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缘起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缘起品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遍知多罗瓦著

  堪布益西彭措译

  敬礼具德诸圣师,敬礼吉祥圆成实,

  于有于无不损増,如实安住证悟说,

  此等一切圣众前,敬礼供赞诚皈依。

  实相甚深之究竟,基果究竟如来藏,

  金刚瑜伽道究竟,敬礼承诺说彼义。

  世俗诸法空之基,无变十二圆成实,

  得彼证彼说彼者,诸佛菩萨我敬礼。

  善显彼义弥勒怙,圣者无著与世亲,

  以及龙树父子等,传承上师我敬礼。

  何论畅演如来藏,于彼我今撰略释。

  于此《大乘无上续论》相合具德圣者无著的注释宣说,其义分四:一、相应正论之名义;二、成就大义之总礼;三、具殊胜义之正论;四、善巧翻译此论义。

  甲一、相应正论之名义:

  梵语云:摩诃衍那俄达丹扎西扎

  藏语云:特巴钦波吉喇嘛丹珠

  汉语云:大乘无上续论

  甲二、成就大义之总礼:

  顶礼一切佛菩萨!

  --------------------------------------------------------------------------------

  缘起品

  今当以三义宣说具殊胜义之正论:

  甲三、具殊胜义之正论分三:一、安立论体;二、广说论支;三、圆满之作业。

  乙一、安立论体分三:一、总标略说;二、对照经典;三、决定次第。

  丙一、总标略说:

  佛法僧及如来藏,菩提功德与事业,

  论体一切摄略说,如是七种金刚处。

  所谓总标,即是从广大义中摄集精粹要义授予弟子,由此极易使其了知而且也能断除广说论支时的增减,或者也是为了使讲者不致于紊乱论体并且易于宣讲,以及明确显示本论含摄于几种法义中之相。

  此亦,所得即是自他二利究竟的正等觉佛陀之义,具有离欲二谛自性的圣法之义,以及具有二智不退转的圣僧之义。能得彼等之理是:真实之所证——众生种性或界的自性清净如来藏之义,证悟的本体是如来藏一切障垢净除的无上菩提之义,证悟的支分是与大菩提相属并以离系与异熟所摄的诸功德之义,能令他人证悟的方便是由功德力任运自成且相续不断的如来事业之义,此是最后所说之义。

  若概略而说,下文所说一切论支的总体或有事即是如是如金刚般的七处或句,亦即,彼等七义不是语言所能诠说而是各别自证智所证的缘故,以闻思所成智慧难以证悟,故如金刚宝一般。《密续》云:“金刚称为不可分。”如是所说。能诠的语言文字也能显示彼等自性并能使人理解,故称为处,以渐次成为证悟诸所诠义的基或所依的缘故。

  丙二、对照经典:

  应知七种相次第,依照总持自在王,

  经序有三余四处,菩萨如来差别分。

  当知如是七种金刚处各自的体相或本体之间相互关联的严密次第,如本论般,在《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请问善说如来大悲经》的序分中显示了前三种金刚处。彼经云:“薄伽梵平等证一切法,善转*轮,善能教化调伏无量弟子众。”等。其余四种金刚处在序分后,复说具慧菩萨有六十种道法净治功德垢染,以此显示初者如来藏。如《赞法界颂》云:“有藏勤作故,能见黄金等,无藏虽勤作,唯一生烦恼。”以有净除障垢之基的法界自性清净如来藏,为令彼现前而修净治则为合理故。何为六十种净治法?即是菩萨的四种庄严、八种光明、十六种大悲以及三十二种事业。复次,后三种金刚处由经中宣说如来八十种差别法可以了知。彼亦,宣说佛种性后,又以宣说有十六种无上菩提大悲心显示菩提;又以宣说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显示功德,当按下文所说;又以宣说如来三十二种无上大业显示事业,如经云:“善男子,此等为如来三十二种事业。”同时宣说了事业与具事业者。

