。罪有轻重。唯取信心成就。若不信诸佛慈悲。纵是父母亦无救处。不得往生。唯有信心成就。诸佛常住不灭。亦无退转。信佛大圣一切贤圣最上最胜最大。是名世尊。不问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众生。不问大小善恶之心多少。皆知若有人信佛大慈大悲。能救众生过去未来现在所有众多恶业罪障。发心悔过。并悉知之。寻即往救。亦不过时度。名为大慈大悲。如世间母。见子在粪秽中及饥寒苦痛。终不再离。名为慈悲母。在世之人无能报母恩德。是小慈母于子尚不辞疲倦。诸佛大慈大悲与救百千万倍。不唯救世间之苦。能救生死大苦。是故世间有能信者即救。亦不问罪有轻重。谨依法华经文。佛言。一切众生皆是吾子。我则是父。汝等累劫众苦所烧。我皆济拔令出三界。又不问道俗男女贵贱老少好丑贫富及罪轻重。以是义故。唯论信者。能悔过者。深信成就。声声不绝。念佛名字。经云一切诸佛共所护念皆得不退转。又云难信希有之法。唯取信心不云罪人。亦不得言女人不得往生。唯论信者。若是戒行成就者皆悉往生。即非难信。亦非希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信不昧。不问罪有轻重。是病皆除。是罪皆灭。不论远近。唯取信心顿断疑惑顿觉念佛。如母救子。故名难信希有之法。说此经时。六方恒河沙诸佛各各出舌证明。即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闻者并皆生疑起谤。不信佛有如是力。故言难信希有之法。是恒沙诸佛并皆舒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为作证明。有能信者。不言怨亲。观经云。念一口阿弥陀佛。灭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又经云。一切诸佛共所护念。诸佛慈悲等心普救。不问道俗。悔过回向发愿。定不过时。是名诸佛平等救众生。念若成就。无罪不灭。无病不差。无苦不除。无忧不喜。惊怕之者寻即自定昼夜。精进忍辱成就。戒即不破。睡即策勤亦不疲倦。所出言语一依正教。令人乐闻所行之行。故用孝养之人皆仿习。如是等中心贞志节自在无碍。非是己能修习力。皆是世尊慈悲力也。若有人。闻即悔即学即行即念佛。是诸佛力。能信之人方始觉知。第一身业。不得杀盗淫。亦不得打害他一切众生。亦不得触世间细滑好华绫罗锦绣缯彩绯紫等。纵逢严寒。随寒即死。终不再着。此物能障当来业道。能沉没苦海。能令世间疑谤。亦令人怨恨。令人起爱心。女子着好衣。出入游行。好涂妆粉。令放逸多。男子数数频看不舍。父母多忧便起嗔怒。兄弟怀愁起大嗔怒。世人略见即生疑谤。师僧若见即破净戒。贼人见时即起盗心。如是等障皆好衣过患。不可尽说。若是孝行者。至死不着好衣。孝行俱成。身行正行。礼赞不亏。回旋出入。不得摆手急行。亦不得回头反视。亦不得抑睛戾眼。若坐不得舒脚。亦不得托地。不得欹睡倚物。唯老病不在此例。若论眠时。不得脱衣服。亦不得仰眠舒脚及语。此是放逸懈怠。唯除老病及困时。即暂得苦策勤。晚眠早起。日日如健。神情变利。智慧日日增。若不行依。即名放逸不信之人。罪复不灭。万事不成。何况病苦。亦不得往生。第二口业。不得饮酒食肉及五辛糟醋酒酵糗面乳酪酥密粳糯世间上味饭食如是等食。纵逢大饥。宁当忍。饥即死。更不再食。杀盗淫妄语。嫉妒语。嗔恚语。我慢语。欺凌语。怨恨语。疑谤语。求财语。两舌语。说他人长短斗乱语。谄曲语。毁呰愚痴语。恶咒语。如是等语。若欲说。时无有尽期。但是闻人善恶言语。皆不得说。此是无尽无益。斗诤语多着魔。亦令人病发。若不再说。与佛教相应。不劳读经书。唯加念佛行住坐卧不碍生活。声声不绝。念佛不移。唯急唤大作声。复须分明道字。此教犹如小儿唤母。急急不得散。外去恶缘。此是定心坐禅念佛定。各有多门道俗。但得心清净。不问男女贵贱。唯取信敬孝养之人。但能皆得病苦消灭道业成就。以是义故。六方诸佛出广长舌相。证明不虚。又云。能信专念不舍之人。一切诸佛共所护念。此是弥陀经文。现在流行处处不绝。第三意业。不得非理贪痴。不得心生疑谤。不得心生蛆姤怨。不得心生杀盗淫妄想恶缘。不得心生我慢贡高。轻蔑他人。自是非他。耽财爱色。若起如是之心。放逸自恣。诈嗔虚喜。不实之心。诸佛必知不来相救。如有道俗贵贱贫富。皆须平等。不问怨亲。与佛教相应。若无此心。发露忏悔。尽形为期。死生不移。如是等人前念回向后念即觉。如子忆母。养子不辞劳倦。不避辛苦。寻即往看。若能如是者。始大慈悲意业清净平等如虚空。三业六根如是等行依戒律如法修行。所违触者不可一一具陈。唯愿正念正回向。慈悲深信决定。至诚不退。若与言教不相应。纵令念佛。共不能救。罪亦不灭。病苦难除。贪财败德。及祸之基。取之非理。为恶之本。一切恶誓愿断。一切善誓愿修。恒沙功德誓愿满。无上佛道誓愿成

