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敦珠法王遗著《吾心忠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敦珠法王遗著《吾心忠告》

 

  ●001-突西宁波车 序

  ●002-黎日光上师序

  ●003-佛法简介

  003-1·三乘

  003-2·皈依发心

  003-3·密咒金刚乘

  003-4·大圆满

  003-5·无上三要法

  003-6·轮回与我执

  003-7·何谓心?

  ●004-道之精要

  ●005-宁玛教传派口耳传承

  ●006-以无教派见修●007-中有教导

  ●008-幻化甘露

  ●009-幸运者之心中宝

  ●010-大圆满愿文

  ●011-圣者敦珠宁波车简略自传

  附:敦珠法王传略

  ●001-突西宁波车 序

  愿吉祥

  第二佛陀莲花生,际此黑暗年代中。

  重披凡衣现娑婆,吾师敦珠仁波切。

  德敦宁巴金刚智,和蔼响亮之名号。

  一柱璀璨耀世光,衷心致以敬顶礼。

  甚深教诲得彰显,广教生无死甘露。

  卓越及不可思议,印证佛陀神圣法。

  听闻意念能解脱,思忆吾心转喜悦!

  此赞颂文为吾对坛城之主,皇裔敦珠金刚持,德敦宁巴无畏金刚智,口授教诲的敬意,其教法如和风细雨,洒在热诚及有能力之修行人身上,如今得以结集成这本精要小册子。

  吾人绝不怀疑此甚深教诲的精髓,已在法国由莲花生翻译组准确地译出,这能治疗我们忧伤之困厄,无论是否佛教徒,在此思想堕落、反叛及暴力情绪充斥时代出生之人。吾肯定此教法能启发个人的思念,带领他们走进快乐之境。吾祈望读者能多读反思。

  愚昧的佛陀比丘「佛语法智」,吾名沙朗突西善定,在法国圣娜拉.博都,吉祥比巴寺,

  写于 1999 年藏历十一月廿五吉祥日。

  圆满吉祥

  弟子 黎日光恭译

  ●002-黎日光上师序

  于公元二零零二年极吉祥之元旦日里(藏历 2128 年十一月十五日),台湾台南南化乡密宗山如「铜色山巴利支宫」 之「大圆满庙」举行胜住大典。

  「大圆满庙」是余根本上师 舒囊卓之赞青喇嘛(福德法幢刘锐之上师)的功德大行以及─众弟子共同努力下的成果。余以敦珠新宝藏传承人及金刚乘学会第二任传法上师的身份而尽余本份,恭迎敦珠佛母、宁玛巴僧王突西宁波车与敦珠法王哲嗣仙藩宁波车等共同主持胜住法会。其间亦蒙敦珠法王家族成员及─众喇嘛大德莅临加持,法喜充满。

  记得当日敦珠佛母甫抵步,即赠余以敦珠法王最新出版的遗着《吾心忠告》,且其中更有由突西宁波车所作的序文,并敕当速译成汉文,更谓如此功德甚大,可对现世有大利益。余闻之实时如获至宝,随即向佛母报告,说其实此书翻译组已基本上将内文译竣,本作各同学学习之用。及后将之呈佛母过目,得蒙嘉许。且更得仙藩宁波车欣然允许汉译之出版。诚皆汉地众生之福也!

  佛母曾开示云:「书中所载乃法王心意流露」,且佛母更作加持是书的汉译能顺利刊行,翻译无误。

  众所周知,法王敦珠宁波车是为当代宁玛派最伟大及完全证悟之上师、岩取者和一切主要传承之主,法王被认为是所有上师中的上师,对法王的推许与赞誉,我们可以轻易于当今许多大喇嘛及各传承法王(如DL喇嘛、顶果亲尊宁波车等)的著作及文章中见到。

  法王于此生中,被公举为宁玛派最高精神领袖,于过去世,他曾经以具力金刚、舍利弗、萨罗哈及莲师廿五弟子中佐宾车聪的身份示现。其上一生,则为大岩取者敦珠宁巴,并据授记(预言)他将会成为贤劫最后一佛,名为圣者无边光。

  在现世里,法王被视作跟释尊与莲师无异。 法王著作等身,气度尊贵而又平易近人,教法深入浅出,能于不可形容的深邃智慧中流露出觉悟的真理,以平实与自然之方法教导随学的弟子,无有一丝造作。

  有幸能一睹尊颜,亲近承事过法王的人都会感受到法王的热诚、活泼、幽默而受其感染。而且更为其广博的知识与非常的智慧所折服。

  本书诚为佛母所言,是法王的心意流露,亦如仙藩宁波车所谓「文词言简意赅,闻之如沐甘露」。是书正是法王以其亲身体验及正见而对吾辈修行之忠告。正于修行道上努力中的勇士们,这本书将会是大家的最好助伴,信焉?

  祈愿此翻译的功德,回向一切如母有情,并祝愿福德法幢刘锐之上师早日乘愿再来,领导港、台、澳门等各金刚乘学会同人一起修持,共证入莲花光宫殿之中。

  壬午年藏历释迦月初十吉祥日

  敦珠新宝藏传承人 楚英窝锡(黎日光)谨

  序于香港

  003-佛法简介

  ─ 法王敦珠宁波车对西方弟子之教戒和训诲 ─

  今天善信法友群集,心感欣悦,且为各位略谈佛法。

  吾等来自五湖四海,于无上法是真诚主动地投入,于法具净信与得以进入广大教授之门何其幸运!

  吾等所言之圣法殊胜难求,殆亦不可思议。吾等此生之所以能生起投入此法之愿,能得此暇满环境修行,莫不种因于吾人前生所作之广大善业也。

  003-1·三乘

  然而此无上教授又从何来?是此贤劫千二佛中之第四佛 (即释迦牟尼佛) 所说,吾等所在之世佛法仍存。再者,虽然诸佛莫不以三乘演教,唯独释迦牟尼佛揭示当人寿百岁时会演说密续金刚乘。

  根据小乘(原始乘)声闻和缘觉所说,本师释迦牟尼乃一敏锐超卓导师,首先以三大无量数劫积集善业,再以三劫净除罪障,久远以还完成佛道。故此佛陀实由一凡夫,由积集善业净除污染以致觉悟成道。然而大乘密续之说则以佛陀远于无量劫前已成就法身,亦即已经证悟。佛陀悲悯众生故,以色身下降此世间示现为释迦牟尼佛者,乃出于对此世间众生之悲悯,从上方而来,要利乐此轮回六道众生,故示现为人。故佛陀示现之成道十二事乃利益此间有情,此乃彼自都史佗天下凡,生于世上以至悟道成佛之因缘。

  成道之后,佛陀相机施教,转大*轮。为根器稍逊者说声闻、缘觉乘,侧重于避免无义利之语言行业。复对发心广大者说大乘,侧重于意之训练,培植菩提心。于此,对身语之戒律和誓句教授乃为辅助。最后,为心意趣最上乘者立下果乘──密续教授,此实远超于因乘之教授。

  003-2·皈依发心

  在开始之时,何者带引吾等进入佛法?何等福田可以让法种子植入吾人意中?如何入门?这就是皈依。这是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内道和外道的分别。皈依也者,意指能认识佛、法、僧三宝为永恒不变之保护,从而生起诚信,因此而得到之效果是开启了入法之门,此乃最初之情况。

  在皈依三宝之后,吾人对法之基本看法应该如何?当知,在整个空间中充满着生命,此等众生无一在过往生不曾是吾人之父亲或母亲,吾人要认知众生皆曾为我父母,对彼等从前所给予之慈爱,心怀感激;吾人亦应明白此等曾为我父母之众生,尚沉沦于轮回生死苦海中。故此要发菩提心,为彼等而立下修行无上教法之决心,菩提心便是吾人修行之基础和预备工夫。

  对持声闻、缘觉见者而言,众生皆为我父母与为彼等而修法之说是难以理解的。此等修行人但求自己脱离轮回苦海,基于此一自我解脱理念,彼等依从于道德化教条来免去邪恶之言行,穷毕生精力于净化和禅修,由此得证缘觉佛,需要最少十六世以至无量劫而得果。

  对那些持大乘见地之众生而言,实耻于只为一己之解脱而不顾那些过往生曾为我父母、沉沦于生死流转之大海之众生。对大乘行者而言,此乃难以想象且恶劣之事,彼等定要修行佛法从而得到力量引领这些如母众生出离苦海。彼等决定不计后果留在这轮回中,直至达成此使命为止。如此广大无量之胸怀,吾人亦应如是。

  不管修何法门,皈依三宝和发菩提心始终是必须要具备之两大条件。故此无论吾人在做什么,简单如一个大礼拜、一句咒、修生起圆满次第,无一修习、无一仪轨在开始时可以没有皈依和发菩提心之祈祷。在结尾时亦当以此志趣做回向和祈祷。