  丙三、决定次第:

  从佛有法从法僧,从僧获得藏智界,

  终获智慧胜菩提,力等具利众生业。

  何故次第如是?由觉悟一切诸法大平等性的正等觉佛陀转妙*轮才有圣法,由依教奉行出生所调伏的无量弟子圣众,由成僧众,各自藏智界获得部分障垢清净的具缘后,在渐次修持三摩地的最终,获得自性法界智慧远离一切客尘障垢而圆满显露的殊胜菩提,与彼同时,也获得其支分的十力等无量诸功德后,由彼等产生具有成办所化一切利益的诸事业法。因此如是宣说本论的次第。

  乙二、广说论支分二:一、广说所得三宝之支分;二、广说能得因缘之四金刚处。

  丙一、广说所得三宝之支分分三:一、抉择三宝各自体相;二、安立三皈依之理;三、宣说三宝之释词。

  丁一、抉择三宝各自体相分三:一、究竟皈依处佛宝之体相;二、佛所说圣教法宝之体相;三、持此法僧宝之体相。

  戊一、究竟皈依处佛宝之体相分三:一、以赞叹说佛宝;二、别说彼义;三、广说彼等对应。

  己一、以赞叹说佛宝:

  谁无初中后三际,寂静自觉而证知,

  既已觉悟令他觉,宣说无畏常恒道,

  执胜智悲剑金刚,割截一切苦苗芽,

  摧诸见林疑虑墙,如是佛陀我敬礼。

  佛陀无有初际生、中际住、后际灭的有为法三相故,是无为法;寂灭戏论与虚妄分别故,是任运自成;如来不依其他、唯以各别自证智自觉自悟故,是不依他缘而证知;如是由具有此等三法自已成佛后现量证悟一切所知故,是智慧圆满;欲令未如是证悟的众生都证悟自己所证的境界而为彼等宣说不畏轮回并能现量现前不退转常恒法身的妙道故,是大悲圆满;如是执持如宝剑金刚杵般的智悲,依次以宝剑般的智悲割截如苗芽般能生后后刹那痛苦的近取蕴,以金刚杵般的智悲摧毁如稠林般的我执我所执等诸见所围绕的如坚固牢墙般的疑虑故,是力圆满。对于具足如是六法及二利究竟的佛陀,我恭敬顶礼!

  己二、别说彼义:

  无为法体任运成,不依他缘而证知,

  具有圆满智悲力,具足二利唯佛陀。

  前颂宣说佛陀所具有的六种或八种功德是:非以因缘生故,是具有无为法不迁变的功德;毫无勤作故,是任运自成的功德;自证自知故,是不依他缘证知的功德;具足此三相故,是智慧功德;安置他众于彼中故,是大悲功德;能遣除众生的苦因与苦果故,是具力功德;以彼本体分为六种。或者,以反体分为两类,前三种是自利圆满的功德,后三种是他利圆满的功德。若总摄一切而言,唯独佛陀具有八种功德。

  己三、广说彼等对应:

  非初非中非后际,自性故是无为体;

  寂静法身自性故,应知称为任运成;

  唯以各别自证故,不依他缘而证知;

  证此三相故为智;宣说道故为大悲;

  依于智慧及大悲,断除苦惑故为力;

  以初三者成自利;末后三者成他利。

  以先前赞叹宣说的彼等根据及其后所说的分类依次安立并作宣说,即是:佛非是初中后三际生住灭的有为法自性故,是无为法;是无余寂灭一切身口戏论及虚妄分别等勤作的法身自性故,称为事业任运自成;唯是以各别自证自生智慧的所证故,是不依他人宣说等缘而证知;证悟具足如是无为法等三种功德的法界于一切有情无有差别故,是具足圆满智慧;为引导所化众生并将他们安置于究竟地,契合机缘极明显宣说出世间正道故,是具足圆满大悲;具足圆满力之事业者,是以上述智慧与大悲二者能遣除诸有情痛苦的近取蕴以及其因一切烦恼故;其中,以前三种功德成就自利圆满,因为法界无为法任运自成是各别自证智的行境,并且断尽一切有漏贫乏、具足无漏大乐故,自利究竟;以后三种功德成就他利圆满,因为如同智慧照见所化界般由大悲趋入后,以事业也随欲能成就一切利益。

