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返回目录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贰、净土宗的经典论依据

净土宗所依据的主要经论为《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及《往生论》,合称‘三经一论’。前三部经传入我国的先后净序,分别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观无量寿经》。今就其译者、内容一一介绍如下:

一、《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又名《双卷经》、《两卷无量寿经》。以其梵文名称同于《阿弥陀经》,所以相对于字数少的《阿弥陀经》,又称为《大无量寿经》、《大经》。

(一)译者

本经有梵、汉、藏三种译本。汉译的异译本,古本即有‘五存七缺’等十二种译本的说法,今流行传诵者,为三国曹魏康僧铠所译。大师广学群经,羲畅幽旨,曹魏嘉平四年(西元二五二年)至洛阳,于白马寺译出《郁伽长者所问经》二卷、《无量寿经》二卷、《四分杂羯磨》一卷等。

(二)主要内容

本经主要是叙述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四十八个成就清净国土依正庄严、摄受十方念佛众生的行愿

,及宣说五恶、五痛、五烧的剧苦,劝发众生精进修行,并载明三辈往生的条件。全经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说明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观的形成洲源。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为一国王,因听闻世自在王如来说法,心怀悦豫而弃位出家为僧,法号法藏,高才勇哲,与世超异。后又闻世自在王佛为其广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天人的善恶、国土的粗妙,应其心愿,悉皆呈现眼前,而发起无上殊胜四十八大愿,誓愿度化一切众生至极乐世界。为成就此愿行,历经不可思议长远时间,积植菩萨无量德行,而得一切法自在功德,圆满庄严国土清净之愿。

2.四十八愿的内容

此四十八愿依阿弥陀佛摄取对象的不同,可略分为三部分:

1摄法身愿:即阿陀佛本身要成就法身之愿。如第十二光明无量、第十三寿命无量及第十七诸佛称扬愿等三愿。

2摄净土愿:又称佛土愿,是阿弥陀佛成就依报庄严之愿。如第三十一国土清净愿及第三十二国土宝香妙严愿等二愿。

3摄生愿:即利益众生所发之愿。除上列诸愿外,其馀四十三愿皆属之。

3.广说净土依正的庄严

佛陀开示法藏比丘因位的愿行圆满,于十劫前已成就报土、报身等种种果德相状。例如宣说阿弥陀佛威神

光明,最尊第一,乃诸佛光明所不能及;寿命无量,百千万劫不能穷尽,国中声闻,菩萨数量难测,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相好庄严,胜过天帝百千万亿倍;所成就净土,道场华树、讲堂楼阁、池流莲华,皆七宝妙饰所成,奇丽殊胜,居十方佛土之冠。

4.说示众生往生的行果

众生往生净土,依其愿行的差异,有二种不同程度的瑞相果报,即莲花化生、边地胎生。

(1)莲花化生者: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作诸功德;或只闻名,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者,即得于七宝健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地。此中又可分为三辈往生:

①上辈往生:舍家为僧,发大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圣众前来迎接,于七宝华中化生,得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②中辈往生:虽不能行作沙门,不能修大功德,亦当发大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名号,多少修善,奉持齐戒,起立塔像,供养僧众,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临命终时,化佛来迎,住不退转地,诸德智慧次如上辈者。

③下辈往生:十方众生至心愿生彼国者,虽不作诸功德,亦当发菩提心,称无量寿佛名号,乃至十念;或能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彼国。临命终时,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

三辈往生中,行虽有别,辨其正因,必须发大菩提心,专念阿弥陀佛圣号,修诸福善及回向愿生等四行,方得往生。

(2)边地胎生:这是指对佛智佛理疑惑不信,但犹信有罪福,能修习善本,愿生其国的人。这一类人虽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有五百岁住在宫殿中,不能见佛闻法,如处于母胎之中,不见胎外之物,故称胎生。

5.揭橥五恶所引起的五痛五烧

五恶,指的是种种恶业。若众生造作种种恶业,现世受王法治其罪,身遭厄难;于未来世三途受报,无量苦恼,累劫无有出期,譬如大火焚烧人身,痛不可言,称为五痛烧。所以,佛陀劝导众生应当广持五善,以六波罗度世,是为涅槃正道。

以上是《无量寿经》的梗概介绍。本经主要思想,在于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由于本愿思想的兴起,仗佛他力的思想也因此产生。众生只要发愿往生,即使十念,仍可以在自力及仗佛他力之下往生彼佛净土,这是弥陀净土受到广泛信仰的原因之一。

二、《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又称《小无量寿经》、《小经》、《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一)译者

本经于姚秦弘始四年(西元四O二年),由鸠摩罗什大师译出。大师龟兹国(新疆疏勒)人。我国四大译经家之一。自幼聪敏,七岁从母入道,游学天竺,遍参名宿,博闻强记,举满五天竺。不晋隆安五年(西元四O一年)至年安,姚兴尊奉为国师,居逍遥园,与僧睿、僧肇等俊才从事译经工作,先后译出《百论》、《中论》、《十二门论》、《维摩经》、《般若经》、《法华经》、《大智度论》等重要经论,译文简洁晓畅,流通甚广。

