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印光大师:常有境界是未曾真实摄心所致(文白对照)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常有境界是未曾真实摄心所致

原文

接九月十三日手书,知已进关静修,不胜欣慰。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使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何至常有境界之苦。修行切不可以躁妄心,求得圣境界现,及得种种神通。只期心佛相应而已。所谓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能如是,譬如杲日当空,霜雪俱化。又何得有不如法之境界,为苦恼于身心乎。若不如是用心,平常专欲得见圣境,不知圣境之得,须到业尽情空地位。否则勿道所得者皆属魔境,即是圣境亦无所益,或有大损。以不知精进力修,反从此生大欢喜,未得谓得,则必至着魔发狂。楞严经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者,此之谓也。况汝之境界,乃属俗染境界乎。但自提起正念,俾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心不起。即或偶起,当即觉照,令其速灭。喻如贼至其家,若主人识得是贼,其贼即时便去。若当做家里人,则其家便被贼劫掠净尽矣。——《印光法师文钞》之《复谛醒法师书》印光大师 著述 佛弟子 敬译

译文

收到你九月十三号写来的书信,知道你已经进关静修,对此我不胜欣慰。

你所说的常常见到各种境界,应当是未曾真实收摄心念,只是做表面上的行持所致。假使真实收摄心念,那么,内心没有妄念,专注于一句佛号中,必定能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哪里会常有境界显现的苦恼。

修行人切不可有虚浮、急躁之心,希望见到圣境界显现,以及获得种种神通。只要期望心和佛能够相应就好了。所谓:心完全是佛,佛全部是心,心之外没有佛,佛之外没有心。能够常常这样用功,比如艳阳当空,霜雪即刻就会融化。又怎么会有不如法的境界,使得身心苦恼呢?如果不这样用心,常常专门想要见到圣境,殊不知圣境的获得,必须要到业力完尽、凡情俱空的境地才行。否则,不要说所得见的都不过是魔境而已,就是真的圣境显现也没有好处,或许反而会有大的损害。因为不懂得精进极力修持,一见到这些境界,反而从此心中生起大欢喜,未证得以为已经证得,那么,必定会导致招魔发狂。《楞严经》中说:“没有修证得圣道果的境界,却见到圣境界的现显,如果以为自己已经证果了,就会招魔发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何况你的境界,不过是属于世俗染污的境界呢?只要自己提起正念,使得从前所有淫欲、瞋恚等等念头不生起。就是偶尔生起,当即就要觉悟观照,使得邪念迅速消灭。比如贼人进入人家,如果主人认得是贼,那么这个贼立即就会离开。如果把他当做是家人,那么,家里的财宝便会被窃贼劫掠的干净了。

 
 
 
前五篇文章

白居易晚年劝念佛诗

印光大师:教人须在平实处实行(文白对照)

印光大师:开悟少有能往生 往生没有不开悟(文白对照)

大安法师:念佛究竟要得到什么

大安法师:掐珠记数念佛

 

后五篇文章

梁启超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印光大师:无中生有实是败坏佛法(文白对照)

大安法师: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来念佛

念佛辩疑(大运)

五会念佛(止水)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