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辞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辞汇

 

  阿毗达摩或论藏 Abhidharma(梵文:藏文 chos mngon pa)。三藏之一,其本质为“般若”。

  《现观庄严论》Abhisamaya Lamkaara (梵文;藏文mngon rtogs rgyan)。弥勒尊者撰著,阿底峡所写。此论注阐释菩萨行之道及境地。

  龙树阿阇黎 Acharya Nagarjuna (梵文;藏文slob dpon klu sgrub)。印度哲学大师,因教导龙族世界的众生而被称为“龙之师”;后来,他带着全本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回到龙族世界,并将此经交给龙族护持。

  阿赖耶 Alaya(梵文;藏文 kuns gzhi)。一切轮回及涅槃的基础。又称为“一切之基”,意为一切现象的基础,是心及一切清净与不清净现象的基础。由于娑婆世界在不同状况下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应依情况了解其意识。

  无上瑜伽 Anuttara Yoga (梵文;藏文bla na med pa)。最高、无出其上的瑜伽。根据新续或新派,是四部密续中的第四部。

  阿罗汉 Arhat (梵文;藏文dra bcom pa)。意为摧毁仇敌者,是达到小乘道最终结果的行者。

  地、菩萨地 Bhumi (梵文;藏文sa)。菩萨的成就次第或阶段,相对于五道中的最后三道,共讲十地。

  菩提迦耶 Bodhgaya(梵文)。佛陀达到全然证悟的地方,位于印度比哈尔( bihar)。

  菩提心 Bodhichitta(梵文;藏文 byang sems或 byang chub kyi sems)。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达到全然证悟的愿心。

  菩萨 Bodhisattva(梵文 bodhisattva;藏文 byang chub sems dpa)。大乘道的修行者——尤其是已达初地菩萨以上者。

  梵天王、大梵王 Brahma (梵文;藏文tshangs pa)。色界的最高天神。

  梵天 Brahma Loka(梵文;藏文 tshangs pa'i' jig rten)。色界之内天神的轮回诸界。

  佛性 Buddha Nature (梵文sugatagarba;藏文bdegshegs snyingpo)。证悟本性或证悟潜能,是一切众生皆具有的证悟种子。

  行部密续 Charya (梵文;藏文spyod pa)四部密续中的第二部。

  本具或俱生无明 Coemergent Ignorance(藏文 Ihan cig skyes pa'I ma rig pa)。一切众生皆与生具有的无明。

  法界 Dharmadhatu(梵文;藏文chos kyi dbyings)。“现象之界”,是空性与缘起不可分的“真如或如是”(suchness)之界。其中,“法”意为“真理”、“真相”,“界”意为“无中心、无边缘的空间”。另一解释为“超越生、住、灭的现象本性”。

  法身 Dharmakaya (梵文;藏文chos sku)“三身”中的第一身,如虚空般不具任何实体。“身”指一切现象的本性,亦指二十一种证悟功德。

  法称 Dharmakirti(梵文;藏文 chos kyi grags pa)。古印度的佛学大学者之一。

  法性 Dharmata (梵文;藏文chos kyi)。现象及心的本性。

  禅定 Dhyana (梵文;藏文bsam gtan)。六波罗蜜多(六度)中的第五项,意为“稳定的心”;亦指心专注的状态,或因此达成的天界成就(禅天)。

  大域龙、陈那 Dignaga(梵文;藏文phyogs glang)。南赡部洲六庄严之一,得授“量学”(梵文pramana)——终止意义之迷惑的真知识——的传续。

  《辩法法性论》 Discerning Dharmas and Dharmata (藏文chos dang nyid rnam pat' byed pa)。弥勒五论之一。

  《辨中边论》 Discerning or Distinguishing the Middhe and the Extremes (藏文 dbus mtha'rnam par'byed pa)。弥勒五论之一。