  戊二、佛所说圣教法宝之体相分四:一、以赞叹说法宝;二、别说彼义;三、彼等摄于二谛之中;四、广说彼等对应。

  己一、以赞叹说法宝:

  非无非有非有无,亦非非有非无边,

  不可思量离言语,各别自证及寂灭,

  无垢智慧具光明,能破一切攀缘境,

  贪欲嗔恚愚痴暗,如是法日我敬礼。

  圣法——法界真如自性胜义谛在各别自证的境界中具有故,不堕断无边;世俗客尘诸法从本以来无生故,不堕常有边;彼等不是别别异体遮另一者故,互相相违故,也不是有无和合的二俱边;由不成立有无二俱故,破除有无二俱之外的非二俱边也不可思惟衡量,是故从四边戏论中解脱;以能表名言不可言说并真实超越语言境界故,离能诠词句;以比喻及比量等无法抉择并超越分别心的境界故,唯是诸圣者各别自证智之所证,因此不可思议;寂灭轮回根本的业惑二者故,是不二;寂灭其因的非理作意故,无分别。彼等都是灭谛所摄。以无有根本烦恼及随烦恼习气的障垢故,是清净;以具足远离所知障的一切种智光明故,是显现;以尽断于一切所缘境中悦者生贪、不悦者生嗔、中品者生痴的如黑暗般的一切烦恼故,是对治。以三种义成为如日轮般的圣法,彼等为道谛所摄。我恭敬顶礼!

  己二、别说彼义:

  不思不二无分别,清净显现对治故,

  何法依何离贪欲,具二谛相是为法。

  前颂宣说了法宝所具有的六种或八种功德,即是:以名言与分别心不可思议的功德,无业惑二者的功德,无彼等之因非理作意的功德,清净烦恼障的功德,显明(所知)智慧光明的功德,遣除三毒烦恼的对治功德,以本体分为六种。或者,以反体分为两类,即前三者果之“何法”是离欲之灭谛,以后三者因之“依何”是能离欲之道谛。具有涅槃二谛体相的八种功德者,即是圣法。

  己三、彼等摄于二谛之中:

  远离贪欲自性者,灭道二谛所摄取,

  如其次第彼等亦,应以三三功德知。

  所谓离欲的自性是圣法,彼由离欲之果的灭谛及能离欲的道谛所摄。如其次第,应知彼等二谛依次以不思、不二、无分别三种功德宣说了具有二种清净的灭谛之义,由清净、显现、对治三种功德宣说了能净的道谛之义。

  己四、广说彼等对应:

  不思量故无言故,圣者自证故不思,

  寂故不二无分别,净等三者犹如日。

  以先前赞叹宣说的彼等根据以及其后所说的分类依次安立并作宣说,即是:所得究竟灭谛法者,执著有、无、有无二俱、非二俱四边的寻思分别不能思量故,非是声音、名言、词句等言说境界故,是圣者入根本定各别自证智证知故,由如是三种根据,以世间分别心不可思议;寂灭有漏业及能引生彼者的烦恼故,是不二;寂灭彼等之因的非理作意故,是无分别。如《不增不减经》云:“舍利弗,如来法身清凉,以不二法故,以无分别故。”;能得此法身之因是见修道的功德——清净及“等”字所摄的显现与对治,当知此三相由三种相似故,犹如日轮,彼亦,与日轮的清净相似者是远离随烦恼的障垢,与能显色法相似者是能照见一切所知相,与对治黑暗相似者是能对治见真如的一切障碍的缘故。