弟子(某甲)等稽首和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十二部经诸大菩萨声闻缘觉一切贤圣。受弟子等请。来入道场证明。弟子今日今时蒙善知识教。弟子发露忏悔。未觉悟时。及觉悟已来。于其中间。三业造罪。身业不善。杀害众生不可知数。偷盗财物广若恒沙。淫欲炽盛污诸净行。口业不善。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诽谤三宝斗乱无边。意业不善。贪名求利如海吞流。嗔恚猛火烧诸功德。十恶业罪无明所作。自作教他。见闻随喜。无问大小。不敢覆藏。今总忏悔。愿佛慈悲证明摄受。莫违人愿。今日今时所忏诸罪。随忏即灭。弟子持此念佛功德。报恩家债主恩。受取功德。近相舍离同生净土。志心归命。顶礼阿弥陀佛

从来生死界未识佛僧时

所造众恶业因此愿消灭

尘含佛刹土刹中过现佛

我以三业净久住刹舍中

凡圣虔诚者皆知净国土

喜心咸顶礼普礼念佛人

书此念佛镜喜集无上因

回向众生类共生安乐国

从今至圆满在在受生时

常忆于宿命不转念佛人

净土往生不易闻顿超沙劫证玄门

子呼慈父须来生但虑称心恐不真

修西方十二时

平旦寅。被衣出户整心神。合掌焚香望极乐。殷勤遥礼紫金身

日出卯。不应念佛论多少。安在专心系一缘。勿为妄境相侵扰

食时辰。念佛先须伏我人。若将念佛恃人我。何始何成净土因

禺中已。进修净土须决志。如[口*食]甘露自知甜。且莫谤人道不是

正南午。想念吾师如目睹。无边业障自然消。岂要云为枉辛苦

日昳未。浩浩生死诚堪畏。不取西方速疾门。尘沙劫海须沉坠

晡时申。急急须持净土因。阗健不能勤念佛。一朝虚作世间尘

日没酉。想知光景何能久。看看无常即到来。莫教佛字离心口

黄昏戌。勿使身心多过失。十恶虽然亦往生。何如上品莲开疾

人定亥。深心念佛真三昧。十地高人尚尔修。将知不信宁非罪

夜半子。朝朝念佛常如此。皆乘莲华一往生。从兹决定无生死

鸡鸣丑。壮盛俄然即衰朽。忙忙刹海更无亲。唯有弥陀独招乎

修西方十劝

劝君一。长时念佛须真实。归依佛语莫生疑。制护心猿无放逸

劝君二。唯思念佛无余事。澄心决定愿西方。临终自见如来至

劝君三。念佛先须断爱贪。临终心净见如来。似月清光照碧潭

劝君四。莫令念佛心移忘。临终极乐宝华迎。观音势至俱来至

劝君五。莫辞念佛多辛苦。思惟长劫生死轮。更向何人求出路

劝君六。念佛时中恒相续。假使不念顺凡情。何日得离生死狱

劝君七。念佛莫令三业失。专专敬礼愿西方。去见弥陀无上日

劝君八。教修念佛牟尼法。应须遵奉本师言。命尽得往弥陀刹

劝君九。念佛真心为上首。临终化佛共来迎。七宝莲华随愿诱

劝君十。念佛常须心口急。思量业海苦轮深。生死忙忙悔难及

求生西方净土念佛镜(终)

