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慈法法师:一切法自显自现自解脱(净土教法的究竟、彻底与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某居士谈到禅修过程中的境界问题)(2011年4月3日晚慈师于五方静室随缘开示)

净土法门,它处理这个东西(境界)特别干净,最简单的一个处理境界方法,说“一发心已成等正觉,后四十一位菩萨如梦如幻”,就是说在发心跟成佛这个因缘上,它是很好掌握的,中间任何的境界也好,作为也好,都是没啥可染着的,没啥可喜忧的东西,那么这样人就很解放自己了,面对啥也可以,也不喜也不忧的。所以就怕染着,就怕排斥,那么在这种平等的修法中,人会观察种种的幻缘,种种层次的幻缘,种种幻缘的不实,而超过幻缘,在幻缘中起觉悟的作用、利世的作用。虽然有作用,但是不能染着,养成习惯了,那么人就会有智慧,有慈悲。智慧是无染的作用,慈悲是利益世间的作用,所以说利世而无染。

净土教法充满了这个,它没有你的事,你看,利生是佛的功德,念佛是佛的功德,修行是佛的功德,你只是去除烦恼就行了,帮助有情去除烦恼,帮助自己去除烦恼,认识习气,认知一切业的不可得性、如幻性,它的妙用就是唤醒你的觉悟,直接用妙用了,来自觉觉他。这个法没法去贪图它什么,没法染着它,你抓不到什么,但是你会有很多稀有的妙用,就是觉悟的过程,因为你肯定是以无所得来修行,以感恩心来修行,因为没有你的事儿,只有你的法的体验,就是佛的果地觉的这种作用力在我们的业习、生命过程中作用,让佛的觉悟力在我们生命业习的过程中产生作用,只有这一个意乐了,所以说这个方法没有危险,没有自力自卑、贡高的逼迫,一贡高了,你马上就知道了,自卑了,马上也就知道了,当下你就能逾越它,它只是个习气,它是不可得的,但是要是我们自己修法,就很容易在自卑与贡高上去染着,不如人、不相应,就会自卑;相应了,就会自慢,比人强了,就会自以为是。但在净土教法中,它这东西永远产生不了事实,所以说法性平等的作用力,我们那句话——平等安心一切时,那是真实的、很清晰的一个作为。

你一旦对这个法则、法性有清晰的认知了,你只有感激了,对自己业习的感激,对他人的感激,对环境的感激,你不可能存在其他东西,因为什么呢?就是这些东西唤醒你的觉悟。因为你把这些东西都投入到弥陀的光明中去了,来一个就觉悟一个,来一个就觉悟一个,他没问题了,这样人就有很如实的平等修法的一个次序了。

(某居士修心中心法总感觉心不能彻底踏下来。)

(能不能安心)跟我们学的教法、和老师表达的东西也有关系,老师要是在究竟位上给你一个究竟的教法,究竟的传达,你能与究竟相应了,你就安心了。他要是有保留,或者他自身的感受有保留、教法有保留,或者他自己的亲证有保留,或者他传达有保留,你都会感到阻隔,有阻隔的东西,就是说你不踏实,有阻隔,他没法把你踏实的东西完整地表达出来,那你就没这个缘,那你就没法踏实。净土的教法,它是彻底的。

(某修心中心法的居士在初次行般舟时,感觉一进般舟道心就宁静踏实了)

因为般舟道,它对你们这种修心中心、修其他法的的人,有一个啥东西呢?第一个,你们对大愚法师的一个感受,那是很特定的;再一个,那里面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心性的东西,你进去了,就看自己的心性去了,你自己的心性就是最究竟的地方。啥叫自己呢?就是再也不找参照物了。那里面就是这么一个物件儿在那儿蹦来蹦去的,你怎么审视它,怎么用它,就是心作心是的东西。所以世尊第三转法轮的时候,就表达了这个“万法唯心”了,我们到那个里面,就是一个唯心的世界,你安心也是你,你不安心还是你,就是全然自己了,那时候你就赤裸你的天性去了,它就容易安下来。那时候人的渴望啊,或说愿望就特别起作用,所以说进去要发个愿,要写个发愿文。