  戊三、持此法僧宝之体相分三:一、以赞叹说僧宝;二、彼等功德摄于二种之中;三、广说彼等对应。

  己一、以赞叹说僧宝:

  此心自性光明故,照见烦恼本无实,

  真实证悟诸有情,无我真实际寂静,

  见众如来常随逐,具有无障净智者,

  见众清净遍无量,如是具慧我敬礼。

  彼不退转菩萨已现量现前对治法的自性光明故,照见所断烦恼本体本来无生。从菩萨真实证悟一切有情自性无有人法二我之际或法界寂灭戏论的角度,是如所有智,从见法性正等觉如来法身周遍随逐于一切有法众生的角度,是尽所有智。彼等亦,如其次第于境著碍之障无有的智——出世间智具有的角度,具有了知一切有情之法界清净及彼于无边有情周遍的能境故,具足于一切所知智见清净,因此成为一切众生殊胜的皈依处。于彼,我恭敬顶礼。

  己二、彼等功德摄于二种之中:

  如所尽所各别证,智慧见者清净故,

  具慧不退之僧众,定具无上之功德。

  前颂宣说僧宝所具的两种功德,即是:缘如是本具的所境法性真如后,诸圣者与其他不共的内各别自证智之见以著清净故,是如所有智的功德;缘所境有法一切有情周遍具有法性后,诸圣者与其他不共的内各别自证智之见以碍清净故,是尽所有智的功德。由具有彼等故,于正觉大菩提不退转的具慧菩萨僧宝决定超胜声缘,故具有无上智慧的功德。

  己三、广说彼等对应分四:一、广说证悟如所有法之功德;二、广说证悟尽所有法之功德;三、宣说彼等清净;四、宣说彼是一切众生之殊胜皈依处。

  庚一、广说证悟如所有法之功德:

  众生寂灭之法性,证悟故为如所性,

  彼亦本来清净故,烦恼本来消尽故。

  以各别自证智现量证悟一切有情之心是本来寂灭戏论的法性故,称为如所有智性。彼亦,由证悟心的本体是极为清净光明故,由证悟彼客尘烦恼以本来无生而消尽故。

  庚二、广说证悟尽所有法之功德:

  所知究竟证悟心,现见一切有情众,

  具有遍知法性者,是故具有尽所性。

  以证悟所境一切所知有事及彼究竟真如的出世间智慧心,现量照见一切有情周遍具有一切种智的法性如来藏,亦即以各别自证智现量见,故是具有尽所有智。此见者从一地开始生起,已证悟法界遍行义故。

  庚三、宣说彼等清净:

  如是证悟之彼者,依于各别自证见,

  无垢法界无著碍,是故彼等为清净。

  如是以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证悟出世之道,即是以不共于其他的诸圣者各别自证智照见,彼亦,由转入周遍一切的自性无垢法界故,无烦恼之著,以及证悟彼者周遍一切所知故,无所知之碍,是故彼等二智观待仅见少分的智慧也是极为清净的。

  庚四、宣说彼是一切众生之殊胜皈依处:

  智慧见者清净故,佛陀智慧无上故,

  不退转众之圣者,是诸有情皈依处。

  以如所有智与尽所有智见所境以著碍清净故,邻近佛陀无上智慧故,现量见法性且于正觉菩提不退转的诸圣者是从痛苦中救度众生的皈依处。

  丁二、安立三皈依之理分三: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皈依;二、后二者非究竟皈依;三、抉择了义之皈依处。

  戊一、观待必要安立三皈依:

  由说佛法僧功德,依照三乘三供养,

  不同信解六种人,是故安立三皈依。

  由宣说究竟皈依处导师佛陀的功德,见彼功德后,三乘中欲求获得佛果的诸大乘人,以及在能作三供养中向二足尊佛陀着重殊胜供养的信解者,针对他们将三皈依中的佛陀安立为第一皈依处;由宣说佛教圣法的功德,见彼功德后,三乘中寻求证悟甚深缘起法的诸缘觉人,以及在能作三供养中向离欲尊正法着重殊胜供养的信解者,针对他们将三皈依中的圣法安立为第二皈依处;由宣说入佛教法修学弟子僧众的功德,见彼功德后,三乘中追随他人寻求获得彼果的诸声闻人,以及在能作三供养中向众中尊僧宝着重殊胜供养的信解者,针对他们将三皈依中的僧宝安立为第三皈依处。

  总之,以三种义对六种人安立三皈依,此是使诸有情渐次趣入而宣说的。

  戊二、后二者非究竟皈依:

  可舍弃故虚妄故,无故具有怖畏故,

  二种法及圣者众,非为究竟皈依处。

  此颂宣说暂时的法与僧不是究竟皈依处。其中,以名词文句所摄的教法,虽是了知总相的唯一所依,然而现量证悟时则如已过河的船筏般应当舍弃;证法也有两种,以何者能证之道法具有有为法的体相故,是无常、非谛实如浮云之相,故具有虚妄欺诳性;由彼所证的灭法中,佛陀所证的虽是究竟者,但声闻所证的无余涅槃则如灯灭般仅是没有烦恼和痛苦;僧者,即使断尽三有的阿罗汉于五蕴也如有人执剑欲来害己而恐怖般寻求从彼中出离,以及诸菩萨亦须修学故,未达无畏佛位故,彼等一切也以具有怖畏的方式皈依佛陀。由此等诸因,教证二法和除佛外的圣僧是暂时皈依处,并非究竟果位时也是恒时殊胜的皈依处。

  戊三、抉择了义之皈依处:

  了义之中诸有情,皈依唯一是佛陀,

  能仁法性之身故,亦彼僧之究竟故。

  在了义之中,从痛苦中救度无量有情并恒时不灭的殊胜皈依处唯一是正等觉佛陀,而法与僧虽说是暂时皈依处,彼等究竟者也是如来,因为以上述“谁无初中后三际”等安立的能仁是具有涅槃二谛相离欲究竟的法性身,三乘僧众是以断证而分判,彼等究竟者也是现前佛陀法身的缘故。

  丁三、宣说三宝之释词:

  少出现故无垢故,具势力故世严故,

  殊胜故及不变故,以此六因称胜宝。

  梵语“那”具有稀有殊胜与宝二义,此处以六种相似法故,三宝与宝相似。彼亦,与宝在世间极少出现相似,多劫未修二资善根的诸人对于三宝连值遇也不可得,因此少出现;与宝清净无垢相似,三宝也无有一切过失障垢;与宝具有能遣除衰败并赐圆满的势力相似,三宝也具有神通等功德聚的不可思议势力;与宝成为世间庄严相似,三宝也是使一切众生的内心成为贤善之因故,成为一切世间的殊胜庄严;与宝珠超胜一般制造品相似,三宝超胜世间故,于一切法中成为殊胜;与宝以赞呵不变相似,三宝是无为法的自性故,以信与不信等缘何时也不变易。以此六因,三宝是稀有殊胜。

  以下,由何等获得出世清净之源将成就三宝,依彼而广说。

  丙二、广说能得因缘之四金刚处分三:一、共同宣说;二、别说各自体相;三、彼等利益。

  丁一、共同宣说分四:一、四金刚处唯是佛之境界;二、显示彼等不可思议;三、广说彼之根据;四、安立因与缘。

  戊一、四金刚处唯是佛之境界:

  真如有垢及无垢,无垢佛德佛事业,

  从彼生起三宝善,证悟胜义诸佛境。

  所谓有垢真如,是未从烦恼壳中解脱的众生位的法界,也称为如来藏。所谓无垢真如,是如来藏以修道远离一切客尘障垢而究竟转依的体相,在佛地,称为如来法身。所谓无垢佛功德,是以与法身不离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离系果及三十二妙相等异熟果所摄的一切诸佛法。所谓佛事业,是以十力等真实功德力相应各各众生的无上事业,利益众生任运成就并相续不断恒时饶益。如是从彼等四金刚处的因缘中出生三宝善的妙理,唯一是具有现量证悟法性胜义谛究竟智慧的诸佛的境界。

  戊二、显示彼等不可思议:

  如是三宝此种性,遍知诸佛妙境界,

  彼亦四相依次第,以四根据不思议。

  出生三宝果的种性——因缘四金刚处,彼等如实之义唯一是现量见一切所知的诸佛智慧的微妙境界,亦即彼等义——如来藏等四金刚处依次以下颂所说的四种根据,诸士夫不可思议。

  戊三、广说彼之根据:

  清净而具杂染故,无杂染而清净故,

  法不离而不现故,任运而无分别故。

  何为四种根据?即是:

  有垢真如如来藏之义,是具有心的自性本来清净的同时也有以暂时客尘障垢杂染的缘故,似现两种相违法集于一体,因此不可思议。所谓不可思议,意即不是信甚深因缘法的声缘的境界。如《胜鬘经》云:“佛告胜鬘言:‘天女,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了知。天女,如此二法,汝及成就大法菩萨摩诃萨乃能听受,诸余声闻辟支佛等,唯依佛语信此二法。’”

  无垢真如菩提之义,是丝毫不被前际垢染所染污,又由修道后令一切障垢极为清净的缘故,看似显现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如经云:“心自性清净,自性清净心本来清净,如彼心本体,如来如是知,是故如来一念相应慧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垢佛功德之义,是十力等无量胜义功德在遍具杂染的凡夫位也是本来不离具有而不现前的缘故,看似显现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如《华严经》云:“复次,佛子,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以于一切众生界中,终无有一众生身中不具足如来功德及智慧者,但众生颠倒不知如来智,远离颠倒,起一切智、无师智、无碍智。”

  佛事业之义,是无勤作任运自成且恒时相续不断相应所化机缘而作,能满所欲,也没有作此作彼的分别的缘故,看似显现相违,因此不可思议。如《陀罗尼自在王经》云:“善男子,汝依此譬喻,应知如来业不可思议故,平等遍至故,一切不可呵故,三世平等故,不断绝三宝种故,诸佛如来虽如是住不可思议业中,而不舍离虚空法身,虽不舍离虚空法身,而于众生随所应闻名字章句,为之说法,虽为众生如是说法,而常远离一切众生心所念观。何以故?以如实知一切众生诸心行故。”

  戊四、安立因与缘:

  所觉以及觉悟体,觉悟支及觉他故,

  依次所觉为净因,其余三者为净缘。

  以此等四金刚处也能总摄一切所知。其义如何呢?彼亦,有垢如来藏自性清净是所觉之处,远离一切障垢的菩提是觉悟自体之处,与菩提相属的诸功德是觉悟支分之处,功德力的事业是能令他人觉悟之处,故四金刚处依次:第一金刚处有垢真如是清净之因,由如来藏清净障垢而出生三宝故;后三金刚处是能净助缘。

  丁二、别说各自体相分四:一、所觉法界义;二、觉悟本体菩提义;三、觉悟支分功德义;四、觉他行之事业义。

  简称《陀罗尼自在王经》。

  四种庄严、八种光明、十六种大悲、三十二种事业的内容见书末附录。

  清凉:即寂灭。

 

 

-----------------------------------------------------------------------------------------------------------------

更多益西彭措堪布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大乘无上续论释·善说日光

 

后五篇文章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科判

益西彭措堪布译:大乘无上续论

卡卢仁波切:三乘佛法指要 附录

卡卢仁波切: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第五章 成佛

卡卢仁波切:三乘佛法指要 第二篇 第四章 六波罗蜜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