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2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2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年,北伐革命的战争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漫天烽火中,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几乎在内战中结束小命;十岁那年,中日战争的爆发,我们又开始四处逃亡。十二岁出家后,我到各个名蓝古剎参学,跑遍京沪一带的丛林。二十三岁时,国共相抗,神州板荡,我从栖霞来到宜兴,又从宜兴到南京,辗转播迁台湾,此后,再度过一段浪迹天涯的日子。长途跋涉,经常移徙的体验,使我在弱冠之龄就感悟到:「世间上什么都是我的,什么也都不是我的!」所以后来我无论走到那里,都能随遇而安,随喜而作,因为普天之下,只要你容他,他就是你的;你不容他,他当然就不是你的。

  不经意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从台湾北部走到台湾南部,一路行来竟是丽日风雨兼而有之,对于宇宙万象的体验,我依然觉得:「如果用入世的眼光来看,什么都是我的,其实什么都不是我的;如果用出世的态度来看,什么都不是我的,其实什么都是我的。」太执着于拥有的人生固然辛苦,太放弃、太空无的人生也未免过于晦涩,最好是能将两者调和,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以享用而不占有的观点来奉献社会,才能为自己、为大众铺设一条康庄的人生大道。

  因此,当有青年向我乞求剃度出家时,我总是先问对方:「佛光山是谁的?」如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师父!如果我在佛光山出家,佛光山当然是我的!」这句话就算通过我初步的考核了。因为唯有觉得常住是我们自己的,每个人才肯奉献身心,安住求道,寺务才能日益兴隆;唯有觉得师兄弟是自己的,才肯包容他们的缺点,成就他们的长处,大家才能和乐相处。

  每次我在佛光山巡视散步,当我驻足在西来泉畔,聆听淙淙溪声,仿佛看到早年洪水爆发时,师徒们合力以身挡水的壮观场面;走到大雄宝殿前的成佛大道上,又好象见到当年大家在烈日雨水下,拿着铁尺,就着未干的水泥地刻画纹路的辛苦情景。

  三十年来,因为我们将佛光山看成是自己的,所以才能众志成城,将蓁莽未启的荒山开辟成庄严殊胜的净土。唯有觉得一切都是我的,才能产生源源不绝的动力。希望我的徒众都能时时把「佛光山是谁的」当作话头,努力参究。

  佛光山既然是我的,当然也属于大众每一个「我」的,因此从开山以来,所有设施都是随顺信徒所需而兴建,一切重大计画都是经过大家开会来决定,乃至典章制度里的每一则条文,也莫不是在公开的场合中通过公布。一九八五年,我依章程退位,将住持之职交由第二代接棒,许多信徒前来哭跪请留,都无法挽回我坚决的意向。经云:「依法不依人。」大家是否都能在平等的「法」中,看到佛教的本质与未来?

  是的,佛教主张「法不孤起」,所以既不执着一法一人,也不舍弃一法一人,正因为佛教的本质如此,因此才能结合众缘,不断突破,创造远大的未来。我虽然已经退位,不是住持,但我还是徒众口中的师父,还是佛光山的一分子,因为师父是永远不会退位的。所以当常住需要我时,我还是义不容辞的提出建言;当弟子请求我时,我也愿意为大众排难解纷。

  对于佛教事业,我也是本着这种不执不舍的精神,戮力以赴。出家数十年来,从撰写文章到办小型报纸,从建设道场到创兴学校,从街头巷尾布教到国家殿堂讲经,从数十人小型的座谈会到几万人大规模的活动……,凡是有益于振兴佛教的工作,无论是不是我来主办,只要有人邀请,我一定乐意前往,共襄盛举。

  不管那一家佛学院找我教书,我都觉得学生是自己的,所以倾囊相授,毫不私藏;当他寺邀请我主持僧伽讲习会时,我也未曾将学员看成是外人,所以一律有教无类,行无量法施。随从的弟子说:「师父竟然把全部的秘笈交给别人了!」记得《六祖坛经》中,曾记载一位同参道友质问惠能大师:「上座还有密意否?」惠能大师回答说:「密意尽在汝边。」对方闻言大悟,惭愧作礼而去。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真理遍满法界虚空,毫无密意可言,只看我们肯不肯留心观察罢了。

