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祈竹仁波切:西藏医学点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祈竹仁波切:西藏医学点滴

 

  编者的话

  西藏传统医学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整全性医学体系,在国内外现今备受注意。

  大藏寺祈竹仁宝哲自幼年随川北着名医僧习医,尤其对藏医学体系中之各种疗法及药物之疗效各方面有极深之认识。

  这本书结集了祈竹仁宝哲在一九九九年四月在香港为一群中医及传统中国医学之学生就西藏医学而作之漫谈式讲座的内容,经祈竹仁宝哲数次补充,再由编者翻译整理而成,俾令有兴趣之读者对西藏医学有概略性之认识。

  由于编者对医学并无深入之认识,在编绎上少不免会有错失之处,青任当属编者。此外,本书之内容及出版目的纯为介绍西藏医学,读者不宜视书中内容为自学或自医之教材及建议。

  前言

  世界上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在每一种文化中都发展出其独特的医学概念。虽然各种文化中的医学有其共通的目的:为了消除身与心的病患,但因着文化背景之异,各种医学建基于不同的世界观,发展出回异之理论基础,乃致诊断及治疗的原理及方法可以有很大的异处。现代的西方医学,采用的是对抗性疗法,把人体的病患个别地处理对治,使用的是由植物、动物或矿物中所提取抽出之个别元素来达致疗病的效果。传统的医学,包括藏医、中医及印度印等古文化之医学体系等,则把人的身与心视为一个整体,着重的是身、心的各种元素之平衡,在医疗时并不把病症个别性去处理,而是致力于以各种方法令身心重新调整,以令其回复本来之平衡状态,其采用的药物往往是较天然之原始材料,例如草药等等。

  西方之现代医学固然之有其长处,例如外科手术及X光等诊断之方法;但传统之医学并不逊色,往往可以在不依靠现代科技的情况下准确诊断出病因,以传统方法医愈很多病症而不需动用大手术,而且传统医学所采用之药物绝大部份是毫无副作用的。

  西藏传统医学是一种有悠久历史的完整医学体系,几千年来利益了无数的西藏人民。近年来,西方的医学专家有很多都开始研究藏医学,尤其是对它的成药疗效及诊断学问感到的确有供西方医学借镜的地方。在某些国家,西藏医学之成药己经成为西医药以外的一种代替品,受到很多崇尚自然健康人士所热衷采用。在中国,藏医学也开始被器重,其中几种疗效卓著之成鹚皆被国家肯定而获得医学界之多项奖项。

  衲在年青时依随川北嘉绒区的一位老法师学习佛法。家师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藏医,同时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衲也同时学习传统藏医学,常常陪同家师上山采药、帮忙制药及在旁观察家师为人诊病,所以衲本身也成为一名藏医。在后来的曰子中,衲虽然偶有为人诊病,但绝大部份的时间都是在做佛法上之工作,所以在实践方面并谈不上有甚么独特的心得可以与大家分享。今天大家邀请衲作西藏医学之演讲,衲也就勉为其难地略为说一下,希望对大家序见识上有所增广。

  西藏医学本身是十分渊博的学问,要把各类别之学问一一细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衲会着重选讲一些藏医学比较中、西医学之独特之处。

  在未谈藏医学的内容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西藏医学之历史源流及发展过程:

  西藏医学源流

  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西藏已有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当时,西藏之医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的只是较原始及片面的卫生及治疗常识。

  自公元三世纪时期左右,印度的传统医学开始传入西藏,渐渐提升了西藏医学之水平。

  在公元七世纪,藏王松赞干布引进了佛教及相关之文化。在其领导下,西藏创立了自已的文字。松赞干布与汉皇朝之文成公主联婚,引入了汉地之文化,其中包括了汉医知识。后又延请印度、汉地、波斯及希腊等国家的名医入藏交流,各自译着出其本土的医学文化成为藏语著作,又共同着成了一些医学巨着,集各国医学文化之精华,遂形成了西藏医学之雏型。松赞干布又颂布法令,大力推广促进医学之研究与传授。

