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倓虚大师念佛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念佛论---湛山倓虚大师为初机学佛略说

念佛论——湛山倓虚大师为初机学佛略说

倓虚大师

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非令人觉悟自心,离苦得乐。盖「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又佛以慈悲为本,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故。

佛出世后,说法四十九年,经后人结集起来,成三藏十二部。因为众生根性不一,对于所禀教法亦异,传到中国之后,就在这三藏十二部之中,大致分出来宗、教、律、密、净五大宗。这并不是佛特意的分出这五大宗来。在佛经里面,也查不出有什么宗?什么派?是为了适合众生的根性,在自然的趋势中,后人继续前人,各宗所学,才建立了这五大宗。五大宗的宗门下,是教外别传,专门修禅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门头是先悟后修,由修而证;律宗是专持佛的戒律,先以执身,次第摄心。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萨戒、三聚净戒等。由于严净戒律故,乃能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密宗是专门持咒,注重事项须三密相应。这四宗比较起来,最初入手都稍难一点;惟独净土宗,最简单,最直捷,只坚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一心不乱,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无论利根、钝根,都能摄受。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念佛?」现在先就字义上来说明这两个字。「念」字是一个「今」字和一个「心」字合成的。分开来说,就是「今心」;合起来说,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语,具足云:「佛陀耶」。按中国意思来说,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明白」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人谁不愿觉悟?谁不愿明白?但是人们口里只管说想觉悟,想明白,而心里却存着一些糊涂想。由于心有糊涂想,身体就去做糊涂事。什么是糊涂想?就是意三业——贪、嗔、痴。什么是糊涂事?就是身三业——杀、盗、淫及口四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由于身、口、意三业不净,所以整天六根对六尘,分别声色货利、是非好丑,在所知所觉上做活计。念佛就是回生换熟,放下这些所知所觉,离开能知能觉,而恢复到本知本觉上去。能够恢复本觉,就能成佛。成佛也并不是另外添了些什么东西,就是用念佛的功夫,念得打成一片,把人们心里那些肮脏东西,去得干干净净,肮脏东西去净了,佛性也就现前了。

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闇动,被六尘所蔽,人们的知觉偏在一方面去,只认识此色身小我,而忽略了尽虚空、遍法界的觉性大我。殊不知人们所认为是「我」的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假合而成,如果把它分散开,这个身体就不存在了。例如:皮肉筋骨,是属于地大;血脉津液,是属于水大;温热暖触,是属于火大;气力动转,是属于风大;身体内外的虚空,是属于空大。(如果没有虚空,就把人憋死了!)另外要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是属于根大。每一根中要有一识,即是六识,属于识大。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分了家,一个人就不存在,那里还有个我呢?就是当前由于七大假台有这么一个我,实际上不过是个臭皮囊,里面装一些腥躁烂臭,肮脏东西。

比如在我们讲开示的时候,忽然有一人用一个皮口袋装满了大粪,扎上口送进来。我们大家都以为这是肮脏东西,捏着鼻子嫌臭,躲远远的或赶紧把它扔出去,以为是亵渎。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个臭皮口袋,我们人的这个臭皮口袋,还不如用一个真的皮口袋装上大粪送进来的比较干净。因为送进来的这个臭皮口袋还扎着口,我们人人这个臭皮口袋,上下都张着口,直冒臭气,所谓「九窍常流不净」。但是人们就以此臭皮口袋是我,还爱得不得了!这样化妆,那样保养,如以佛的眼光来说,实属愚痴颠倒之甚!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大家都认为是「我」,其实这不是我,而是我所使唤的一个物。应该在「我」字下面加上一个「的」字,称为「我的」。因为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一部分,像一件应用东西,如果我愿意使用它的时候就用它,不愿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不被其所累。如果放不下就被它累赘了。

普通一般的习惯,都以这个身体为我,我以外的便是人,许多人我合起来就是众生。每个众生都想多活几年,相续不断,就是寿者。其实这都是些假名、假相。比如「人我」就是相待假;(对待法,以人而有我,以我而有人故。)「众生」就是因成假;(假借众因缘而成故。)「寿者」就是相续假。(我人众生相续不断故。)如果离开这些,那里还有个实我呢?

况且我以主宰为义,人们这个色身之我,它本身并作不得主。比如:人到饿的时候,不吃就不行;渴的时候,不喝就不行;寿命尽了该死的时候,不死也不行;碰到好看的,不多看几眼也不行;遇到五欲环境,不享受就不行。这已失去主宰之义,殊不知这些吃、喝、享受是属于生命上的事。生命是有生、有灭的,人们除了生命以外,还有一个慧命,它是永无生灭的。什么是慧命永无生灭?就是人人本有的知觉性。这知觉性虽是无形无相,然而它能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有,无处不是。所谓「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念佛就是培养自己的法身慧命,仗佛力、仗自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开佛知见,恢复自己的本觉性。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彻悟禅师等,末了都归于净土,专门念佛。因为修其他宗,往往为了根器不适合,或者遇不到相当人指导,会出毛病走错路。念佛人,只要信、愿、行具足,脚踏实地去念,既仗佛力又仗人力,绝不会走错路的。所以说念佛法门最方便、最直捷。修其他宗都是仗自力,能断惑才能证真,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没有相当功夫不容易做到。修净土法门有一种特别好处,可以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其他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同熏修。将来慢慢就可以业尽情空,由凡圣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由方便有余土到实报庄严土,由实报庄严土直到常寂光净土,得见佛的真身。这是说根性浅薄的话,如果是上乘根性,无论生到任何一个佛土里,都能圆见四土的。