  从大陆到台湾,我每到一地,都把一切看成是自己的,那里可以学习,我就前往那里请益求教,那里需要帮忙,我也尽心尽力地为其服务,所以丛林四十八单职事,我样样知道。在参禅念佛方面,我也曾有万物俱泯的境界;对于宗下、教下、律下的义理仪规,我固然了然于心;对于各个教派道场的历史渊源,我也是如数家珍。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个人的,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

  至于友寺的制度,我向来采取尊重原则,然而一旦求教于我,我一定帮忙解决,因此朝元寺兴建朝山会馆时,我亲赴指导规画;灵岩山寺打水陆,我也派弟子前往参加;其他如东净寺、双林寺的法会活动,我都督促徒众热心支持。弟子偶尔向我诉苦,自己道场的活动都已经忙不过来了,还要插手管别人的事。我最不高兴听到这些话,于是反声相诘:「什么是别人的事?」

  佛陀等视一切众生如佛子罗?罗,我们以佛陀为本师,自应追随效法。近百年来,佛教之所以衰败,不就是因为派系之间妄自分别,贻误后人吗?实际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上,拈起一毛,万法皆随之而生,所以,自他不二,人我一如,别人的事其实就是自己的事,如果我们能常作如是想,又那里会有忙闲、好恶的分别呢?万法一如,众缘一体,这是佛陀的本怀啊!

  出家以来,曾经遇过一些人前来问难,他们指着儒家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文字,驳斥出家披剃之非,显然是以辞害义,不明就里所造成的偏差意识。记得一九六二年,兰阳救济院因经费不足,即将关门,我当时虽然自己也是捉襟见肘,但基于一份恻隐之心,伸出援手,应允接管,这一来不知解决了多少无依老人的食宿问题。我深深感到:假如把天下的老人都看成父母,未尝不好。是自己的父母,未必像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父母,有时比自己的父母更好。所以是自己的,有时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有时反倒是自己的。

  早年,一些人经常将一些路上拾来,不知姓名住址的小孩送来佛光山,我盖了一座育幼院收容他们,后来在报户口的时候,户政机关不肯接受,我见主管院务的职事深怕继承财产问题会为日后惹来麻烦,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所以又自愿将他们归在我的户籍下,跟着我的俗姓「李」来取名字,并且送他们上学读书,使得他们不致流落街头,如今都一一长大成人,服务社会。

  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能将天下的父母视为自己的父母,将天下的子女视为自己的子女,什么人都可成为我们的亲人;如果没有爱心,亲人也会形同陌路。所以世间上的人可以是我们的,也可以不是我们的。我有千人以上的出家弟子,个个都比一般人家的儿女更好。我在荣民总医院开刀,作心血管绕道手术,真是有几百人排班侍候。我没有儿女,但像有更多的儿女。所以我很确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其实只要心能包容,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一切法界都是我们的。

  我们以为身体是我们的,其实身体是四大五蕴积聚的;我们以为财富是我们的,其实财富是五家共有的;我们以为儿女是我们的,其实儿子是媳妇的,女儿是女婿的;我买的土地供他人建房屋,我建的房子供他人住,甚至于历经千生万死建立的江山朝代也都可以更换。看得破的人,什么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么都不是我的。我一向提倡「以无为有」,我拥有「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其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虚空中不是一切万象俱全吗?

  一九四九年,我从大陆到台湾来,连衣履都不全,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到今天我感到世界都是我的。有人说可惜我出家了,不然就像王永庆一样。其实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在财富上如何能跟他相比?但可以说他拥有实质财富,如六轻、南亚、台塑等,而我所拥有者,则是无形无相的三千大千世界。

  披剃五十年来,我对母亲的孝心恒久不变,对其他亲友也总是量力接济,只是我有自己的原则与方法。有的徒众看我对于苦难者的求助慷慨解囊,对于亲人的需索反而思前顾后,心中百思不解,于是前来问我,言语中带有不平之慨。我回答他们:「因为我不认为亲人是我的,更不觉得苦难者不是我的。」

  当我们行走街头,目睹贫富贵贱、少壮老弱,和我们擦身而过;当我们踏青野外,但见走兽爬虫、飞鸢游鱼,与我们相视对看,焉知何者不是自己过去世里的父母亲眷?究竟谁是我的?谁又不是我的呢?所以,该给的,我万金不惜;不该花的,我一毛不拔。唯有等视一切众生,拔苦与乐,才是真正的回报深恩,因此我发愿生生世世来此人间,学佛行道,度脱有情。

