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刹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刹那

 

证悟的刹那
 
这证悟的境界实际上是不能给予言说的,它是不可思议的。开悟的时候是明瞭不着相的境界,心里正念清清楚楚,眼还是照样看,耳还是照样听,其它根门都很敏锐,但心里却是知道这些相都是无常,如幻如化的,一起思量就会被境牵去,所以还要常维持正念。
 
佛对这种境界的描述说:「此中没有地、水、火、风四大种,长、宽、麤、细、善、恶、名、色、等等观念也一样摧破无遗,无此世间、亦无他世间,无来、无去亦无停留,不死、不生亦无根、尘。」(《小部。感兴语》)
 
在《杂阿含962经》佛告婆蹉:「见此苦圣谛.此苦集圣谛.此苦灭圣谛.此苦灭道迹圣谛。作如是知,如是见已。于一切见、一切受、一切生、一切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是等解脱。比丘!生者不然,不生亦不然。.........我亦如是说。色已断已知。受、想、行、识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无复生分,于未来世,永不复起。若至东方、南、西、北方,是则不然,甚深广大,无量无数永灭。」
 
既然如此,根据《阿毗达摩论》里的分析,证悟的阶段应该是在造善业,而平常我们的心路过程多是在造恶业;至于离心路过程则是有分,是不知道,或失念,缺乏正念,它不是禅宗的无念,所以证悟应是在安止定心路过程的刹那,也即是在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遍作心,近行心,随顺心,种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证果是在随顺心,种姓心,道心,果心的刹那。虽然很多证悟者都说无念,但证悟是世间法,它一定是圣者的道果心。它不是凡夫的有分心,有分波动,有分断,意门转向,领受心,推度心,确定心,七个速行心,彼所缘心,有分心的刹那,因为速行心是凡夫造业的阶段。
 
在禅宗和密宗里都说这是不可说的,言语道断,不思议的境界。不可以智知,也不可以识识。慧能尊者对这境界的形容说:「何期自性,元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四祖道信点化法融的话中说:「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法融因此觉悟。黄檗断际禅师说:「此心自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大非小,超过一切计量名言踪迹。」这些都是指证悟的境界。
 
本文是从南传佛法的观点来探讨这些重要的课题。
 
 

----------------------------------------------------------------------------------------------------------------

更多法增比丘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证悟的种类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涅槃的种类

善导大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一

善导大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二

善导大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卷第三

 

后五篇文章

法增比丘:没有身心的境界 佛法灭除我执

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三十

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十九

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十八

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第二十七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