  到了公元八世纪,当时的藏王赤松德真亦极为重视医学文化,更由汉地、印度、尼泊尔、喀午米尔、波斯及土耳其等地请来了多位博学之医师,透过翻译、互相交流及印证与传授医学之方式,培养出第一批西藏医学的医师,同时也译出了藏传医学中最重要之巨着:〈四部医续〉。

  第一批被培养出来之西藏医师约有三千位,分为几个等级水平。在此同时,各种动、植及矿物之药用价值及使用方法已被确立,医学之理论与实践已正式成型,西藏医学成为了集西藏本地、印度、汉地及中东地区之医学精华的独特体系。

  〈四部医续〉是藏传医学的精华,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为生理学、病理、诊断等之知识;第二部份为解剖学、胚胎学及医德方面之学问;第三部份为临床学;第四部份主要为制药及疗法方面之学问。

  到了公元十七世纪,西藏成立了「药王山医学院」,位于布达拉宫斜对面。这所学院以〈四部医续〉为主要教材,配合其它藏医学著作及与实践结合,历年来培养出很多良医。

  在公元一九一六年,西藏又成立了「医历学院」,培养藏医人材及提供门诊服务,同时也负责制药工作。

  在近几十年的政治变化中,拉萨之「药王山医学院」被完全破坏,但「医历学院」至今仍然继续运作(注:已更名为「藏医院」)。一九八三年后,西藏陆续成立了藏医学校及设于大学内之藏医学系等等,在其它藏民地区亦成立了较小型之藏医院,藏医培训学院与制药厂。在国外,「药王山医学院」重新在印度大吉岭建立,同时接受西藏与外国人入学;「医历学院」亦在嘉玛拉雅山外围之印度领土上建立,致力制药及培训工作,更在印度各地设立门诊分部。

  以上为西藏医学之历史背景。

  西藏医学之传授

  传统藏医学之授受,主要分为师徒式教育及学院式教育两种。两种方式之中,以师徒式教育的历史较为悠久。衲虽然取得了「医历学院」颁发之医师资格,但却从未正式受过太多学院式之藏医教育。衲所懂的主要是以师徒传承方式,由家师处学得的。

  师徒式教育 --

  大致上说,一位愿收学徒的藏医会有一至数位弟子。有些藏医是在家人,所收的徒弟自然包括了自己的家人,也会摄受一些诚实可靠的年青人为徒。医僧则会选年青僧人中较适合习医而又有兴趣者为徒。

  在师徒式之教学关系中,师父与徒弟之关系尤如父子般之密切。通常师徒会在一起生活多年。在起初的阶段,徒弟主要是背诵医学上之著作,协助师长制药、采药及治疗,从旁观察学习多年。在这阶段上,为徒的同时也从依师学习的过程中熏染了医德的习气。

  由于传统的藏医多会自己上山采药及自行制药,徒弟便成了必然之助手,一年会有一次或以上的采药行程,从中也学习各种药物的特性、生长地点及药用价值,这种学习比起学院式之教育更为有效。同时,徒弟也要担当师长在生活上之侍从,即使师长十分苛刻也一样要忍受着。所以这种教育方式不但是医学学问之传授,同时也训练学徒之性格及涵养。

  在学习约十年后,学徒便会开始实习,早期由师长在旁监督。在这种教育方式中,实践占了很重要的席位,十分利于把理论及实践印合。

  衲本身的藏医学问便是出自家师之教导、随师采药及多年的侍奉在傍,从旁观察家师诊病及施医而累积来的。可惜的是,衲一直并无太多机会在实践方面得到更多的进步,所以在水平上远远比不上家师当年的水平!我们藏医中有一句话:久病的人所懂的比新学成之医生还多!在医学上,实践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所以藏医会把行医的一生视为持续之学习,并不认为自己已经学成毕业。