  曾经有人和我说:「为什么对那么顽劣的徒弟,还要煞费心机?」我想,就是因为他冥顽不灵,我才要多花心思,将他导向正道。子女再不好,几曾看过为人父母者嫌恶舍弃呢?树上的叶子掉落下来,因为不是「我的」,所以一点也不感到疼惜;身上的皮肉受伤化脓,因为是「我的」,所以每天用心敷药包扎。如果我们能将众生视为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脚四肢,就会珍惜每一个因缘,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一切。

  前些日子,一名信徒恭敬地捧着一个破旧的红包袋给我,腼腆地说道:「它已经在我口袋里放了三年,每次您都来去匆匆,没法子送给您,今天总算让我遇到了。」对于信徒的厚爱,我真是感激不尽,但是我的确打从心里将信徒看成是整个佛教的,从未视为个人所有,因此每次主持皈依典礼完毕,我总是赶快离开,恐怕沿途受人跪拜;每回大座讲经下台,我也是潇洒而去,不带走一个掌声。但是只要大家有困难找我,我一定为他们解决。

  经云:「所有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实无有一众生得灭度者。」又说:「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惟有保持一颗无所得心度众利生,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一切的众生。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虽然「出家」,但并没有「出国」,因此我从不放弃国民应尽的义务,政府举行选举的时候,我去投票;中央邀请我在全国大会上出席说话的时候,我挺身建言;甚至我作不请之友,为纾解两岸紧张关系而穿针引线,为拓展国民外交而周游海外。但是我不逢迎达官显要,也不攀缘权亲贵戚,因为国家社稷是我的,所以我必须尽忠职守,而功名富贵是过眼云烟,并不是我的,何必汲汲追求。

  一九四九年,我来到台湾以后,本省人一直喊我是「大陆来的和尚」;一九八九年,我首次返回一别四十载的家乡,行至大陆各地,大家却都说我是「台湾来的和尚」,一时之间,我突然对于自己应该隶属那里,感到模糊起来。后来我走访各国弘法,才发觉自己每到一地,都将当地视为是我的家乡,所以我睡得安稳,吃得自在。

  白人的胡睛碧眼,固然清新大方,黑人的黝肤卷发,看起来也美丽高贵,欧洲的古堡令人发思古幽情,非洲的森林也颇具原始风味。只要我有一颗泛爱大众的慈悲心,又何必自我设限,将自己局促于某一个国度里呢?于是我立意要做一个「地球人」,把自己奉献给全世界的众生。因此,我在海外各国建设数十家道场,成立世界性的「国际佛光会」,希望凡是与我一样有国际观的同好,都一起来拥抱地球,为世界的和平安乐携手合作。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固然是我的,国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甚至只要我们具足慈心悲愿,立意直下承担,整个宇宙都是我的,然而一但放下万缘,就是自己身上的一毫一发,乃至坐拥三千大千世界恒沙七宝,也都不是我的。所以应该有无量喜舍,普施回向的度量。

  过去秦人遗失一把宝剑,不但不懊恼,反而说道:「天下人失之,天下人得之。」这么一转念,不但宝剑没有失去,而且还拥有了全天下,何其乐哉!失去与拥有,包容与喜舍,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惟有将两面结合起来,我们才是真正地提起了全部。所以我们在世间上生活,若能同时具备「什么都是我的」胸怀,与「什么都不是我的」雅量,才能如行云一般舒卷自在,像流水一样任运而行。

  (佛光廿九年-一九九五年八月)

  我的一生都是在苦难中成长,在我呱呱坠地时,一九二七年,北伐革

  命的战争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在漫天烽火中,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