  圣教,正如吾人所说,是极之深远广大的,教法亦无量。有说,为了适应个别不同众生之根器,佛陀立下八万四千法门。当吾等修习时,要把所有教法集中为一个重点。那么,应该如何浓缩呢?事实上,虽然佛陀立下无量教法,最重要之讯息,可归纳入下列四句颂中: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陀实叫吾人不应行恶而应该行善。何谓恶行?当一个身、语、意之作为能损害他人时便是恶行。正如佛说,吾不应作任何伤害他人之事。善行者,任何能为他人带来好处,正面、美好之行为是也。

  何者为此等善恶之根源?一切善以心为主人,以身、语为仆而行善。恶行亦出于心,依身、语而行恶。故知,此等善恶之根源皆是自心也。然而此心,于某程度上而言不自知者,仿如疯人行事,不论何时何地,意到而作,亦如是积累业力。

  此心乃所有染污之根源。愤怒从此心生,又由此愤怒衍生各种伤害打斗等。同样,妒嫉亦从心生,诸般恶意如忌妒、欲望、愚蠢、傲慢等等亦从自心生。故此佛陀开示当自调心!当见心乃众苦之源,吾人必须警惕、制心,努力减少垢染,吾等要完全专注于此,当恶意生起时加以调伏。

  同为此心,当意转为正时,能认知上师三宝殊胜者亦是它,并藉此经验生信和作皈依,由于修习正法,此心亦能为自身及他人之解脱积聚因缘。由此可知,善恶之根源便是此心,必须对治此心加以改良转化,对自心之考察便是修行主要部分,对治心意是佛法各乘之共道。尤其密续教授,能进入金刚密续坛城者及修行成就者亦是此心。能够进入密续深广教授之门亦是此心。吾等无此善缘未能于佛在世得以遇见佛陀,皆因吾人之污染不纯;但吾人有幸能得遇佛法,实际而言,比面见佛陀更好。此等教法源出于吾人精神导师,对吾人披露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

  003-3·密咒金刚乘

  能被上师,吾人之精神善友所摄受乃吾人无比之幸运,能掌握此点十分重要。上师开启吾人眼目,使能见知何事应为,何事切要禁戒,指出何等污染必须舍弃。由此彼完成其佛事,若果吾人能老实依教诲修行─何者应作何者应戒─便能达到目的,名之为解脱。

  如今谈到佛法修行,能明白如何正确地修十分重要,吾人要修得好便要把百法归一,若能如是,修行便变得容易和非常有效。再者,在金刚乘密续还未在这世界上消失时,得以进入并住于此法中是非常幸运的。

  或问,密乘教法为何要保密?这非关其深奥而实要避开那些心性有限、狭隘者。密乘教法殊不寻常,何其容易、快捷、技巧丰富、极为细致。由于它蕴含了许多方便,故此无有困难,对机于利根者。彼等天生趣合密咒者容易成就佛陀果位,此一非常之「密咒道」结合容易与快速之信念。

  若要察看密咒道与其它各乘教法在见地与修行上之不同,今举例如下:设想田中生长一有毒植物,一位勇气怯小、心念狭窄、缺乏弹性者会想到由于植物有毒,食之必然死亡,故应从根砍断,丢于远处。又由于害怕新芽会从根生长,便连根掘起,此乃懦弱无勇者之行为。

  毒性比拟无明。若想土中不应留有少份毒根,要拋去远处,此人必经许多功夫将毒抽出,喻为按照声闻缘觉乘见地修行所得之解脱果。

  然如若有一聪明勇敢之士到来,查问众人到底何事。彼等告知:如让毒植物生长便会危害人民,故此不光要砍伐之,更要连根掘起,不许遗留一点在泥土中。然此人虽同意此植物必须丢弃,然而无须如上之辛劳。此人会说于根部浇之以开水便能灭之,此法比类于用菩提心来净障,要去除污染不必如原始乘行人般经历许多困难:何者可为、不可为,规条众多。诚如是,行者仍然要用解药(菩提心)来去除污染,例如作慈心观以对治忿怒,行者必须修持之想法是解药,是有异于污染者。

  又若一位医师来到,见众人处理毒草,查问因由。见其有毒而丢弃之,则此人会说:「吾乃医者,若用此毒草制药,大有利益,吾已寻找多时,请容许吾保存之。」密咒乘行人犹如此医师,能从毒物中尝试调出强力药物。此等行人无须作出避去染污、找寻解药之繁琐。此即为密咒乘。

  最后想象孔雀见此毒草,不假思索,食之如甘味,羽毛更见光彩。何解?孔雀如密咒乘修大圆满行人,知毒物毋庸逃避。密乘大圆满行人知污染非实,无须丢弃,一如孔雀食毒草后毛色更加美丽。密乘行人不排斥污染,反能代以之成就五身五智。此为大小乘之别。

  只有孔雀能以毒草作营养。同理,密乘大圆满不存在于其它教法中。此外,各人以其

  根器各有所属,大乘或小乘。各人应按其根器而修,否则甚危险也。欲修大圆满必先对其见具坚定信。今吾略述密乘大圆满之见。

  003-4·大圆满

  吾等全心投入之男女瑜伽士应当修习由莲花生大师所教授之大圆满教法。莲师云:「吾持大圆满之见地,但行为不会于此见中迷失。」于意云何?何谓行为不会于见中迷失?一般所谓「见」是知所有轮涅现象皆是空性。此际吾人未能直接体验空性,而直至实证空性之前,仍有利害、真实不真实,以及所谓业力因果之经验,于吾人而言皆为存在者。于此际吾人若四处宣说「所有事物皆空性,无一真实,无所谓邪恶」,而事事任意而行,此即为「行为于见中迷失」。若然,如莲师所言,入于魔鬼之邪见里。

  此见地乃为大空性。如果吾等对现象之胜义有一正确认识,而且又能于禅定中保任此相约之境界,相对概念自然分解。于其时便无所谓利害,无一事为喜乐与苦恼。这时,亦只有在这时,方能真正掌握此见。莲师云:「吾见比天高 ,但吾行比面粉更细」。吾或对空性之胜义见有所了解,但在修行而言,持续保任此胜义境界十分重要,直至吾人之相对观念完全消解。

  与此同时,莲师亦云:「不应让见地于行为中迷失。」何解会「见于行为中迷失」?光知言色即是空,是不会将世间事物空了的。吾等之身体、思维,以及所有刺激意念之事物,是如实存在,岂会不见!若因而于见失信心,但专注于物质和语言上之行为,不重视此见,则不能清楚认识此见。教法所云,在见与行上应无所偏颇,应对见坚信,有如大鹏翱翔于天空。与此同时,亦要听从因果业力之定律,其微细处有如把面粉过筛一般。

  佛教徒当依从佛陀教诲。必须要对无上法要由衷信服。不管吾等何人,要有善心、真诚、无欺。无论何时何物,对无上密法之信念不可退转。意念必须巩固持久,建基于三要素:坚信、全情投入、恒心。再者,任何一法均包含佛陀所有教授,吾人对佛法所有传统必须有纯净认知与赞叹,不管是何派别之佛法亦要尊重。且要培养内心对师兄姊们不断之爱护。

  3-5·无上三要法

  不论修何法要,从共通之皈依、礼拜、发心,以至其它清净身语污染之法,或密咒道之不共修行(例如对金刚萨埵之观想与真言念诵、上师瑜伽或本尊修法等),此等皆甚重要,然必须结合「无上三要法」而修。

  首先,行者必须发大菩提心。众生皆有佛性,但是由于佛性被掩盖隐藏,故此众生在轮回中流浪。决心要解脱众生于此苦海是第一无上法。第二无上法是不堕于概念,亦即修习无有散乱。无论所修为何法,简单如一礼拜,汝亦不应只是机械地动作。任一心思、语言,吾人必须心意专注于所修,不为杂念所牵引。第三无上法者是以专心致志之回向结座。无论如何,所生起之好处与功德都必须回向充满虚空之众生。如果修行人在结束修习时未能以菩提心之卓越态度来回向众生,则此功德有可能在强烈忿恼或污染中毁诸一旦。由是之故,所有正面行为应以为众生福祉而作结座。此一回向无上法之利益弘大,能使功德不竭,愈积愈多。

  从何而知某人已得无上密法教授与实修?得知某人已听闻修习密法之一众表征是宁静、安祥、镇定、沉着。吾人修习的并非牵涉忿怒与争斗之教授,亦不鼓励吾人受污染情绪所干扰。反之,此佛陀之教导为尽可能排除污染。其要点是受法以后,常作自省,应察见尽管未必能完全除去污染,愤怒之力量却能渐减。当知放下、自在,经历愤怒时亦减少此执着而能加以控制。宁静有加,善自控制,如是征象闻法当得。有说如行者不常自省又未能正确修行,修法反为引往下三道。不少人声称已受多法但未能修行,显然,只听闻教法亦不可能清净垢染。吾人从无始以来便在轮回之中沉浸于习气垢染,此不能一闻法而立净。当常内省自心,最少能有一丝之明了!