  在西藏,有很大部份的藏医都是经由师徒教育中学习而成为医师的。

  学院式教育 --

  西藏医学中的学院式教育主要分为大寺院中之医学培训及一般的专业医学院教育两种。

  在如青海塔尔寺及甘肃之拉卜楞寺等一型寺院中,一般设有医学院教育,培训寺中僧人成为藏医学医师。学僧必须首先背诵寺院之常用经文仪轨及有关医学之著作,然后分级及学年依次学习医知识、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药物学等,在每一级别上都要接受考核,由师长对学生依成绩作出表扬、建议或处罚。

  在每年的适当季节,全体学僧必须随师长登山采药一段时期,回寺后再加以分类、辨认及制炼。

  专业医学院在五零年代前主要只有前面提过的「药王山医学院」及「医历学院」两间,学员主要是在家众。在专业医学院中,学员主要是学习〈四部医续〉及相关之医典,配合师长之讲解口授,定期接受师长之口试考核及辨认药物之考试,同时也会定期集体上山采药及集体制药,从而学习药物学,更要每周临床观药师长诊病及实践。整个学习过程也不会少于十年。在现今的国内外藏医学院课程中,又加入了西医之人体解剖学、病理、药物学生理学等新立科目。

  《四部医典》与藏医挂画 --

  在藏医之培训中,〈四部医续〉是必修的著作,学员必须加以背诵及通晓。尤其在学院式的教学中,〈四部医续〉及其有关著作更是最主要之教学素材。

  在藏医学文化中,有一种称为「医画」的挂图,在藏语又称为Men-Thang;Men是「医药」的意思,Thang 是藏文Thang Ka的缩写,意为「挂图」。这种「医画」有极悠久的历史,包括了所有与藏医学有关的知识在内,故此成为藏医培训重要教学工具。

  「医画」的材料为亚麻布或同类画布,绘制颜料全部是天然的颜料,例如金、银、珊瑚、松石等矿物与植物所制造之色料,所以能历千年而不变色。每一幅挂画在绘画完成以后,会裱以织锦及和种绣花绸缎布料,色彩鲜艳。

  整套的「医画」约近百幅,内容涵盖了所有关于藏医学的知识在内,有一些是描述藏医学源流的、有些是历代藏医学传承师长图像、有些是养生保健的学问、有胚胎形成之逐周生长发展形态描图、有人体解剖图、骨骼结构、气脉系统、血统循环系统、内脏分布及各器官功用图、诊脉方法及各种脉象描述、治疗方法、饮食与健康之关系死亡征兆、各种药物之疗效、针炙疗法及下炙部位、患病起因等等不能言尽,全部以浅白易明之图像表达,辅以少许解说文字。这种教学工具是极为有效的,能令学员易于记忆、明了及吸收。在中医及西医文化中,虽然也有以图画协助教学的例子,但主要只是有关生理结构、内脏、骨骼等之图像,似乎并无以图像表达脉像,甚至包括医德、历史及诊断方法等的挂图。这种涵括所有医学知识(包括其历史及传承在内)的套图,是藏医学独有的文化。这一套挂图,在古代是极为希有的手绘精品,现今在市面上有藏汉文及藏英文版的精美复制品出售(注:称为〈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国外也有一本英语的藏医介绍图册,里面也印出了多张新绘的「医画」,另外附上颇为浅白的解说介绍,是一本十分精美的印刷品(注:即The Tibetan Art of Healing,见书末附页)。

  西藏医学中的医德概念

  由于西藏医学本身就与佛法有极为密切之渊源,所以医德之概念在西藏医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在其它的医学体系中,医德同样是深或浅地被重视的。但在西藏医学中,它的地位比其它医学文化中更为重要!在其它医学体系中,医德与医者之治病水平并不被视为相连,但在但西藏,人们投医时选择医师必会先观察其医德,其医技水平及知识只是次级之准则。

  在一位西藏医师而言,他的行医生涯并不只是一份职业,而是他的修持。故此,智慧与悲心是同等地被重视的。他不但要负责医治病人的生理病患,同时也担当着照顾病者的心灵健康的责任。在五零年代及以前,以藏医作为职业的人大多是虔诚的修行人,把自己之事业视为利益众生的个人修持。

