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大乘·明性 |
 
创古仁波切文集:三乘佛法心要 大乘·明性
菩萨及大乘行者的动机及态度含有两个主要的因素:对空性的了解及对法界(dharmadhatu)的了解——这是佛陀二转*轮时的开示主题。经由这个观点,我们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空性的;但是,同时一切事物也确切无疑地依照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空性之中进行、开展。菩萨观点的第二个主要层面是“明性(clarity)”或“智慧”,或梵文所称的“佳那(jnana)”,这是佛陀最后一次转*轮时的主题。 所谓空性并不是一片空白或虚无一物。如果只是如此的话,那么,空性就正好是显相观念的相反——如果空性存在的话,显相就不存在,因为这两者互不相容。把空性视为只是虚无或虚空是不正确的,因为空性指的是任何事物都不是真实的,都不具有真实的本质;然而,透过相互依存的过程,在相对的层次上,事物的确会有所显现,但是同时它们也是空性的。所以,我们不能把空性想成是虚空的,因为空性之中有所显现;然而,当我们去寻找空性的本质时,我们却找不到它。所以,空性具有光明或清明的本性(藏文“萨瓦(sal wa)”)。在藏文里,“萨瓦”和阳光或非常强烈的光亮有关。一旦有了那种光明,一切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分辨得很清楚。所以,空性的本性是“明”,因为它具有让事物极其明确地从空性之中显现的能力。这种明性和空性的智慧层面是同义的,因为智慧能看清一切。但是,智慧并没有实质的存在性,因此,它并不是我们可以对之产生嗔恶感或执着的物质性实体。这种智慧的真正本性是空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谈到智慧与空性融合的原因。当我们控讨空性的真正本质时,我们发现它含有的正是这种了达一切的智慧及明性。但是,当我们去分析这种智慧时,我们却找不到任何物质性的实体。所以,它的真正本性是空性——智慧和空性同时存在。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