  活,几乎在内战中结束小命;十岁那年,中日战争的爆发,我们又开始四

  处逃亡。十二岁出家后,我到各个名蓝古剎参学,跑遍京沪一带的丛林。

  二十三岁时,国共相抗,神州板荡,我从栖霞来到宜兴,又从宜兴到南京

  ,辗转播迁台湾,此后,再度过一段浪迹天涯的日子。长途跋涉,经常移

  徙的体验,使我在弱冠之龄就感悟到:「世间上什么都是我的,什么也都

  不是我的!」所以后来我无论走到那里,都能随遇而安,随喜而作,因为

  普天之下,只要你容他,他就是你的;你不容他,他当然就不是你的。

  不经意回首,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从台湾北部走到台湾南部,一路行

  来竟是丽日风雨兼而有之,对于宇宙万象的体验,我依然觉得:「如果用

  入世的眼光来看,什么都是我的,其实什么都不是我的;如果用出世的态

  度来看,什么都不是我的,其实什么都是我的。」太执着于拥有的人生固

  然辛苦,太放弃、太空无的人生也未免过于晦涩,最好是能将两者调和,

  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以享用而不占有的观点来奉献社会,才能为

  自己、为大众铺设一条康庄的人生大道。

  因此,当有青年向我乞求剃度出家时,我总是先问对方:「佛光山是

  谁的?」如果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师父!如果我在佛光山出家,佛光山

  当然是我的!」这句话就算通过我初步的考核了。因为唯有觉得常住是我

  们自己的,每个人才肯奉献身心,安住求道,寺务才能日益兴隆;唯有觉

  得师兄弟是自己的,才肯包容他们的缺点,成就他们的长处,大家才能和

  乐相处。

  每次我在佛光山巡视散步,当我驻足在西来泉畔,聆听淙淙溪声,仿

  佛看到早年洪水爆发时,师徒们合力以身挡水的壮观场面;走到大雄宝殿

  前的成佛大道上,又好象见到当年大家在烈日雨水下,拿着铁尺,就着未

  干的水泥地刻画纹路的辛苦情景。

  三十年来,因为我们将佛光山看成是自己的,所以才能众志成城,将

  蓁莽未启的荒山开辟成庄严殊胜的净土。唯有觉得一切都是我的,才能产

  生源源不绝的动力。希望我的徒众都能时时把「佛光山是谁的」当作话头

  ,努力参究。

  佛光山既然是我的,当然也属于大众每一个「我」的,因此从开山以

  来,所有设施都是随顺信徒所需而兴建,一切重大计画都是经过大家开会

  来决定,乃至典章制度里的每一则条文,也莫不是在公开的场合中通过公

  布。一九八五年,我依章程退位,将住持之职交由第二代接棒,许多信徒

  前来哭跪请留,都无法挽回我坚决的意向。经云:「依法不依人。」大家

  是否都能在平等的「法」中,看到佛教的本质与未来?