发愿文越准确,效果就越好。这个准确,不见得是好坏,不见得是大话,是准确。我以前走般舟,我说这回我走的时候干啥?我这回解决一个啥事儿呢?嗯,我看看人睡觉是个啥东西。我就解决这么一个问题,走了十八九个小时的时候,一下看清楚它是个什么东西了,很快这一天一夜就过去了。第二次走,腰痛,那我就看看啥是腰痛,腰痛啥呢?就解决这么一个问题,一下找到了,噢,原来心里矛盾造成的腰痛,心里矛盾的那个接轨点一解决,啪,腰一下啥也不痛了。我一点口号也没有,什么什么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没有发这样的愿,我就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啥挡我解决你啥。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我念佛从来不说很大的什么话,不是那样的。嗯,今天有啥不舒服了,我就解决你!你是个啥东西,我得看看。实际道理上肯定知道,但你要把它看明白,你得抓住不丢,你得咬准它,一直咬着咬着它原形毕露了,你说“你还敢来吗”?它下次不敢来了。它一来!哎哟,就不行了,因为你把它照化了,因为你那个抉择的正见前,它就是个小雪人,你知道吗?你就象绝对炙热的太阳一样,虽然化得一段儿时间,但只要你盯住它,一会儿就化掉了。所以你要一个一个,不要说大小事,只说处理事就好了。

(关于安心、从容、平和)

我们真正了解到佛法的实质内容了,你就知道,全世界就一个事儿——当下这个事儿;过去未来就一个事儿——就当下这个事儿。你有这个心理了,因为所有的事儿就一个事儿,过去现在未来就一个——现在这个事儿,你说你会不会平平慢慢地做呢?因为它就这一个事儿,因为你永远就这一个事儿,你面对的再多,也就是这一个事儿,啥一个事儿呢?因为你知道它都是不可得性、平等性了,你就把这现在这一个事该咋做咋做,那人就会安下心来,有很大的空间去处理当下这个事,基本上人就能变得从容了,突然显得似乎很有智慧了,但是他从容了。但有时候习惯呐、习气啊、心里的一些情感啊、作为啊,还会有冲击,这个没有啥,你知道它了,它就是你的伴侣,什么伴侣?道业的伴侣。你也不用烦它,说你来吧,我们一起处理、一起觉悟,就行了,人就从容了。这很重要。要不然你修行啥呢?并不是说哪个人比哪个人强,不是,就是他一旦找到这个方法了,他相对的空间大了,他明确了,就现前这一个事儿。

所以说觉悟现下,真如起于妙用,就是当下,称为“当下承担”嘛。当下承担,承担什么呢?承担法性的全体。承担什么呢?就是让真如起作用。起什么作用呢?在烦恼业习中起作用。起啥作用呢?在当下起作用。所以说当下承担,承担什么呢?法性的作用。法性的作用是什么呢?在业习中觉悟。觉悟什么呢?当下的真如的作用。那我们就这一个事儿了,这人就变得太简单了啊,简单就调柔了,烦恼习气有,就薄少了,他不是不惹心,不烦恼,但是它那个持续力没有了。习气啊、烦恼啊,一看,还撩人心,还惹人烦,但是很快就处理了。这样慢慢地他这个功夫就越来越深,就是不求的功夫,就是顺性的功夫越来越深,习气就越来越薄少。不是说没有习气了,有时候偶尔呢,可能还会做一些很大的脾气,但是毕竟你明白了,你真正的皈依处是法,无明、习惯、业力、有的执着,它们是游戏的地方,你用这种法性啊、真如啊、平等啊去游戏在这个业海中、烦恼海中,去得自在海、愿力海、如来寂灭海,转生死海是为如来寂灭海,转迷失海、苦海成为觉悟之航行了,没问题了,就这么个事儿,当下这一个事儿,现下的迷失与沉重变成了觉悟、真如的妙用,那就好了,称为当下的承担,就路还家,就啥路呢?就当下、现前、现前、现在的作为中,觉悟它。