  大圆满 Dzogchen(藏文rdzogs pa chen po或rdzogs chen)。超越因位的法教,由大成就者嘎(上曰下阿)多杰(Garab Dorje)。传至人道。

  空性 Emptiness(梵文snuyata;藏文stong pa nyid )。一切现象皆缺乏任何真正、具体的存在性。

  父续 Father Tantra(藏文 pha rgyud)。无上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生起次第。

  初转*轮 First Turning of the Wheel of Dharma (藏文chos'khor dang po)。释迦牟尼佛所传的第一系列法教,强调出离心、业力及四圣谛。

  五蕴 Five Aggregates(梵文;藏文 phung po lnga)。构成众生身心经验的五种层面;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及识蕴。

  五道 Five Paths(藏文 lam Inga)。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及无修道或无学道。五道涵盖由开始修行到完全证悟的整个过程。

  五明 Five Sciences (藏文rig gnas Inga)。即“五种科学”或“五种学艺”,包括声明(文法、文学),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学)、医方明(医学、药学)、因明(逻辑、论理)及内明(五乘因果)。

  四部密续 Four Sections Of Tantra (藏文rgyud sde bzhi)。行、作、瑜伽及无上瑜伽。

  大手印四瑜伽 Four Yogas of Mahamudra(藏文 phyag chen gyi rnal /byor bzhi )。修持大手印的四个阶段,分别称为专一、离戏、一味及无修瑜伽。

  冈波巴 Campopa(藏文)。噶举所有传承的祖师。请参见《密勒日巴传》及《智慧雨》(Rain of Wisdom)(香巴拉出版社shambhala pubilcations)。

  嘎[日/阿]多杰 Garab Dorje(藏文)。大圆满传承的祖师,直接由金刚萨埵得授传承。

  格鲁 Geluk(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派之一,由宗喀巴大师依阿底峡尊者的传统革新而创。第十四世DL喇嘛是此派现今的至高上师。

  小乘 Hinayana (梵文;藏文theg pa dman pa)。为自己寻求解脱的修持道,强调四圣谛及十二因缘的思惟。

  天帝释 Indra (梵文;藏文brgya byin)。欲界的最高神只。

  智慧、本具的觉醒状态 Innate Wakefulness(藏文 ye she)。心无幻惑、与生俱有的非概念性觉知,通常称为“智慧”。

  第一世蒋贡康楚 Jamgon Kongtrul The First(藏文byams mgon kong sprul)。第十九世纪的藏传佛教大师,提倡不分教派的利美运动(rime),撰著及汇编的佛教典籍多于一百。

  觉曩巴 Jonangpa(藏文jo nang pa)。多罗那他(Jetsun Taranatha)的另一名称。

  觉曩派 Jonangpa School(藏文jo nang pa'i lugs )Jetsun Taranatha所创的学派,主张佛性是永恒、不变的。

  噶举 kagyu (藏文bka' brgyud)。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马尔巴大译师带回西藏的法教传承。

  业、业力 Karma(梵文;藏文 las)。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定律。

  Gmb Karmapa (藏文ka ma pa)。噶玛噶举传承的至高上师。

  作部密续 Kriya Yoga (梵文;藏文bya ba'I rnal'byor)。四部密续中的第一部,强调清净及戒守。

  库速鲁 Kusulu(梵文)。相对于学者,是单纯的修行者,只管吃、睡及坐,不涉入复杂的学理。

  明性、明觉 Luminosity (藏文'od gsal)。字义为“免于不知道的黑暗并赋有认知的能力”,是轮回及涅槃皆不能增减的自然本性。

  中观 Madhyamika (梵文;藏文bdy ma )。佛教四大哲学学派的最高学派。“中观”意为“不持极端的见解”,例如常邮或断见。

  大手印 Mahamudra (梵文;藏文phyag rgya chen po)。证知佛性最直接的修持法,乃根据新派——噶举派、格鲁派及萨迦派——的根本知见融合而成的系列法教。