  再者,入金刚乘接受甚深之灌顶与密咒道指示,有非常利益但亦有非常危险。如云:纵使未能修行成就,如能严戒,七世之内亦最终能得解脱。然入密咒之门后,如果三 昧耶毁坏,例如令上师苦恼或令金刚弟兄起忿诤等,唯一之终点地是金刚地狱。故说,密乘行人不是成佛就是下地狱,并无他途。如蛇在竹,不上即下,无法于中间离开!故应小心考虑,有关三昧耶之利害,使之纯洁完整。要如是必先要密切留意一己之意念,一个集中所有教法重点之修习,对意念作出检验与监察是其关键。汝等已由具恩上师处得到教导,故当如法修持。

  003-6·轮回与我执

  如今当告知汝等一二事。于众生有情之心意,皆有一基本之本性或根地,名之为佛性。是成佛种子、普贤王如来之种子。此本性吾人皆有但又不为所知。此「根地」乃吾人自生之觉性,无始以来便与吾人同在,有如明镜。当某人以笑脸照镜,便见到笑脸迎人;反之,以一副哭丧脸照镜,便见到哭丧脸。这原始本觉地有如明镜。

  笑脸者观看一面完全清澈之镜面时,此有如普贤王如来之原始本觉根地即反影,唤醒其胜义本性,即所谓「普贤王如来占领了原始本觉根地之城堡,其为醒觉、自认其自性、且为自在者」。吾等凡夫,不识此如镜般原始本觉之根地自性。于吾人而言,有如镜般之原始本觉根地出现沮丧之镜像!此正为现实,以轮回之习气,原始本觉地转成所谓阿赖耶,从此显现出─「我」之微细认知。对自我执着生起此─「我」想,当出现此想时随生一心理状态,投射出于物体而觉之为外相之呈现,与心意分离。

  对「我之理解」其基本机制仿如一间有六扇门之房子,相应于六识。其中运作:我执心态先展现为其它心理状态。第二念出现并投射(穿过其中一道房门)出视能中之不同色彩。随而出现一种认知:此物名为此某或彼某。又再认知颜色之种种特性,以视觉执定此为外物。再如觉性投射到耳根,即听到音声,更粗之意念追逐此声音,认知为这个、那个,此词或彼词,觉知为喜悦或不悦。

  为此种种想作统筹者是听或耳觉知。再者,又有另一觉知投射于气味之对象。此一念,得以继续时,得出愉快或不快之经验,是谓之嗅觉。又其次另有一觉知向某些味道之对象展开,如是觉知为美味或作呕之味道,甜或酸,如是经验到之主导觉知称之为味觉。复次又别有一种觉知是投射于身上者,彼认知物质之接触,例如粗糙与平滑,而被指为触觉之觉知。如是这般基于众觉知而作「我」想,是吾人视为在体内之单一个体,此五种觉知投射而出,与五种感觉器官作联系。所谓六识是上述五种觉知加上意识觉知。轮回状态之开展由此六识而来。

  轮回由此发展与增长,而吾等仍住于迷乱中。无明是迷乱之本,而无明之本为我执。轮回之出现乃为不知自己之真正本性。诸般无知之根源于我执─「我」此一概念。因为此「我」、此与自己之观念之执着,吾人构想出「他」。由是进入主客关系,亦由此而无法自轮回中逃脱。

  因为有自「我」之意念,执着于有己,我慢由是出生,因此我执、忿怒及他毒生起。如按较低乘修习,吾人必须要用解药来铲除此等诸毒。然而密乘行人,只要用一种无上教法,一种解毒剂来解脱所有事,异于每种毒及感觉器官相关者。要言之,吾人必须对现象之本性有一深刻信念。如前所言,迷妄根源于无明,但所谓无明,实乃源于我执。

  3-7·何谓心?

  但此我执又何在?执于「我」者是心,对「他」起执者亦是心。然而心又何在?它必在身体某处,因为如无心便成死尸。但心在身上还是身下?有多大?呈现何色?如拔发一根亦会觉痛?如脚被刺荆棘,痛不?那么,身与心必是一般广大,是否?仿如心泥着于身,但若某人于意外中被杀,其心又何去?如何及从何处离开身体?如能正确考察此心,将会看到事实上吾人皆受骗,然而此心,其隐藏之本质是吾人不知者。吾等执着于事物,以此等为永久长存者,如是受其欺骗,被此一所谓「我」紧紧束缚,基于对于这个「我」的想法,吾人之心使吾等身与语为奴,生无边之困难与障碍。

  若如是,当吾人达到对此心正确了知,便现见此占据身体之意念有如水面之波浪,于一时生起,然后溶掉,心也者无非如是:除意念外别无其它。心假借意念生起,而本性实为空,而意念本身亦空。故此本身为空之觉知河流是本身为空之意念所带走,这即是此心如何堕入并滞留于六道轮回之中。故此实是心自己编造出轮回,它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它未能认知自己之本性。

  现今吾人对心意之本性有所理解亦知其运作方法,吾人必须作其主控。要如是,教法云必须保持身体不动。如果身体挺直,微细脉亦直。如微细脉直,风便能直。如风能直,心便会安住于其本性不变之流,故此保持身体正直、减少言语,于之前所作之事不思,于将要作之事不想,于过去未来不关注,让心意休息于其自然体性称之为「休息」或「静止」。「静止」也者,实质上只是心自己,吾人可以称之为「当下之心」、「现时之认知」。无论如何称呼其名,于此非常时间乃心照不宣、喜悦之认知。

  一旦心意不为关注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种种意念所染污,亦即免于此等染污是一惊讶、广大与极乐之状态,充满喜悦。纵能了知自心,其中不可能形容,以其为空故。然而能在觉性光明中停留之时间并不很长,非是一永恒之状态,以强烈与清楚的意念必会生起故。

  吾人言生起者是因为意动,有如空中雷电闪现,或像海洋中波浪高涨。此意念常动。实际而言,意念此起彼伏,连续无所终止。然吾人初学者而言,禅定时必须认知意念之生起。如果不能认识,这些意念会不被察觉的隐伏地流动,而我们被意念所带引。如此,禅定于吾人一无用处。

  如能正确持续禅定,能生种种征状。例如经验到生理上之欣悦。一些人,由于微细脉道与能量之某种排列而产生强劲之大乐觉受。对于另一些人则如沉睡,像被包盖之黑暗。如今,不论所经验者为乐或明,不应有任何种类之希求,不应想到自己:「噢,禅定已发,有所进展。只希望能有其它经验!」在另一方面,如果经验到一种黑暗,一种无念,无有之妄想,必须一再驱除之,否则禅定会变得昏沉。复次,或会于禅定时生出很多念头,有如河水泛滥不能停止,若如是,不应害怕,意以为失退禅定。只是因一般而言,汝等不知此等诸般意念常存,无须疑虑,或对意念作压抑或消除想,任何事现前亦不理会,禅定时不应有希望或恐惧、怀疑或祈求,是诚重要。

  感谢上师加持,觉悟会逐渐出现。故当向彼祈祷,使心意与彼融合,如此能于瞬间见到所谓佛陀与汝之认知并无分别。而且舍此自己意念外亦无一事要去降服或主宰。汝之禅定已中标的表征为对上师诚信,对众生更呈怜悯。汝由自证,在修行上得大信心。

  对自心能加控制否,死亡之际即知死亡仅是因某一意念而生之印象,但心之本性实超乎生死,如能对此得到信心者能得大利益。

  故此请于心中保存此一微小而精要之指导,此之所谓「佛法」。如果缺乏信心并视法为人为的,于汝无益。故当善待自己,向轮回告别。把自己从轮回、业力与染污中分离,如能如是,即甚佳也。请修持!最后请常常祈祷在汝道中无有障碍,及能在此生中得着原始本觉地之城堡。吾亦会为汝等作祈祷。

  弟子

  甘耀权恭译

  004-道之精要

  不共法主具大悲,至尊上师我敬礼。

  其莲花足谨安置,于我之大乐轮上。

  以下为吾之告言,对汝心有用之忠告:

  不远离诸恶行者为无波罗提木叉(波罗提木差:别解脱戒也)

  不为众生作善行,此为欠缺菩提心。

  清净见不作保任,乃为无有秘密咒。

  幻相等不作消除,此乃不能生觉悟。

  此边他边作取舍,此并非为应有见。

  若汝心中有目标,此并非为应有修。

  若汝之行多造作,此并非为应有行。

  若仍有希冀盼望,无法能有得成果。

  具信意当作皈依,具悲者得菩提心。

  具智者能得证悟,虔信者能得加持。

  惭愧者谨慎而行,惴惴小心能冷静。

  以冷静故坚守戒,以守戒故得成就。

  平静为得法之兆,少恼为修行之相。

  和睦为修法之征,大乐心成就之证。

  修法时应善调伏,修法者调伏心也。

  能调伏者即解脱!