  是的,佛教主张「法不孤起」,所以既不执着一法一人,也不舍弃一

  法一人,正因为佛教的本质如此,因此才能结合众缘,不断突破,创造远

  大的未来。我虽然已经退位,不是住持,但我还是徒众口中的师父,还是

  佛光山的一分子,因为师父是永远不会退位的。所以当常住需要我时,我

  还是义不容辞的提出建言;当弟子请求我时,我也愿意为大众排难解纷。

  对于佛教事业,我也是本着这种不执不舍的精神,戮力以赴。出家数

  十年来,从撰写文章到办小型报纸,从建设道场到创兴学校,从街头巷尾

  布教到国家殿堂讲经,从数十人小型的座谈会到几万人大规模的活动……

  ,凡是有益于振兴佛教的工作,无论是不是我来主办,只要有人邀请,我

  一定乐意前往,共襄盛举。

  不管那一家佛学院找我教书,我都觉得学生是自己的,所以倾囊相授

  ,毫不私藏;当他寺邀请我主持僧伽讲习会时,我也未曾将学员看成是外

  人,所以一律有教无类,行无量法施。随从的弟子说:「师父竟然把全部

  的秘笈交给别人了!」记得《六祖坛经》中,曾记载一位同参道友质问惠

  能大师:「上座还有密意否?」惠能大师回答说:「密意尽在汝边。」对

  方闻言大悟,惭愧作礼而去。所谓「事无不可对人言」,真理遍满法界虚

  空,毫无密意可言,只看我们肯不肯留心观察罢了。

  从大陆到台湾,我每到一地,都把一切看成是自己的,那里可以学习

  ,我就前往那里请益求教,那里需要帮忙,我也尽心尽力地为其服务,所

  以丛林四十八单职事,我样样知道。在参禅念佛方面,我也曾有万物俱泯

  的境界;对于宗下、教下、律下的义理仪规,我固然了然于心;对于各个

  教派道场的历史渊源,我也是如数家珍。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我个人的,

  所以只要有机会,我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

  至于友寺的制度,我向来采取尊重原则,然而一旦求教于我,我一定

  帮忙解决,因此朝元寺兴建朝山会馆时,我亲赴指导规画;灵岩山寺打水

  陆,我也派弟子前往参加;其他如东净寺、双林寺的法会活动,我都督促

  徒众热心支持。弟子偶尔向我诉苦,自己道场的活动都已经忙不过来了,

  还要插手管别人的事。我最不高兴听到这些话,于是反声相诘:「什么是

  别人的事?」

  佛陀等视一切众生如佛子罗?罗,我们以佛陀为本师,自应追随效法

  。近百年来,佛教之所以衰败,不就是因为派系之间妄自分别,贻误后人

  吗?实际上,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上,拈起一毛,万法皆随之而生,所以

  ,自他不二,人我一如,别人的事其实就是自己的事,如果我们能常作如

  是想,又那里会有忙闲、好恶的分别呢?万法一如,众缘一体,这是佛陀

  的本怀啊!

  出家以来,曾经遇过一些人前来问难,他们指着儒家所说「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等文字,

  驳斥出家披剃之非,显然是以辞害义,不明就里所造成的偏差意识。记得

  一九六二年,兰阳救济院因经费不足,即将关门,我当时虽然自己也是捉

  襟见肘,但基于一份恻隐之心,伸出援手,应允接管,这一来不知解决了

  多少无依老人的食宿问题。我深深感到:假如把天下的老人都看成父母,

  未尝不好。是自己的父母,未必像自己的父母;不是自己的父母,有时比

  自己的父母更好。所以是自己的,有时不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有时反

  倒是自己的。

  早年,一些人经常将一些路上拾来,不知姓名住址的小孩送来佛光山

  ,我盖了一座育幼院收容他们,后来在报户口的时候,户政机关不肯接受

  ,我见主管院务的职事深怕继承财产问题会为日后惹来麻烦,一副左右为

  难的样子,所以又自愿将他们归在我的户籍下,跟着我的俗姓「李」来取

  名字,并且送他们上学读书,使得他们不致流落街头,如今都一一长大成

  人,服务社会。

  我觉得如果大家都能将天下的父母视为自己的父母,将天下的子女视

  为自己的子女,什么人都可成为我们的亲人;如果没有爱心,亲人也会形

  同陌路。所以世间上的人可以是我们的,也可以不是我们的。我有千人以

  上的出家弟子,个个都比一般人家的儿女更好。我在荣民总医院开刀,作

  心血管绕道手术,真是有几百人排班侍候。我没有儿女,但像有更多的儿

  女。所以我很确定什么是我的,什么不是我的。其实只要心能包容,一切

  众生都是我们的,一切法界都是我们的。

  我们以为身体是我们的,其实身体是四大五蕴积聚的;我们以为财富

  是我们的,其实财富是五家共有的;我们以为儿女是我们的,其实儿子是

  媳妇的,女儿是女婿的;我买的土地供他人建房屋,我建的房子供他人住

  ,甚至于历经千生万死建立的江山朝代也都可以更换。看得破的人,什么

  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么都不是我的。我一向提倡「以无为有」,我

  拥有「空」,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其实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虚空中不是

  一切万象俱全吗?

