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2)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2)

 

  一0二 五三经

  本经关于说未来我,即死后有想、死后无想、死后非有想非无想、死后断灭、现在涅槃

  之五说和初之三,包括于死后存在之一项,以五说为三说,故有此经之名。其内容,世

  尊详述此等(现世涅槃除外),说如来超越此。次,对于过去,举四种之说,言如来超

  越此,更顺次超越远离之喜、无染污之乐、不苦不乐之受、及我寂灭、无取著观,而说

  对六触处之集、灭、味、患、离,如实知而解脱。和长部第一经之梵网经,俱有关于过

  去,未来之诸说,为重要的资料。

  --------------------------------------------------------------------------------

  第一0二 五三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陀林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彼

  等比丘应诺世尊曰:“世尊!”,世尊乃曰:“诸比丘!有某沙门婆罗门,考虑未来,

  对未来抱有见解,对有关未来作种种之浮说:‘我无病,死后有想。’兹某者说:

  ‘我无病,死后无想。’兹某者说:‘我无病,死后非有想非无想。’兹某者说或

  说:于现今生存之有情断灭、消失和死灭。或某者又说:现法涅槃,或者说:我无

  病,死后有如是继续之生存;又有说:生存于现今之有情断灭、消失和死灭;或某

  者又说:现法涅槃。如是此等为五而三、三而五。是即五三之总说。

  229     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有想。”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说:

  我无病、死后有想有色,彼等尊者婆罗门或说:我无病,死后有想无色……说:有

  色又无色……说:亦无有色,亦无无色……说:有一想者……说:有异想者:

  说:有少想者……说:有无异想者;某者说:或为超偏识、法无量、不动。诸比丘!

  第一0二 五三经                                      二四三

  -----------------------------------------------------------------------

  中部经典三                                          二四四

  即如来知之--尊者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有想。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

  说:我无病,死后为有想有色。彼等尊者婆罗门或说:我无病,死后为有想无色……

  说:有色又无色……说:亦无有色又亦无无色……说:有一想者……说:有异想者

  230 ……说:有少想者……说:有无量想者。或又若色想、若无色想、若一想、若异想、

  是称之为清净、最胜、第一、无上。或者说:‘何者皆不存’之无所有处,为无量

  不动。然而此为有为、粗,诸行之有灭。如是有,如是知,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无想。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说:我

  无病,死后为无想有色。彼等尊者婆罗门或说:我无病,死后为无想无色,……说:

  为有色又无色,……说:为亦无有色,亦无无色。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对说:我

  无病,死后为有想者,此等之人予以非难。所以者何?想是病,想是疸,想是箭。

  寂静殊妙即是无想。诸比丘!即如来知之--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无想。

  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说:我无病,死后为无想有色。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说:

  我无病,死后为无想无色,……说:为有色又无色。……说:为亦无有色亦无无色。

  231 诸比丘!沙门婆罗门说:我于色之外,受之外,想之外、行之外、识之外、来往、

  死生、增大、增长、广大之说,无有是处。是为有为、粗。有诸行灭,如是知有此,

  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彼等尊者沙门婆罗

  门或说:我无病、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而有色。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

  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而无色。……说为有色,又无色。……说为亦无有色,亦无

  无色。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有想者,此等之人予以非难。又,

  沙门婆罗门对我说:无病,死后为无想者,此等之人予以非难。所以者何?想为病,

  想为疸,想为箭,无想为迷乱。寂静而殊妙,即是非有想、非无想。诸比丘!即如

  来知之--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

  或说:我无病,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有色。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或说:我无病、

  死后为非有想、非无想、无色。……说:为有色又无色……说:为无有色,亦无无

  232 色。诸比丘!沙门婆罗门若说:应见闻思识,唯依诸行,圆满其处。诸比丘!此为

  说圆满其处之损亡。诸比丘!是故说处由行等至不能得达。诸比丘!说处由行有余

  等至可得达。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而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第一0二 五三经                                      二四五

  -----------------------------------------------------------------------

  中部经典三                                          二四六

  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说:生存于现今之有情断灭、消失、死灭者中。诸比丘!

  对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有想者,予以非难。又对尊者沙门婆罗门说:我

  无病,死后为无想者,亦予以非难。又对尊者沙门婆罗门说:我无病,死后为非有

  想、非无想者,亦予以非难。所以者何?盖此等尊者沙门婆罗门说转变、执著:“我

  死后应如是有,我死后应如是有。”譬如行商之人,于行商时思惟:“我于此处将有

  此,依彼而得此。”如是此等尊者沙门婆罗门宛如商人思惟:‘我死后应如是有,我

  死后应如是有。’诸比丘!即如来知之--尊者沙门婆罗门说:生存于现今之有情

  之断灭、消失、死灭者,对自身怖畏、嫌恶,故对自身予随逐,予随转。譬如:狗

  233 缚以坚固之捧或杙,对其捧或杙随逐、随转。如是此等之尊者沙门婆罗门,则怖畏

  自身、嫌恶自身,故对自身随逐,随转。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

  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沙门或婆罗门思考未来,抱持对未来之见作有关未来种种之浮说、凡

  说此等之五界,或说其中之一。

  诸比丘!某沙门婆罗门思考过去,抱持对过去之见,说有关过去之浮说。某者

  如是说:“我与世界为常住,只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

  无常,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常住又无常,唯此为

  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非常住,非无常。唯此为真实,他

  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无限,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

  234 是说:“我与世界为有限又无限,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

  界为非有限、非无限,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一

  想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异想者,唯此为真

  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少想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