  从事藏医事业的人,自入门学习开始便会背诵出自〈四部医续〉及相关医典中的医师戒誓,其中包括:对病者要施以慈悲、治病不能分亲疏、治病施药不能设定条件及固定回报、不贪钱财名利及不视病人之排泄物为污秽等等。这些都是衲自幼年每天必须背诵的誓戒。〈四部医续〉中亦提及医师与医师之间的关系、医师之个人品德要求、医师对徒弟的责任及治病之态度等等。

  很多人认为医德虽然是重要,但治疗效用与医德并无关连。西藏医学却认为一位医师之能力与其品德有莫大的关系,甚于其医学知识及技术水平等因素!衲本人就亲身体验过不少例子,有一位医不论在知识、经验及技术上都是有极高造诣的,但看他的病人往往就久病不愈,再改看其它医师,其它医师知道前述医师是极有知识及经验的前辈,所以往往沿用同样的处方及不同样的判断,病人很快就好了!衲是一个很保守的人,所以现在所谈的或许大家并不接受,衲却依然照说,因为传统上的确是这样教授的,衲也深信如此!一个技术及知识平平的医生,如果他有真正的慈悲心,他所开出的处方可能比一位没有慈悲,但技术与学识皆为一流水平的医师所开的处方更有疗效!衲见过有很多的医师在技术及知识上只是一般水平,所开出的药方也只是平平无奇,但疗效却十分大,这些就是有慈悲心与无慈悲心之分别!

  衲在第一天开始学习医术的时候,家师第一包就是:「知识与技术只能令一个人成为医学上的专家,却不能令他成为一个良医!只有在同时具备慈心与悲心时,他才会成为一位良医!」;在衲学成了,告别家师的时候,他在临别的一刻为纳作了最后的一次开示:「我所教你的只能令你具备医学知识,却不能令你成为良医!只有慈悲心才能令你成为一位良医!」。这已是四十多年前之事了。在此以后,由于政治的变化,衲再未见上家师一面,但这一番开示却言犹在耳,没有一天不会想起!

  由于医德的要求,藏医的收费制度也有其独特之处:在传统上,穷者求诊是不可以收诊金的,中等家境者视乎他们自己的发心而收适量诊金,有钱的人则往往会发心损献适量诊金以上的金额补贴医师对穷者之免费赠医施药。所以藏医一般是根本没有订立诊金金额的。在今天,很多藏医仍然保持这个传统,在印度的「医历学院」也一样保持了这种制度,出家人及穷人免收诊金,药物则酌情洛收少许或免费。衲本人一生中为人诊病施药,亦遵家师所训,从未收费。

  今天在场的人中,大多为信仰佛法的中、西医及学习医术的学生。现今的社会或许与以前不同了!大家可能觉得不设诊金定额就不能维持生计。衲建议大家至起码要把病人的利益与幸福放在首位,个人的生计顶多只可视作次等重要!否则即使技术及学识再好,也不能成为一位良医!要成为一位良医,就不能以世俗名利态度处世。一位良医与一个世俗的人刚刚相反:医师要把病人放在第一,自己之利益放在最后!大家应该把行医视作个人的修持,而不是一种求取名利及糊口的工具!

  在医德方面,还有一点值得与大家谈谈的。衲的弟子中有好几位是西医。他们在判断到一位病人并无生存希望的时候,一般都不会直接告诉病者。这一点与藏医完全相反!衲总觉得这是很有趣味的异处,或许它正反映出东西方文化之不同之处!