  弟子

  黄毅英 恭译

  005-宁玛教传派口耳传承

  ─ 敦珠法王于铁牛年十二月满月吉祥日 于

  ·噶林邦佛法中心·传授能熟脱甘露宁玛教传时之开示 ─

  吾挚爱之法友,吾将简短开示授汝长传口耳传承「宁玛教传续」之法统及要节。近常有问,教传派是否即噶朱巴教授?非也。普言之,「宁玛」与「沙玛」,「旧」与「新」乃专指藏传佛法中密法之前译与后译期而言。于印度佛教,无此分野也。

  于藏王赤松德真及其子之统治期,佛法首于藏土弘扬,印度大班智达及寂护尊者、莲花生大师、大班智达啤吗那密渣等,以及译师毗卢渣那、jia华巴支、处洛雷赞青、玛宁青楚、雅渣巴咕吗哪等一百位班智达与译师俱──聚集翻译甚多经续。如是经续为批注、研习、禅修与修习所印证,如是得「宁玛」,即「旧译」之名。

  嗣后,朗达玛灭法,而西藏此佛法之地变得荒芜一片。然皇族传承仍存在于西藏西部雅利部,而到兼为喇嘛之王移喜阿及其弟之管治时,宁青藏布等开始翻译佛经。此时及后之所译名为「沙玛」─即「新译」。

  今似有人谓宁玛巴无经教,沙玛巴无密法。此为学识肤浅与对佛法无知之表现也。宁玛与沙玛俱具完整显密之道。近来有些自称博学然具歹念之徒,更谓宁玛教法来源堪疑,并谓宁玛教法于朗达玛时期已尽毁,今日所传之教传与岩传均为吾人拓造云云。如是,小智无学之人遂堕于疑团并以为此等谣传也许真确。然此非真相也。

  在朗达玛灭法之时,本欲压制整个僧伽,然无法戕害密法行人,以惧于大修行人纳珍生遮移喜故也。彼等行人因无僧服故,幸免于难,因其佛法藏于心中,无人知其为藏法之器。故此彼等白衣行人以注释、研习、修法与实践延续佛法。以如是故,密咒得以保存。吾人当感谢彼等之大慈,犹如如意宝珠之佛法得传至今而吾人尚能修持。

  当朗达玛继续灭佛时,寂护之三位弟子,马尔、禹、筝逃出,抵藏东之康地。朗达玛被刺后,邬及藏地之啦珍恭巴喇素及其它十人向此三位求受出家戒,从此佛法又再在藏域开始宏扬。此后不久,大译师宁青藏布出现,而其后即为沙玛或新译派之诸译师。噶当巴、萨迦巴及噶朱巴及其它传承亦陆续传播。源于噶当巴依怙尊宗喀巴建立格鲁巴。最后,宁玛派之岩取者或开发宝藏者于法之王移喜阿统治中叶开始出现。

  吾等宁玛教法分成教传派长传之口耳传承及岩传之短传二者。教传派之长传教法,由口传耳,由普贤王如来至吾人之根本上师,无有间断。于此,主要教法为阿奴瑜伽、吗哈瑜伽及心部之阿的瑜伽,对应于密、经、论。已印刷之宁玛密藏共摄四百四十多密续,而印刷本以外之密续仍多。

  此外,莲师悲悯末世众生与教法故,实行岩藏之措施,把不可思议教法,宝藏与法物藏于雪山、岩洞与湖泊等。时机成熟时,莲师弟子化身成岩取者,开发此等岩库并弘扬之。此等教法即为岩传之短传,其中主要之教法为八大兮噜噶、智慧总集及普巴教法。其包含生圆次第、密行、梵行与口诀。至今,以百计大岩取者已示现,并有过千位小岩取者。

  于显宗之层面而言,教传派包含小乘与菩萨乘。于密乘之层面,它则包含作密、行密、瑜伽密,而宁玛巴教法主要为无上密,亦分三部。如前所述,首为吗哈瑜伽(即密部),为共法金刚萨埵大幻化网等,及已觉悟之身、语、意、功德、事业不共续之诸坛城。次为阿奴瑜伽(即经部),内含九乘密续及初总摄坛城。三为阿的瑜伽(即口诀部),其又分三:甲、外心部之十八密续,乙、内空部之金刚桥及其它密续,丙、密部之十七续等。

  研习宁玛佛法史即知教传派为宁玛派之基础,与之前藏土所传并无二致,并足以显示各传承上师之伟大。大幻化网秘密心续等,其注释与导引于宁玛各寺院中保存至今。其中包括中藏之多札仁增及闵忠岭,康之嘎托及柏尤,以及边境之遮青与濯青 (即宁玛六大寺)。

  于吾等之世,怀不善意横蛮之军,攻击摧毁康藏之教法、寺院及僧团。无一经卷幸免,此即为吾等所遇之难。

  如是藏土中争斗之后,余竭力将余在啤吗角之典籍运到印度。如今自感负起保存与弘法责任之泽度突西宁波车常告吾,其欲受教传派所有灌顶、解说与传授。最近他又自索鲁恭布艰步前来,带来供养,再作请求。以此因缘,依旧能教授弘扬教传派长传口耳传承之灌顶与教导。由此可知纵于黑暗时期,教法传承仍能延续。此吾等所欣喜者。

  多年前,当余二十岁,余于闵忠岭得受教传派之许多灌顶、教导及传授,以及八大兮噜噶、智慧身等。其中有不少喇嘛及活佛同时受法,主要功德主为闵忠岭之两位法子:闵岭亲宁波车亲尊诺布及闵岭忠宁波车雅横初渣。于不同场合,大和尚及金刚持特别对余开示云:「余今传汝教传岩传所有重要灌顶、传授与教导。如今汝当执持宁玛巴之教法。汝当保存护佑教传法与岩传法典籍。汝当弘扬,勿失任何一次机会」。如今当余再思此语,方知为一授记也。

  又当余于依怙主普朱宁波车受岩传宝库时,师笑云:「『双蒋』,即蒋杨亲尊汪布及蒋刚恭爵泰贤之众弟子中,祇有我将此宝库传出五次。然汝将传出十次。」当时以此为绝无可能。今方知乃为授记,纵吾从没作此计画,然此之前确已传出九次矣。

  余此老父毫无功德,除却一事者:余之列位根本上师,学识渊博并得成就,均为莲师化身,余从未做使其失望之事,甚或使其稍为不悦者──承事其愿者尚且不谈矣。此为余主要成就:余之三昧耶不坏,而余颇觉自满者──有如是清净传承。今日如是者鲜矣哉,然否?

  如今受法灌顶者约二千人,其中有三十七活佛,约六十比丘、教授与导师,其它为寺院或密乘僧侣等修行人。其中约四分之一为随喜者,有男有女。过往,如此密咒高法不作普传,受法者必须承诺修行及能严守三昧耶。

  如云:毗奈耶亦可因时与境而异,故余亦按此而行。今日纵使小童亦乐意受灌顶而无人愿意被拒诸门外。然若受法者被问及能修行否,若答能而其实否,则三昧耶已毁而你我双方均致下堕。固然,具邪见者纵邀也不会来。以此故,余均假定来受法者均为正信之徒而皆为之灌顶。如《月光经》云,一切众生之心均有佛性,故无有不适合灌顶之器。于菩提心言,来者不拒。无见解之人自然离此大方便,众生自密也。以此之故,余认为向大众普传密法之过患不会生起。

  至乎灌顶本身,其间片言只字均须明了,所修所观之境必须生起,否则,若中间无有了解者,不能说灌顶法器触顶或喝瓶中之水便能成熟觉心。同理,密咒之根本为清净见。如能具清净见,诚信不移,视上师为坛城本尊化现,视灌顶法物为上师加持甘露,则深信仅见密咒之坛城或仅听本尊之名即得无边利益。若能如是者,必获灌顶之加持。