  大乘 Mahayana (梵文;藏文theg pa chen po)。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立志达到圆满证悟的菩萨修持道。弥勒尊者的《现观庄严论》对此有详细的解说。

  梅纪巴 Maitripa(梵文)。伟大的印度上师,是马尔巴大译师的上师之一。

  魔罗 Mara(梵文;藏文 bdud)。制造修行及证悟障碍的邪秽、恶魔。

  马尔巴大译师 Marpa The Translator (梵文;藏文mar pa lo tsa pa)。噶举传承的祖师。有关其详细生平故事,请参考《马尔巴大译师传。(Life of Marpa the Translator)

  密勒日巴 Milarepa(藏文 mi la ras pa)。伟大的大瑜伽士暨噶举传承的祖师,是马尔巴大译师的四大弟子之一。有关其详细生平故事,请参考《密勒日巴全集》。

  唯识论 Mind-Only school(藏文sems tsam pa 或Chitta-matra)。印度一大乘学派。

  母续 Mother Tantra (藏文ma rgyud)。无上瑜伽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圆满次第。

  龙树 Nagarjuna (梵文;藏文klu grub)。印度哲学大师。请参见“龙树阿阇黎”条。

  那澜陀 Nalanda(梵文)。古印度一主要佛学中心暨寺院。

  那洛巴 Naropa(梵文)。印度大成就者,是帝洛巴的主要弟子、马尔巴的主要上师。请参见《智慧之雨》

  新派及旧派 New and Old School(藏文 gsar rying)。新派指噶举派、格鲁派及萨迦派,旧派指宁玛派。

  九乘 Nine Yanas(藏文 theg pa dgu)。渐进的九乘:声闻、独觉及菩萨等一般三乘;行、作及瑜伽等外三密续乘;及大、无上和无极等内三密续乘。

  化身 Nirmanakaya (梵文;藏文sprul sku)。“三身”的第三身,指驯服众生证悟身,能为一般众生所见。

  无二续 Nondual Tantra(藏文 gnyis med rgyud)。无上瑜伽密续的三层面之一,强调生起及圆满次地的融合。

  宁玛派 Nyingma School (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保存于藏王赤松德赞及仁千桑波期间传入西藏并翻译为藏文的法教。

  直指心性、指出教法 Pointing-Out Instruction (藏文ngo sprod kyi gdams pa)。直接引见心之本性的教法。

  般若、智慧 Prajna (梵文;藏文shes rab)。尤指“证知无我的智慧”。

  独觉、缘觉、辟支佛 Pratyekabuddha (梵文;藏文rang sangs rgyas)。意为“单独的证悟者”。主要藉由反向思惟十二因缘而圆满小乘第二层修持道的成就者。

  本觉 Rigpa (藏文rig pa)。免于无明及执着二元的觉醒状态。

  色身 rupakaya (梵文;藏文gzugs kyi sku)。“形相之身”,包括报身及化身。

  萨加派 Sakya School(藏文)。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

  三摩地 Samadhi (梵文;藏文ting nge'dzin)又译为三昧定、三昧地、等持……等,意为安住于禅定。

  普贤如来 Samantabhadra(梵文;藏文 kun tu bzang po)。本初化身佛。

  报身 Sambogakaya(梵文;藏文 longs spyod rdzogs pa'I sku)。又称为“圆满喜悦身”,“三身”当中赋有五种圆满——圆满上师、眷从、宫殿、法教及时机——的半化身。唯有已契入菩萨地的胜众可见到服身。

  轮回 Samsara (梵文;藏文'khor ba)。依因缘而存在的存在形式,如车轮般不断地受生与死亡。一般众生因为无明、二元观、业力及烦恼而困于轮回。

  二转*轮 Second Turning Of the wheel Of Dharma (藏文chs 'khor gnyis pa)。强调空性——一切现象皆缺乏自我本体及真实存在性——的法教。