(二)内容大意

本经主要叙述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依正庄严的事相,并说明发愿往生的意羲及方便,赞欢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1.描述净土依正庄严。

2.揭示往生净土的方法。

3.引六方诸佛同声赞叹证明。

由于前述《无量寿经》对净土的依正庄严已有说明,每三点则以赞叹劝请为主。今就往生净土的方法约略说明。在《阿弥陀经》里,提出‘净土三资料’--信、愿、行,作为其主要的往生法门。

1.信:信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及念佛决定往生。

2.愿:回向、发愿往生彼国。

3.行: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②执持名号至一心不乱。

此三资料如鼎三足,缺一不可。先有信,才能启愿;有愿,才能导行;有行,才能往生净土。

根据此‘行’的要求,是说往生极乐必须善根、福德诸因缘具足,并且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才能心不颠倒,才能顺利往生。此‘一心不乱’的境界,若依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的解释,是说‘不以有心念,不以无心念,不以亦有亦无心念,不以非有无心念’、‘念而无念,是名一心’。

在净土三经中,本经流传持诵最广。探究其源,除因言简意赅,以一千多字说尽净土依正庄严及六方诸佛的印证之外,主要是该经中所说持名念佛、往生不退等,使净土信仰明确而平易,因而行以广大的流布传播。宋、明之后,本经更成为各大丛林道场早晚课诵必持的功课之一,所以净土宗能有今日的蓬勃发展,本经居功厥伟。

三、《观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略称《观经》、《十六观经》。以文中第九观为‘观无量寿佛’的真身,故又称《观无量寿佛经》。此外,依本经流通人的记载,又称《净除业障生诸佛前经》。

(一)译者

本经由畺良耶舍大师翻译。大师是西域人,刘宋时代的译经家,博通阿毗昙、律部,尤其精通禅观,常以三昧正受传化诸国。刘宋文帝元嘉(西元四二四--四五三年)初年,前往建业,居于钟山的道林精舍,译出《观无量寿经》、《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元嘉十九年,西游岷蜀,弘道四方,学禅者一时之间蜂拥而来。

(二)内容大意

本经主要说明欲生西方极乐国土的众生所必修的净业正因,并以十六观法谛观阿弥陀佛的身相及极乐净土相,又释九品往生的因果。

1.本经缘起

佛陀时代,王舍城的阿阇世王受提婆达多恶友的教唆,幽禁父王频婆娑罗王于七重暗室。王母韦提希夫人每日以酥蜜和麨涂身,于诸璎珞里装盛葡萄浆,趁探视国王的时候,偷偷地送给国王食用。后来终于被阿阇世王察觉,怒将夫人闭置深宫。韦提希夫人愁尤憔悴,不乐阎浮提浊恶,号泣遥礼远在耆阇崛山中的佛陀,请求佛陀说示无三恶道、无恶声、无恶人的清净无尤国土,以及往生的方法。佛陀依其请示,广说‘三福行’及‘十六观行’,是为往生净土的因行。

(1)三福行:是往生极乐净土行者必修的三种净业。

①世福:须孝养成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②戒福:须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③行福:须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经典,劝进行者。

此‘三福’,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所修净业正因,代表福慧双修、解行并重,故为所有净土行者修持的根本。

(2)十六观行:依善导大师的判释,前十三观纯粹讲述观想方法,故称‘定善’;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是以讲述往生行业成就的等级为主,并未涉及观想,则称为‘散善’。其等级的分类,即所谓‘三辈九品’往生。十六观行如下:

定善十三观:又分为‘依报观’及‘正报观’二种。

①依报观:自第一观至第七观

第一日想观:观此此土日轮即将西下时的悬鼓状。

第二水想观:观净土一切如水,其水清澈如琉璃。

第三宝地观:观净土内外澄净,映彻如琉璃之地。

第四宝树观:观七宝庄严的妙华行树。

第五宝池观:观八功德水充满的宝池,有如如意珠王光明微妙。

第六宝楼观:观堂皇巍峨的宝楼宫殿。

第七华座观:观莲华宝座的庄严殊妙。

②正报观:自第八观至第十三观

第八像想观:观佛菩萨假正报身像的殊胜。

第九真身观:观阿弥陀佛真正报身的真金身。

第十观音观:观阿弥陀佛胁侍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

第十一势至观:观阿弥陀佛胁侍大势至菩萨的殊妙身相。

第十二普往生观:观自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坐莲华宝座,开眼见佛菩萨演说妙法。

第十三杂想观:观池水上丈六金身的佛菩萨。

散善三观:自第十四观至第十六观。

此三观说明依行持的不同,于临终时,诸佛圣众迎接往生的情景互异;及至往生彼国后,见佛闻法,修持成道的时空也有所差别。初分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各分上、中、下三生,总为九品往生。

第十四上品生观:包括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

第十五中品生观:包括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

第十六下品生观:包括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此‘三辈九品’往生,是依据《无量寿经》中的‘三辈往生’扩充而来。大约而言,上三品是着重于‘能

