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行策大师:观佛毫相法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行策大师:观佛毫相法

 

  《观无量寿佛经》云:若欲生西方者,当观一丈六像,在池水上。又云:身相众多,不可遍观,须从一相好入,谓专观白毫一相,待观成熟,余相自然显现。毫长一丈五尺,周围五寸,外有八棱,中则虚通,仿佛如琉璃筒,在两眉中间,表中道也。右旋宛转,白如珂雪,莹净明彻,显映金躯。依此想时,令心坚住。心若昏散,制令明静。盖明则不昏,静则不散。当知明静是止观之效,定慧之体,亦即心之本体。止观是工夫,定慧是因行,明静是功效。明静之极,顿合本体,若至果上,即成福智二种庄严也。

  今身心寂定,止也。观佛毫相,观也。毫相历然,明也。坚住不动,静也。所谓托彼身相,熏我心性,观智若成,自然显现,正此义耳。然欲修此观,须了万法唯心。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故知弥陀毫相,自是我心本具。定中所现,亦是我心造出。是心作毫相,是心是毫相,不从他得,不向外来。如是了达,方名如法修观也。总之,能观观智为一心三观,所观毫相是一境三谛。何以故?定中毫相,虽现在前,皆想念因缘,无实性相。此因缘所生之法,法尔无自性、无他性、无共性、无无因性,四性皆空,故无实性。而此想念所生毫相,非惟性空,相亦叵得,如镜像、水月,故无实相也。性相无实,故即空即真。随念能见,故即假即俗。即假即俗,故非真空。即空即真,故非俗假。此则作是一念,遮照同时,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为三一圆融,不可思议中道观境也。全谛发观,观还照谛,境观不二,唯是一心。

  故古德颂云:“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亡即是中。亡照何曾有前后,一心融绝了无踪。”此颂影略,须略释其意。言“境为妙假”,则空与中在其中矣。不具空、中,焉称妙假。言“观为空”,则妙空也,而中与假在其中矣。言“境观双亡”,则双照在其中矣。双亡即非空非假,双照是即空即假,二边不著,亦复不离,故即是中道。而下二句,即言亡照同时,一心融绝也。盖境虽具三,既属所观之境,但称妙假。观虽具三,既属能观之观,但名妙空。境、观虽各具三,既用双亡双照之妙观,冥合双非双即之妙境,但是妙中。由是举一即三,言三即一,三一非同,三三非异。不可以意识思量,不可以名言分别,故曰“亡照何曾有前后,一心融绝了无踪”也。境观圆融妙理,以四语总摄无遗,透此妙伽陀,胜读台宗书数百卷。然非明了一心,淹贯台教者,恐未易透也。

  经云:“但闻白毫名字,灭无量罪,何况如法系念。”释迦如来金口垂示,天台智者劝令专修。近代唯幽溪大师,常修此观。今净业行人,苟能一心持名,往生可保。兼修妙观,则托品必高。利根上士,胡不勉而行之!

 
 
 
前五篇文章

行策大师开示

纯果法师:心经讲记

道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序

道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第一天

道源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讲录 第二天

 

后五篇文章

行策大师:名字说与金水若居士

行策大师:答顾兆祯居士

行策大师:柬顾兆祯居士

行策大师:示丁耕野居士

行策大师:料柬法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