  得灌顶已,切要守三昧耶。如蛇在竹,一是上升,一是下堕,而中间无路可逃。意即若不犯戒,能直入佛土;若破戒,则直堕地狱。故守三昧耶及修法为至要。如此乃为自己之利益故。再者,要守之三昧耶有多种,法要亦有多种,当全部严守而将诸法融合为一。

  行人之最大过患为不正确之修法,修行者之动机与修法不应相违背。切勿自欺。口光念「皈依、皈依」及「众生甚苦,啊!甚可怜」而不护念诚信、三昧耶、因果业力等──祇追逐自利之为双重行径。

  真正佛法不在心外,而在内心。故佛说:

  「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

  (出自《增壹阿含经.卷一》)

  若将此偈归于一点,即一切所作,无论大小,若源自贪嗔痴三毒者皆为恶,吾人必须清除。若能如是,则能完全消除戕害他人之念及铲除此念之根,即能严守波罗提木叉(别解脱戒也)。同理,一切所作,无论大小,若非为三毒所染污则皆为善,此为吾人必须达成者。若如是者,非为三毒所染,即渐次生起利他之心,若有此利他之心并作利他之行,则整个菩提心便能圆满。故此善与恶之用心决定善与恶行。一切善恶之源皆只为心,故当善护念之。一切八万四千佛陀教法均以一点为目标:自净其意。若能驯伏吾等之野心粗心,凡夫见与执着自消,一切显现自然清净。如是者,密咒乘之三昧耶,乃得圆满。

  自净其意即生善心,美言之则为菩提心,再者,密咒之三昧耶不同于毗奈耶(律也)之只顾身语业,实以意业为主。而意之戒能于剎那间破。如对金刚弟兄起纷争,此为金刚乘第三堕。若毁谤其它宗派法,则犯第六堕。若于犯时不即还净,愈久愈重。故此,若稍违犯三昧耶,不应以此为轻,应用心立刻忏悔为至要。

  若接受三根本之任何本尊灌顶,即应依该本尊身语意之瑜伽而修。此为汝之戒。汝或未能依法观修各种不同本尊及诵其真言,然如能修一切坛城主金刚萨埵,即已同时观一切坛城。此为净除一切过犯、罪堕及障碍之法。应尽力每天至少诵百字明廿一遍,以作忏悔。要之,汝等若能于灌顶中以生活中的善行及禅修提取心要,则必能此灌顶中得利益。

  吾等如是聚首,虽无宣告今天有此灌顶,以过往生中与法之缘,业力与愿力故,联系于一起。倘能续作祈祷发愿,望来生于佛土中重会,吾知此必能实现也。

  以此之故,特请各师徒,当具绝对清净菩提心,当精勤祈祷发愿,此善妙之源之宝贵佛法兴隆弘扬,雪域之依怙,顶戴之DL喇嘛──与一切传承主与俱,长住世并大行增长;此世界中一切众生、富土印度与雪域西藏,能疾速离苦及末世之过患,并享丰乐之宴。

  最后,余曾告诉喇嘛及活佛吾之大愿。余已年迈,身体未算康和。无论如何,余无法再广大弘扬教传派之灌顶与传授矣。然如今余仍能全部授汝,余至喜也。今汝已得祖师之宝库,则不应让无上甚深教授如意宝珠衰落,此为汝之重大责任。

  所有宁玛教派之典籍已毁,除却余之一函,任何一页缺失即整个密续摧毁。故此,汝喇嘛及活佛,当广为印刷流传,修习求证,以自他利故,向人教授。弘扬之使教法不衰并能永久保存。以极细心将教法保任流传,以为至要者也,此乃自余心之恳求也。

  弟子

  黄毅英恭译

  006-以无教派见修

  ─ 阐释以信修法及感迷失时坚守教法之重要 ─

  敦珠宁波车为僧俗传莲师七宝藏岩传法要时之开示

  金刚兄姊各方聚集,请听余晋数言。吾藏人来自佛陀教法深植之土。故有谓吾等生自观世音菩萨之佛土,总多少了解佛法大意。然佛教徒与非佛教徒之别乃在于曾否皈依佛、法、僧三宝。曾皈依者为佛教徒,反者非是。三宝之中,佛陀于黑暗中展现圣教之阳光,故为一切众生之导师及功德主。其开示无上佛法不可思议教授以度吾人往佛土及解脱。佛法为吾人之道。持佛法者闻之、弘之、修之,名为僧伽。此三宝具无上功德,吾人能依之在轮回苦中及下三道淂解脱,并得成就佛果常乐之可能,实须深存感恩。故当认识三宝并作皈依。

  吾人以皈依而成佛教徒。而引导皈依之根本为信,故此信乃佛法之基。自始,诚信乃引领吾人作皈依;其让吾人同化、成自己一部份。无信则无皈依,无皈依则无法得三宝之加持。故此,当深信三宝,确信其为吾人可靠及恒常之依怙,当向其求护佑,完全倚靠之。吾人之信当如山之坚实不动,如海之无量无边。当常如是。若不坚定而只表面信之,只于顺境时作「皈依」,三宝之加持难以融入吾身。

  总之,此世界曾有释尊说法,亦有密咒金刚乘。尤以西藏雪地,当感激一切诸佛及众生共善业,显密同时出现,如日升天。以吾人具大乘根器故,知无量如虚空众生无一非吾父母。知此时或彼时,彼等曾对吾等如今世父母般悉心照顾。故知吾人对此等父母均有责任,纵一摩尼咒(六字大明也),均当以其故而修。纵一顶礼,亦为其故而作。此为大乘之见与取向。

  亦知吾等亦曾堕轮回及下三道之泥沼。然若吾愿只求一己得解决,而非为他得乐之正愿,则只为小乘见而非大乘。纵以求解脱作皈依,如此局限则只能步声闻缘觉之道。

  皈依与发心──为众生故得觉悟之愿──为一切修法之先行根本。一切佛陀教法衍生之修持,实无显密之分。当感吾人共有之功德,佛法降临藏土。于藏王松赞干布时已出现,而于寂护、莲师及藏王赤松德真时弘开,至今保持未衰。故此,再以佛法含随类引导之种种法故,吾土保有整套教法。而经要曾多次以梵文译成藏文,故言旧译与新译派。于此二派中,更多不同支别,而其实则一也,彼等皆为佛陀之教法,皆为佛陀无谬之开示。故此一切各派,无论前弘后弘,若乎宁玛、噶举、萨迦或格鲁,皆只名相不同而已。其要皆为一种教法:佛陀之开示。以此故,纵因各各性向随一派修,绝不应谤他宗。若能随一己教派以诚信修,必为步佛法无谬之道。反之,若以偏见门户之见而修,以为一己修法方是正法,并谤他法,则为大过失。佛陀曾说,唯佛与佛能作他人之判断,无有别的。以此故,诸佛菩萨无处不在,勿批评他人。当反之,以清净心修汝慕之法。

  如是,吾等藏人无一不懂摩尼,纵小孩亦然。无一不知佛法。此为甚奇。纵今吾等寄居海外,三宝仍在吾人心中,并无遗下。故当一心修持,将众多佛法收摄成一点。实无有可能修持各各诸法。无人能如是者,甚至不知如何为之!故如何将诸佛集于一为至要。释尊曾言: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为佛之教也。

  何谓恶?何谓黑业?恶者乃为害他。再者,如云不只今世不害他人,当莫作未来世伤害吾人自身之事(恶业之果)。又何谓善?此为良心、利他之愿。此即为菩提心。若具良心,具利他之愿,又若为自他寻利益,则为修善。善基于良心。吾人可诵皈依文,然若存恶念,则无意义也。如云:「若具善愿,一切根果均胜。若存恶愿,一切根果尽毁。」善愿、良心──吾人均恒常保持者。此即为佛法,并无别的。此中并无夸大或可推敲者。

  今以三人以一小泥塔均得成佛之故事阐释此理。一人以对三宝之诚信作一泥塔。后一人见其置诸路旁,他以为如是外露或会被风雨所侵,以无他物故,脱下其履而盖之。第三人见佛塔竟为履所覆,以此为不敬和谬误,乃扔走此履。以履盖佛塔固然不对,然其动机至诚至善,其亦对三宝至信故,其行为善。故此三人均等成就。

  佛说吾人当降伏自心。一切所信,或善或恶,心为作者。于自心深处,皆只求一事:乃为得乐,不欲有苦。然正因此索求,贪瞋痴三毒生,而所得者为苦。以此毒故,积集诸业而轮回无有出期。故一开始知善恶之念为至要。吾之觉醒为吾师。以觉醒考核何者善何者恶。善念生起时,当随之。恶念起时,止之。善念为乐之源。恶念为痛苦之源。此理甚为明显──从吾之经验即可知。当佛说地狱饿鬼时并非诳语。佛乃是实语者。