  西藏人几乎全部都是信仰佛法的。佛法中视死亡为另一个生活之开始、论回中的一个过程,而非一个终结。西藏人不论僧俗都对佛法及轮回有极坚定的信仰。死亡只被视为一种转变,并非一个终结。所以西藏人对死亡似乎比西方人看得豁达自在。

  藏医在诊断到病者并不可能痊愈的时候,往往会直接告知。他们一般不会提到「死」这一个字,通常是向病者说:「你最好准备一下行李,准备步上旅程吧!」。藏医一般都十分直接,毫不隐瞒病者,不会给予错误的希望予病人。在西藏的文化中,也许这样做是最恰当的。病何以有时间处理遗产、交代后事及精进于佛法上之修持,放下对世间亲人财产之执爱,以准备迎接未来生。对西藏人而言,死亡并非坏事,它只是一种变幻而已!衲听说西医中的医德准则是不告诉病人将会死亡的讯息。这一点与藏医刚好相反,反映出不同文化中的人对死亡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西藏医学之基础理论

  西藏医学的基础理论与西方医学截然不同,其中部份与汉医理论是相符的,但又有部份独特的概念。

  在西藏医学中,对胚胎形成之过程有极为精确的描述。在古西藏的医典中,早有记载妇女受孕及胚胎自受精始每周的发育情况。这些详尽细致的描述,令现今的西方医学家也深表惊讶。

  对死亡的过程,西藏也有甚为精确的学问。对佛教徒来说,预先了解临终的过程细节其实是很重要的。在西方,很多人都喜欢向西藏僧人及医师讨教有关死亡的过程;但在东南亚,很多人对谈论死亡有些忌讳,所以我们现在就不谈这方面了。

  对人体解剖生理学,藏医体系中也有很准确的数据。藏医学把人体区分为七种基质及三种秽质:血、唾液、脂肪、肌肉、精、骨及骨髓为七基质,汗、尿及粪便为三秽质。这些物质在体内有一定的量,过多或过少及相互间之平衡失调都会引致疾病。此外,藏医对人体骨骼结构、五脏六腑及肌肉组织等的学问也完整而准确,与现代科学研究结果不谋而合,但这些学问却比西方科学早了千多年就形成了。

  在藏医学中,经络系统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这一点与汉医学是相似的。经络可以被归纳为黑脉与白脉两组。黑脉又分为跳动脉与不跳动脉两类,全部由心部向身体各部份伸展。白脉源自脑部,如榕树根般向下延伸而遍布全身。这些经络,是藏医学的关键。在放血或针灸时,都必须依据经络系统学问而进行。身体及精神上的病症,也大多与经络有直接的关系。

  人体的生理与心理功能由三大元素所维持,即「隆」(loong)、「赤巴」(tripa)及「培根」(beygen)。这三种元素的形成与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有直接的关连。在正常健康的情况下,三者是相互平衡而协调地运作的。如果有内在因素(年老等因素)或外在因素(季节变化、起居饮食等因素)导致这三者之其一或几种过盛或过弱,三者的平衡状态便会失调,从而引致七基质及三秽质之不平衡,进而演变成身心的病症。藏医的工作,便是透过施药或其它疗法把各元素调整至本来之协调平衡状态,从而令身体重获健康。

  「隆」是推动人体机能的动力。它基本上就等于汉医学中所说的「气」,但在细节定义上或许有些微的异处。肉眼虽然看不到气的存在,但它是的确存在的一种元素。它无形态、无味、无色,但可以由脉诊等方法探测得知。气的原始形态是四大元素中的风大。即使在这间讲堂中,也充满了风大,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风大是四大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它是整个宇宙运作的基础,例如星体运作之轨迹、速度及相互间之适当距离等都是由风大这元素所维持的。

  身心的各种病患,大多都与气有关连。在医学上,如果不承认气的存在,或对它的认识不够,任何诊断及治疗顶多只能达到次等的水平。所以,一个对气缺乏认识的医学体系,并不能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西方医学现今已达到极高的水平,有极多科学仪器,又能做到很多传统医学办不到的事情,但却偏偏缺乏了对气的认识。如果西方医学有一天承认了气脉的存在,配合气脉学问及西医的先进科技,肯定会令人类医学发展达到想象不到的水平!