念佛求往生的好处,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不再堕落,永久不再造业。自己可以慢慢加功进行去修行,直至成佛度众生为止。修其他宗固然也很好,任何人也不能毁谤。但是如修不到究竟处,仍然要堕落。如过去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当初志同道合,同发愿修唯识观,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言明谁先去时,到那里再回来报讯。后来师子觉先圆寂,一去三年不见回来报讯。过三年后世亲又圆寂,当他临命终时,无著告诉他说:「你到天上见弥勒之后,无论如何要回来报个讯。」世亲去后,过了三年才回来。无著问他:「你为什么过了这么多时才回来?」世亲说:「我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一座法,拜了三拜,绕一个圈子就回来了。因为那里日夜长,不多会工夫,在人间就过了三年。」无著又问他:「师子觉现在何处?为什么不回来报讯?」世亲说:「他生天经过兜率外院,还没有到内院去,就被五欲所缠,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弥勒哩!」无著听说之后,生天很危险,于是重新发愿,不生天,愿生极乐。(见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引证)请想:师子觉已是大乘菩萨位子,在天宫尚被五欲所缠,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其他如修禅定功夫,如果超不出三界去,无论到任何一个天上去,待天福享尽之后,仍然要堕落,去随业受报。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无闻比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是念佛人就没有这种危险。不是有这么两句话么?「饶你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这是说,就是生到四空天的非非想天,寿尽福满仍然要堕落,不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九品莲华台之中,纵然生到下下品,还可以慢慢证到上上品,比生到非非想天也强得多。

念佛期内,每天一开始要念《弥陀经》,常住里作晚课的时候,每天也要念《弥陀经》。念一遍,就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境界在心里熏一遍,使在观想上,成一种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也像一部电影片子,念一遍就等于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影子在心幕上放映一遍。日久天长,在六根上所接触的,整个是极乐世界的最胜境界,妙相庄严。在现时来说,虽然还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而在心里上,却早已被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所包围。人们的意识在无形中都沉浸在妙相庄严的气氛里,将来临命终时,熏业现前,平日所持诵的阿弥陀佛圣号,诸圣众等,到这时会真的现身来接引你了。平日所憧憬、所萦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妙境,在一刹那顷,也就化现目前了。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莫不都是性分所具。心即土;土即心,莫不都是唯心所现,只看人念佛功夫如何?如果信、愿、行坚固不移,自性和佛性打成一片,那么当下自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性。佛具足无量寿,众生也具足无量寿;佛具足无量光,众生也具足无量光。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相好庄严;众生也有依、正二报,相好庄严。在《阿弥陀经》里说:「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从这句经文里,可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诸般境界,都是随着阿弥陀佛的福德业相,唯心所现。如果阿弥陀佛能这样显现,众生性和佛性是相同的,众生又何尝不能显现呢?所以说在自性上就是弥陀,在唯心上就是净土。在性分上并划不出那是众生的边界,那是佛的边界;在净土上也指不出那是唯心的,那是非心的。西方弥陀与自性弥陀,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都是一整个的。可是要明白所谓「唯心」,并不是所说的人们腔子里那个六尘缘影的妄心,是说「法法唯心」。所说的自性,并不是说人身上四大假合的那个习性,乃是众生所本有的自性。念佛人每天念《弥陀经》,对这一点要明白,把自己的信心坚固起来。

《阿弥陀经》是释迦佛无问而自说的,里面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庄严及念佛生西方的。它的意义和《法华经》相同。因为《法华经》也是对舍利弗尊者无问而自说的。佛说过无量义经之后,便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土,现出种种瑞相,致使闻法大众起种种疑难。经过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为大众决疑之后,佛便从三昧安详而起,没用人请问,开口即对舍利弗尊者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我尝说:「《法华经》就是广说的《弥陀经》,《弥陀经》就是略说的《法华经》。」这两部经都是全事即理的话,并没像其他诸经,说很多法相名词让人悟理修行等事。所说的完全是以现量心,观现量境。如果大家对于《法华经》和《弥陀经》细心研究过的,对里面文义会通起来一对照,就明白了。

《法华经》共七卷二十八品。前十四品是开权显实,后十四品是开近显远,都是说最上乘法。例如在《弥陀经》里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在《法华经》第二十三药王本事品说:「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意义都相同。其他在《阿弥陀经》里所说的国土庄严,说佛的寿命,说佛的光明,以及六方佛诸佛护念等。虽然和《法华经》的文项措词有广略不同,但其境界和意义,都是理无二致。所以一句「阿弥陀佛」是最上乘法,包括无量法门。

一句「阿弥陀佛」念得相应,当下即得六根清净。例如:今在念佛期里面,眼常看佛,就是眼根清净;耳听自己及大众念佛的声音,就是耳根清净;鼻子嗅着炉里的香气,就是鼻根清净;舌头反来覆去的念佛,就是舌根清净;身体在清净道场里,天天向佛拜佛,就是身根清净。念佛、拜佛、心里想佛,就是意根清净。六根清净则三业清净;三业清净则身不作杀、盗、淫,口不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意不起贪、嗔、痴,当下即是十善业。修行人最不容易对治的就是身、口、意三业。可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把三业收摄得住。久而久之,观念成熟,净因增长,临命终时,决定往生极乐。

123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念佛人不要忽略般若智慧的重要

念佛不求往生,只求家庭平安?

印光大师为女性慈悲开示(含经期、怀孕、临产、哺乳期的念

《念佛法语》辑要

妙法宝库(第十册)[格言宝藏论释下]

 

后五篇文章

开悟了之后才知道这念佛法门是最妙的

净土与究竟觉

对净土宗见地的方便开示

念佛在胸膛以下,肚脐以上

凈宗早晚课:持名念佛四十八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