  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无量想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

  “我与世界为有一向乐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也。”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

  有一向苦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苦乐者,唯

  此为真实,他为虚妄。”又某者如是说:“我与世界为有不苦不乐者,唯此为真实,

  他为虚妄。”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抱持:“我与世界为常住,唯此为真实,他为虚

  妄”之如是说、如是见者,实为无信、无喜、无随闻、无相省虑、无见欢受、而达于

  第一0二 五三经                                      二四七

  -----------------------------------------------------------------------

  中部经典三                                          二四八

  独智清净皎洁,无有是处。诸比丘!又不达独智清净皎洁时,尊者沙门婆罗门于其

  中,只使智之一部得达成皎洁,此谓为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之取著,是为有为、粗、

  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兹沙门婆罗门抱持:“我与世界为无常……为常住而无常……为非常

  住、非无常……为有限……为无限……为有限而又无限……非有限、非无限……为

  有一想者……为有异想者……为有少想者……为有一向乐者……为有一向苦者……

  为有苦乐者……为有不苦、不乐者、唯此为真实,他为虚妄也。”之如是说、如是

  235 见者,实为无信、无喜、无随闻、无相省虑、无见欢受,得成独智清净皎洁者,则

  无有是处。诸比丘!又不得独智清净皎洁时,尊者沙门婆罗门唯使智之一部得成皎

  洁者,此谓彼等尊者沙门婆罗门之取著,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

  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今某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之偏见

  故,住于具足远离之喜,寂静而殊妙,此即我之住于具足远离之喜。彼其远离之喜

  灭,由远离之喜灭而生恼,由恼之灭而生远离之喜。诸比丘!譬如无日荫处偏为阳

  光,无阳光处偏为日荫。诸比丘!如其由远离之喜灭而生恼,由恼灭而生远离之喜。

  诸比丘!即如来知之--彼尊者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

  无欲结之偏见故,住于具足远离之喜。我住于具足远离之喜,此为寂静,此为殊妙。

  彼其远离之喜灭,由远离之喜灭而生恼,由恼灭而生远离之喜。是为有为、粗、有

  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又,今某沙门或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

  之偏见故,超于远离之喜故,住于具足无染污之乐。寂静而殊妙即为住于我之具足

  236 无污染之乐。彼其无污染之乐灭,由无污染之乐灭,而生远离之喜。由远离之喜灭,

  而生无污染之乐。诸比丘!譬如无日荫处偏为阳光,无阳光处偏为日荫。诸比丘!

  如是,由无污染之乐灭而生远离之喜,由远离之喜灭、而生无污染之乐。诸比丘!

  即如来知之--彼尊者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之

  偏见故、超于远离之喜故,住于具足无污染之乐。寂静而殊妙,此即我之住于具足

  无污染之乐。彼其无污染之乐灭,由无污染之乐灭,而生远离之喜,由远离之喜灭,

  而生无污染之乐。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

  第一0二 五三经                                      二四九

  -----------------------------------------------------------------------

  中部经典三                                          二五0

  彼。

  诸比丘!今某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之偏见

  故,超远离之喜故,超无污染之乐故,住于具足不苦不乐之受。寂静而殊妙,此即

  我之住于具足不苦不乐之受。彼其不苦不乐之受灭,由不苦不乐之受灭,而生无污

  染之乐,由无污染之乐灭,而生不苦不乐之受。诸比丘!譬如无日荫处,阳光偏照,

  无阳光处,偏为日荫。诸比丘!如是灭由不苦不乐之受灭,而生无污染之乐,由无

  污染之乐灭,而生不苦不乐之受。诸比丘!即如来知之--彼尊者沙门婆罗门对过

  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完全无欲结之偏见故;超越远离之喜故,超越无污

  237 染之乐故,住于具足不苦不乐之受。寂静而殊妙,此即我之住于具足不苦不乐之受。

  彼不苦不乐之受灭,由不苦不乐之受灭,而生无污染之乐,由无污染之乐灭--而

  生不苦不乐之受。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又今某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之偏

  见故,超远离之喜故,超无污染之乐故,超不苦不乐之受故,我为寂静,我为寂灭,

  我无取著,作如是观。诸比丘!即如来知之--彼尊者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舍离故,

  对未来见舍离故,全无欲结之偏见故,超远离之喜故,超无污染之乐故,超不苦不

  乐之受故,我为寂静,我为寂灭,我无取著,作如是观。其实彼尊者说相应于涅槃

  之道。然彼尊者沙门婆罗门对过去见固执取著,对未来见固执取著,对欲结固执取

  著,对远离之喜固执取著,对无染污之乐固执取著,对不苦不乐之受固执取著。然

  彼尊者以观我为寂静,我用寂灭,我无取著,此谓之此等尊者沙门婆罗门之取著。

  是为有为、粗、有诸行之灭。如是知有此,如来见其出离,超于彼。

  诸比丘!依如来此之无上、寂静、最胜道,为现等觉。即对六触处之集、灭、

  238 味、患、出离,如实知之,不取著故而解脱。诸比丘!即依如来之无上、寂静、最

  胜道,为现等觉,即六触处之集、灭、味、患、出离,知如实不取著故而解脱。

  世尊为是说已,彼等比丘欢喜、信受于世尊之所说。

  第一0二 五三经                                      二五一

 
 
 
前五篇文章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3)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4)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5)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6)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7)

 

后五篇文章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1)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100)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99)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98)

南传五部经:中部经典三(97)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