  再者,一切吾人所礼敬供养者为助修者。佛法则于吾人心中,非于外求。故当常存善心。若如是者,即为拥有佛之教法。若能正修善、去恶、深信因果、敬信三宝,则永不作羞愧之事。不作未来生悔之业为至要。

  弟子

  黄毅英 恭译

  007-中有教导

  ─ 与虚空王观世音仪轨有关连千佛灌顶时的开示 ─

  佛陀曾说其教训可以总结为六个中有教法。佛法无边,各时期与各乘所转*轮中包含无量法门,对于那些希望能于一生中成就佛陀果位之众生,可以用六中有为纲要来说明其教法修行。

  何谓中有?中有乃「非此亦非彼」之状态,是中间状态,处于两者之间者。六中有是:

  一·此生之自然中有

  二·梦中之虚幻中有

  三·禅定中有

  四·临终之痛苦中有

  五·胜义之光明中有

  六·投生中有

  一·此生之自然中有

  此生之自然中有涵盖由生至死之时期。故此,吾人皆在此生中有之时。正如教法所云:「奇异哉!吾现正于吾生命之中有,吾将遣除懈怠,因为此生实无余时!」此乃吾等现时之情况。请仔细思维此事,试问自出生至今已有多少年头?而未来又尚有多少年华?生命根本无常,无任何事或人能够逃避死亡,无人可以永生不死。如是这样吾等毫无意义地浪费此生,在懒散与纷乱中丢弃时光。生命依循轨迹而行,当动力殆尽之际,所有活动止息,无有可补救者。

  故说吾人不应容许自己堕入懈怠与纷乱之权势中,应该修持佛法:此事于死亡时有帮助。吾等或未能修习所有法要,但应尽力为之。盖吾人明白此生中可对来生作出积极影响,要极力避免任何恶行,亦要成就任何极微之善行,因为事无必然。故此,要规范自己,吾人假若明日死亦毋使有所悔恨。如是正为首个中有──此生中有。

  二·梦中之虚幻中有

  梦中中有涵盖由入睡一刻至醒来前之时间,此时段与死无异,唯一分别是为时甚短。当五种感觉:色、声、香、味、触收摄入阿赖耶识时,吾人于此中失去知觉。当人入睡便与死无异,起初并无梦境,唯是黑沉,因睡者沉入阿赖耶而不省人事。

  其后,因无明业风能力刺激,从而现起感受与情感相缠之情节。因此,生起了梦中感知对象 (即色、声、香、味、触) 之出现。梦中之主体当非真实存在于个体内者,所现之觉醒亦不能离开而于外物产生作用。彼存在于内,所感受者是虚幻不实,故称为虚幻中有。晚上梦境中之感受处于妄想力量之下,如在白天被哄骗;意识包含色、声、香、味、触,与白天所经历者一样,只是,如今更为虚幻,入睡者做梦所见乃幻觉及虚构之事物。

  教法中言吾人亦如幻象与梦境。固然,相对于醒时之感受吾等说为真实,以梦为不真实。对佛陀而言,梦中所见与醒时之觉受同一层次,都不与真实相应,都是虚假、变化、无常、不可靠,此外无它。吾以为,倘若吾人反观自出生至今所作所为种种如今安在?能找到否?皆去矣,且流逝不停,所有这些显然真确,然而,有些事物会避过吾人掌握。常常会觉得此生之觉受为常,在想:「此为我自己」、「此乃我有」,教法所言,此认知错误。亦因此,吾等必堕轮回。

  故此,不管如何,应对治梦幻觉受。日间,应向上师三宝祈请。晚上要努力去认知梦境实属虚幻。要转化梦境,于梦中修法,从中得到熟练,若能如是,则可以融合日间与梦中觉受 (不生分别) ,修持便会大为增进。此修法对治世事无常与其它障碍极为有效。

  三·禅定中有

  禅定中有是指入定等持之时直至出定时为止。称之为中有者在于它并不像日常妄念之流转,亦不像日常生活中吾人对现象之感受。是一种禅定安稳,一种清新有如无云晴天之专注,如静海无波。如果心里满是念头 (有如盗贼) 或有些微动态 (如丝线交织) ,则不可能住于此专一心境,安稳之禅定于此情况下不能出现。如此,禅定者勿流浪于如盗贼之思念之威力下,要有不散乱之无念与勇猛精进,以避免散失注意力。

  梦中中有与禅定中有是此生中有部分之分支。此生中有自然涵盖吾等之修行。纵然后者有间断,在此生中必须为之,亦只能于此中修禅定。

  四·临终之痛苦中有

  此乃完全会发生之事:明日吾人或会死于患病。当所有祭祀祈祷长寿均无效时,死亡必 然来临。显然此生所作对吾等毫无用处,亦不能随我而去。就算拥有财富高如须弥山,一针一线亦不能取走。总有一天我们要离去,甚至宝贵身体亦不能要,还可以带走何物?只有吾人累积之黑白业将会伴随着,而并非别的。

  吾人当按照教授而修行,训练成能转化心识。如果能熟习此法,又如果死时无一丝后悔,则甚好,如有人云:「吾将会去某某佛土」而又事实上能达成者,是圆满成就之修行人。确实而言,修法是为临死时之需要,因此,教法侧重于令吾人理解死时会发生何事。

  纵是一凡人,死时一刻亦十分重要。此刻应该向上师三宝祈求,应该切断所拥有之财物、居所及种种有关连之事──因此等皆能牵引吾等进入轮回。财富应奉献给三宝,祈求不用经历痛苦死亡过程与落入三恶道。

  如在生命历程中,能对心识作有效转化训练,加上如于死时能加以运用,把神识送到佛土,实乃最好之情况。如若不成,神识迁转可由喇嘛或一位金刚眷属代行,彼等恰好与彼同在而又知道当做之法,便会于汝气息停止时把汝之神识转移到佛土去。在任何情况下,为此作出计划十分重要,而又需要加以训练。于是在那决定时刻来临时不致惊慌失措。当然,这些准备练习是此生中首要完成之事。

  死时会经历何事?在受生之时,就是父母交合之际,身体由五大元素精华组合而成,乃元素、灵热、能量、脉道等等之组合。死时,五大逐渐分离互相分解,当分解完成,外气呼吸便停息。然后,当内脉动停止,白菩提 (位于脑部的父分) 与红菩提 (位于肚脐的母分) 两者便会于心间相遇融合,在此际神识便离开身体。没有修习此一经验者,此时会长时间不省人事。而有成就的大师,神识会在两分钟后,融入虚空,由虚空而入光明境。对吾等修行人而言,禅定之成果为何?便正是融入光明,纯净与无染,一如虚空。其出现在于内脉停止之际,如在禅定之际能证了光明而等持之,则在体验无瑕之虚空出现之时,便会出现「母子光明会、空与觉会」。此即为解脱。实则此即为吾等喇嘛与禅修者所修之「真如休息法」或于死亡时之「禅定」。「真如」是除此之外没有别者。子母光明会合,在生起之相中稳定着,得到圆满,便是解脱。

  五·胜义之光明中有

  如无修行,当黑暗经历出现,便昏晕,醒时,几乎立即进入恐怖觉受,是所谓第五中有──胜义之光明中有。此乃当暗存于吾人心识中诸寂忿尊 (自普贤王如来下至五佛部及莲师八变化身) ,以惊人之声音光线展现。对禅定不熟习者便为之惊倒,当被恐怖所掌握,此心识之展现便会消融。

  今综谈临死中有与胜义中有。在五大元素分离或融合后,神识融入虚空,昏晕入阿赖耶境界,接着便见到光明有如纯净无瑕之虚空。如果此人不熟习禅定,便不能认知此光明。由

  于光明不被认知,便不持久。如若人久久修习摄心,母子光明便能相会。

  如今,在死亡时各元素相互融合之前,最重要要做者是完全醒悟知道死亡已届,要切断与此生相关连所有事情。除三宝以外别无希望,要向根本上师三宝祈求,要知道上师是吾人最易接触者,亦是三宝总集。在中有危险道路上向上师、汝之本尊祈请。坦承表露此生中所犯所有不善之业,一心祈请能引领吾人于死后立即去到佛剎。如云,如此一心祈祷,如此恒存心中之渴望乃引领我等到净土之必须条件。

  再者,当病人弥留之际,其上师或三昧耶不坏之法侣,与亡者有和谐之关系者便应该提醒其已进入诸元素融入之过程。纵然此过程经已开始亦要如是解说。并祈祷唱诵,祈求上师加持,此等正愿有大利益,能解救中有道中之种种危险。如一病人跌倒,他人可以扶起,同理,法侣能向弥留者作指引帮助,为之祈祷,如是有大利益。

