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宗经论释要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宗经论释要文》前言

佛教传入中国,形成大乘八宗,除禅宗靠「心传」,其余各宗皆依「教传」。

「教」者教义,即一宗所依之「经、论、释」。「传」者传承,即其经论释之间,教义一脉相承之内在关係;如父子血亲,基因相传,否则即非真子。

由此教义传承,故能保证教法的纯真无伪,不致因时、因地、因人而变,然后行人才有必定可依的标準。可见,教义传承实是一宗弘扬、众生修学之生命所在。

净土宗自然也不例外。但由于种种原因,致有净土行人不知传承,不知净宗立教根本为何?正依经典、相承论释为何?教相判释、法脉心髓又如何?传承既失,诸义不知,只能旁依他宗,权曲而修;而教既不纯,信行不真,或失往生,或堕疑胎。

今为净土行人,能依本宗传承,正确安心起行,爰敬寻净宗经论释,採其核心,摘其精要,各加标目,集成一卷,名〈净土宗经论释要文〉。

经者,净土正依之三经,即《无量寿经》、《观经》、《弥陀经》等。

论者,龙树菩萨《易行品》、天亲菩萨《往生论》等。

释者,昙鸾、道绰、善导等诸祖师注疏集偈等。

如上诸要,备在一卷,临文恭读,如聆慈音,不劳他问,自得心开,至简至明,至贵至尊,故宜人手一册,敬备随时;又当与〈善导大师语录〉一卷、〈净土宗之特色〉一卷诸文对照互明,即能精要入神,自行化他,共兴净宗于末世,齐拯群生于水火。

一、念佛成佛因果三愿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云: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覈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

今的取三愿(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用证义意。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

二、《大经》三要文

三、《大经》十要文

(一)《大经》「释尊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

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二)《大经》「第十八愿」之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

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三)《大经》「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

至心迴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四)《大经》「流通分」之文: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五)《大经》「第十八愿成就偈」: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六)《大经》「弥陀最尊第一」之文:

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七)《大经》「超绝横截」之文:

必得超绝去,往生安乐国,横截五恶趣,恶趣自然闭;

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

(八)《大经》「特留此经」之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九)《大经》「过火闻法」之偈:

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

会当成佛道,广度生死流。

(十)《大经》「过火闻法」之文:

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

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

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四、《庄严经》三要文

(一)《庄严经》「恶道皆生」之文:

三恶道中,地狱饿鬼畜牲,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

(二)《庄严经》「度尽阿鼻」之偈:

轮迴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剎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三)《庄严经》「往生成佛」之偈: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五、《大阿弥陀经》三要文

(一)《大阿弥陀经》「蜎飞蠕动皆生」之文:

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字,莫不慈心,欢喜踊跃者,皆令来生我国。

(二)《大阿弥陀经》「皆令如佛」之文: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

(三)《大阿弥陀经》「佛王光尊」之文:

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六、《平等觉经》二要文

(一)《平等觉经》「悉令如佛」之文:

拔人勤苦,生死根本,悉令如佛。

(二)《平等觉经》「速疾超至」之偈:

速疾超便可到,安乐国之世界,

至无量光明土,供养于无数佛。

七、《如来会》一要文

(一)《如来会》「救世法王」之偈:

心或不堪常行施,广济贫穷免诸苦,

利益世间使安乐,不成救世之法王。

八、《观经》六要文

(一)《观经》「佛光普照,唯摄念佛」之文:

光明遍照十方世界,

念佛众生摄取不捨。

(二)《观经》「弥陀救度,无有条件」之文:

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三)《观经》「西方三圣,常来护念」之文:

无量寿佛,化身无数,与观世音、及大势至,

常来至此,行人之所。

(四)《观经》「至心念佛,除生死罪」之文: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五)《观经》「念佛人是芬陀利花」之文: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六)《观经》「唯嘱念佛」之文: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一向专念弥陀佛名之意)

九、《小经》六要文

(一)《小经》「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之文: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

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二)《小经》「光寿无量,故名弥陀」之文: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三)《小经》「皆不退转,必至补处」之文: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四)《小经》「愿生彼国,上善一处」之文: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五)《小经》「执持名号,专一不杂」之文:

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七日(上尽一形,下至一日、十念、一念之意),一心不乱(专一不杂之意)。

(六)《小经》「临终佛迎,故心不倒」之文: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十、龙树菩萨《易行品》五要文

(一)《易行品》「难易二道判」之文:

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

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地者。

(二)《易行品》「称名念佛,此身不退」之文:

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

若菩萨欲于此身得至阿惟越致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三)《易行品》「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文:

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常应忆念。

(四)《易行品》「本愿称名,现生不退」之偈:

人能念是佛,无量力功德,即时入必定,是故我常念。

(五)《易行品》「信疑得失」之偈:

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华开则见佛。

十一、天亲菩萨《往生论》四要偈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十二、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五要文

(一)《往生论注》「难易二道、自他二力」之文:

难行道者:……唯是自力,无他力持。譬如陆路,步行则苦。

易行道者:谓但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

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譬如水路,乘船则乐。

(二)《往生论注》「一切凡夫,皆得往生」之文:

一切外凡夫人,皆得往生。

但令不诽谤正法,信佛因缘,皆得往生。

愿往生者,皆得往生。

(三)《往生论注》「平生业成,现生不退」之文:

经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

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剋念愿生,亦得往生,「即入正定聚」。

(四)《往生论注》「不断得证」之文:

有凡夫人,烦恼成就,亦得生彼净土,三界繫业,毕竟不牵。

则是「不断烦恼,得涅槃分」,焉可思议!

(五)《往生论注》「他力速得」之文:

问曰:有何因缘,言「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曰:覈求其本,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

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 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便是徒设。今的取三愿(第十八愿、第十一愿、第二十二愿),用证义意。

以斯而推,「他力」为增上缘,得不然乎!

愚哉!后之学者,闻「他力」可乘,当生「信心」,勿自局分也。

十三、道绰大师《安乐集》一要文

《安乐集》「圣净二门判」之文: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迴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胜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

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

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

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又复一切众生,都不自量:

若据大乘,真如实相,第一义空,曾未措心。

若论小乘,修入见谛修道,乃至那含、罗汉,断五下、除五上,无问道俗,未有其分。

纵有人天果报,皆为五戒十善,能招此报,然持得者甚稀。

若论起恶造罪,何异暴风驶雨。

是以诸佛大慈,劝归净土。纵使一形造恶,但能繫意专精,常能念佛,一切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何不思量,都无去心也!

十四、善导大师四十八要文

(一)《观经疏》「依教开宗」之文(善全二○页):

今乘二尊教,广开净土门。

(二)《观经疏》「二藏二教判」之文(善全二八页):

问曰:此《经》二藏之中何藏摄?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观经》,菩萨藏收,顿教摄。

(三)《观经疏》「凡夫入报」之文(善全五一、五五页):

问曰:弥陀净国,为当是报是化也?

答曰:是报非化。

问曰:彼佛及土,既言报者,报法高妙,小圣难阶;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论众生垢障,实难欣趣;正由託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四)《观经疏》「要弘二门判」之文(善全二二页):

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迴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五)《观经疏》「念观二宗」之文(善全二八页):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一心迴愿往生净土为体。

(六)《观经疏》「要弘废立」(念观废立)之文(善全三一七页):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七)《观经疏》「正杂二行判」之文(善全二五一页):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言「正行」者,专依往生经行行者,是名正行。何者是也?

一心专读诵此《观经》、《弥陀经》、《无量寿经》等。

一心专注思想、观察、忆念彼国二报庄严。

若礼,即一心专礼彼佛。

若口称,即一心专称彼佛。

若讚歎供养,即一心专讚歎供养。

是名为正。又就此正中,复有二种:

一者「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捨者,

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若依礼诵等,即名为「助业」。

除此正助二行以外,自余诸善,悉名「杂行」。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

佛灭度后极乐世界的大众是否还在

往生不在念佛多少,而在心清净

方海权:女人度化儿子信佛而后往生极乐世界

 

后五篇文章

净土宗经论释要文

大安法师:福薄心浮纺现代人如何能老实念佛

般若显净土之妙 净土成般若之行[江味农]

现代版地藏经(佛经、念佛)感应录

持名念佛法门是最妙的[宣化上人开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