  气充斥于人体内所有部位,聚集于脑、心及骨骼中而运行于体内之经脉。它维持肢体活动、呼吸、思维感觉、排泄、分解食物及血液之循环。气又可细分为五种:持命气、上行气、遍住气、下泄气及伴火气。持命气支配吞咽、呼吸等动作及五官之反射,与精神心智有直接关连;上行气支配口语及记忆力;遍住气游走于全身而支配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下泄气在肛门、大肠、膀胱等部位运行,支配大小便排泄、精液的生产运输及妇女分娩等功能;伴火气运行于胃、肝、肠及膀胱之范围,支配消化食物及运送营养等人体功能。

  「赤巴」的功能是调节体温及主持消化。洋人多把「赤巴」译为「胆汁」(bile),衲认为这是不正确的译法。「赤巴」是一种元素、一个概念,它的确与胆汁有关,却并非一种如胆汁般的实质。有些研究过汉医学的弟子说,藏医学所说之「赤巴」概念等同汉医学中所说的「火」,这说法似乎是正确的。

  「赤巴」本身有热的特性,由四大元素中之火大所产生,它又可细分为五种:能消赤巴、变色赤巴、能作赤巴、能视赤巴及明色赤巴。能消赤巴位处于胃部,支配消化及产生热能;变色赤巴住于肝脏,血液、粪便及胆汁中的色素是由它产生的;能作赤巴位于心部,与情绪变化有关连;能视赤巴位于眼部,令眼睛感官有辨别观视之功能;明色赤巴遍布于人体表皮,支配皮肤光泽及气色。

  「培根」由原始四元素中之水大及地大产生,与人体的体液分泌有关。洋人把「培根」译为「痰」(phlegm),这并非正确的翻译。「培根」这元素,广泛包含了津液及其机能。「培根」也可细分为五种:能依培根的作用是调节其它四种「培根」,令它们运作正常协调;能化培根负责配合伴火气及能化赤巴令食物消化;能味培根主管舌根辨味之功能;能足培根位于头部,支配情绪反应;能合培根分布骨骼关节内,作用是令骨骼连合及令关节活动顺畅灵活。

  以上所说的三元素理论,是西藏医学立说之基础。任何病症,都源出于三元素之异常状况。一般来说,「赤巴」病属于热症,气病及「培根」病多为寒症。三元素与三种「内病」(即贪念、瞋恨及愚痴)相关,贪念盛强是气类病的内在导因;瞋恨、急性及发脾气是「赤巴」类病之内因;肥胖及睡眠过度等是「培根」类病的主因。这里所说的气类病、「赤巴」类病及「培根」类病是简化了的说法,在实际情况中,病况当然是非单一性的复杂情况。

  上述这三种元素的自然平衡是不断在调节的,例如年青小孩体内的元素多是以「培根」为强的,年老者则以气为强。此外,三元素理论亦可套用于观察人的体质:天生体质气盛的人一般瘦弱、肤黑、怕冷、喜吃酸苦味食物、易患感冒及气喘等病;体质以「赤巴」为盛的人体型中等、聪明、易怒、多汗、急性子、易患头痛及发烧等病;「培根」偏盛的人大多偏胖、肤白、较懒、易患肾病及发冷。以上介绍只是最简化的说法,大部份人的体质是两种元素的混合型。因应不同之体质、季节及生活习惯,藏医学在养生及保健方面有不同的相应措施。

  疾病的形成,主要的内因是贪、瞋、痴等三种「心病」。有了这些内因,又碰上了饮食不当(如食用过多凉性或燥性食物等因素,体内的三元素、七基质及三秽质就会出现失调的情况)、气候变化、细菌入侵等外缘及辅因时,病就会在体内蓄养待发,到被诱发时就成为疾病了。所谓「失调」,就是说某种物质过多、过少或运作反常三种情况之一。失调的现像往往也不会是单一出现的,例如在气弱时,「培根」往往就会出现过盛的现像,因为此二者是相互克制的。其它元素、基质与秽质的相互影响同样有其相克或相生的法则。