这简单了吧?这比你那啥修法都简单,你也不用念咒,也不用结什么印,对不对?啥都不用了,也不用祈祷,就直接让它起作用就行了。这可以吧?这就是南无平等佛,南无无碍佛,南无智慧佛,南无圆满佛、清净佛、欢喜佛,无碍无对究竟不可思议的佛,就是说现在这个事儿就是不可思议的佛,不可称念的佛,所以称为无边光、无碍光、无对光,什么光呢?光照十方,一切时处皆现行自显解脱,什么事儿来了就是光明,不迷失,了了分明,无所得失,妙用无穷,无所得失,啊,方便了。这就是入如来智海,说如来的话,做如来的事了。所以,凡夫位中入大觉位,大觉位中观凡夫作为。坐在佛的位置上看众生的作为,哪是佛的位置?哪是众生的作为啊?所以无对无待、平等一味,这时候佛跟众生站在一个位置上了,他俩一握手,说你好,你好,所以不讨厌众生业力了,也不欣喜佛的究竟觉了,因为他们是平等一味的,所以远离二元对待,心自解脱,一真皆真,究竟安住。

如是审观世间,得以自在方便,自利利他,不离现前一念,圆成佛道,无所畏惧,无所牵挂,无所得失,入于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法性的究竟安住,此入无处入,此得无所得失,此修非修非证,非不修证,处处妙用,你要占一个词,就出问题了。所以无言说,无对待,假以言说,只是交流方便,实无言说。任何言说难以表达了,怎么办呢?就勉强表达。表达什么?大家能理解的语言,能接受的语言,要把这个理解与接受去掉,要我们理解与对待的东西在这个理解的过程中消融掉,要不然我们一理解,又落在一个实上了,又出问题了,那不得究竟安稳,又在生灭对待上去运用了,所以就不入究竟位。

净土教法是究竟位的教法,甚深难得!所以说乃至一过耳根的人都应该庆幸欢喜,就是无量刧的善根因听闻这个法,哪怕是一入耳根,解与不解,懂与不懂,未来际必然成就。未来际,那谁知道你现在成就与否不管它。所以听闻这个法,就叫人放心、安心、喜悦、随喜,它是这样一个教法。在这个教法的听闻过程中,对佛陀,是喜悦的、供养的、感恩的;对众生,喜悦、感恩;对自己,喜悦、感恩的。你说我自己这个德行不好,也是感恩的,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执着业习遇到阿弥陀佛,有觉悟的机会了,也是感恩的。要没这个业习,咋觉悟呢?要没这个业习,也就没有教法了。所以对自身的业习也是一样地尊重、感恩。这个教法如实啊,究竟如实。

实际佛法最主要的是传承、教法与自己心智的契合。弥陀教法主要是它彻底地揭示了众生的佛性,直指佛性之大用,大用是什么呢?大用在我们这个所谓的当体,就是业力的当体,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它不再制造出来一个法则,就在你业力的当体,自显自解脱,就是它显示出来的时候,它就解脱了,解脱什么了呢?南无佛了。所以它的显示,就是南无,你清楚了、你感知到了,就佛了,南无佛,南无阿弥陀佛。显示就是南无,就是皈命,什么皈命呢?它是无常嘛,你看,一显示,它的命就到头了,它就南无佛了。佛什么呢?无所得,无所失,你看,就觉悟了,这个周遍的觉悟就安排在我们每一个举心动念,每一个作为,每一个言行,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这不需要你念,你做每个事、动每个念、说每个话,都在南无阿弥陀佛。所以我说这个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自显、自现、自解脱,自显、自念、自圆满、自解脱。你没法修,你修啥呢?你没法不修,你上哪儿逃跑呢?你不修咋办你说吧?你语言出来了,自显,自念,自解脱,自圆满,自清净,自真实,你没办法逃脱。你的念头一动,它自显,自念,自解脱,自圆满,自性彰显,做每个事也是这样的,所以说三业之中,莫不是自显、自现、自解脱,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身口意佛,南无过去现在未来佛,南无一切佛。啥叫一切佛呢?一切本来是佛,所以自显自现自解脱。不好嘛?这样修当然省力啦。自显自念自解脱,自净自作自圆满,你修啥?你说要修啥吧?因为你要念十方佛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要念三业佛嘛,身佛、口佛、意佛,你还哪儿不佛呢?谁在念呢?自显自现自念自解脱。