  众生、有情众生 Sentient Beings(藏文 sems can)。尚未得到解脱、存在六道任何一道的生命体。

  止、奢摩他 Shamatha (梵文;藏文zhi gnas)。思维活动静止之后,心保持平静或安住于平和之中,是使心不受念头干扰及保持定静的禅修方法。两种基本禅修方法之一。另一为“观”。

  声闻 shravaka (梵文;藏文nyan thos)。意为“听闻法”,指初转*轮法教的修持者,以思惟四圣谛为主。

  六波罗蜜、六度 Six Paramitas (藏文phar phyin drug)。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及智慧等六种卓越之行。

  真如、如是 Suchness(藏文 de bzhin nyid )。空性、万法本性、法性之同义词,亦可用以叙述缘起与空性不二的状态。

  佛性 Sugatagarba (梵文;藏文bde bar gshegs pa'l snyingpo)。一切众生皆与生俱有的证悟本质或潜能。

  经典 Sutra(梵文;藏文 ndo)。或依梵音译为“修多罗”、“素多罗”,指释迦牟尼佛所给予的法教,亦可泛指一切以成佛之因为道的非正式法教。

  《大乘庄严经论》 Sutra Lamkara(梵文;藏文 mdo sde rgyan)。弥勒五论之一。

  密续 Tantra(梵文;藏文 rgyud)。释迦牟尼佛以报身形式给予的金刚乘法教,意为“连续性”,指佛性在根、道及果三阶段皆持续不变、无增无减。

  Teranatha (梵文;藏文),见“Jonangpa”条。

  如来藏 Tathagatagarba(梵文;藏文 de bzhin gshegs pa'l snying po)。即“佛性”。

  三转*轮 Third Turning of the Wheel of Dharma (藏文chos 'khor gsum pa)。释迦牟尼佛所给予的第三系法教,强调佛性、明性与空性的融合,包括了义的经典。

  三宝 Three Jewels(藏文 dkon mchog gsum)。佛宝、法宝及僧宝。

  帝洛巴 Tilopa (藏文)。印度的大成就者,是那洛巴的根本上师暨噶举派的祖师。

  图古 Tulku (藏文;梵文nimanakakaya)。“祖古”的另一音译,其字义为“显现之身”,指为利益众生而转世的菩萨,亦指佛的化身。

  兜率天 Tushita (梵文;藏文dga'ldan)。弥勒尊者成为贤劫第五佛之前所居住的天界。

  十二行谊 Twelve Deeds(藏文 mdzad pa bcu gnyis)。佛化现于此世间由出生到成道、说法及入涅槃的十二项主要事件。

  金刚三摩地 Vajra-like Samadhi (藏文rdo rje lta bui ting nge 'dzin)。第十菩萨地契入佛果的最后阶段。

  金刚总持、金刚持 Vajradhara (梵文;藏文rdo rje chang)。新派的法身佛。在金刚乘中,说指个人的根本上师。

  金刚乘 Vajrayana (梵文;藏文rdo rje theg pa)。以果为道的修持道。

  胜利者 Victorious Ones(藏文 rgyal ba 或jina)。佛的异名。

  观、毗钵舍那 Vipashyana(梵文;藏文lhag mthong)。意为“看得很清晰、很广。”两种基本禅修方法之一,另一为“止”。

  本尊 Yidam(藏文;梵文 istadevata )。个人的修持主尊。三根本之一,是成就的根本。

  瑜伽 Yoga(梵文;藏文 rnalbyor)。四部密续中或三外密续中的第三密续。

-------------------------------------------------------------------------------------------------------------------

更多创古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序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第一章 四种心的转化与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第二章 殊胜正觉的种子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第三章 殊胜的大圆满之

大圆满之门——秋吉林巴新岩藏法:第四章 晨起修持法

 

后五篇文章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结论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佛行事业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功德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证悟

创古仁波切文集:佛性《究竟一乘宝性论》十讲 佛性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