  藏医把病症归纳为四百零四种类,每一类又包括了多种病症在内,但它们不外乎是三元素、七基质及三秽质的异常所致,归根究底都是与三元素有关的,但亦可用另一种分法把病症归纳为寒症与热症。西藏医学中的诊断学,主要就是建基于三元素理论之上的。在色诊时,医师依病者的面色而判断所患病症之性质,例如说脸色白而无血者,多是「培根」失调的情况。在尿诊时,医师若见病人尿液色淡而泡多或发蓝,若脉诊及色诊判断结果相符,则可判为气类病。在脉诊学中,一样是根据三元素各别失调时之脉搏跳动特征而断症的。

  藏医治疗方面的原理也与三元素理论有关。医师依病症之属类及寒热而下药,寒者暖之,热者凉之,分别配以方剂或其它疗法对治;若在三元素都失调时,则要依各别病况轻重及主次而治疗。

  西藏医学在胚胎学、病因及病理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水平,绝对不比现代科学逊色!衲刚才所说的只是极度简化了的介绍。如果大家有机会学习藏医理论,衲肯定您们会对其精确的内容感到惊叹。很多学过西医的人,在研究历史悠久的西藏医学时,都惊叹它在人体结构、胚胎发展及体内系统运作方面的认识之深度。

  西藏历法与医学之关系 --

  西藏的历学其实也包括了天文学及地理学在内,它与西藏传统医学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藏医的学习范围也包括了历法在内。

  一年分为四季,共有十二个月及分得更为细微的节令;人的身体及宇宙万物由地、水、火及风四大元素所组成。天体的运行影响天气变化及外在的四大元素,所以对人体及宇宙万物都有甚深的影响。由粗显的层面说,大地上的植物明显地受季节气候影响,所以在春天会生长,在冬天会凋谢。同样地,山、河、大地、矿物及动物也一样受到日、月、星辰的运作及地理环境所影响。这其实不是太难被理解及接受的一种自然规则。随天体的运行,天气产生微妙的变化,而宇宙中的各种元素也会相应产生细微的变化,有时某种元素强盛,有时则衰弱,从而又影响四种元素的平衡状态。不但外在的四大元素受星体运作及地理的牵引,我们体内的四大元素也是一样,而外在与内在的四大元素间又存在相互牵引的复杂关系。

  学习历学的人,就是研究日月星辰的运作规则、它们相互之组合关系、这些组合对外在与内在的四大元素之影响及外在与内在的元素之相互牵引关系。藏历学包含了白历(阳历)及黑历(阴历),其中涵括了印度及汉地的天文学、地理学与历法学问在内。在一九八六年,拉萨的传统藏医历算人员,单靠铺有一层细沙的原始筹码木盘来计算日蚀时间,结果只与南京的先进科技计算(注:即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一九八六年四月廿四日发出之报告)所得结果相差两分钟之微,准绳度令人惊讶!由此可知,西藏历学是一门极为精确的学问。

  一个有经验及学问的藏医,在把脉时会把节令、气候及地理等因素对脉像、身体状况、外在及内在元素之影响与外在对内在元素的微妙牵引关系等因素也列入考虑范围,这样才可以得出最精确无误的判断。如果一位藏医只通脉理,却不懂历学,他的断症准绳顶多只能算是一种粗略的估计。这位藏医对病症的寒热及体质的强弱当然也能说得出来,但却永不可能达到最高的准确精微度!

  在制造藏药时,在甚么时候采药也是一种学问。植物在不同季节,甚至在同一天内的不同时间,药性会有微妙的差异,效用也有不同。一个已达顶级水平的老藏医多会自己负责采药,对采集的时间及季节是很谨慎讲究的。

  在治疗病者的时候,也一样要考虑历学的因素,例如何时用药、下药的份量、治疗的时间等等方面,都要配合上合宜的时令及时间方能达到最大疗效。所以,历学不论对藏医学的病理学、制药、用药、诊断学及治疗方面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

更多祈竹仁波切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4 真实和谎言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5 驼鸟心态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6 补药

蒋贡康楚文集:修心七要 序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7 自我激励

 

后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3 分界线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2 样板文化

萨迦派上师开示录:智慧甘霖萨迦法王访问记 推荐《三现分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31 开卷有益?

星云法师:高处不胜寒·迷悟之间 29 算命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