噢,原来净土这么好修啊,是不是?佛这么好念啊。每个事、每天念头、每个作为、每个言说,都在自显自现自解脱,平等安心一切时嘛,“意乐弘誓性自显,法身功德行周遍”,实际是这个教法很如实的表达,它一点儿都不是花架子,它可以让你观察、思维、体验、作为,你用大乘经典、了义经典、最殊胜的经典去对照它,它都是如实的,踏实的,真实的,究竟的。它没有任何的花架子,它不是把你给糊弄过去就打发了,不是,它让你可以用,可以在每一时每一刻每一意念每一作为每一言说中去作用,这就是这个法的珍贵!它珍贵在哪儿呢?它可以用,可以思考,可以观察,可以用经典去对照它,可以去查阅它,用一切最好的经典最真实的经典去对照它。你看,我们从唯识,这是三转法轮说,万法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们造个什么呢?一切法自显自解脱自圆满自究竟自清净,可以吧?这是三转法轮的究竟见。再一个,智慧,二转法轮,般若乘教言,一切如幻,毕竟无所得,你看这也是无所得。你从声闻教言,苦集灭道,没问题,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受是苦,没问题呀,都能解决。于一切经典不相违背,于究竟处得安乐,又有法可依,又有教可依,又有经可依,又有人可依,为啥不可以呢?是这样的啊!你说哎呀,这一回去又忘了,我又想修个啥,那没问题,你修去!但是这个究竟的知见,就是果地上安乐,你次第上修持去,没问题啊。你果地上安心行吧?你随便修,所以于广大空间守护三乘教言,随你修行。随你休息,随你修行。修行本是休息啊!所以超出业力之外,一切作为皆是休息之大行,那不是吗?善巧方便。我们修行不是找苦吃的,反而呢,修行是休息,在业力上的休息,在妙用上的受用,要不然学佛学啥啊?苦不堪言谁学佛啊?

(某居士总挂碍儿子的身心状态)

一切都是自显自现自解脱,包括你儿子,我看你还念叨不念叨,好比说他生啥烦恼了,这个烦恼本身就是自解脱,它不可得,它再相续下一个刹那才可得,对不对?但是它不相续,那两个小时他烦恼了,他已经过去了,已经解脱了,他再造烦恼,他自己又造了,但是他那已经解脱了,对不对?但我们强执它的时候,我们造种种作为的时候,生起来烦恼的时候,那是我们自身在人家烦恼之外,我们又制造了一个烦恼。

一切念头生起本身就是解脱,因为它是无常的,因为它不可得,因为它是随心业而显的,因为它是自业他业的强执而显现一个的念头,它是无自性的,那你怎么看它?那我们安排它显现就是圆满,显现就是清净,显现就是慈悲,多好啊!

有些人的习惯你可以提醒他,但你不能反复地去诅咒这个东西,就是把这个事儿当真,你可以祝福他。比如这个人有点什么不好的地方,你先祝福他,然后说你这个地方你应该觉悟,Ok。他再不觉悟,你觉悟就行了,对不对?我们因为别人的业力而烦恼,那太不觉悟了,别人的烦恼本身就是我们觉悟的好时候嘛,对不对?别人就是菩萨了。你因为别人的烦恼而烦恼,那别人成魔鬼了。所以,在阿弥陀佛这儿就是如来会,对不对?个个都是唤醒我们觉悟,个个都是我们唤醒对方觉悟的机会。

这样念佛方便。自念佛自解脱,念念自解脱,念念实圆满,念念解脱,念念无牵挂,念念无挂碍。没有烦恼了是真感恩,没有烦恼了是真知恩,没有烦恼了是真报恩,烦恼重重不是学佛的人,是谤佛的人,是灭佛的人。现在开始学佛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念佛发光是何种境界?

印光大师:怎样消除魔鬼搅扰?

印光大师:念佛人尽谊尽分的要求是什么?

印光大师:学佛人为什么要首先打好做人的基础?

印光大师:欲了生死一定要注意伦常吗?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如何拜经?有何功德?

印光大师:临终十念往生必须是净心

印光大师:什么人方便于教人念佛?

印光大师:如何正确处理利人与利己的关系?

印光祖师:佛弟子发心出家必须具足四个条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