  如是我闻,诸佛具有大悲心,如有人呼其名而祈请 ( 无瑕南方宝生佛˙保佑者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等 ) ,便能因呼名而得免堕三恶道。同理,如果弥留者能好好祈请诸佛,只因其名号被称呼便能免去亡者堕入较低下道中,最是有用。祈祷有如吾人助手,死时之保护者,能予最大利益实最重要。死时亡者首先失去知觉,然后醒来,如果亡者不能认证光明,光明便会褪失,胜义真实中有便随而出现。

  至于寂忿本尊等之出现,伴随可怖音声光线及可怖深渊峭壁之印象,如亡者不能认知此无尽声音光线只是自己心意投影,别无他的,否则便会生起极度恐惧感受。此等影事出现,恐怖生起,然后此等事物逝去,之后神识离体,由适当之出口离去。

  六·投生中有

  于此,心识与身体分离,由于心识已在体外,没有物质支持,粗色身已无,只有一 ( 微细 ) 光蕴身,缺乏父母精华之支持,故此亡者不能感到日月之光。尽管如是,仍有一种光亮,是心意能量,从光体中放出,使亡者有印象,于是能见其途。加上在来生中有界流浪之所有众生能互相看见及互相听闻对方,于此时,心思某地,实时到达,只有未来母亲的子宫与有佛陀之圣地金刚王座除外。「中有」身是一个「意」,故此,当它一想到某地,便能到达某地。

  再者,亡者之意拥有一些神通力,纵然此等神通仍稍有染污。故亡者能知他人想法,观见别人如何使用其一生所累积财物,这些人想些什么,和准备为彼作些什么法事。生存者不能睹见亡者,亡者却能见生存者。亡者们一起,为饥渴冷热等感受所折磨,于中流浪,经历之折磨甚为剧烈。

  汝等实际于中有中流浪者,乃生前未能行善亦无极恶之人;犯大恶事众生绝不会经历来生中有,彼等死时一阖眼便化生于下等恶道中。反之,广积善行者便即生佛土。一般而言,吾人并非大善大恶,便会经历来生中有。来生中有舍折磨痛苦外别无所有。但如亡者曾成就

  许多善行,供奉三宝、布施贫者等等,又如他人设置寂忿本尊坛城、修持仪轨、焚烧与加持亡者牌位 (此法使亡者神识提升到较高境地 ) ,亡者便得保护,免于中有之可怖,得到解脱。比如众人合力抢救某人免于堕入悬崖,由是说要为亡者多行善事。

  在死后的第一个廿一日,亡者觉受有如生前,仿如拥有躯体与相若之意识,观见周围环境有如在生时。其后,其觉受便近于来生处所,故说四十九天之前三周最重要,如于此时间内有人能为亡者广修善行,则原应堕恶趣者能因三宝悲悯力而提升至善趣中。逾时,则此人业力已推之入恶趣中,三宝悲悯力虽不变,亦无法引入善趣,直至亡者恶业消尽。故此,要为亡者累积大量善行。

  修行人熟习并了知彼在来生中有时为已死,便知自己流浪于投生中有,忆起上师本尊,向彼专一祈请,便能转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东方妙药剎土或光明铜色山等净土。

  一成就之喇嘛能召来亡者神识使进入写了亡者名字的牌位,在加以教导及灌顶后,向彼启示真实之道理。能向亡者示以佛道,起码亦能令亡者神识再取人身。一切视乎其业力、渴望与虔诚。吾人可见,就各中有而言,此生中有最为重要。因为,它就是现在。于此生中有,吾人必须好好修行,使吾人不必流浪于其它中有里。

  此观世音菩萨仪轨为显密之精华。莲师将之纯化使受法弟子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后藏岩库并由上一世敦珠持明德敦多杰开发。

  诸佛教法之总源宗于普贤王如来及西方无量光佛无二而一。其心意平和之广阔领域永不激动。无量光佛以无尽悲悯看视六度众生,从其爱之发放中生起观世音菩萨──极大悲悯者。观世音菩萨是诸佛悲悯语立现化身,在无量光佛前祂立誓除非三界众生度尽,不入证觉而住菩萨身。也就是说除非甚深轮回被激起而其中众生已空,否则便留住世间不去。自此,他用大悲引领三界众生到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净土。据云于一时,观世音菩萨想已完成使命,认为轮回已空,但回首却见众生数目──不多也不少──与从前一样,轮回中众生不灭。他感到沮丧而云:「把众生引度到净土之时刻恐怕永不来临。」菩提心誓句动摇时,头裂为十一片,身体分为千片。此时,无量光佛出现面前曰:「传承之子,何能退失所立菩提心誓句?宜再立誓为众生福祉努力!一如往昔!」无量光佛加持彼裂为十一片之头与千片之身,起而为十一面千手观音,手上各有一眼。如是,观世音便被加持成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以造福众生。感谢彼觉性感召,于此贤劫,千手化现千轮王,千眼化现千佛陀,此千佛乃观世音菩萨大悲展现。

  弟子

  甘耀权恭译

  008-幻化甘露

  ─ 对一弟子之教授 ─

  南无 一切佛部诸圣众,摄诸皈处之自性,顶戴莲师我皈依。

  若余以殊胜法开示,谁愿谛听?以余择法之智匮乏故,实自引导亦无能也!然诸子以清净见观余并曾请法。以无不施予故,今随意阐述。

  一切成就,无论钜细、世出世,皆源于身功德。故莫忽略至小之善行且成就之。再小之过失,勿视为无关宏旨,应远离之!尽力积集资粮:上供下施。

  以善心竭力饶益有情。常随智者步道并细观心,勿为时尚所驱使。汝当慎言。当细心并审察环境。以审辨之根当得育化故:一切当作者该作,远离一切不该为者。

  勿谤智者,或出言轻蔑。绝对远离妒忌。勿轻视未学,弃之而生傲慢。放下自尊自大──此皆为要点。

  当知汝欠命于双亲之慈爱,故勿令不悦而满其愿。对眷属愍顾,使其知善并教行之且莫作恶;对其过失宽容莫怒,以小事能将善转为恶故。

  勿用小人或倚赖新知。与诚信者、谨慎者及具智者为友,乃至循规与守礼者。对恶行者、不信因果者、欺诈者、妄言及偷盗者,当远离之,善巧疏离。

  对当面甜言蜜语于后却反是者勿存希望。于苦乐盛衰间始终如一。为一切人之友。信口绮语使汝为人所操纵。过分沉默却教人起疑心。勿自鸣得意,勿退缩胆怯,应守中庸。勿不审思搬弄是非。能守口者鲜矣。莫喋喋讲述汝见,当自保存之。无论与友、敌或他者交谈,均不应坏具信。

  以笑容与软语令人欢喜。守自本位,尊敬长辈,纵其境况欠佳,莫轻蔑之。勿谄媚庸俗,纵其充满自信。

  为免寡信,应善巧避免轻诺。慎守诺言,勿以其不重要。勿为颠沛所伤或以求不得而悲。于得失好坏皆善守。

  如是世法,各各安分而行,今世利乐而于未来世能疾速进入圣众。

  然若汝欲求跳出轮回,余就解脱之道晋言。

  若不知足,纵具财富亦为贫穷。故于知足具决定见而远离染着与追求。知财富无常不坚而修者实如凤毛麟角。纵能修善,以三不净 ( 布施物来源不净、布施之动机不正、布施者不悦或后悔 ) 所污之布施仍为浪费──如美食混合毒物也。

  于地狱不断受害之众生外,轮回中无有不珍惜生命者。引向上三道之七圣财 ( 七圣财:信、戒、闻、惭、愧、舍、慧 ) 中,长寿之果与其因同,故当保护他者之生命并尽力为之!

  当以诚信奉三宝上师 ( 信 ) ,当守十善 ( 戒 ) 并以学思 ( 闻、慧 ) 共,待人以诚及规矩( 惭、愧 ) 。以此七圣财必当常乐!自得其乐者为小乘声闻缘觉道,利他之菩萨道为上根道,故于广泛处行菩萨行,担负解脱轮回众生之责任。八万四千佛教中无有比菩提心更上者。故当精进,结合胜义与世俗菩提心,其为显密之精义。自净其意为法之根本。若能驭心,染垢自息。

  勿让汝心对法厌倦;勿自欺。让甚深教法于心中沉淀。今得难得暇满人身;今得修法之自在,勿浪费时间。期以成就无上不变果。生命流逝,而死时并不肯定。纵明天死至,当能把握无悔。

  故当对根本上师生起正信,对金刚兄弟敬爱,如是生正见。能守护戒及三昧耶如命之弟子幸运矣!以疾速成就故。

  无明、五毒、疑、执着为轮回根本及三界苦。对治之法唯有一期全作解脱。此为本生智、元始觉性。故于生起次第娴熟──所现、音声及思念均为本尊、咒声及本来智之本来展现。生起次第后,住于空乐双运之圆满次第。

  当作心要之最胜义修──轮涅皆为觉性之现。无散乱、无修,此为任运安住之境。当常住此清净、实相圆满之赤裸境界中。

  弟子

  黄毅英 恭译

  009-幸运者之心中宝

  ─ 大圆满介绍 ─

  敬礼吾师!