五蕴浮虚梦幻身假缘空聚一堆尘

死魔一至凭何敌急念弥陀莫厌频

临终正念往生文

知归子问善道和尚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蒙开诲。念佛往生之法其理甚明。又恐病来死至之时心识散乱。仍虑他人惑动正念忘失净因。伏望重示归径之方。俾脱沉沦之苦。师曰。善哉问也。凡一切人命终欲生净土。须是不得怕死。常念此身多苦不净恶业种种交瀍。若得舍此秽形。超生净土。受无量快乐。解脱生死苦趣。乃是称意之事。如脱弊衣得换珍服。但当放下身心。莫生恋着。凡遇有病之时。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叮嘱家人及看病人往来问候之人。凡来我前。为我念佛。不得说眼前闲杂之话家中长短之事。亦不须软言安慰祝愿安乐。此皆虚华无益之语。若病重将终之际。亲属不得垂泪哭泣。及发嗟叹懊恼之声。惑乱心神。失其正念。但当同声念佛助其往生。待气尽了。多时方可哀泣。才有丝毫恋世间心。便成挂碍。不得解脱。若得明晓净土之人频来策励。极为大幸。若依此者。决定超生即无疑也。又问曰。求医服药。还可用否。答曰。求医服药。初不相妨。然药者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命若尽时。药岂奈何。若杀物命为药切不可也。又问曰。求神祈福如何。答曰。人命长短生时已定。何假鬼神能延之耶。若迷惑信邪。杀害众生祭祀鬼神。但增罪业。反损寿矣。大命若尽。小鬼奈何。空自慞惶。俱无所济。切宜谨之。当以抄写此文。帖向目前令时昔见之免致临危忘失。又问曰。平生未尝念佛人还用得否。答曰。此法僧俗男女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决无疑矣。余多见世人。于平常念佛礼赞。发愿求生西方。及致病来。却又怕死。都不说着往生解脱之事。直待气消命尽识投冥界。方始十念鸣钟。恰如贼去关门。济何事也。死门事大。须是自家着力始得。若一念差错。历劫受苦。谁人相代。思之思之。若无事时。当以此法精进念佛竭力受持。是为临终大事。可谓一条荡荡西方路。径直归家莫问津

弟子林云从舍银壹两所求如意者

信士唐俊信童唐琼哥琣哥

信女陈妙净林引使共舍银贰两五钱

惟祈福寿同增愿法界众生俱成正觉

原板在杭州云栖莲池大师处今重刻于莆田国欢

寺藏经堂出藏经管字函第三卷据重锲念佛镜叙

象纬丽天。晃曜莫逾于桂魄。波澜疏河。源流悉汇于沧溟。是以万法唯心功实存于一念。千车合辙道不出乎总持。具最胜之妙门。脱轮回之捷径。其唯念佛乎。盖自弥陀刹现慈航超积劫之沦净土门开法界结无遮之会。势至念之而证圆通。能仁称之而悲堪忍。大海会同归。宝树林中摇众乐。十八贤共社。白莲香里显真宗。悲智双行圣凡俱摄。盖医王护世。仙方道诀皆靡。慧日当空。黑室昏衢顿破。变世界为黄金。位登不退。坐莲华而见佛。果证无生。譬夫九曲明珠虽寸丝而可贯。百川众味尝一滴以皆通。欲枯业海。须念弥陀。彼教纲森罗。博之颇难契理。禅那寂照。修之恐涉岐途。岂若系念彼佛不劳弹指到西方(如贤)欲弘法施。用广是书。乃募赀于檀那。以重辉于剖劂。极知固陋。滥赘其文云。万历癸丑春众华现瑞日。莲山国欢崇福禅院释子如贤和南谨识

惟心净土宜承当自性弥陀触处彰

无苦无忧真极乐勿憎勿爱即西方

恒沙功德本来具妙宝庄严不可量

好个主人无量寿见闻声色露堂堂

 
 
 
前五篇文章

陈海量:印光大师永思集(四)

陈海量:印光大师永思集(三)

陈海量:印光大师永思集(二)

陈海量:印光大师永思集(一)

印光大师开示

 

后五篇文章

念佛三昧宝王论

观念阿弥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门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径行念佛一昼夜自述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