  一九四九年,我从大陆到台湾来,连衣履都不全,看起来什么都没有

  ,到今天我感到世界都是我的。有人说可惜我出家了,不然就像王永庆一

  样。其实王永庆被誉为经营之神,在财富上如何能跟他相比?但可以说他

  拥有实质财富,如六轻、南亚、台塑等,而我所拥有者,则是无形无相的

  三千大千世界。

  披剃五十年来,我对母亲的孝心恒久不变,对其他亲友也总是量力接

  济,只是我有自己的原则与方法。有的徒众看我对于苦难者的求助慷慨解

  囊,对于亲人的需索反而思前顾后,心中百思不解,于是前来问我,言语

  中带有不平之慨。我回答他们:「因为我不认为亲人是我的,更不觉得苦

  难者不是我的。」

  当我们行走街头,目睹贫富贵贱、少壮老弱,和我们擦身而过;当我

  们踏青野外,但见走兽爬虫、飞鸢游鱼,与我们相视对看,焉知何者不是

  自己过去世里的父母亲眷?究竟谁是我的?谁又不是我的呢?所以,该给

  的,我万金不惜;不该花的,我一毛不拔。唯有等视一切众生,拔苦与乐

  ,才是真正的回报深恩,因此我发愿生生世世来此人间,学佛行道,度脱

  有情。

  曾经有人和我说:「为什么对那么顽劣的徒弟,还要煞费心机?」我

  想,就是因为他冥顽不灵,我才要多花心思,将他导向正道。子女再不好

  ,几曾看过为人父母者嫌恶舍弃呢?树上的叶子掉落下来,因为不是「我

  的」,所以一点也不感到疼惜;身上的皮肉受伤化脓,因为是「我的」,

  所以每天用心敷药包扎。如果我们能将众生视为自己的眼耳鼻舌、手脚四

  肢,就会珍惜每一个因缘,心甘情愿地为对方付出一切。

  前些日子,一名信徒恭敬地捧着一个破旧的红包袋给我,腼腆地说道

  :「它已经在我口袋里放了三年,每次您都来去匆匆,没法子送给您,今

  天总算让我遇到了。」对于信徒的厚爱,我真是感激不尽,但是我的确打

  从心里将信徒看成是整个佛教的,从未视为个人所有,因此每次主持皈依

  典礼完毕,我总是赶快离开,恐怕沿途受人跪拜;每回大座讲经下台,我

  也是潇洒而去,不带走一个掌声。但是只要大家有困难找我,我一定为他

  们解决。

  经云:「所有众生,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而实无有一众生得

  灭度者。」又说:「众生众生者,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惟有保持一颗

  无所得心度众利生,我们才算是真正拥有了一切的众生。

  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虽然「出家」,但并没有「出国」

  ,因此我从不放弃国民应尽的义务,政府举行选举的时候,我去投票;中

  央邀请我在全国大会上出席说话的时候,我挺身建言;甚至我作不请之友

  ,为纾解两岸紧张关系而穿针引线,为拓展国民外交而周游海外。但是我

  不逢迎达官显要,也不攀缘权亲贵戚,因为国家社稷是我的,所以我必须

  尽忠职守,而功名富贵是过眼云烟,并不是我的,何必汲汲追求。

  一九四九年,我来到台湾以后,本省人一直喊我是「大陆来的和尚」

  ;一九八九年,我首次返回一别四十载的家乡,行至大陆各地,大家却都

  说我是「台湾来的和尚」,一时之间,我突然对于自己应该隶属那里,感

  到模糊起来。后来我走访各国弘法,才发觉自己每到一地,都将当地视为

  是我的家乡,所以我睡得安稳,吃得自在。

  白人的胡睛碧眼,固然清新大方,黑人的黝肤卷发,看起来也美丽高

  贵,欧洲的古堡令人发思古幽情,非洲的森林也颇具原始风味。只要我有

  一颗泛爱大众的慈悲心,又何必自我设限,将自己局促于某一个国度里呢

  ?于是我立意要做一个「地球人」,把自己奉献给全世界的众生。因此,

  我在海外各国建设数十家道场,成立世界性的「国际佛光会」,希望凡是

  与我一样有国际观的同好,都一起来拥抱地球,为世界的和平安乐携手合

  作。

  我们的心胸有多宽广,就能包容多少事物,所以身体固然是我的,国

  土、众生、地球也都是我的,甚至只要我们具足慈心悲愿,立意直下承担

  ,整个宇宙都是我的,然而一但放下万缘,就是自己身上的一毫一发,乃

  至坐拥三千大千世界恒沙七宝,也都不是我的。所以应该有无量喜舍,普

  施回向的度量。

  过去秦人遗失一把宝剑,不但不懊恼,反而说道:「天下人失之,天

  下人得之。」这么一转念,不但宝剑没有失去,而且还拥有了全天下,何

  其乐哉!失去与拥有,包容与喜舍,其实是一体的两面,惟有将两面结合

  起来,我们才是真正地提起了全部。所以我们在世间上生活,若能同时具

  备「什么都是我的」胸怀,与「什么都不是我的」雅量,才能如行云一般

  舒卷自在,像流水一样任运而行。

  (佛光廿九年-一九九五年八月)

----------------------------------------------------------------------------------------------------------------

更多星云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3 三分师徒,七分道友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4 残缺就是美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5 疾病就是良药

净界法师:受持弘扬真如三昧,那么这个人有什么功德呢?

遁伦: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二(之上)

 

后五篇文章

护法法师:静坐与喜悦之路 身体内的语言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1 一半一半

护法法师:静坐与喜悦之路 身体三十二种成份

星云法师:往事百语之一半一半 10 化缘化心,不一定化

护法法师:静坐与喜悦之路 多关心生命学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