解第一羲谛’的修行者,其往生后以证‘无生法忍’为目标;中三品是‘能持戒,行善法’而遵循人间伦常道德者,往生后以先证得‘阿罗汉果’为目的;下三品是虽曾行恶、犯戒,然因得遇善知识,而闻佛经或佛名者,往生后在渐薰渐修下,发无上菩提之心。故此九品往生,为任何有一念向善的众生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即使是违犯十恶五逆者,只要至心称念佛名,具足十念,亦能下品下生。‘观’,有审慎观照、谛观及观想的意思。依经所言,观乃除恶减罪的方法。如十六观中的第三、第六至第八、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四及第十六观中,皆有除减生死罪业的说法。所以,十六观的主旨,在于借助观想,来达到除恶减罪,往生净土的目的。

四、《往生论》

全名《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又称《净土论》、《无量寿经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经论》、《愿生偈》。优婆提舍,即是‘论’的意思。

(一)作者

本论的作者是世亲(又作天亲)菩萨,梵名婆薮盘豆,北印度人。初从一切有部出家,盛弘小乘,造五百部小乘论等,常在论中诋毁大乘。兄无著菩萨为他尤心不已,于是以善巧引导,使其回小向大,从此研读大乘

经教,撰述《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大乘成业论》、《二十唯识论》、《三十唯识论颂》、《大乘百法明门论》等五百部大乘经论,有‘千部论师’的美称。

(二)译者

本经为北魏菩提流支大师翻译。大师是北天竺人,大乘瑜伽系的行者。资性聪颖,遍晓三藏,精通咒术,夙怀广弘佛法之志。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西元五O八年)至洛阳,受至宣武帝的敬重,敕住永宁寺译经。计其所译经论有《楞伽经》、《十地经论释》、《金刚般若经》、《佛名经》、《法华经论》等三十九部一百二

十七卷。大师由于翻译《十地经论释》,被中土尊为地论宗祖师。又尝授本论予昙鸾,鸾依之修习,终获大悟,作《往生论注》,对净土的弘扬贡献远大。

(三)内容组织

本论依《无量寿经》作愿意生偈,赞欢极乐净土的庄严,阐说修习礼拜、赞欢、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劝人往生西方。全文是由偈颂扬和长行组织而成。其中,偈颂共有二十四颂;偈颂后长行则是以问答论议方式解释‘偈颂’的内容。

五念门,意指往生阿弥陀佛净土的五种忆念修行门。内容概述如下:

1.礼拜门 身业:一心恭敬礼拜弥陀如来,愿生彼国。

2.赞叹门 口业:至诚赞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

3.作愿门 意业:心常作愿,一心专念,如实修行奢摩他以止息散乱之心,求生彼国。

4.观察门 以智慧、正念观察彼极乐国土的依正庄严,即:①观察安乐国土十七种功德庄严;②观察弥陀如来八种功德庄严;③观察安乐国中诸菩萨四种功德庄严。如实修毗婆舍那,以观破昏暗之心,求生彼国。

5.回向门 将自己所有的功德善根,普皆回向一切众生,愿同生极乐国,皆共证佛道。

若能如是回向,便可以远离三种障菩提法及随顺三种菩提门法。

(1)远离三种障菩提法

①依智慧门,了知我空法,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着自身的障菩提法。

②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的障菩提法。

③依方便门,怜悯一切众生,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的障菩提法。

(2)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

①无染清净心:以不为自身求诸乐故。

②安清净心:以拔一切众生苦故。

③乐清净心:以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摄取众生生彼国故。

此外,依五念门而修,其结果亦有五门,称为五功德门:

1.近门:身不再堕入迷界,而能接近佛的悟界。

2.大会罪门:加入圣者的行列。

3.宅门: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国土。此‘修止’--入寂静三昧成就时,如入弥陀佛的常寂光土,定能往生安乐国宅中。

4.屋门:以专念观察彼妙庄严,由修观成就,得到彼处受用种种法味乐。因其能‘谛观’极乐依正庄严功德,如已入于屋中见物,一一物相分明现在眼前。

以上四种功德门是入安乐国土门,所以称为‘成就入功德门’,能入于莲华藏世界,自受法乐。

5.园林游戏地门:即‘成就出功德门’。菩萨虽常住莲华藏世界,仍以大慈悲心观一切苦恼众生,以本愿力,示应化身,回入娑婆的生死园、烦恼林中,游戏神通至教化地,令同生极乐国土,共证菩提佛果,故称

‘园林游戏地门’。

由上可知,本论乃综三经之羲,而结成‘五念门’的往生法。前四门的目的在使自己趋入菩提,为‘自利行成就’;第五门以救度他人出离苦海为目的,为‘利他行成就’。如果广修五门,自利利他,能疾速圆满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返回目录

 
 
 
前五篇文章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壹、净土宗的形成与发展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特色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宗旨

净宗祖师传记:净宗初祖慧远大师

净宗祖师传记:净宗十一祖省庵大师

 

后五篇文章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参、净土宗祖师传承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肆、念佛法门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伍、念佛往生

净土宗简介:净土宗 陆、净土问题的研究

净土宗简介:净宗典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