  邬金大师尝言:

  勿究事根本,探求心之本。

  一旦知心根,得一一切解。

  若不得此心,全知却不解。

  当作观心者,坐直且任运出入息。眼非阖亦不睁大,望向面前虚空。观想为一切如母有情故,观吾觉性,即普贤王如来本面。向与邬金上师莲花生大士无二之根本上师殷切祈祷,如是与其心相融。如是平等而住。

  然如是住已,无法久住明觉之空性。汝心即开始浮动。忐忑不安并跑这、跑那,到处跑,如猴子。此非心性之觉受而只是意念,若依附并追随之,则开始有诸多记忆,钩起不同需要并策划种种行动。此等思维活动正是过往将汝掷进轮回黑海者,无疑未来亦如是。若能断此

  不停扩散及汝等思维之漆黑幻觉,则甚佳也。

  若能破此思维链锁则如何?觉性何似?其为空、澄净、不可思议、轻、自在与乐!非为其表征所囿或区分,于轮涅中无有不被包涵者。自无始来,于吾人中,本自具足。吾人从未离之。故为远离行动、力用及想象者。

  又或问,了悟此觉性明体何似?纵能体现亦无法言喻──犹如哑人欲说梦!汝住于觉性之境界与体现中之觉性无法分野。若任运住此赤裸无边觉性时,一切不稍歇、自生及恼人之思想── 一切思念、一切恼人之计划 ──即失其力量。彼等消失于觉性之空灵无云晴空中。彼等破灭、毁塌及消失。其力量尽失于觉性中。

  汝之觉性实于汝中。其即为法身之清澈赤裸智慧。然谁能向汝作介绍?汝当如何确立?所决定者为何?首先,汝师为示汝觉性境界者,当悟此本性后,汝即为自认自性者。轮涅一切法皆为汝觉性之显现,故只当立足于此觉性上。犹如海中之波升起亦沉回海中,一切升起之思念亦沉返觉性中。当于此之消溶具决定见,如是者住于无有修法者、无有所修之法之境界──超乎修法之意念。

  汝或问:若如是者,则无修法之必要哉 ( 因具足觉性故 )?余肯定言之:有其必要!自悟此觉性无能令汝解脱。汝自无始过往生中,积集错误观念与习性。由是至今,每刻均为汝思想之奴隶,悲惨而过!而当死时,投往何处毫无把握,随业飘流而将受苦。以此故,当作修法,常住此得介绍给汝之觉性。全知龙青巴尊者云:「汝或能自知本性,然若不修并串习之,犹如婴儿弃于战场,必为汝思念之仇敌所带走!」普言之,修法之义为于此元始无整治之自性中熟习。亦即为惯于只 / 止住于觉性境界,摒弃掉举与执着。

  如何如是串习住于心之自性中?修时若思念现前,任其出现,不必视之如敌。当其生起,于此生起中任其自然。反之,若不生起,勿紧张寻伺,看其是否现前。任运住于此无思念中。又若清楚之意念于修法时突然显现,则较易觉之。然微细之动念出现,则只能于其逐渐发展后方能认之。若能经常警觉,上座下座一如,食、卧、行、坐等,皆如是──汝得之矣!

  莲花生大士云:

  或示百法于千遍,汝只当执持于一。

  知一而一切解脱 ,住于汝内自性中!

  亦云,若不修,无法得决定;若然,则可。然何者之决定?若以坚决喜悦之愿而修,证量出现并能串习住于自性中。对各感知之怒气与执者能渐松,而对苦乐、希疑等染着亦慢慢减弱。汝对上师之至诚及对其口授之坚信能增长。久之,汝之紧持、相对观念溶解,至于一点,金与石、食与秽、神与鬼、善与不善,一切于汝均无分别──对天堂地狱之选择亦已茫然!然于此之前(仍受各观念所囿) ,善与恶、佛剎与地狱、苦与乐、行为与业果 ── 于汝仍是真实。如莲师所言:「吾见高胜天,吾对行为与其果之觉察则比粉更细。」

  当以清净虔信及三昧耶、与乎不掉举之强烈欢喜愿望为坚实之基础。若能如是修,摒弃世法,必能得甚深大圆满道之无上功德。云何待以来世?当下即能驻 / 住于元始之城堡。

  此教授乃余心之血脉。当紧持之并永不弃失!

  弟子

  黄毅英恭译

  010-大圆满愿文

  轮涅无二愿具决定见

  任运不变愿作无上修

  不修不整愿作圆满行

  无得亦无舍愿见法身

  巴黎 1976

  弟子黄毅英 译

  011-圣者敦珠宁波车简略自传

  吾敦珠无畏金刚智于第十五个耀宗之木龙年 ( 1904 年 ) 出生,出生地是啤吗角一个隐蔽的地方,吾父名针普罗布汪咕,是卡南皇裔。三岁时,吾被认出是大岩取者敦珠宁巴的转 世,为其弟子所摄受,从此进入佛法之门。

  稍长,从师学习,师云:「阅读及写作,为知识之根源。」督令勤奋,须牢记仪轨、祷文等,并接受如何可使身、语、意不作黑业,及循规蹈矩之教诲。吾亦对历史、寓言及加行, 不断修习,随着岁月增长,智慧略开。复蒙有学识与成就之上师慈悲指导,学习因明、拼字 法、文法、偈诵、天文

  学及医学等之基础学科,以及中观、般若波罗密多、慈氏五论、入佛子行论、三种誓句 等注疏。

  吾特别注重宁玛密咒传统,教传及岩传、能成熟及解脱之密续导引与口诀。由金刚上师 十三大行,以至各种传统修习之基础,制作与庄严食子、跳神、绘画坛城、梵呗及音乐,持 明传承之全部修习细则等,亦须勤奋学习,无一遗漏。

  以加行之累积及训练为开始,继以正行,即生起次第之「迎请」及「取成就」( 注:「迎 请」及「取成就」乃玛哈瑜伽修法中两大阶段。又有「迎请」、「圆满迎请」、「取成就」及「大 取成就」四相。此为金刚乘本尊念诵次第之四法,然可放诸其它密续取义。传统之模拟为迎

  请国家领袖,奉以礼品作不共请求,得应允及以此权令圆满自他利益。于念诵次第言:迎请者,观本尊心咒于心轮;圆满迎请者,为转动咒轮,上供十方一切诸佛;取成就者,为得其 加持以清除障垢;大取成就者,为将器世间转成净土坛城,情世间转成男女本尊,一切音声 变成咒声,一切思维变成本觉。) ;进而圆满次第的修习,均尽力持之,全部圆满所需念诵 之基数。

  然受上师名号所负累,致使分心于人称谓是可利益于佛法及众生的事业中,以此之故, 所得成就少若龟麟。而曾接受之一切法乳,均已大部分按他人之根器,尽力讲解及宏扬。自 问虽不配列为有数学者之一,但均能满求法者之愿望,亦祈为佛法略出绵力。吾曾书写结集 越二十大册,如宁玛教法史、宁玛宗义、西藏历史、三戒逐句注释及很多密续之教授及导引等。有说受法之有成是能著作,故吾不问收获,毫不迟疑的,将一切所学书之。

  感谢诸位伟大圣者上师之慈悲,使吾具清净见而不迷惑,且从未积集邪见、诽谤他人教 法,或其它违背佛法之黑业,能常以不自欺之态度自勉。

  毫无疑问,吾是慈悲佛陀四部侍从之一,虽属最低层者,然间亦有点自傲,这正以显示 吾无有于凡圣中分别也。此为吾,老密行者之简略自传。

  弟子 黎日光 恭译

----------------------------------------------------------------------------------------------

更多敦珠法王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刘锐之:吾心忠告 附:敦珠法王传略

大圆满的开示(红教法王敦珠宁波车开示)

第二世敦珠法王对烟毒的教言

一世敦珠法王和八大菩萨法王子略记

敦珠法王 普巴金刚的开示

 

后五篇文章

多识仁波切: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2)

多识仁波切: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1)

多识仁波切:菩萨戒根堕罪十八条

多识仁波切:密法十四条根本戒

多识仁波切:宗喀巴功德赞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